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寰亚在行动
托马斯代表美国联艺院线对嘉谊院线提出股权要求,目的倒不是对香港院线有多大的企图,真正让联艺院线感兴趣的还是他们准备帮助林宥伦在美国收购的那家电影公司。
按照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定,院线和电影公司不能为同一经营主体所拥有。30年代垄断好莱坞、全盛时期一度将奥斯卡奖作为自留地的米高梅电影公司,就是因为这条法令而被拆分。从此之后,好莱坞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家电影公司独大的局面。
虽然被法律所禁止,但北美的各大院线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电影公司的影响或控制,而有实力的电影公司,反过来也会通过一些手段措施,将院线和自身的利益捆绑得更加紧密。
林宥伦在美国收购一家电影公司,联艺院线则通过在香港嘉谊院线的股权,间接与美国的这家电影公司发生利益关联,从而做到隐姓地控制一家电影公司的目的。
林宥伦需要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来为香港电影做贴牌生产,而联艺院线则可以通过这种隐秘的利益关联,间接参与美国本土的电影投资。
“首先,联艺院线会通过正常合法的手段,比如说某部电影的票房分账,将钱打到林先生在香港的账户上;接下来,林先生把这笔钱又转回到美国的那家电影公司,进行电影投资;最后电影制作完成,再交给联艺院线上映,不过在票房分成上,原本属于制片方的那一部分现在就归院线所有。”托马斯将具体的艹作步骤向林宥伦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各占三分之一,而联艺通过这种方式,等于又把制片和院线业务集合在一起。
联艺公司在美国本土直接扶持这样的电影公司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么做一来容易引人注目,二来合作者的可靠姓难以保证,而选择林宥伦则没有这两般顾虑。
资金通过合法渠道在香港这么一转,只要不落下证据,别人都不能再把林宥伦在美国投资电影的钱怀疑到联艺公司身上,而林宥伦买下美国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将香港电影合法的变成美国电影,这样在后面统计的时候,这些电影的票房就不会再被归入香港电影名下,香港电影威胁论的声音自然会弱下去。
林宥伦端起茶杯,看着托马斯说:“我个人对联艺公司的构想很感兴趣,但我手上暂时还没有多余的股份可以转让。”
托马斯点头表示理解,联艺公司选林宥伦做合作伙伴,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看重他对香港院线的绝对控制力。而托马斯也看得出,林宥伦现在对收购一家美国公司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们希望能和林先生在长期展开合作,所以等上一两年倒不是什么问题。”
林宥伦很满意美国人这种务实的态度,在接下来喝茶的时候,他的目光无意扫了一眼窗外,却在街道对面的酒店门口意外地看到了让他感兴趣的一幕。
托马斯顺着林宥伦的目光看出去,轻咦了一声,讶然说道:“那不是寰亚电影公司的林健岳先生吗?”
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酒店门口,从上面下来两个人,一一和林健岳握手,聊了几句之后,三人一齐转身进了酒店。
林宥伦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然后却和托马斯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林先生认识那两个从车上下来的人?”
林宥伦点点头,“算是认识吧。”
和林健岳一起走进酒店的两人,一个叫黄白鸣,一个叫高智森,黄白鸣的从业经历和林宥伦很相似,两人都是以编剧的身份进入娱乐圈,只不过黄白鸣专攻喜剧,他还留在新艺城的时候和林宥伦见过两次,但没有深交。
说起来,黄白鸣也是一个很厉害的编剧,到现在为止,由他编剧的电影《搭错车》、《何必有我》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拿到了金像奖影帝,而黄白鸣本身还是香港贺岁片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而和黄白鸣一起过来的高智商,以前是搞舞台剧出身,后来经黄白鸣赏识,执导了鬼片《开心鬼》这部电影,仅以200万的成本,狂收1700多万票房,成为当年新艺城最赚钱的一部电影。
高智森因此一举成名,其后导演的《圣诞快乐》也有不俗的票房表现,但是新艺城这边每部电影只给他十几万的片酬,后面潘笛生的德宝以每部戏100万的片酬请他跳槽时,高智森理所当然的“人往高处走”了。
在德宝,高智森拍了不少卖座电影,其一部反应香港小市民“横财梦”的《富贵逼人》更是引起轰动,而高智森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这才进入了林宥伦的视线。
德宝停产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高智森的消息,他和黄白鸣走到一起并不让人意外,但是这两人又和林健岳搅在一起,这一点倒是出乎了林宥伦的意料。
——黄白鸣和高智森准备合组一家电影公司,需要有实力的投资商提供资金支持,而林健岳的寰亚电影公司恰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合作选择,这便是黄白鸣和高智森一起到酒店和林健岳见面的原因。
其实以黄白鸣和高智森的名气,随便哪一家电影公司都很乐意招揽他们,但是一般的公司他们看不上,而嘉禾、邵氏这样的大公司手下人才汇集,黄白鸣和高智森加入进去也不见得能受到重用。
寰亚的前身是新艺城,底子不弱,林健岳手上也不缺资金,而且他还是嘉谊院线的董事,这样的身份优势是除了嘉禾、邵氏以外,其他电影公司都不具备的。
而林健岳会选择和黄白鸣、高智森合作,除了现在手上急缺人才之外,另一方面也是从潘笛生的失败上吸取了经验教训。
潘笛生在经营德宝期间,被大制作电影牵扯了太多了精力,而对小成本电影重视不足,后期更因为两部大制作电影票房失利,在新宝和嘉谊的院线大战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将院线转卖,黯然身退。
投资大制作电影固然回报丰厚,但风险也很大,潘笛生当年那么大的声势都没能在大制作电影上打败林宥伦,林健岳当然也不指望寰亚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而小成本的电影虽然没法像大制作电影那样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大杀四方,但因为选材多贴近普通香港市民生活,更接“地气”,票房上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黄白鸣和高智森都是拍小成本电影的高手,特别是黄白鸣,不仅能写出《最佳拍档》这类令人捧腹的港式喜剧,在新艺城进军台湾市场的时候,更能洗尽港味,把《搭错车》的整个剧情编得婉转惆怅,充满台湾观众最受用的艺气息。
影片在台湾大受欢迎,赢尽口碑的同时票房大赚,新艺城也凭此彻底打开了在台湾的局面。黄白鸣在和林健岳谈起自己对台湾市场的构想时,提到这段往事,言辞间掩不住得意:“当年台湾片商有三怕,其一怕便是新艺城的新片上映,大家要争相走避,极力避开和新艺城新片在同一档期上映。难怪那时候有人把我们恨得牙痒痒了,甚至一次新片上映的时候,影院里还收到了一封恐吓信。”
而林健岳现在最关心的还不是台湾市场,寰亚成立到现在,还没有拍出一部像样的电影,父亲林白欣已经对集团投资电影产业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他急需要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来证明自己。
黄白鸣和高智森手上正好就有这样一部电影,计划找许贯啦做主演,只是资金还没有着落。林健岳一听大喜过望,立刻决定以寰亚的名义出资。
双方很快议定了合作的细节,林健岳因为晚上还有一个饭局,提前告辞离开,留下黄白鸣和高智森坐在酒店咖啡厅里闲聊。
黄白鸣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高智森便打趣他说:“怎么事情谈成了,你反而是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
黄白鸣叹了一口气,“要是能有更好的选择,我是绝对不会和林健岳合作的。”
“可我觉得林老板态度很诚恳啊,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看样子是想要稳扎稳打经营这份事业。”高智森很奇怪黄白鸣为什么会这么说。
“林健岳如果只是像潘笛生那样进入电影圈玩玩,我反而不会很担心,林健岳现在这么做,说明他野心不小。”
“老板有野心,我们做事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啊?”
“但是你觉得那位会容忍林健岳的野心这么一直膨胀下去吗?”黄白鸣没有直呼其名,但高智森却知道黄白鸣口的“那位”指的是谁,表情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要是被那位将他们视为林健岳的帮手,而林健岳最后又像潘笛生那样输了,以后他们在香港电影圈的曰子可就有些不好过了。
(未完待续)
按照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定,院线和电影公司不能为同一经营主体所拥有。30年代垄断好莱坞、全盛时期一度将奥斯卡奖作为自留地的米高梅电影公司,就是因为这条法令而被拆分。从此之后,好莱坞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家电影公司独大的局面。
虽然被法律所禁止,但北美的各大院线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电影公司的影响或控制,而有实力的电影公司,反过来也会通过一些手段措施,将院线和自身的利益捆绑得更加紧密。
林宥伦在美国收购一家电影公司,联艺院线则通过在香港嘉谊院线的股权,间接与美国的这家电影公司发生利益关联,从而做到隐姓地控制一家电影公司的目的。
林宥伦需要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来为香港电影做贴牌生产,而联艺院线则可以通过这种隐秘的利益关联,间接参与美国本土的电影投资。
“首先,联艺院线会通过正常合法的手段,比如说某部电影的票房分账,将钱打到林先生在香港的账户上;接下来,林先生把这笔钱又转回到美国的那家电影公司,进行电影投资;最后电影制作完成,再交给联艺院线上映,不过在票房分成上,原本属于制片方的那一部分现在就归院线所有。”托马斯将具体的艹作步骤向林宥伦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各占三分之一,而联艺通过这种方式,等于又把制片和院线业务集合在一起。
联艺公司在美国本土直接扶持这样的电影公司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么做一来容易引人注目,二来合作者的可靠姓难以保证,而选择林宥伦则没有这两般顾虑。
资金通过合法渠道在香港这么一转,只要不落下证据,别人都不能再把林宥伦在美国投资电影的钱怀疑到联艺公司身上,而林宥伦买下美国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将香港电影合法的变成美国电影,这样在后面统计的时候,这些电影的票房就不会再被归入香港电影名下,香港电影威胁论的声音自然会弱下去。
林宥伦端起茶杯,看着托马斯说:“我个人对联艺公司的构想很感兴趣,但我手上暂时还没有多余的股份可以转让。”
托马斯点头表示理解,联艺公司选林宥伦做合作伙伴,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看重他对香港院线的绝对控制力。而托马斯也看得出,林宥伦现在对收购一家美国公司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们希望能和林先生在长期展开合作,所以等上一两年倒不是什么问题。”
林宥伦很满意美国人这种务实的态度,在接下来喝茶的时候,他的目光无意扫了一眼窗外,却在街道对面的酒店门口意外地看到了让他感兴趣的一幕。
托马斯顺着林宥伦的目光看出去,轻咦了一声,讶然说道:“那不是寰亚电影公司的林健岳先生吗?”
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酒店门口,从上面下来两个人,一一和林健岳握手,聊了几句之后,三人一齐转身进了酒店。
林宥伦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然后却和托马斯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林先生认识那两个从车上下来的人?”
林宥伦点点头,“算是认识吧。”
和林健岳一起走进酒店的两人,一个叫黄白鸣,一个叫高智森,黄白鸣的从业经历和林宥伦很相似,两人都是以编剧的身份进入娱乐圈,只不过黄白鸣专攻喜剧,他还留在新艺城的时候和林宥伦见过两次,但没有深交。
说起来,黄白鸣也是一个很厉害的编剧,到现在为止,由他编剧的电影《搭错车》、《何必有我》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拿到了金像奖影帝,而黄白鸣本身还是香港贺岁片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而和黄白鸣一起过来的高智商,以前是搞舞台剧出身,后来经黄白鸣赏识,执导了鬼片《开心鬼》这部电影,仅以200万的成本,狂收1700多万票房,成为当年新艺城最赚钱的一部电影。
高智森因此一举成名,其后导演的《圣诞快乐》也有不俗的票房表现,但是新艺城这边每部电影只给他十几万的片酬,后面潘笛生的德宝以每部戏100万的片酬请他跳槽时,高智森理所当然的“人往高处走”了。
在德宝,高智森拍了不少卖座电影,其一部反应香港小市民“横财梦”的《富贵逼人》更是引起轰动,而高智森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这才进入了林宥伦的视线。
德宝停产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高智森的消息,他和黄白鸣走到一起并不让人意外,但是这两人又和林健岳搅在一起,这一点倒是出乎了林宥伦的意料。
——黄白鸣和高智森准备合组一家电影公司,需要有实力的投资商提供资金支持,而林健岳的寰亚电影公司恰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合作选择,这便是黄白鸣和高智森一起到酒店和林健岳见面的原因。
其实以黄白鸣和高智森的名气,随便哪一家电影公司都很乐意招揽他们,但是一般的公司他们看不上,而嘉禾、邵氏这样的大公司手下人才汇集,黄白鸣和高智森加入进去也不见得能受到重用。
寰亚的前身是新艺城,底子不弱,林健岳手上也不缺资金,而且他还是嘉谊院线的董事,这样的身份优势是除了嘉禾、邵氏以外,其他电影公司都不具备的。
而林健岳会选择和黄白鸣、高智森合作,除了现在手上急缺人才之外,另一方面也是从潘笛生的失败上吸取了经验教训。
潘笛生在经营德宝期间,被大制作电影牵扯了太多了精力,而对小成本电影重视不足,后期更因为两部大制作电影票房失利,在新宝和嘉谊的院线大战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将院线转卖,黯然身退。
投资大制作电影固然回报丰厚,但风险也很大,潘笛生当年那么大的声势都没能在大制作电影上打败林宥伦,林健岳当然也不指望寰亚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而小成本的电影虽然没法像大制作电影那样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大杀四方,但因为选材多贴近普通香港市民生活,更接“地气”,票房上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黄白鸣和高智森都是拍小成本电影的高手,特别是黄白鸣,不仅能写出《最佳拍档》这类令人捧腹的港式喜剧,在新艺城进军台湾市场的时候,更能洗尽港味,把《搭错车》的整个剧情编得婉转惆怅,充满台湾观众最受用的艺气息。
影片在台湾大受欢迎,赢尽口碑的同时票房大赚,新艺城也凭此彻底打开了在台湾的局面。黄白鸣在和林健岳谈起自己对台湾市场的构想时,提到这段往事,言辞间掩不住得意:“当年台湾片商有三怕,其一怕便是新艺城的新片上映,大家要争相走避,极力避开和新艺城新片在同一档期上映。难怪那时候有人把我们恨得牙痒痒了,甚至一次新片上映的时候,影院里还收到了一封恐吓信。”
而林健岳现在最关心的还不是台湾市场,寰亚成立到现在,还没有拍出一部像样的电影,父亲林白欣已经对集团投资电影产业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他急需要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来证明自己。
黄白鸣和高智森手上正好就有这样一部电影,计划找许贯啦做主演,只是资金还没有着落。林健岳一听大喜过望,立刻决定以寰亚的名义出资。
双方很快议定了合作的细节,林健岳因为晚上还有一个饭局,提前告辞离开,留下黄白鸣和高智森坐在酒店咖啡厅里闲聊。
黄白鸣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高智森便打趣他说:“怎么事情谈成了,你反而是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
黄白鸣叹了一口气,“要是能有更好的选择,我是绝对不会和林健岳合作的。”
“可我觉得林老板态度很诚恳啊,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看样子是想要稳扎稳打经营这份事业。”高智森很奇怪黄白鸣为什么会这么说。
“林健岳如果只是像潘笛生那样进入电影圈玩玩,我反而不会很担心,林健岳现在这么做,说明他野心不小。”
“老板有野心,我们做事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啊?”
“但是你觉得那位会容忍林健岳的野心这么一直膨胀下去吗?”黄白鸣没有直呼其名,但高智森却知道黄白鸣口的“那位”指的是谁,表情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要是被那位将他们视为林健岳的帮手,而林健岳最后又像潘笛生那样输了,以后他们在香港电影圈的曰子可就有些不好过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