第14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此,这个石刻竟也成了朝廷的一种赏赐,在顾昭看来,赵淳润这厮竟然是越来越会省钱了。
  啊!
  呸!!
  这事儿流行起来没两年,如今凡举是个大家大户,先要看家里的门第之外,还要看他家有没有洞。
  这些人,包括顾昭自己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还真的是办成了。
  大梁书刻就这样奇迹般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一种文化,还发展出了各种流派,非但是文化,几千年,甚至万年之后,无数王朝湮灭,而大梁朝还真是借了这些石刻书的光芒,奇迹般的保留下了最宝贵的一笔历史财富。
  而这笔财富,使得关山附近的人,光干旅游业就吃了万年祖宗赏的旅游饭。
  当然,赵淳润,顾昭这两个名字,也就这样犹如石刻一般的留了下来,捎带还有顾昭他爹顾狻猊。
  自关山工程开始动工,它自然也成了很神圣的地方,最先来的是金山主,这老头自打知道这事儿,就开始跟朝廷申请金山石刻,不过,这一次,赵淳润吊着他,竟不允许。
  无它,天下石刻人人去得,以金山那种传统的小气劲儿,天下读书人凭啥去看?你既不开放,我就不赏这个面子。
  赵淳润想着,这个脸面留待阿秀登基,他来给吧。
  却说,顾昭来到二十里地以外的关山,天色已然是申时初刻,下得车来,那边看工程的家将顾槐子早就候着,见顾昭下车,这才来报说,才将燕王带着一群人上山了。又说,二老爷府上的孙少爷顾允清在家里山下庄子里住了有半个月了,来的时候,孙少爷还带了足足有十车的书简。
  顾昭听完就笑了:“排着呗,以后的事儿,谁知道谁做主呢?这人啊!肠子的弯弯都长的不一样,圣上定的目录要最少刻上十年去,先贤们又是十年,到那时候,都尘归尘土归土了,真有意思!我都没想!他到早早的排上队了!他算老几!”
  顾槐子低头陪着笑,他能说什么,七爷的嘴巴就向来没客气过,非但不客气,还恶毒的很。
  金山主的面子都能驳了,二老太爷又算什么呢,如今他百事不如意,爵也让了,兵也不领了,朝上用的可是五爷。
  顾昭上了滑竿,被一群人簇拥着往山上抬,这一路,除五车宽的上山青石台阶外,道路两边皆是石刻圣人像的巨大石胚,圣人像后,是从附近拉来的田土覆盖,土上种植桃李树,象征桃李满天下之意。
  如今,那些树木还未长成,圣人像也没起几座,不过,按照这些圣人的出生年限,已然排了位置。
  最底下的两位圣人一位是造字的,一位是造笔的,以后圣人排到这一代,顾昭还想将这一代造纸的匠人也给立个小像……
  将匠人留在这里,也算是顾昭为了天下匠人谋求福利的一个大工程了。他想着,凭你那一代的当权者,除现代外,凭谁上台拉拢的亦不过是天下的读书人。
  如今他将关山腹内掏出来的巨石,全部雕成各代读书人的先圣,看谁上台敢来这里折腾。
  事实上,还真没人敢来折腾,只是此间有个笑话,只可惜顾昭自己是听不到了。
  关山石刻刻到第四十洞的时候,顾昭去世,后世不敢破坏他生前制定的规划图,便在不远处的青龙爪,折腾出了第二座洞刻,那边是谁当权,谁去立一番石像,等再有人推翻这个王朝,石像自然是全部推掉,再来一次。
  如此竟推了十六次,这才完整的保存下来。后世有个词儿,名曰:推十六次!这句话象征着王朝更替,岁月无常。
  一路被抬着上山,看工程顺利,顾昭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如今关山才开采到了第二洞,工程进行的细腻而缓慢。因他不想留下一个类似于为了开运河,修建陵墓而劳民伤财的名声,他这里便严格的制定了规格,那就是,在关山工程的石匠工人不得超过五千这个数儿。
  细水长流才是真正做人的态度,什么事儿啊在顾昭看来做大了,那都没好事儿,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
  这一群人上到半山,便遇上了赵元秀一行人,顾昭下了滑竿,当着众人他便与赵元秀行了半礼,赵元秀与他品阶差不多,贵在血统。
  赵元秀当着人也是彬彬有礼的回了半礼之后,这才打发了众人远远跟着,爷俩这才有说有笑的拾阶而上。
  顾昭笑眯眯的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二十一岁的赵元秀如今已然长大,更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了。
  这娃不若他父亲那般情深,命相更比他父亲好上百倍去,除六岁之前他有些颠簸之外,六岁之后,皇帝观是赵淳润为他打开的,世界观是顾昭为他打开的。
  相对比头上那两位,赵元秀接收到的教育绝对与众不同,他所有的课程中,金山主他们所推崇的古老的皇帝教学他学的最少,如今,他是每一年按照顾昭推荐的地方出去一次。
  顾昭是这样想的,你不能像古老的华夏传统皇帝一般就以为你站在世界的中心,你就以为你是正当中了。
  你得出去,你要去看看世界有多大,知道海的那边有多么宽广,你必须要明白,你今后要争戈的土地在哪一片,你还要明白,你管的那些人,他们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顾昭想的世界观。
  如此,燕王每年都要出去浪荡小半年,以普通人的身份,在寻常的人世间活着。
  待他回来,赵淳润又会带着他批阅奏折,手把手的带他做实习皇帝。
  其实,明面上的兄弟三人无论怎么看,赵元秀血统最低,天份也是最低的,可,由于他接受的教育不同,站的台阶不一样,自然看得风景也是不一样的。
  就这般,他远远拉开了与那两位的距离。
  多年前,十六岁的赵元秀在一次远行当中,遇到了他的初恋,那年他假装寒门学子,化名顾秀,在远山书院读书,读书期间,赵元秀爱上了自己老师的女儿,他想娶她。
  作为皇帝的赵淳润自然是不想儿子娶这样的女子,可当年顾昭说了一句话,这话是这样的:
  他又不靠联姻讨好谁,咱们这一辈子就若老鼠一般的不敢站在台面上,难不成你还想折腾他?
  于是,赵元秀便找了三王里门第最低的妻子。
  顾昭原以为这小子这辈子是个挚情挚爱的,可谁也没想到,这闸门一开,三五年之内,他总能整回一位“挚爱”来。
  这下子,顾昭怒了,提着板子追着他满院子跑,硬生生的打了他一顿不说,父子俩还进行了有关于爱情与家庭的一次长谈。
  当然,这里顾昭也不能说赵元秀错了,赵元秀,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典型的皇帝型人格。
  爷俩拾阶而上,顾昭没吭气,赵元秀便开始汇报事情,想叫小爹爹拿个主意,在他心里小爹爹就是“娘”,是世界上最最心疼他,最最怜惜他的人,他能自由自在的跟“娘”撒娇,跟“娘”要他的私房,能跟“娘”唠叨心里话……
  他心里清楚着呢!小时候夜里做噩梦,一哭,没多久就能听到门响,然后他小爹爹披着衣裳,蓬着头发,反穿着鞋子跑过来,先是上下将他摸一便,接着抱着他一边哼歌一边安慰。
  世界上,谁能这样?也就是“娘”了,再没有像小爹爹这样全心全意心疼他的人了。
  “小爹爹……”
  “……在外面呢,你就注意一下吧!啊!”
  “哦。”
  “今儿怎么闲了?到我这里了?”
  “看您这话说的?你把这里说的这么好!我不看着怎么成?您那侄孙子见天在山下巴巴儿看着,您可说了,以后这个是留给我的!
  我的东西,自然我得紧看着不是!还有……您冤枉我!我哪里清闲过,这才回来,门下就跟我说那两位虽不出来,手早就伸到这边了,他们不安分我便得过来露个脸,稳稳人心罢了。”
  顾昭瞄了赵元秀一眼,二十一岁的赵元秀足足高过顾昭半头,身材高大不说,虽没他老子漂亮的那般惨绝人寰,好歹是能见人的一张充满正气而英俊的面孔。
  嗯!这才对么!这才是皇帝脸呢!
  顾昭失笑:“你话那么多呢!”
  赵元秀一脸不在乎:“哎呦,这不是刚看到您么!打甘州回来我还没见您呢,话存下来还不许我一次倒干净了?跟您说吧,甘州那营生那就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您倒好丢过去您就不管我了,您出去看看,外面做个县丞的都带几位门下,哪有我这样的光杆县长,出去看看我还自己赶个驴车……”
  顾昭失笑:“甘州的那些官员不个个都这样?偏你就不成?别人也是骑驴上班!慢慢努力吧,当了州长你就可以坐车了,嗯!到时候你就能有秘书了!”
  赵元秀停下脚步,四处看,小半天他吧嗒下嘴巴,语气忽变的十分漂浮,踩在云端上一般的他道:“小爹爹,父皇那样说,您又是这样安排我!我……我是真糊涂了!您说,千年了!这些人怎么当官的?您……您又是怎么知道……可以那样管下辖之民的?它……它跟父皇说的不一样,也跟金山先生说的不一样。”
  顾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背着手跟赵元秀一起从山中间往下看,那山下远看去,是一望无际的未知……
  树木村庄,影影绰绰,工匠们指甲大小的房子一座挨一座的,更远处是青龙河,河水泛着银色的光芒自在无比的流淌着……这条河在乌康叫长河,在上京它叫青龙河,它一路缓缓而行高处而下又通向大海……
  赵元秀在移民郡呆了三年了,每年他都要去工作几个月,他从村官做起,如今做到了县长……最后他会接受七郡,一路做到皇位上。
  现如今他完全的接受了两种政体,而这两种方法在赵元秀的脑袋里反复互相碰撞,那种好?那种坏?赵元秀也是十分的迷茫的。
  顾昭看了一会问他:“累了?”
  赵元秀回答:“嗯,有些,想到这边的小皇庄休息几天,想带孩子们玩玩,您也说了父亲的爱是不一样的……”说到这里,他一脸恼羞的抱怨:“家里太吵了!”
  顾昭哼了一声:“该!叫你花心。”
  赵元秀不服:“您这可是说错我了,回头瞧瞧史书去,上下千年,我这还算多?王妃,夫人,美人,宫人您算算,我才几个啊?”
  顾昭听了之后,他眼睛下斜,鄙视一般的瞧瞧他裤裆道:“小心点吧,磨秃了当心没的用喽!”
  赵元秀脸上涨红涨红的小声喊:“哎呀!您看您,哪有您这样当长辈,旁人只求子孙兴旺,到了您这里倒好,生怕我多了?”
  顾昭不欲与他争论,背着手往前走。
  赵元秀站在原地失笑着摇头跟上。
  其实,后院的事儿,他自己心里有数,他自小孤独,那时候总想着有个大大的家庭,有一院子的孩子可以陪伴他。
  当然,作为未来的皇帝,他也非常清楚,有些事情必须有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如今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今后……就顺其自然吧。
  爷俩又沉默的走了一会子,赵元秀忽然道:“小爹爹,宫里的胡氏病重怕是不成了,阿父的意思……那两人该出来了……”
  顾昭慢慢停下脚步,看向赵元秀,他愣了一会子,眨巴下眼睛,带着一丝迟疑想了半天儿才道:“胡氏?谁……哦,她呀……”
  第一百六十一回
  天承十五年春末,宫中传来消息,说是皇后不成了。
  被圈在家里的泗水王与潞王一时之间,头顶如蒙雷击,竟有一种什么都完了的感觉。
  五年来他们被圈禁在府都未曾有过这般绝望。
  这五年,虽是圈禁,可生活并不难过,每天金山主都会过两府授课,还有朝上很有威望的几位教授,都未曾停止过对他们的教育。
  吃穿用度从未委屈之外,逢年过节的赏赐也是有的,跟在外面的燕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消息不通之外,两位王爷的日子并不煎熬,非但不熬,两位王爷还吃的肚满肠肥,一路从府里“滚”到宫中,竟胖的认不出从前的样子了。
  赵淳润的后宫从未这般热闹过,宗亲不算,胡皇后的娘家人,还有前太师胡寂,皇后的哥哥大司农胡宥,前太子济北王赵元项都使人抬了自己入宫……
  这群人齐齐的聚在后宫的朝阳宫内候着,前太师胡寂更是不停地拍着自己的大腿老泪纵横。
  他道:“这不是胡闹么!这如何使得?陛下如何就允了呢,如何就允了呢?”
  宫内无人敢吭气,而今竟是随意呼一口气都是重的……
  没多久,那边宫内的大姑姑顶着秃头,穿着灰袍来请,胡寂知道,而今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呢?到底是这样了!
  不由的他老泪纵横,被儿子胡宥扶着来到院子里,却不想,此刻,胡皇后宫内所有的宫女都已经剃了度,换了灰袍,成了比丘尼。
  而城中皇家庵堂的主持净瑞法师已然主持完皇后的出家仪式,正站在堂中嘱咐,若一会断气,千万不要动皇后遗体,待一日后再抬出……
  听到这里,胡寂再无法抑制,仰头一口鲜血喷出,竟晕了过去……
  站在一边的孙希赶忙过来命宫人抬走胡寂,见胡宥等人要跟,他便急急的道:“国舅爷赶紧进去,此时还能听两句……”说到这里,他觉着不妥当,只能悄悄道:“安心,宫中有太医呢!再者,不看也好,老国丈大人年岁也到了,骨肉分离此事……还是……哎!”
  胡宥无法,只能松开手由着那些宫人抬了他老父亲离去。
  那群宫人抬着胡寂出去,迎面却碰上两座肉山滚来,仔细一瞧,却是消失了五年的两位王爷,这两位看到自己外公正要嚎哭,那边胡宥却道:“赶紧,赶紧,什么时候了,什么时候了!你们且一会子再哭……”
  这位竟慌的胡说八道起来……
  两位王爷顾不得多想,便急急的滚进昭华殿内齐齐大喊着:“母后!母后……”
  此时,皇后胡氏已然剃了度,穿着袈裟,她是皇后,这些袈裟的做工自然也是金线勾勒,缀有佛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