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种红薯
桑远和习绍都见过他,但觉得他过于文静。不过,他的农活做的比赵虎好,倒是让桑远对他多留了一份心,还让他进了院子,帮他一起种那些种子。
本来空荡荡的后院,经过一个月的耕种,被桑大志开垦出来的地里,都开始长出了一小簇嫩芽。
每一块地都是桑远按照前世他设计出来的种植方法种植,虽然只是简易的试验田,他相信总能让他种出高产的作物。
在地里有好几个石头凿出来的水缸,一根根塑料管插在底部,只要灌上水,就能流入指定的地里。
因为没有好的办法将吊瓶管子与塑料管连接,所以桑远采用的还是在塑料管上扎小孔。费点人工检查出水情况,对于这时的他来说完全是值得的。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简直太方便了!”莫文作为村里第二个能进入习绍院子的小孩,看到那一套灌水设备,由衷的佩服。
“这哪里方便了?还需要检查哪里没出水,如果是放在外面的田地里,这可比直接浇水费事多了!”习绍看着这根本不叫滴灌的装置,觉得他之前怀疑桑远是错的。
这根本就是小孩子的天真想法!
“可是,这样确实解约好多水吖!”莫文是很早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的,对于一块地所需用水量比习绍清楚。
“反正能用就行!”桑远一边在小本本上记录他的实验数据,一边结束他们的对话。
“你这是记录生长情况?”习绍看着他写的简易记录,完全看不懂他写的什么意思。
桑远为了不让人怀疑,自创了一套记录方法,就像小孩子写的日记。此时听习绍问起,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你这是画画还是记录啊?”莫文倒是比较感兴趣,但是看到他写的东西,比习绍更看不懂。
“这个是稻米,这个红薯,这个小白菜……”桑远很认真的解释了一遍,听得其他几个人头晕目眩,连忙让他打住。
桑远无奈的耸了耸肩,跟几个孩子说那么多,果然是得不到理解的!
不过,这样也方便他自主研究,也就没放在心上。
小院子里的世界一派和睦,村子里的日子却不好过了。
春耕种下去的第一批农作物,因为没有春雨的滋润,此时已经能看到长势颓败。村里那两口井不停的打水上来,每个人都把一滴水当一盆水用,却依然无法解决地里的干涸。
“村长,今年过年就没下大雪,这开春了又没下雨,马上就要进入四月,后面开始热起来了要怎么办啊?”
村里人个个焦心,却又没有办法。那两口井的水,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天地的浇灌问题。
“能怎么办?只能重点照顾那些还没干的地,能收一点是一点了!”赵立国这些天忙了个焦头烂额,向县里递报告都递了好几次。结果发现各村都是一样,县里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一瞬间,他就明白,是真的遇到旱灾了。
“村长,桑大国他们兄弟两个不是又出去找活了吗?守着这干了的地,不如去混口饭吃!”
“村长,你跟那个城里的习家打听打听,让他们帮帮忙啊!”
一些人家里的地干完了,不由得打起了别的主意。
“要出去找事的我不拦着!至于找习家帮忙,人家凭什么帮我们?粮食是我们种出来的,如今我们都没粮吃,他们城里人能有多余的粮?种不出粮食,给你钱能当饭吃吗?”赵立国觉得他们异想天开。
他们又没到颗粒无收的地步,竟然一个个都想不劳而获!
只是,话虽是这么说,他们的粮,能坚持到夏收吗?
村民们没能得到解决办法,一个个悻悻的离开。作为农民,只要还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舍得丢下他们的地!
莫文在家里听了这事,便将习绍院子里的东西告诉了父母,希望他们可以采纳那种浇水的方法,至少让夏收能多少有点东西。
但他父母一听说要用塑料管导水,便否决了他的办法。如今缺的就是水,根本没有多的给他们浪费。而那塑料管,是要花钱买的,他们家为了他能上学就已经够缩衣节食的了,哪里有钱去买那种东西?
还不如就像赵立国说的,将能种出来的东西种出来,其他的地放弃的好。
赵虎也听说了地里干旱的事,却没跟赵立国说桑远他们弄的那东西。因为桑远早说了,目前他弄的那套设备不适合大面积的施用,而现在,他也能懂为什么不适合了。
所以,当莫文和赵虎再到习绍院子里干活的时候,表现出的神情和模样就完全不同。
桑远一心在研究地里的各种农作物,习绍却注意到莫文的不对劲。因为是小孩子,他一问就问出了原因。
“以后我家不欢迎你!”习绍一把将莫文推出了门,霸道无比的瞪着他。
莫文只是个孩子,并不知道他泄露这院子里秘密的后果,此时被习绍推出门,气呼呼的叫道:“不来就不来!”
桑远这才想起,如今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见地里种的东西都好好的活着,便想出去看看村里的情况。
习绍并不想去,但见桑远出门,眼巴巴的跟了上去。
一出门,元宵节后回来看到的村民们忙碌的田地,本该是一片绿油油的场景,却有不少枯萎。
在一块农作物明显枯萎的地里挖了半天,下面的泥土都干硬的跟石头一样。
“桑远,这种地用你那种浇水方式也救不回来,还是别管了!”习绍想着等熬过这两年,下雨就好了,却不知,地里旱两年会发生什么。
“村里的人就靠这些地活,要是不管的话,就没吃的了!”桑远并不记得这三年他前世是怎么过来的,但他既然重回这个年代,就不想看着村里人受罪。
“没有水,你能有什么办法?”习绍毫不留情的打击他。
“你不是说种些耐旱的东西吗?反正可以吃就行,又不需要非得是米粮!”解决全村的灌溉问题是不行,但是换种的东西总可以吧?桑远看到那些青翠的山,心里有了决定。
让赵虎去请赵立国,他带着习绍回了院子找桑大志。
听他说这个时候种红薯,桑大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们这里虽然有种,但并不是主要作物。而且,也不是这个时候种!
“爸爸,红薯叶也可以吃,种出来还可以填饱肚子,为什么不种吖?”那个年代多吃野菜,红薯叶一般都是种了喂牲畜,红薯倒是孩子们喜爱的食物。生吃,煮熟,烤着吃都可以。不过,要改变一个地方的耕种习俗,桑远知道要费点口舌。
“这个时候种的红薯,除了长叶,长不出能吃的红薯啊!”四月天气已经暖和,就算现在种下去,等发芽长叶开花都到六月了,到时候天气热起来,哪里能收到红薯?
桑大志思来想去都觉得费时费力没什么用处,不如照顾好现在种好的农作物。
“种到山上不就行了?地里都干了,可是山上还没干啊!有那些大树在,种出来的红薯也能帮村里熬一段时间。”桑远指了指他们院子后面的山。
如今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能利用的资源自然是要好好利用起来。
“那山……”桑大志毕竟是读过书的人,也知道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若是现在种下去,说不定还真能赶上夏收。但是,他们村一向是种稻米的,红薯只不过是少量的种植,现在哪里有能直接种的秧苗呢?
桑远见他明白过来,把他拉到后院,指着一块藤叶茂盛的地笑嘻嘻的开口:“这块地的苗,应该够一亩地吧?”
“你什么时候种的?”这后院的农作物都是桑大志帮忙他们种的,但是他却不知道还种了红薯。而且他每块地种的东西都很少,现在怎么变成这么密集?
看到那些发了芽的地,他发现他竟然好多认不出是什么。不过种的都是种子,他不认识也正常。
“莫文家就是种红薯的,习绍喜欢吃,我们就种过来了,没想到长得这么好。”半真半假的解释,桑远并没有告诉他这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他之所以会让莫文进来,除了他农活做的好,便是他们家红薯种的好。因此,对于莫文把他们院子里的事告诉他父母,他并不在意。
“这还真是……”桑大志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本以为是他们弄着好玩,却不想竟然帮了大忙!
而这时,赵立国也赶过来了,桑大志把桑远的提议给他说了一遍,赵立国想了想便去找了莫文父母。
经过他们探讨,觉得真的可行,赵立国便去召集村民了。村民们并没有种红薯的经验,但开荒的事还是可以。见山上的土地确实没有完全干,心里都燃起了希望。
在莫文父母的经验教导下,很快一亩地就种上了红薯苗。
“这要是种出来,下半年倒也撑的过去了!”莫文父母估摸了一下,觉得这一亩地的红薯,若真是种成功了,就解了夏收不足的问题。
本来空荡荡的后院,经过一个月的耕种,被桑大志开垦出来的地里,都开始长出了一小簇嫩芽。
每一块地都是桑远按照前世他设计出来的种植方法种植,虽然只是简易的试验田,他相信总能让他种出高产的作物。
在地里有好几个石头凿出来的水缸,一根根塑料管插在底部,只要灌上水,就能流入指定的地里。
因为没有好的办法将吊瓶管子与塑料管连接,所以桑远采用的还是在塑料管上扎小孔。费点人工检查出水情况,对于这时的他来说完全是值得的。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简直太方便了!”莫文作为村里第二个能进入习绍院子的小孩,看到那一套灌水设备,由衷的佩服。
“这哪里方便了?还需要检查哪里没出水,如果是放在外面的田地里,这可比直接浇水费事多了!”习绍看着这根本不叫滴灌的装置,觉得他之前怀疑桑远是错的。
这根本就是小孩子的天真想法!
“可是,这样确实解约好多水吖!”莫文是很早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的,对于一块地所需用水量比习绍清楚。
“反正能用就行!”桑远一边在小本本上记录他的实验数据,一边结束他们的对话。
“你这是记录生长情况?”习绍看着他写的简易记录,完全看不懂他写的什么意思。
桑远为了不让人怀疑,自创了一套记录方法,就像小孩子写的日记。此时听习绍问起,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你这是画画还是记录啊?”莫文倒是比较感兴趣,但是看到他写的东西,比习绍更看不懂。
“这个是稻米,这个红薯,这个小白菜……”桑远很认真的解释了一遍,听得其他几个人头晕目眩,连忙让他打住。
桑远无奈的耸了耸肩,跟几个孩子说那么多,果然是得不到理解的!
不过,这样也方便他自主研究,也就没放在心上。
小院子里的世界一派和睦,村子里的日子却不好过了。
春耕种下去的第一批农作物,因为没有春雨的滋润,此时已经能看到长势颓败。村里那两口井不停的打水上来,每个人都把一滴水当一盆水用,却依然无法解决地里的干涸。
“村长,今年过年就没下大雪,这开春了又没下雨,马上就要进入四月,后面开始热起来了要怎么办啊?”
村里人个个焦心,却又没有办法。那两口井的水,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天地的浇灌问题。
“能怎么办?只能重点照顾那些还没干的地,能收一点是一点了!”赵立国这些天忙了个焦头烂额,向县里递报告都递了好几次。结果发现各村都是一样,县里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一瞬间,他就明白,是真的遇到旱灾了。
“村长,桑大国他们兄弟两个不是又出去找活了吗?守着这干了的地,不如去混口饭吃!”
“村长,你跟那个城里的习家打听打听,让他们帮帮忙啊!”
一些人家里的地干完了,不由得打起了别的主意。
“要出去找事的我不拦着!至于找习家帮忙,人家凭什么帮我们?粮食是我们种出来的,如今我们都没粮吃,他们城里人能有多余的粮?种不出粮食,给你钱能当饭吃吗?”赵立国觉得他们异想天开。
他们又没到颗粒无收的地步,竟然一个个都想不劳而获!
只是,话虽是这么说,他们的粮,能坚持到夏收吗?
村民们没能得到解决办法,一个个悻悻的离开。作为农民,只要还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舍得丢下他们的地!
莫文在家里听了这事,便将习绍院子里的东西告诉了父母,希望他们可以采纳那种浇水的方法,至少让夏收能多少有点东西。
但他父母一听说要用塑料管导水,便否决了他的办法。如今缺的就是水,根本没有多的给他们浪费。而那塑料管,是要花钱买的,他们家为了他能上学就已经够缩衣节食的了,哪里有钱去买那种东西?
还不如就像赵立国说的,将能种出来的东西种出来,其他的地放弃的好。
赵虎也听说了地里干旱的事,却没跟赵立国说桑远他们弄的那东西。因为桑远早说了,目前他弄的那套设备不适合大面积的施用,而现在,他也能懂为什么不适合了。
所以,当莫文和赵虎再到习绍院子里干活的时候,表现出的神情和模样就完全不同。
桑远一心在研究地里的各种农作物,习绍却注意到莫文的不对劲。因为是小孩子,他一问就问出了原因。
“以后我家不欢迎你!”习绍一把将莫文推出了门,霸道无比的瞪着他。
莫文只是个孩子,并不知道他泄露这院子里秘密的后果,此时被习绍推出门,气呼呼的叫道:“不来就不来!”
桑远这才想起,如今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见地里种的东西都好好的活着,便想出去看看村里的情况。
习绍并不想去,但见桑远出门,眼巴巴的跟了上去。
一出门,元宵节后回来看到的村民们忙碌的田地,本该是一片绿油油的场景,却有不少枯萎。
在一块农作物明显枯萎的地里挖了半天,下面的泥土都干硬的跟石头一样。
“桑远,这种地用你那种浇水方式也救不回来,还是别管了!”习绍想着等熬过这两年,下雨就好了,却不知,地里旱两年会发生什么。
“村里的人就靠这些地活,要是不管的话,就没吃的了!”桑远并不记得这三年他前世是怎么过来的,但他既然重回这个年代,就不想看着村里人受罪。
“没有水,你能有什么办法?”习绍毫不留情的打击他。
“你不是说种些耐旱的东西吗?反正可以吃就行,又不需要非得是米粮!”解决全村的灌溉问题是不行,但是换种的东西总可以吧?桑远看到那些青翠的山,心里有了决定。
让赵虎去请赵立国,他带着习绍回了院子找桑大志。
听他说这个时候种红薯,桑大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们这里虽然有种,但并不是主要作物。而且,也不是这个时候种!
“爸爸,红薯叶也可以吃,种出来还可以填饱肚子,为什么不种吖?”那个年代多吃野菜,红薯叶一般都是种了喂牲畜,红薯倒是孩子们喜爱的食物。生吃,煮熟,烤着吃都可以。不过,要改变一个地方的耕种习俗,桑远知道要费点口舌。
“这个时候种的红薯,除了长叶,长不出能吃的红薯啊!”四月天气已经暖和,就算现在种下去,等发芽长叶开花都到六月了,到时候天气热起来,哪里能收到红薯?
桑大志思来想去都觉得费时费力没什么用处,不如照顾好现在种好的农作物。
“种到山上不就行了?地里都干了,可是山上还没干啊!有那些大树在,种出来的红薯也能帮村里熬一段时间。”桑远指了指他们院子后面的山。
如今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能利用的资源自然是要好好利用起来。
“那山……”桑大志毕竟是读过书的人,也知道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若是现在种下去,说不定还真能赶上夏收。但是,他们村一向是种稻米的,红薯只不过是少量的种植,现在哪里有能直接种的秧苗呢?
桑远见他明白过来,把他拉到后院,指着一块藤叶茂盛的地笑嘻嘻的开口:“这块地的苗,应该够一亩地吧?”
“你什么时候种的?”这后院的农作物都是桑大志帮忙他们种的,但是他却不知道还种了红薯。而且他每块地种的东西都很少,现在怎么变成这么密集?
看到那些发了芽的地,他发现他竟然好多认不出是什么。不过种的都是种子,他不认识也正常。
“莫文家就是种红薯的,习绍喜欢吃,我们就种过来了,没想到长得这么好。”半真半假的解释,桑远并没有告诉他这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他之所以会让莫文进来,除了他农活做的好,便是他们家红薯种的好。因此,对于莫文把他们院子里的事告诉他父母,他并不在意。
“这还真是……”桑大志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本以为是他们弄着好玩,却不想竟然帮了大忙!
而这时,赵立国也赶过来了,桑大志把桑远的提议给他说了一遍,赵立国想了想便去找了莫文父母。
经过他们探讨,觉得真的可行,赵立国便去召集村民了。村民们并没有种红薯的经验,但开荒的事还是可以。见山上的土地确实没有完全干,心里都燃起了希望。
在莫文父母的经验教导下,很快一亩地就种上了红薯苗。
“这要是种出来,下半年倒也撑的过去了!”莫文父母估摸了一下,觉得这一亩地的红薯,若真是种成功了,就解了夏收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