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赵辞笑道,“正是来自毗陵县。”
“那个是个好地方啊。”黄楷扇子敲了敲手掌,“程国舅当初可是也是在毗陵县任过官职的。你这算是他老人家的老乡。”
其他人闻言,都打趣起来。
赵辞眼中暗芒微闪,却没着急接话。
他虽然才从来北都城,但是对于朝中局势也是有些听闻的。如今朝廷之上,太子殿下这几年有些不妥,朝中许多大臣都颇有微词。特别是一些老将对于这位身体太弱的太子殿下不大喜爱。如今太子能够依仗的便是母族的程国舅了。如今这人提起程国舅,又故意说的这样亲近,他不得不谨慎以对。
若是还没踏入朝堂就卷入党派之争,对于日后是颇为不利的。
是以他微微笑道,“只是毗陵县一乡野之地罢了,哪里当得起黄兄之言。”
黄楷笑道,“哎,当得起当得起。”
许是看出赵辞油盐不进,其他人后面也未曾再拿他做话题了。
薛良平暗中拉了拉他,示意他主动结交。他却只笑着摇了摇头。
这次来也只是来看看情况,多认识一些人。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交的必要。
他暗恼自己之前考虑不周。
若是果真值得结交之人,万不会在这种时候结朋交友,大摆筵席。这样明显的拉帮结派,已经显示出对方某些方面的弱势。
不过今日也算没有白来。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最起码从这些人的言辞中还是能窥探一下朝中局势。对于日后入朝极有帮助。
眼见时日不早,这些人还在言笑晏晏,推杯就盏,赵辞心中暗自有些不耐。只得自己灌了几杯酒,身上的酒味浓重了,这才昏昏欲睡的站了起来,摇摇晃晃道,“今日不胜酒力,唯恐出丑了,赵辞还是早些回去了好,下次有机会再与众位相聚。”
旁人见他脸色红润,眼神浑浊,知道是醉了。留着他也没什么意思,干脆笑闹着让他走。
薛良平送他到门口,“这里离客栈不远,你且先回去,我再待会儿。”说着便兴冲冲的跑上去了。显然对这次的聚会极为的感兴趣。
赵辞也不理会,摇摇晃晃的出了门。
因是春闱才过,虽然天色晚了,北都城却还市十分的热闹。到处都挂起了高高的灯笼。街上满是赶考举子和游学子弟。
离着状元楼远了些,原本还醉醺醺的赵辞突然清醒了,眼中的浑浊也变得清明。只身上的酒气一阵阵的传来,让旁边走过的人颇为嫌弃。
他看着旁人的眼神,随即闻了闻袖子上的酒气,脸上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胭脂水粉,上好的胭脂水粉,姑娘,过来看看吧。”
旁边传来了老婆婆的吆喝声。赵辞循声看过去,只见几个女子高高兴兴围着摊子挑选东西。那摊子在灯笼的光线下看着琳琅满目。
待人走了,赵辞也走了过去。
摆摊子的老板娘笑道,“这位公子是要给家中的娘子买胭脂水粉吗?我这里的可是北都城里有名的了,好些女子都爱用我家的胭脂。”
赵辞听着娘子二字,脸上闪过一丝局促。见着箩筐里精致的胭脂盒子,心里一动,拿起一个雕刻着荷花的胭脂木盒。“这是荷花味的?”
“就是荷花味的,味道清香,成了亲的女子最喜欢这种味道了。”老板娘热情的推销自己的产品。
赵辞想着之前那人身上传来的清香味,也是淡淡的,但是很好闻。她应当也是喜欢清香的味道吧。
将盒子握在手心里,拿出了小银角子。
那老板娘欢欢喜喜的接了过来,又找了零钱。“要是公子家的娘子喜欢,下次还来看看,我每天都在这里呢。”
赵辞笑着点头,“多谢。”
待离开了摊子,他才将手里的胭脂盒子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盒子小小的,里面的胭脂红红的。他虽然不知道这胭脂是如何用的,却也知道女子是极爱这些的。小心翼翼的将盒子塞到了荷包里,放在袖袋里。他安心的摸了摸袖子,心情竟然十分好了起来。
“果然是文度兄。”
身后一人走了过来,赵辞闻言看过去,自见面前之人极为熟悉。赵辞记忆极好,但凡见过一次的人都能记住,所以才一眼就认出,这人就是几月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李文道。
果然,他身后跟着的还是那日跟着的江楼。
二人今日都是锦袍玉带,比那日在毗陵县穿着要更加精贵一些。
赵辞知道这两人是北都人士,在自家的地盘自然也不用像在外面那样谨慎了。看这二人的穿着打扮,相比也不是凡人。
“李兄,江兄。”
“文度兄,别来无恙?”李文道满面笑容,显然心情极好。
赵辞笑道,“多谢李兄挂念,一切都好,只一直未曾遇着两位仁兄,若是晚几日,我就要回乡了。没想到今日却是见到了。”
李文道摆手,“我早就知道赵兄来了北都了,只担心打扰你科考,便一直未曾出面。今日去客栈找你,店家说你来了状元楼,我便也只好寻过来了。没想到在这大街上竟然遇着了。”
江楼笑着拱手,“二位在此寒暄,不如去寻个酒馆聚聚,也好解了我的馋虫。”
听着他这笑话,李文道和赵辞相视笑了笑。
************
“原来李兄是程国舅的远房侄子。”赵辞听到李文道的身份之后,心中暗自有些惊讶。自己今日和这程国舅也太有缘分了。
李文道却摆摆手,“不提也罢。只不过是挂个名罢了,见过一次面之后,就未曾再见过。也不像旁人说的能够借势。我是个武人,与他们这些文人也说不到一起去。”
赵辞却不想这李文道还是个武人,“观李兄气度,一直以为李兄也是科考举子。”
“呵呵呵呵,”李文道闻言朗声笑了起来,“家中老翁重武轻文,少不得要讨他老人家欢心罢了。只平日里也偷偷的扮作学子,结交一些文人雅士,也不让自己做个目不识丁之人。”
又道,“倒是文度兄,今岁春闱已过,不如就要出榜,若是高中,少不得要入殿面圣。这才是我辈之人之楷模。”
“那个是个好地方啊。”黄楷扇子敲了敲手掌,“程国舅当初可是也是在毗陵县任过官职的。你这算是他老人家的老乡。”
其他人闻言,都打趣起来。
赵辞眼中暗芒微闪,却没着急接话。
他虽然才从来北都城,但是对于朝中局势也是有些听闻的。如今朝廷之上,太子殿下这几年有些不妥,朝中许多大臣都颇有微词。特别是一些老将对于这位身体太弱的太子殿下不大喜爱。如今太子能够依仗的便是母族的程国舅了。如今这人提起程国舅,又故意说的这样亲近,他不得不谨慎以对。
若是还没踏入朝堂就卷入党派之争,对于日后是颇为不利的。
是以他微微笑道,“只是毗陵县一乡野之地罢了,哪里当得起黄兄之言。”
黄楷笑道,“哎,当得起当得起。”
许是看出赵辞油盐不进,其他人后面也未曾再拿他做话题了。
薛良平暗中拉了拉他,示意他主动结交。他却只笑着摇了摇头。
这次来也只是来看看情况,多认识一些人。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交的必要。
他暗恼自己之前考虑不周。
若是果真值得结交之人,万不会在这种时候结朋交友,大摆筵席。这样明显的拉帮结派,已经显示出对方某些方面的弱势。
不过今日也算没有白来。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最起码从这些人的言辞中还是能窥探一下朝中局势。对于日后入朝极有帮助。
眼见时日不早,这些人还在言笑晏晏,推杯就盏,赵辞心中暗自有些不耐。只得自己灌了几杯酒,身上的酒味浓重了,这才昏昏欲睡的站了起来,摇摇晃晃道,“今日不胜酒力,唯恐出丑了,赵辞还是早些回去了好,下次有机会再与众位相聚。”
旁人见他脸色红润,眼神浑浊,知道是醉了。留着他也没什么意思,干脆笑闹着让他走。
薛良平送他到门口,“这里离客栈不远,你且先回去,我再待会儿。”说着便兴冲冲的跑上去了。显然对这次的聚会极为的感兴趣。
赵辞也不理会,摇摇晃晃的出了门。
因是春闱才过,虽然天色晚了,北都城却还市十分的热闹。到处都挂起了高高的灯笼。街上满是赶考举子和游学子弟。
离着状元楼远了些,原本还醉醺醺的赵辞突然清醒了,眼中的浑浊也变得清明。只身上的酒气一阵阵的传来,让旁边走过的人颇为嫌弃。
他看着旁人的眼神,随即闻了闻袖子上的酒气,脸上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胭脂水粉,上好的胭脂水粉,姑娘,过来看看吧。”
旁边传来了老婆婆的吆喝声。赵辞循声看过去,只见几个女子高高兴兴围着摊子挑选东西。那摊子在灯笼的光线下看着琳琅满目。
待人走了,赵辞也走了过去。
摆摊子的老板娘笑道,“这位公子是要给家中的娘子买胭脂水粉吗?我这里的可是北都城里有名的了,好些女子都爱用我家的胭脂。”
赵辞听着娘子二字,脸上闪过一丝局促。见着箩筐里精致的胭脂盒子,心里一动,拿起一个雕刻着荷花的胭脂木盒。“这是荷花味的?”
“就是荷花味的,味道清香,成了亲的女子最喜欢这种味道了。”老板娘热情的推销自己的产品。
赵辞想着之前那人身上传来的清香味,也是淡淡的,但是很好闻。她应当也是喜欢清香的味道吧。
将盒子握在手心里,拿出了小银角子。
那老板娘欢欢喜喜的接了过来,又找了零钱。“要是公子家的娘子喜欢,下次还来看看,我每天都在这里呢。”
赵辞笑着点头,“多谢。”
待离开了摊子,他才将手里的胭脂盒子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盒子小小的,里面的胭脂红红的。他虽然不知道这胭脂是如何用的,却也知道女子是极爱这些的。小心翼翼的将盒子塞到了荷包里,放在袖袋里。他安心的摸了摸袖子,心情竟然十分好了起来。
“果然是文度兄。”
身后一人走了过来,赵辞闻言看过去,自见面前之人极为熟悉。赵辞记忆极好,但凡见过一次的人都能记住,所以才一眼就认出,这人就是几月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李文道。
果然,他身后跟着的还是那日跟着的江楼。
二人今日都是锦袍玉带,比那日在毗陵县穿着要更加精贵一些。
赵辞知道这两人是北都人士,在自家的地盘自然也不用像在外面那样谨慎了。看这二人的穿着打扮,相比也不是凡人。
“李兄,江兄。”
“文度兄,别来无恙?”李文道满面笑容,显然心情极好。
赵辞笑道,“多谢李兄挂念,一切都好,只一直未曾遇着两位仁兄,若是晚几日,我就要回乡了。没想到今日却是见到了。”
李文道摆手,“我早就知道赵兄来了北都了,只担心打扰你科考,便一直未曾出面。今日去客栈找你,店家说你来了状元楼,我便也只好寻过来了。没想到在这大街上竟然遇着了。”
江楼笑着拱手,“二位在此寒暄,不如去寻个酒馆聚聚,也好解了我的馋虫。”
听着他这笑话,李文道和赵辞相视笑了笑。
************
“原来李兄是程国舅的远房侄子。”赵辞听到李文道的身份之后,心中暗自有些惊讶。自己今日和这程国舅也太有缘分了。
李文道却摆摆手,“不提也罢。只不过是挂个名罢了,见过一次面之后,就未曾再见过。也不像旁人说的能够借势。我是个武人,与他们这些文人也说不到一起去。”
赵辞却不想这李文道还是个武人,“观李兄气度,一直以为李兄也是科考举子。”
“呵呵呵呵,”李文道闻言朗声笑了起来,“家中老翁重武轻文,少不得要讨他老人家欢心罢了。只平日里也偷偷的扮作学子,结交一些文人雅士,也不让自己做个目不识丁之人。”
又道,“倒是文度兄,今岁春闱已过,不如就要出榜,若是高中,少不得要入殿面圣。这才是我辈之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