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请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扣除各种税,余额也有两千八百余万,苏菲被这个数字有些吓到了,直到办完手续之后还是有些恍惚,幸好她在办理手续的时候化了一下妆,否则真的要爆出新闻了。
  “小薇,如果每年都这样来一遭,我还辛辛苦苦的工作干什么?”苏菲呆呆地望着窗外。
  “第一,这么做太惹眼了,恐怕会惹来麻烦;第二,仅仅是赚钱倒没什么,但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赚钱。”小薇很冷静的回答。
  “没错,你说得对。”
  苏菲长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是摆脱了诱惑……小薇说得没错,如果明年的总决赛她一下子砸进去1000万美元,恐怕就算是博彩公司不找她的麻烦,fbi恐怕也要介入调查。不过,每次弄它个千百万的,只要不在一个公司下注,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6月20日。
  “收工!”库布里克难得的露出笑容,最后一个镜头终于拍摄完毕,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立即欢呼起来,richard.dreyfuss不知从哪弄来一大瓶香槟,‘砰’的一声打开瓶塞,里面的酒液立即向外喷洒,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他将来会得到奥斯卡影帝的称号,但现在只是一个大男孩而已。苏菲和几个女孩都弹起了乐器,一边歌唱,一边跟着旋律肆意地扭动着身体。
  谁说美国老板没有人情味?
  下午的大餐每个人都吃得油光满面,而且剧组人员还收到了镇民们邀请参加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是在镇外的河畔举行的,苏菲带着新买的徕卡相机和玛丽等人早早的就来到了河滩上。
  夕阳西下,水波偶然漾起一片残红,十几只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倏起倏落,不时发出低沉的鸣声,一只鹭鸶似水鸟在急速掠过水面之后,突然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猛烈的拍打着翅膀冲天而起,长长的嘴里叼着一条鳞光闪闪的鱼儿,迅速地飞到一片苇丛里享受战利品。
  苏菲将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在一片比较平坦的河滩上,抓拍每一个她认为难得的镜头。
  “哇!玛丽,我怎么不知道这里的景色这么美!”她欢快地按下一个个快门。
  “也没人告诉我。”玛丽有些羡慕地看着苏菲拍照。她的家里有一部相机,但并没有拿过来。佳布丽埃尔则跃跃欲试地看着河水,似乎在犹豫要不要下去游泳。
  “过来,我们合拍几张照片。”苏菲抓拍了几张自然风光之后,便招呼女伴们一起拍照,一个胶卷就在她们肆意的咔咔声中照完。
  “理查德,我们来照一个!”看到扮演斯图·沃尔夫的男演员richard.dreyfuss捧着一个箱子出现在河滩上,苏菲热情地打招呼。
  “哦,小姐们,我很乐意。不过让我先把这箱香槟送过去。”他耸耸肩,先将香槟酒送过去,然后过来和苏菲她们照相。
  “听说你拒绝记者的采访?”richard.dreyfuss问道。
  “谁能拒绝得了那些无孔不入的记者采访?我只是尽可能将时间押后一些罢了。”苏菲说道。
  剧组来到这个小镇之后,再次吸引了不少的记者,不过大多数都被导演和其他剧组人员挡驾了,在拍摄期间,演员们多是很默契地不接受记者的访问,但在后期这方面的默默就渐渐被打破了,而苏菲则减少了去外面的时间,暂时躲开了那些记者。她其实是很想闷头发财的,但事实上这是奢望。虽然现在的资讯没有小薇描绘的未来资讯那么发达,但记者的能量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可小觑。不过,她想挑个最为合适的机会接受记者的采访,既然对方想利用她吸引读者,那么她同样可以利用记者们吸引顾客。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随着夜幕的拉开,河滩上的篝火开始哔剥的燃烧,一阵阵烤肉、烤肠的香气顺风而来,镇子里的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年轻人开始在篝火间跳舞。
  “我们快过去吧。”一听到音乐声,女孩们都有点儿蠢蠢欲动的意思,苏菲也收起了相机,随着众人一起来到了篝火旁边。
  但没等她坐下来,便被人绑架着来到跳舞的人群当中,开始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欢快的乐曲。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一起欢乐的舞蹈,在这一刻,在他们心中,除了音乐和快乐,再也容不下其它事物。
  “苏菲!”
  有人在篝火那边喊,苏菲擦去头上的汗,寻声跑过去:“若琳,刚才怎么没看到你?”
  若琳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我爷爷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我要陪在他的身旁。”
  “哦,对不起。”苏菲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倒是奇怪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
  “我是特地来找你的,因为爷爷想见你。”若琳说出了来意。
  “见我?为什么?”苏菲莫名其妙,她和若琳的爷爷非亲非故,更不是牧师,干嘛要见她?
  “因为你买走了那张中国琴和那些中国瓷器,爷爷相信你是能够解脱他罪恶的人。”若琳轻声说道。
  “对不起,若琳,你的要求我不能答应。”
  苏菲虽然年龄不大,却也知道轻重,自己可不能扮演什么驱魔人的角色,这种事情还是少碰为妙。
  “苏菲,你不要误会。”
  若琳顿了顿,低声解释道:“我的祖父普通是一位奥地利军人,1900年的时候,他曾经随军队进入过北京……”
  “八国联军?”苏菲脱口而出。这段历史在国外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但在听街上老人谈古论今的时候,曾经听他们读过近代中国的历史。
  “是。你是他在弥留之际唯一能够接触到的中国人,而且那张中国琴和那些中国瓷器在店里摆了几十年,只有你知道它们的价值,用你们东方人的话说,这就是缘份……这是一个老人最后的请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