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迫于生计
第一百零九章迫于生计
彩湘见她手里拿着茶叶蛋,便以为她是去买茶叶蛋,还买了这么久,而且不是才吃过早饭么?不过还是接过慕宛央递过来的茶叶蛋。
若是从前,她和哥哥绝对不会吃这些街头小吃的,只觉得不干净。
可是经过九层衙的事儿了,再也不挑剔了。
剥开吃了一口,“其实这街头的好多小吃,都比那些正经店里卖的还要好吃,而且还便宜。”然后就有些后悔,从前他们花了多少冤枉钱,还没吃到最好吃的。
不过眼下她觉得最好吃的,莫过于慕宛央做出来的美食。
于是便十分期待,一下也觉得这茶叶蛋味道好得不得了,“阿央,你家一般都吃什么?”
吃什么?“这多着了。”慕宛央一时数不上来,只道:“我家莲花坞里有鱼虾扇贝螃蟹,哎呀,你们运气好,马上就要八月了,这八月蟹黄肥,而且我还自己种了些糯稻,等着过一阵子收了,咱们可以做糍粑。”说罢,然后紧接着掰着手道:“而且山上的果子也熟了,我们家的石榴最好吃,不过得等到八月后,但是现在有桃儿,有的梨子也可以吃了。”
说着,似想起了什么,转头朝小楼道:“我上一次去割草,发现山坳里好多野生的栗子树和榛子,等着九天到了,肯定能捡几大麻袋。”
一旁的彩湘听她说着,满脸皆是向往之意,然后激动的捶着她哥的肩膀道:“哥,你听听,阿央现在过的日子就是多少人奋斗一辈子后想得到的生活。”然后不解的朝着慕宛央问道:“你们家日子这样逍遥,怎还要让慕公子他们读书参加科举呢?”
“这和我们家过的田园日子有什么区别?”慕宛央不解。
“都过上了这样的神仙日子,还读书作甚?”彩湘纳闷了。
慕宛央扯了扯嘴角:“每个人虽说不一定要跟大众一样,但是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最好还是按照正常程序走,他们现在这个年纪,是学习最好的阶段,当然是要读书了,读书认字懂得道理多,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糊弄,而且还陶冶情操,闲暇之际回家了,还能做点小诗小词小赋。”
彩湘一听,好像也是,要是没读过书,那就是寻常农夫了,纵然是有怎样的美色,也没法完美的表达出来,的确不好。
只是转而朝慕宛央看去:“那你怎么小小年纪就做生意?”她这个年纪,不该是闺阁小姐们一般,坐在绣楼里学女工么?
不过自打几百年前,前朝分裂成了诸国之后,每一个国家对女子的束缚便都不一样。
就像是夏国的话,对于女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也不要求姑娘家一定要困在高阁之中,做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
听说京城那里,还有女学。
而且江南的寻大家,也办了女学馆,她自己做着山长呢。
但是慕宛央却叹着气道:“有什么办法,幼年家贫,迫于生计只能如此了,毕竟我还有三个侄儿要供养,如今倒是想学,但是年纪大了,这也来不及啊。”
“鬼才信了你的话。”彩湘被她这话逗笑了,一面拽着她哥哥道:“哥哥,你听她这张嘴,老是忽悠人。”
慕宛央则拉了小楼给自己证明:“你问他,是不是。”
小楼果然道:“这还真是,当年穷,吃不起肉,山里抓了两只兔子她就给养起来,为的就是以后能吃到肉。”
说起兔子这事儿,其实他们家慕家现在还有个招牌菜就是熏兔肉,也跟咸鸭蛋一般,正儿八经的包好,层层干荷叶将熏兔子包好,让人当做本地特产带回家去。
所以很是自豪道:“不要小看哦,我当初那两只兔子,才两年就发展到了上百只,现在已经五六百了。”
彩湘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只得道:“阿央,我听你说起来,你家好有钱。兔子多、鸡鸭鹅也多,果树也多,莲花坞里还养着鱼虾蟹,所以你们都不用出去买菜么?”
“当然不用,别看我娘年纪大,但是我家屋后那大片的菜园子都是我娘和我嫂子在打理。”
她这样一说,彩湘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了,这就是她心中的田园,应有尽有。
正好此刻船来了,然后积极的催促着三人赶紧上船,毕竟码头已经好多人了,再晚些只怕又要等下一趟了。
这客船到底不说什么行远程的船,而且来往的多是这四处的小商小贩和普通人,自然也没有私人画舫那样精致。
不过船上也有卖零嘴儿的,毕竟也是要走在水上行好几个时辰。
至于慕宛央几人,只是挑了个小隔间坐下来,不过这小隔间很狭窄,也就是比寻常的桌子打上那么一圈,四人一坐下,便没有什么空地儿。
彩湘买了些零嘴儿来,笑着给慕宛央递过去:“来,尝尝你家的果脯。”
慕宛央反驳:“我家果脯只在自家的客栈里卖。”所以这些都是假的。
不过也不较真这事儿,反正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也就是吃个名声罢了。
船上停下几乎也就等着船工们去休息一盏茶的时间,都没等什么人,就满了。
可是最后的时间,忽然爬来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身后有丫鬟撑伞挡着太阳。
船家见着是她,立即就赶紧将船靠近渡口一些,“石小姐,快快上船来。”
彩湘见船忽然又朝后去,不免好奇的向渡口那边看去,正瞧着石家小姐叫两个小丫鬟扶着上来。
然后又殷勤的给她收拾了干净的座位出来。
便赶紧朝慕宛央问道:“那姑娘是谁家小姐,这船是她家么?”
慕宛央当然认得石碧莲,而且两人还有些过节。
石家是六年前才搬到上崖镇来的,以前在江南那边做生意,发家之后可能石家老爷觉得锦衣夜行心里不舒坦,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搬回来。
然后果然受到了相邻们的羡慕,而石老爷的儿子也在县衙里做了个捕头,然后他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员外老爷。
彩湘见她手里拿着茶叶蛋,便以为她是去买茶叶蛋,还买了这么久,而且不是才吃过早饭么?不过还是接过慕宛央递过来的茶叶蛋。
若是从前,她和哥哥绝对不会吃这些街头小吃的,只觉得不干净。
可是经过九层衙的事儿了,再也不挑剔了。
剥开吃了一口,“其实这街头的好多小吃,都比那些正经店里卖的还要好吃,而且还便宜。”然后就有些后悔,从前他们花了多少冤枉钱,还没吃到最好吃的。
不过眼下她觉得最好吃的,莫过于慕宛央做出来的美食。
于是便十分期待,一下也觉得这茶叶蛋味道好得不得了,“阿央,你家一般都吃什么?”
吃什么?“这多着了。”慕宛央一时数不上来,只道:“我家莲花坞里有鱼虾扇贝螃蟹,哎呀,你们运气好,马上就要八月了,这八月蟹黄肥,而且我还自己种了些糯稻,等着过一阵子收了,咱们可以做糍粑。”说罢,然后紧接着掰着手道:“而且山上的果子也熟了,我们家的石榴最好吃,不过得等到八月后,但是现在有桃儿,有的梨子也可以吃了。”
说着,似想起了什么,转头朝小楼道:“我上一次去割草,发现山坳里好多野生的栗子树和榛子,等着九天到了,肯定能捡几大麻袋。”
一旁的彩湘听她说着,满脸皆是向往之意,然后激动的捶着她哥的肩膀道:“哥,你听听,阿央现在过的日子就是多少人奋斗一辈子后想得到的生活。”然后不解的朝着慕宛央问道:“你们家日子这样逍遥,怎还要让慕公子他们读书参加科举呢?”
“这和我们家过的田园日子有什么区别?”慕宛央不解。
“都过上了这样的神仙日子,还读书作甚?”彩湘纳闷了。
慕宛央扯了扯嘴角:“每个人虽说不一定要跟大众一样,但是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最好还是按照正常程序走,他们现在这个年纪,是学习最好的阶段,当然是要读书了,读书认字懂得道理多,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糊弄,而且还陶冶情操,闲暇之际回家了,还能做点小诗小词小赋。”
彩湘一听,好像也是,要是没读过书,那就是寻常农夫了,纵然是有怎样的美色,也没法完美的表达出来,的确不好。
只是转而朝慕宛央看去:“那你怎么小小年纪就做生意?”她这个年纪,不该是闺阁小姐们一般,坐在绣楼里学女工么?
不过自打几百年前,前朝分裂成了诸国之后,每一个国家对女子的束缚便都不一样。
就像是夏国的话,对于女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也不要求姑娘家一定要困在高阁之中,做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
听说京城那里,还有女学。
而且江南的寻大家,也办了女学馆,她自己做着山长呢。
但是慕宛央却叹着气道:“有什么办法,幼年家贫,迫于生计只能如此了,毕竟我还有三个侄儿要供养,如今倒是想学,但是年纪大了,这也来不及啊。”
“鬼才信了你的话。”彩湘被她这话逗笑了,一面拽着她哥哥道:“哥哥,你听她这张嘴,老是忽悠人。”
慕宛央则拉了小楼给自己证明:“你问他,是不是。”
小楼果然道:“这还真是,当年穷,吃不起肉,山里抓了两只兔子她就给养起来,为的就是以后能吃到肉。”
说起兔子这事儿,其实他们家慕家现在还有个招牌菜就是熏兔肉,也跟咸鸭蛋一般,正儿八经的包好,层层干荷叶将熏兔子包好,让人当做本地特产带回家去。
所以很是自豪道:“不要小看哦,我当初那两只兔子,才两年就发展到了上百只,现在已经五六百了。”
彩湘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只得道:“阿央,我听你说起来,你家好有钱。兔子多、鸡鸭鹅也多,果树也多,莲花坞里还养着鱼虾蟹,所以你们都不用出去买菜么?”
“当然不用,别看我娘年纪大,但是我家屋后那大片的菜园子都是我娘和我嫂子在打理。”
她这样一说,彩湘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了,这就是她心中的田园,应有尽有。
正好此刻船来了,然后积极的催促着三人赶紧上船,毕竟码头已经好多人了,再晚些只怕又要等下一趟了。
这客船到底不说什么行远程的船,而且来往的多是这四处的小商小贩和普通人,自然也没有私人画舫那样精致。
不过船上也有卖零嘴儿的,毕竟也是要走在水上行好几个时辰。
至于慕宛央几人,只是挑了个小隔间坐下来,不过这小隔间很狭窄,也就是比寻常的桌子打上那么一圈,四人一坐下,便没有什么空地儿。
彩湘买了些零嘴儿来,笑着给慕宛央递过去:“来,尝尝你家的果脯。”
慕宛央反驳:“我家果脯只在自家的客栈里卖。”所以这些都是假的。
不过也不较真这事儿,反正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也就是吃个名声罢了。
船上停下几乎也就等着船工们去休息一盏茶的时间,都没等什么人,就满了。
可是最后的时间,忽然爬来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身后有丫鬟撑伞挡着太阳。
船家见着是她,立即就赶紧将船靠近渡口一些,“石小姐,快快上船来。”
彩湘见船忽然又朝后去,不免好奇的向渡口那边看去,正瞧着石家小姐叫两个小丫鬟扶着上来。
然后又殷勤的给她收拾了干净的座位出来。
便赶紧朝慕宛央问道:“那姑娘是谁家小姐,这船是她家么?”
慕宛央当然认得石碧莲,而且两人还有些过节。
石家是六年前才搬到上崖镇来的,以前在江南那边做生意,发家之后可能石家老爷觉得锦衣夜行心里不舒坦,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搬回来。
然后果然受到了相邻们的羡慕,而石老爷的儿子也在县衙里做了个捕头,然后他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员外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