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你我了?
  孟清和立刻感激涕零,表情十分到位。
  等到他离开,朱高炽脸上的笑意更深,是个聪明人,难怪会得父王看重。
  此人若能为自己所用,是件好事。
  若不能……应也不会被二弟收拢。
  如果他一心跟着父王,自己倒也不必多费心思。
  收起脸上的笑意,朱高炽开始思量,给燕王的书信该如何写。
  回到房间,靠在房门上,孟清和长出一口气。
  用力拍了两下脸,和朱家人打交道,当真是不容易啊。
  或许他应该再病上几天?
  摇摇头,今天这关刚过去,还是别自作聪明了。
  蔚州城外,燕军再次出发。
  大同传来战报,指挥滕聚领一万部下投降。燕王立刻整军,下令拿下居庸关,回师北平。
  朱棣了解李景隆,滕聚手下这一万人就是他送出的炮灰。会不会再有炮灰上门,端看李景隆白痴到何种程度。只要敢来,朱棣就敢收下。白送上门的好事,没人会向外推开。
  过居庸关时,朱棣还想着是不是再给李景隆送去些情报,让他继续对朝廷表功,可惜德州城传来的消息掐灭了他这个念头。
  武定侯郭英已率军进入德州。
  李景隆可以藐视,郭英却必须重视。
  武定侯到了,安陆侯和魏国公还会远吗?比起这些人,都督平安更让朱棣忌惮。
  因为了解李景隆,朱棣才能大破五十万南军,连战连捷,把朝廷的军队撵出河北。
  平安是太祖高皇帝的义子,曾多次随朱棣出战,相当了解燕王的用兵方法。再加上一个曾在北平练兵的徐辉祖,接下来的战斗绝对不会如之前一般轻松。
  和了解自己的人作战,绝对不是多愉快的事情。
  连战连捷,怕是不可能了。怎样才能继续打胜仗,要仔细想想。
  朝廷军队战败,可以整军再来,自己要是大败,怕是会万劫不复。
  燕王坐在大帐中,自举兵以来,还是第一次心中没底。
  朱高炽的书信恰在此时送到,看着信上的内容,燕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
  “好!”燕王抚着短髭,“不愧是孤的儿子!此法甚好!”
  朱高煦朱高燧和其他将领一起候在帐外,隐约听到帐中传出燕王夸赞世子的声音,朱高燧下意识去看朱高煦,却发现朱高煦面色寻常,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二哥。”
  “恩?”
  “父王……”
  话没说完,郑和从大帐中走出,对众人说道:“王爷召见。”
  在军中,高阳郡王和朱高燧并未受到多少优待,同样是战场冲锋,以首级论战功。若非张玉朱能等将领再三进言,燕王八成会让两个儿子去基层体验生活,从小兵做起。
  朱高煦按了一下朱高燧的肩膀,手下用力,低声道:“一切听父王的,记住了?”
  朱高燧点点头。
  自从父王起兵,世子和二哥都变了许多。在真定城时,二哥偶尔会提及那个孟十二郎在前往南京途中说的话,话中有赞赏,还有几许复杂。
  朱高燧想不太明白,干脆不去想。
  南京的皇帝还坐在龙椅上,德州还有朝廷的大军,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
  真到了世子与二哥争锋的那一日,再决定也不晚。
  大帐中,燕王先将南京和德州的密报说于诸将,话中重点提及了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平安。
  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虎父无犬子不适用于李景隆,却适用于他。
  “当初在北平练兵,论战术谋略,魏国公同孤是旗鼓相当。”
  燕王对徐辉祖是佩服,对平安则是完全的忌惮,说话时也不太客气。他对平安多有提携,结果这小子回头帮建文帝对付自己!
  “平安竖子,随孤作战多年,屡次出塞,若为先锋必为大患!”
  说完这两位必须注意的人物之后,诸将的表情都变得分外严肃。
  紧接着,燕王话锋一转,“此二人虽勇,然李九江等却皆匹夫,南军虽众,却将帅不专,政令不一,不足为惧!”
  独木难支,几个人的勇猛不代表什么。南军人多,粮多,武器精良,又能如何?抢来就全都是咱们的!
  “甲兵粮饷,适足为吾资耳。”
  简言之,不用怕,跟着孤王有肉吃!
  燕王以这句话结束了演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头为老爹捧场,拼命鼓掌,眼含激动的泪水,巴掌拍得通红。
  帐内诸将也是举臂高呼,王爷英明!王爷千岁!
  从大同赶来的沈瑄,带着滕聚在帐外求见,正好听到朱能这个大嗓门带头高呼,“抄家伙,抢他x的!”
  沈瑄很镇定,滕聚却是脚步一顿。
  这是燕王大帐,造反团伙根据地?
  能扯旗造反的,果然都不是寻常人。
  南京
  建文帝看过李景隆送来的奏疏,眉头紧蹙,半天没说话。
  齐泰和黄子澄被罢官,轻易不得出入宫闱,建文帝只能从他人那里咨询意见。尚未离京的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王宁同时被召见,得知李景隆奏疏上的内容,两人都沉默了。
  “魏国公以为如何?”
  有了之前的经验,朱允炆对李景隆整个人都打上了一个问号,他送上的奏疏更不敢轻易相信。
  徐辉祖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曹国公派出一万步卒,以指挥滕聚率领进兵大同,应是实情。”
  换言之,除此之外,什么进攻大同以弱燕军,什么兵士力战斩首千余,都是扯淡。
  建文帝转向王宁,王宁对徐辉祖的意见表示赞同。
  李景隆的奏疏摆在案上,君臣三人相对无言。
  少了黄子澄这个举锤子的,建文帝脑袋上的坑立减。认清了李景隆的草包本质,采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却仍无法弥补之前犯下的严重错误。
  为了面子,建文帝没有撤换李景隆的主帅位置,本以为有了武定侯等人的加入,朝廷的大军应能扫平燕军。可是现在,建文帝不确定了。
  他发现李景隆不只是个草包,脑袋上的坑比自己都多。
  这样的人坐在主帅的位置上,果真没有问题?
  第七十一章 解决后患一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回到北平,比预期迟了十日有余。
  拿下居庸关,燕王原本心情不错,想着快点回家,派人到草原上去探探情况,解决朵颜三卫闹饷的问题,不想途中接到徐忠送出的消息,“安陆侯吴杰袭真定。”
  一旦真定有失,必为南军所趁。
  徐忠野战一流,防守同样不弱。一边派人送出消息,一边加快修筑城防。耿炳文留下的工事被完全利用起来,该加固的加固,该重修的重修,真定城不说固若金汤也差不多少。
  当初燕军围城,火炮轰了几日都拿不下城池,换成吴杰照样不行。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何其爽也。
  徐忠站在城头,对着城下的南军冷笑,吴杰,有能耐你就攻城!人再多某家也不惧!
  城外,安陆侯吴杰浓眉深锁。
  几个月前,耿炳文被燕王围困真定城中,他曾带兵驰援,不想城砖都没见着,就被朱能率领的骑兵打了回去。
  吴杰吃了败仗,被朱能揍得鼻青脸肿,下令向永平退却。
  打不起总躲得起吧?结果这也不行,朱能紧追不放,一路追到永平城下。
  想据城防守?朱能一撇嘴,你以为自己是耿炳文?长刀一举,兄弟们跟某家一起上,先砍了再说!
  朱能是敢率三十骑兵冲击十几万大军的猛人,吴杰如何能抵挡得住?
  手下士兵又毫无战意,吴杰拼尽全力,也被砍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撵回了南京。
  吴杰回到南京不久,耿炳文也被皇帝撤换,李景隆走马上任。
  安陆侯顿时仰天长叹,真定保不住了!
  但凡稍微了解李景隆此人,都不会把号令几十万大军的帅印交给他。无论多少军队,都得让这小子赔进去!奈何皇帝的心腹都是空谈的腐儒,没有知兵之人,这不是明摆着给燕王送菜吗?
  愤懑之余,吴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对着齐泰黄子澄等人一顿臭骂。
  “竖儒误国,该杀!”
  始作俑者黄子澄的确该骂,齐泰却着实有点冤。他的确曾经蹦高反对黄子澄的馊主意,无奈皇帝不听他的。
  战况果如吴杰所料,北平没打下来的,郑村坝战役也输了,五十万大军几乎都赔了进去。李景隆丢下大军,带着帅印连夜奔逃,还串通黄子澄隐瞒朝廷,临阵脱逃没丢了脑袋,更是加官进爵,得了太子太师的荣誉头衔。
  安陆侯同武定侯等老将凑到一起,谈及如今战场局势,无不摇头。
  “陛下偏听误信,罢免齐黄等人官职,仍留在京城,迟早是个祸害!”
  按照吴杰和郭英等人的看法,就该把齐泰黄子澄等人一刀宰了,再领大军北上讨燕。
  燕王不是打着朝中有奸臣,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吗?
  如今奸臣都给杀了,他还有什么借口?不罢兵就是实打实的造反,皇帝一道诏令,天下镇兵均可讨之!
  皇帝对付起叔叔干脆利落,偏偏在这件事上心慈手软,犹豫不定,死活不肯落下杀大臣的声名。殊不知,经过削藩一事,皇帝仁慈的名声早就打了个折扣。
  更让吴杰郭英等人担忧的是,朝中勋贵对皇帝日渐冷淡的态度愈发不满。都是从洪武朝挺过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比不上一群只会清谈的腐儒?
  只要皇帝多少有点脑子,就该明白,比起那些腐儒,这些荣耀和身家性命都系于皇权的勋贵才更值得重用。可惜皇帝一心只捧着那些腐儒,把朝中勋贵全都踹到墙角,一脚不够再补一脚,全都画圈圈玩去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