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大提前的是非
孙悦和孙春明早就有过共识,在赵光义、赵德昭、赵光美、赵德芳四个人当中,只有赵光美是几乎完全没有可能当皇帝的,因为他太小了,比赵德昭也就大那么两三岁而已。
传弟不传子那是因为国赖长君,赵匡胤疯了才会把位子传给一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弟弟。
这个道理,别看赵光美平时傻了吧唧的,但其实他比谁都明白。
所以,这个二货因为没那个心思,就并没有多想,因为并没有多想,他就并不知道他来当这个由孙春明主政的河-南府尹意味着什么,可是他不多想,可不代表别人不会多想。
就连符彦卿这个老头,在听闻孙家想捧赵光美当河南府尹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烧冷灶,何况是一门心思扑在权利上的赵光义呢?
亲王尹京,自五代以来一直就有储君的意思,所以他不需要被封为皇太弟,凭他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就够了,可如果这京城之外再搞出来一个西京,再加上一个河-南府尹,这个河-南府尹再特么也被封个亲王。
万一,过些年朝廷真的特么的迁都了,他和赵光美到底谁才算储君?
作为赵光美的亲二哥,赵光义自然也很清楚他这个三弟不是这块材料,要说他有跟自己争储的心思,不用别人解释什么他自己就第一个不信,同时他也很清楚,这位置没老三什么事儿。
但他却不得不琢磨,赵匡胤是怎么想的。
老三是个胸无大志的货,真要说这样的货色有什么好处,可能也就是懂事儿,听话而已了,如果一切顺利,等自己继承大统的那一天,他那边的势力很容易就收回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权利又时时的都在他们赵家自己的手中,并不影响他这个老二的个人威望。
他相信,就算他跟他哥聊到这个问题,他哥肯定也会这么解释。
可是,他得心大到什么地步,才会信了这套解释呢?赵德昭可是一直留在京城呢啊!
如果悲观点想,这会不会是赵匡胤的一种手段呢?让他赵光义这个有实无名的皇储,在赵德昭长大成人之前没有办法一手遮天一家独大,万一哪一天人家改变主意了,省的自己尾大不掉?
赵光美那边的权利,他收回来固然容易,可赵德昭收回来岂不是更容易?这特么分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啊!
帝心难测,谁也不是赵匡胤肚子里的蛔虫,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赵光义却觉得,八九不离十。
赵光义第一次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手伸的有点太长了。
当然,他肯定不知道,把他坑到这个地步的,其实是至少在目前为止一直在帮着他,为他出了大力气的孙春明。
原本历史上赵光义要比现在弱的多,军方的诸多叫得上号的将领中几乎就没有一个卖他面子的,政事上他也一直在被赵普打压着,赵匡胤捧他都来不及,又哪里会踩他?
为了捧他,赵匡胤亲自给他加了一磅又一磅的砝码,凡是对他不敬的将领一律狠狠的收拾,凡是投靠在他麾下的文武全都狠狠的提拔,最后再咣的一脚把赵普给踹下去,从此后赵光义终于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以至于后来赵匡胤自己都没法收拾这个自己一手养出来的庞然大物。
可现在呢?
赵光义有了水利之功,至少所有的文官全都紧密的包围着他,以他马首是瞻,而这次征伐后蜀,这货又有了军功,从来没打过仗的他在军中都有了威望,原本死死压着他的赵普更是被他狠狠的踩在脚下。
赵匡胤已经不需要再捧他了,相反,他的猜忌,却比原本历史上要提前的多得多的多。
猜忌这种事,别说是亲弟弟了,亲儿子也就那么回事儿,放眼中华五千年,大帝的太子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唐太宗到李隆基,这特么皇帝越出色,太子死的就越惨,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铁则,也是封建王朝一元领导制,绝对权威性的必然结果。
赵光义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他做的越好,坑自己坑的就越惨,世事无常,塞翁失马,得与失之间,本就是一门哲学。
一时间,赵光义也挺茫然的,突然想找个人商量商量怎么应对,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孙春明,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习惯了一旦有什么想不通的马上就去问孙春明了,可一想到他们已经翻脸了,不自觉的就心里一痛,
再一想到,赵光美去当那个狗屁河-南府尹,全知河-南府就是孙春明,是他前两天刚刚给一脚踢下去的,而他儿子还是赵光美的生死弟兄,赵光义一时憋闷的只想打人。
而皇储争夺这个战场的另一方,也就是今年已经十四岁的赵德昭,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愤怒不已,可是冷静下来分析分析,却是马上仰天大笑。
如果赵光美不加入这个战场,那赵光美得到多少,不就代表着赵光义失去多少么?如果再换算一下,一个没有野心的赵光美,他所得到的势力,不就是自己的势力了么?
这是友军呀!
尤其这新任的知河-南府还是原本他的权知开封府,想想都觉得好有意思啊。
当夜,赵德昭马上寻来他府上最好的酒菜,非要亲自给赵光美办一个盛大的接风宴,赵光美说韩崇训和孙悦已经跟他约好了,他就哈哈大笑着邀请大家伙一块。
三人面对着这位殿下似火一般的热情,也是推脱不得,也就只好应下了,结果一晚上孙悦感觉都不太舒服,就好像一群老友的饭局里突然来了个得罪不起的外人,再好的酒菜也感觉痛快不起来了。
不过很明显人家赵德昭却没有这种感觉,在他想来,这简直就是他们叔侄之间相亲相爱的表现,与好朋友孙悦也更交心了一些,甚至还非要参加他的订亲仪式,并神神秘秘的说是给他准备了个新婚礼物。
传弟不传子那是因为国赖长君,赵匡胤疯了才会把位子传给一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弟弟。
这个道理,别看赵光美平时傻了吧唧的,但其实他比谁都明白。
所以,这个二货因为没那个心思,就并没有多想,因为并没有多想,他就并不知道他来当这个由孙春明主政的河-南府尹意味着什么,可是他不多想,可不代表别人不会多想。
就连符彦卿这个老头,在听闻孙家想捧赵光美当河南府尹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烧冷灶,何况是一门心思扑在权利上的赵光义呢?
亲王尹京,自五代以来一直就有储君的意思,所以他不需要被封为皇太弟,凭他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就够了,可如果这京城之外再搞出来一个西京,再加上一个河-南府尹,这个河-南府尹再特么也被封个亲王。
万一,过些年朝廷真的特么的迁都了,他和赵光美到底谁才算储君?
作为赵光美的亲二哥,赵光义自然也很清楚他这个三弟不是这块材料,要说他有跟自己争储的心思,不用别人解释什么他自己就第一个不信,同时他也很清楚,这位置没老三什么事儿。
但他却不得不琢磨,赵匡胤是怎么想的。
老三是个胸无大志的货,真要说这样的货色有什么好处,可能也就是懂事儿,听话而已了,如果一切顺利,等自己继承大统的那一天,他那边的势力很容易就收回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权利又时时的都在他们赵家自己的手中,并不影响他这个老二的个人威望。
他相信,就算他跟他哥聊到这个问题,他哥肯定也会这么解释。
可是,他得心大到什么地步,才会信了这套解释呢?赵德昭可是一直留在京城呢啊!
如果悲观点想,这会不会是赵匡胤的一种手段呢?让他赵光义这个有实无名的皇储,在赵德昭长大成人之前没有办法一手遮天一家独大,万一哪一天人家改变主意了,省的自己尾大不掉?
赵光美那边的权利,他收回来固然容易,可赵德昭收回来岂不是更容易?这特么分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啊!
帝心难测,谁也不是赵匡胤肚子里的蛔虫,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赵光义却觉得,八九不离十。
赵光义第一次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手伸的有点太长了。
当然,他肯定不知道,把他坑到这个地步的,其实是至少在目前为止一直在帮着他,为他出了大力气的孙春明。
原本历史上赵光义要比现在弱的多,军方的诸多叫得上号的将领中几乎就没有一个卖他面子的,政事上他也一直在被赵普打压着,赵匡胤捧他都来不及,又哪里会踩他?
为了捧他,赵匡胤亲自给他加了一磅又一磅的砝码,凡是对他不敬的将领一律狠狠的收拾,凡是投靠在他麾下的文武全都狠狠的提拔,最后再咣的一脚把赵普给踹下去,从此后赵光义终于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以至于后来赵匡胤自己都没法收拾这个自己一手养出来的庞然大物。
可现在呢?
赵光义有了水利之功,至少所有的文官全都紧密的包围着他,以他马首是瞻,而这次征伐后蜀,这货又有了军功,从来没打过仗的他在军中都有了威望,原本死死压着他的赵普更是被他狠狠的踩在脚下。
赵匡胤已经不需要再捧他了,相反,他的猜忌,却比原本历史上要提前的多得多的多。
猜忌这种事,别说是亲弟弟了,亲儿子也就那么回事儿,放眼中华五千年,大帝的太子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唐太宗到李隆基,这特么皇帝越出色,太子死的就越惨,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铁则,也是封建王朝一元领导制,绝对权威性的必然结果。
赵光义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他做的越好,坑自己坑的就越惨,世事无常,塞翁失马,得与失之间,本就是一门哲学。
一时间,赵光义也挺茫然的,突然想找个人商量商量怎么应对,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孙春明,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习惯了一旦有什么想不通的马上就去问孙春明了,可一想到他们已经翻脸了,不自觉的就心里一痛,
再一想到,赵光美去当那个狗屁河-南府尹,全知河-南府就是孙春明,是他前两天刚刚给一脚踢下去的,而他儿子还是赵光美的生死弟兄,赵光义一时憋闷的只想打人。
而皇储争夺这个战场的另一方,也就是今年已经十四岁的赵德昭,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愤怒不已,可是冷静下来分析分析,却是马上仰天大笑。
如果赵光美不加入这个战场,那赵光美得到多少,不就代表着赵光义失去多少么?如果再换算一下,一个没有野心的赵光美,他所得到的势力,不就是自己的势力了么?
这是友军呀!
尤其这新任的知河-南府还是原本他的权知开封府,想想都觉得好有意思啊。
当夜,赵德昭马上寻来他府上最好的酒菜,非要亲自给赵光美办一个盛大的接风宴,赵光美说韩崇训和孙悦已经跟他约好了,他就哈哈大笑着邀请大家伙一块。
三人面对着这位殿下似火一般的热情,也是推脱不得,也就只好应下了,结果一晚上孙悦感觉都不太舒服,就好像一群老友的饭局里突然来了个得罪不起的外人,再好的酒菜也感觉痛快不起来了。
不过很明显人家赵德昭却没有这种感觉,在他想来,这简直就是他们叔侄之间相亲相爱的表现,与好朋友孙悦也更交心了一些,甚至还非要参加他的订亲仪式,并神神秘秘的说是给他准备了个新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