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旱之年
白荼从饕鬄那里得知,如今出现干旱的何止是青罗州,还有云水州、梁州、梧州、金陵州。等于这大楚十二州里,就占了将近一半。
使得卫子玠也匆匆的从月族赶回来,直径往京城去,与白荼回信也断断续续的,可见这些日子他比谁都要忙。
其他几州干旱的消息没多久也传到了杏花村,村里那些原本还想卖粮食的人一个个都有些后怕。
这是大旱之年啊,而且这么多地方。当然也不止是他们大楚,听说那个北夏草原上都干得没一根草了,比他们大楚还严重,从夏末开始就没在见到一滴雨水,牛羊成片的死,刚开始大家还乐呵呵的做成肉干,可接下来这来不及处置的牛羊,
就开始发臭变坏,长蛆爬得到处都是,不少人都染了病,活着的都纷纷去别处讨生活,闹得边境关口也是十分不安宁。还有月族那边似乎也不大好。
一个个不好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进山窝里来。大家都一致认为肯定是北夏的人做了什么坏事,惹了天怒,所以连带着他们大楚也跟着受累。
可是眼下埋怨并不起什么作用,刚入九月听说隔壁村就有断粮的人家了。
这些人家正是经不起高价的诱惑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如今抱着一堆银子却是不能填饱肚子,这样一闹还没真正的进入灾时,就开始出现了偷粮抢粮的事情。
这很叫人伤脑筋,周县令整日里为处理这些事情焦头烂额的,便打算将女儿周采桑和老母亲先托付给旧友陆先生。
可是没曾想要启程来花繁镇的头天早上,老太太脚一蹬,拖了这么多年的病体竟然毫无预兆的就去了。
周采桑哭得满脸泪痕,也没来繁花镇,倒是白荼和叶正元跟陆先生夫妻去了一趟青帽县。
虽是伤心难过,可是家里没了旁的人管事,她爹又要去处理频繁闹事抢粮的村民,老太太的丧事就顾不上,只得她这一手全部掌起来。白荼看着她极为心疼,她也就比家里的雪啼和弯弯大上几岁,可因没有长辈在,内务事情都得经她的手,所以在短短几天里,也不知是过度操劳,还是因为她祖母的事情伤心过度,那边老太太的棺材几乎
是刚下地,她这头也就病倒了。
衙门里能用的人手都跟周四维去平定了,哪里还有人照顾她,陆先生只得借了叶家的马车,将她拉到繁花镇家中来养着。可是这个时候,繁花镇已经不是很太平了。
老罗前两年就从镇长位置上退下来,如今也不管事,家里的儿子儿孙也都一门心思扑在茶庄的事情上,如今镇子上不安全了,他们便听白荼的意见,去往杏花村。
还有陆先生一家,他既是叶亓也真的恩师,又是老胡的表姐夫,当然不能不管,也是一并给接了过来。
村里事先已经提过,这个非常时机是不接济外人的,不过老罗家和陆家都自带粮食,又是住在叶家,他们自然管不着,但是有一条却是不许他们用村里的水源。
白荼自然没多说,家里的水现在还能用,节省一些总能撑一撑。再者就是叶家虽然人不少,但多是女眷,真到了要拿人去村口四周巡逻守夜,家里是没人的,罗家如今来了,都是强力得手。
而且退一万步说,真有人上叶家抢粮食,罗家的这些兄弟们一站出来都给吓死人。“你说这都是闹个什么,要是他们不贪心,把粮食换成银子,家里的粮食最起码能撑到二三月去。如今倒好,抱着一堆死银子,没处买粮食,就开始打别人家的主意。”老罗这些年虽说算是当上了老爷子,
自从干旱后,他揣着那颗忧国忧民的心,这会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瘦下去,害得一家子都担忧,生怕他跟周四维的老母亲一般,忽然眼睛一闭就去了。
叶正元没当官多年,可是依旧架不住长了一颗父母官的心,好几次竟然心软的想要给流连村外讨粮食的人送粮食,好在被白荼发现,早些阻止,不然还不知要引多少人来哄抢。“话虽如此,可是这还没入冬,他们就断了粮,现在又才收新粮没多久,所以年前朝廷肯定是不会开仓放粮的,他们只怕是撑不到年后了。”叶正元想起每日在村外徘徊的那些人,就忍不住生出慈悲心来。
说到此抬头朝白荼看去,“荼荼,咱们粮食囤了不少,肯定够咱们吃到明年的,要不……”可是话还没说完,就叫进来的白玉仙打断:“咱们的粮食是够吃到明年,但也不能给他们,这逢大旱,他们又不是没有粮食,银子什么时候赚不好,非得拿救命粮食去卖高价,这会儿跑来装可怜。我告诉你,你那同情心可收着些,谁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来,可是这些日子河里一滴水都没有,地里的裂缝都有手指头那么粗了,就算是现在下雨,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来,在说地里的庄稼也不是种下去就
能收上,还要等到秋天呢。”
白玉仙当年是被吓着了的,自打这闹旱之后,她总是梦到当年的艰苦日子,如今看自己这身边的幼子,断然不能叫他吃兄长们从前的苦头。
白荼只觉得她姐姐头一次没同姐夫站在一个阵线上,总算是可喜可贺,不然的话到时候姐姐要是姐夫一个心思,想救济那些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没准自己就应了。老罗虽然也同情外面的人,但是觉得白玉仙说的对,立即朝叶正元道:“你说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就不如一个妇人脑子通透呢?先不说那些人本来就有粮食,是自己贪财卖掉了,就算真的没有,这个时候
咱们的粮食也不能拿出来。不然那得引多人是赶咱们杏花村来啊?难保人家不会见财起意,到时候惹了祸事,你担待得起吗?”别说,叶正元忙着去可怜那些人,这还真没想到,此刻听老罗一说,惊了一头冷汗,但想起在村口转悠的那些外村人,总还是担心:“那他们一直不走,这可怎么办?”尤其是到饭点的时候,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盯着村里,怪可怜的。
使得卫子玠也匆匆的从月族赶回来,直径往京城去,与白荼回信也断断续续的,可见这些日子他比谁都要忙。
其他几州干旱的消息没多久也传到了杏花村,村里那些原本还想卖粮食的人一个个都有些后怕。
这是大旱之年啊,而且这么多地方。当然也不止是他们大楚,听说那个北夏草原上都干得没一根草了,比他们大楚还严重,从夏末开始就没在见到一滴雨水,牛羊成片的死,刚开始大家还乐呵呵的做成肉干,可接下来这来不及处置的牛羊,
就开始发臭变坏,长蛆爬得到处都是,不少人都染了病,活着的都纷纷去别处讨生活,闹得边境关口也是十分不安宁。还有月族那边似乎也不大好。
一个个不好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进山窝里来。大家都一致认为肯定是北夏的人做了什么坏事,惹了天怒,所以连带着他们大楚也跟着受累。
可是眼下埋怨并不起什么作用,刚入九月听说隔壁村就有断粮的人家了。
这些人家正是经不起高价的诱惑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如今抱着一堆银子却是不能填饱肚子,这样一闹还没真正的进入灾时,就开始出现了偷粮抢粮的事情。
这很叫人伤脑筋,周县令整日里为处理这些事情焦头烂额的,便打算将女儿周采桑和老母亲先托付给旧友陆先生。
可是没曾想要启程来花繁镇的头天早上,老太太脚一蹬,拖了这么多年的病体竟然毫无预兆的就去了。
周采桑哭得满脸泪痕,也没来繁花镇,倒是白荼和叶正元跟陆先生夫妻去了一趟青帽县。
虽是伤心难过,可是家里没了旁的人管事,她爹又要去处理频繁闹事抢粮的村民,老太太的丧事就顾不上,只得她这一手全部掌起来。白荼看着她极为心疼,她也就比家里的雪啼和弯弯大上几岁,可因没有长辈在,内务事情都得经她的手,所以在短短几天里,也不知是过度操劳,还是因为她祖母的事情伤心过度,那边老太太的棺材几乎
是刚下地,她这头也就病倒了。
衙门里能用的人手都跟周四维去平定了,哪里还有人照顾她,陆先生只得借了叶家的马车,将她拉到繁花镇家中来养着。可是这个时候,繁花镇已经不是很太平了。
老罗前两年就从镇长位置上退下来,如今也不管事,家里的儿子儿孙也都一门心思扑在茶庄的事情上,如今镇子上不安全了,他们便听白荼的意见,去往杏花村。
还有陆先生一家,他既是叶亓也真的恩师,又是老胡的表姐夫,当然不能不管,也是一并给接了过来。
村里事先已经提过,这个非常时机是不接济外人的,不过老罗家和陆家都自带粮食,又是住在叶家,他们自然管不着,但是有一条却是不许他们用村里的水源。
白荼自然没多说,家里的水现在还能用,节省一些总能撑一撑。再者就是叶家虽然人不少,但多是女眷,真到了要拿人去村口四周巡逻守夜,家里是没人的,罗家如今来了,都是强力得手。
而且退一万步说,真有人上叶家抢粮食,罗家的这些兄弟们一站出来都给吓死人。“你说这都是闹个什么,要是他们不贪心,把粮食换成银子,家里的粮食最起码能撑到二三月去。如今倒好,抱着一堆死银子,没处买粮食,就开始打别人家的主意。”老罗这些年虽说算是当上了老爷子,
自从干旱后,他揣着那颗忧国忧民的心,这会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瘦下去,害得一家子都担忧,生怕他跟周四维的老母亲一般,忽然眼睛一闭就去了。
叶正元没当官多年,可是依旧架不住长了一颗父母官的心,好几次竟然心软的想要给流连村外讨粮食的人送粮食,好在被白荼发现,早些阻止,不然还不知要引多少人来哄抢。“话虽如此,可是这还没入冬,他们就断了粮,现在又才收新粮没多久,所以年前朝廷肯定是不会开仓放粮的,他们只怕是撑不到年后了。”叶正元想起每日在村外徘徊的那些人,就忍不住生出慈悲心来。
说到此抬头朝白荼看去,“荼荼,咱们粮食囤了不少,肯定够咱们吃到明年的,要不……”可是话还没说完,就叫进来的白玉仙打断:“咱们的粮食是够吃到明年,但也不能给他们,这逢大旱,他们又不是没有粮食,银子什么时候赚不好,非得拿救命粮食去卖高价,这会儿跑来装可怜。我告诉你,你那同情心可收着些,谁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来,可是这些日子河里一滴水都没有,地里的裂缝都有手指头那么粗了,就算是现在下雨,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来,在说地里的庄稼也不是种下去就
能收上,还要等到秋天呢。”
白玉仙当年是被吓着了的,自打这闹旱之后,她总是梦到当年的艰苦日子,如今看自己这身边的幼子,断然不能叫他吃兄长们从前的苦头。
白荼只觉得她姐姐头一次没同姐夫站在一个阵线上,总算是可喜可贺,不然的话到时候姐姐要是姐夫一个心思,想救济那些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没准自己就应了。老罗虽然也同情外面的人,但是觉得白玉仙说的对,立即朝叶正元道:“你说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就不如一个妇人脑子通透呢?先不说那些人本来就有粮食,是自己贪财卖掉了,就算真的没有,这个时候
咱们的粮食也不能拿出来。不然那得引多人是赶咱们杏花村来啊?难保人家不会见财起意,到时候惹了祸事,你担待得起吗?”别说,叶正元忙着去可怜那些人,这还真没想到,此刻听老罗一说,惊了一头冷汗,但想起在村口转悠的那些外村人,总还是担心:“那他们一直不走,这可怎么办?”尤其是到饭点的时候,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盯着村里,怪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