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你有了(二)
因为十三叔在江城的名声,以及他抓捕那只小鬼时展现的能力,再加上封颂桀特地说过的康熙之后,关于修行者和红尘界限的事情,前几天她又亲眼见过御剑飞行的神经病,不让人怀疑他不是修行者都很难。
白未央很想知道一些关于修行者的事情,虽然她对长生不老没兴趣,但是她对永葆青春很有兴趣,如果跟这个“老头子”一样,皮肤这么光滑,谁不想呢。
十三叔一眼就看破了白未央的想法:“问了之后,你又想知道怎么踏入修行界吗?”
白未央毫无尴尬,随意的摊摊手,吐吐舌头道:“没有啊,只是好奇问问,你们是长生不老吗?”
十三叔拉着她在旁边坐下,对她也没有隐瞒,因为从他测算不出来她的命运时,就知道这个姑娘未来肯定不简单。
“唐朝之前,还有真长生不老的人,因为那时候大气灵气浓郁,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唐朝末期连年地震,武则天时期,一年好几次地震频发,在某次大地震之后,灵天地灵气就变得极为稀薄,很难修炼。所以到现在清朝时期,基本上内功修行者都减少很多。因为没有资源来修行!”
“那郭靖他们真的会降龙十八掌吗?”白未央惊喜的问。
“康熙之前,史书上记载着这些典故,但是因为红尘和修行界划清界限,雍正一怒之下将所有有关史书焚烧的焚烧,修改的修改!只有少数故事留存于野史之中,什么聊斋志异啊之类的,你还能读到关于那些山精野怪来人间玩闹的故事。”
“原来是这样……”看来郭靖会降龙十八掌是真的了,只是后面因为灵气太过稀薄,已经没什么人能修炼武学功法,除了悟性外,主要是大地不适合了。这可真是可惜啊。让白未央心中扼腕,我特么知道了有毛线卵用,我还不是废材一个。
“已经一千年了。”十三叔想到那漫长的时间就有些感慨。
“唉,我的修行梦碎了。你们这些老头子可真会打击人啊。”白未央嘀咕着,抹了一把脸,这才拉着十三叔的胳膊,旁敲侧击的问:“弱弱问下,随侯珠和氏璧,两大战国至宝,据说早已遗失,是不是你们修行者偷偷拿走了。”
她努力的装作只是随便问问的样子。
十三叔并未发现她的异样,听到这两个名字,单单的以为她对上古至宝很感兴趣罢了,不由得道。
“这两样至宝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圣物!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那么说,是为了消除很多人寻找和氏璧。“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又叫和璧隋珠,这岂止是价值连城。初唐诗人杨炯《夜送赵纵》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喻其极为珍贵。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白未央很想知道一些关于修行者的事情,虽然她对长生不老没兴趣,但是她对永葆青春很有兴趣,如果跟这个“老头子”一样,皮肤这么光滑,谁不想呢。
十三叔一眼就看破了白未央的想法:“问了之后,你又想知道怎么踏入修行界吗?”
白未央毫无尴尬,随意的摊摊手,吐吐舌头道:“没有啊,只是好奇问问,你们是长生不老吗?”
十三叔拉着她在旁边坐下,对她也没有隐瞒,因为从他测算不出来她的命运时,就知道这个姑娘未来肯定不简单。
“唐朝之前,还有真长生不老的人,因为那时候大气灵气浓郁,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唐朝末期连年地震,武则天时期,一年好几次地震频发,在某次大地震之后,灵天地灵气就变得极为稀薄,很难修炼。所以到现在清朝时期,基本上内功修行者都减少很多。因为没有资源来修行!”
“那郭靖他们真的会降龙十八掌吗?”白未央惊喜的问。
“康熙之前,史书上记载着这些典故,但是因为红尘和修行界划清界限,雍正一怒之下将所有有关史书焚烧的焚烧,修改的修改!只有少数故事留存于野史之中,什么聊斋志异啊之类的,你还能读到关于那些山精野怪来人间玩闹的故事。”
“原来是这样……”看来郭靖会降龙十八掌是真的了,只是后面因为灵气太过稀薄,已经没什么人能修炼武学功法,除了悟性外,主要是大地不适合了。这可真是可惜啊。让白未央心中扼腕,我特么知道了有毛线卵用,我还不是废材一个。
“已经一千年了。”十三叔想到那漫长的时间就有些感慨。
“唉,我的修行梦碎了。你们这些老头子可真会打击人啊。”白未央嘀咕着,抹了一把脸,这才拉着十三叔的胳膊,旁敲侧击的问:“弱弱问下,随侯珠和氏璧,两大战国至宝,据说早已遗失,是不是你们修行者偷偷拿走了。”
她努力的装作只是随便问问的样子。
十三叔并未发现她的异样,听到这两个名字,单单的以为她对上古至宝很感兴趣罢了,不由得道。
“这两样至宝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圣物!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那么说,是为了消除很多人寻找和氏璧。“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又叫和璧隋珠,这岂止是价值连城。初唐诗人杨炯《夜送赵纵》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喻其极为珍贵。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