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郑板桥的竹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cP|w:210|H:140|A:c]]]“嗯,这个想法好。(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杨老含笑赞同道:“而且,非常的关键。如果说,画纸都是假的,那么图肯定也真不了。”
  虽说,鉴定书画,笔法才是主要的。但是其他的辅助依据,包括题跋、印章、纸绢质地、尺寸装潢、著录献等等,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决定作用。
  “嗯,我就是这样想的。”
  王观笑道:“据我了解,蜀闻名天下的,不仅有蜀绣、蜀锦而已,还有蜀纸。”
  “没错,蜀纸早在唐代,就有玉版、贡余、经屑、表光等著名品种。”杨老眼睛一亮,有些兴奋第105章郑板桥的竹画?道:“尤其是蜀都附近生产的楮皮纸,专供簿、契、图、牒之用,非常的流行。”
  “专供画图之用?那就好办多了。”
  王观轻笑,伸手轻轻触摸耄耋图的纸质,以肯定的语气道:“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我现在可以确定,装裱图画用的纸,绝对有一百年历史了。”
  “大家仔细看,就可以发现。装裱的纸层,颜色十分自然的暗黄,非常的干净,没有丝毫的作旧痕迹。”王观分析道:“要想把新纸作旧,要么是泼茶水,要么是洒醋。比较讲究的,就是用药水蒸煮。但是,无论什么方法,纸的质地,多少会有些异常。”
  “有经验的专家,可以根据这些异常,轻易的鉴别出来。”
  王观笑道:“当然,如果大叔不放心,大可去抽样检验。”
  “小兄弟眼力高明,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发福年人喜上眉梢,听王观说这是真东西,高兴极了,怎么可能多此一举。
  “要的。”
  然而,这个时候,王观却继续笑道第105章郑板桥的竹画?:“因为,除了装裱的外层,最主要的图画,应该是新的纸。上面的暗黄色,那是茶渍。你仔细闻,或许还能够嗅到茶的味道。”
  “什么!”
  发福年人一愣,笑容僵住了。
  与此同时,杨老惊讶问道:“小哥,你说这是装棺材?”
  “嗯。”王观轻轻点头。
  所谓的装棺材,其实是一种骗人的手法。以新画做旧后,找来不值钱的旧书画,去掉原来的画心,拿新画套上旧裱边。
  这样一来,如果鉴定家的水平不够,或者粗心大意,可能会被瞒过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来用欺骗那些,稍懂书画,却不够精深的人。
  “不可能,你肯定是看错了。”
  这个时候,发福年人反而怀疑起王观的眼光来。
  “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才让你去检验的。”王观摊手道,有的时候,鉴别物品的真伪,最难的不是找出证据,而是找出证据了,却不能说服别人。
  毕竟,认死理的人很多,而且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他就是不相信。
  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是这个德行。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除了所谓的臆造,那些古玩造假者也不傻,哪个不是按照专家著作里的字和图片仿制的。其,肯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
  不过,最高明的,还能够以假乱真呢。
  “明明是自然发黄的,怎么可能会是茶渍呢。”
  一时之间,发福年人喃喃自语,脸色一青一白,变来变去,显然是心乱了。
  “小余,你也别急,让我看看。”
  杨老劝慰了句,拿起了放大镜,再次研究起来。
  这时,年人仿佛揪住了救命稻草,有些急切道:“杨老,您可要看清楚了,这绝对是老东西,曾友贞的真迹。”
  杨老仔细的观看,过了一会,轻轻的摇头,颇为惋惜的一叹。
  “杨老!”发福年人的一颗心悬了起来。
  “小余啊,这种纸我见过。就是我们蜀的夹江竹纸,也叫大千书画纸。”
  杨老轻声说道:“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时候,夹江竹纸就被钦定为贡纸,作为科举卷纸,以及宫廷之用。到了民国抗战期间,张大千更是先后两次到夹江研制新纸。试纸成功之后,为了纪念张大千的贡献,夹江的纸厂,就把这种新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张大千的一些书画,就是用这种纸画的。不过,在抗战期间,张大千母亲曾友贞已经逝世多年了。”末了,杨老委婉道:“小余,我这样说,你应该听得明白吧?”
  “杨老,我……”发福年人皱眉,苦叹起来。
  杨老说得十分明白,这耄耋图的纸,就是这种大千书画纸。然而,当张大千研制出新纸的时候,曾友贞已经去世,怎么可能用这样的纸来画耄耋图。
  “哎,又交学费了。”发福年人苦笑道:“杨老,让你见笑了。”
  “小余,也不要太在意,玩收藏的,谁没吃过几次亏啊。吸取教训,下次留心就行。”杨老劝慰起来:“其实,东西也仿得不错,回去摆着,自己欣赏也好。”
  “嗯!”
  发福年人点头,他似乎也有过打眼的经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错。这点打击,还不至于让他一蹶不振,反而带着点讨教的意味,把另外的卷轴递到王观面前,强笑道:“小兄弟,能不能帮我再掌掌眼,看看这幅画。”
  王观迟疑了下,发现杨老微微的点头,也就顺手接拿了下来。反正,真的假不了,发福年人自己都不怕再受打击,他又害怕什么啊。
  轻手解开了系绳,慢慢的把画卷展开,一幅十分风雅的墨竹图,就映入王观的眼帘。
  这时,发福年人在旁边解说道:“这画,我收上来的时候,对方说是郑板桥的竹画。但是,我查过资料,他画的竹枝少而瘦,自成一派,是属于小意写的风格。但是,这幅图,画上的竹子枝叶,比较形象逼真,不像是郑板桥面的真迹。”
  “既然你知道,那还买下来?”王观诧异道。
  “收的时候,不清楚啊。”
  发福年人有些不好意思,小心翼翼道:“特别是我看这图的时候,感觉竹叶片片似剑,栩栩如生,有种说不出的神韵。我观赏了半天,越看越觉得是好东西,就收下来了。”
  ........................
  周末,求票,票呀……
  c!!!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