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奶奶的珍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庆祝三位长辈第一天正式上班,几个孩子一齐动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莫清雪蒸了一锅大白馒头,莫正文和莫正武打下手,莫正阳亲自掌勺,做了一道红烧肉和酸菜鱼。
  这是莫正阳回家之后,吃的第一顿让他满意的饭菜。
  虽然前几天,莫正阳没少往家里带鸡鸭鱼肉,但因为缺少材料,也因为家里很少做这种肉食,做出来的滋味只能说是还能下咽,对莫正阳向来比较挑剔的嘴巴来说,好吃是称不上的。
  当然,肉食就算不好吃,在这个饥荒时期,也绝对是美食了。
  让他最难忍受的是家里的主食。
  就算他带回了白面和玉米面,老太太也舍不得吃。糠菜团子里最多的是野菜,其次是秸秆粉末,再次是糠皮,一大锅糠菜团子,最多抓上两把玉米面参在里面。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这是家里没有红薯面和高粱面,不然的话,这么细的玉米面怎么也不能这么浪费,留着蒸窝窝头吃,那才是最合适的。
  现在搬到了城里,已经没有地方去挖野菜了,连着吃了几天,本来就不多的秸秆粉末和糠皮也终于见底了,就算老太太再舍不得,也必须告别这种精打细算的苦日子了。
  莫正阳一家这两天吃的粮食,都是用的莫清雪的粮票。
  按照国家的供应粮定量规定,农村户口的中学生在上学期间也是吃供应粮的,而且比普通居民要高不少,现在莫清雪的定量标准是每个月30斤。
  在毕业之前,莫正文和莫正武也是吃供应粮的,但他们二人现在已经毕业,供应粮自然也就停了。
  莫正阳一家人的户口迁过来之后,三位长辈的粮食关系都转到了工作单位,莫正阳四个弟弟妹妹的粮食关系都在本街道。街道的办事效率就没有单位那么高了,粮本和副食证下来还要等几天。
  现在城里发的供应粮质量也是一降再降,细粮越来越少,粗粮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本玉米面儿算作粗粮,现在发下来的玉米面儿竟然算成细粮了,普通面粉越来越黑,里面掺的麦麸越来越多,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少,就这样都很难买到,城镇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但对莫正阳一家人来说,全家人能吃上供应粮,就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了,自然不会计较粗细粮的配比和粮食质量。
  哪怕只有红薯面和高粱面这种粗粮,比起糠菜团子来,蒸出来的窝头也是非常香甜的,除了莫正阳一个人之外,对于这样的生活标准,全家人都很满足。
  就算老太太手里有莫正阳给的300斤全国粮票,也仍旧舍不得在平常日子里蒸上一锅大白馒头。
  今天是三位长辈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莫正阳也是好不容易有这个借口,才说动了老太太,给全家人争取到了吃一次大白馒头的待遇。
  虽然莫正阳手里的全国粮票不少,但要想买到富强粉和特精粉,全国粮票没用,他现在必须动用侨汇券,在侨汇专柜才能买到。
  莫正阳空间中的小麦种子和水稻种子都不多,想要大批量的收获小麦和水稻,至少还要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现在条件不足,莫正阳也只能暂时忍住口腹之欲,和家里人同甘共苦一段时间,实际体会一下这个时代的艰难生活。
  吃完晚饭,临睡觉之前,老太太抱着一个盒子,轻手轻脚的来到了莫正阳的房间里。
  莫正阳赶紧搬了把椅子,让老太太坐下。
  “奶奶,您这么晚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吗?”莫正阳很是疑惑。
  “咱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以后会越来越好,这往后呀,奶奶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老太太把手中的盒子推到莫正阳的眼前,“奶奶手里的这点家底儿,也是时候交出去了。”
  盒子不大,非常精美,让莫正阳意外的是,这竟然是一个紫檀木的首饰盒,看样子像是明末清初的老物件。
  在莫正阳的记忆里,他们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奶奶突然拿出一个很精美的紫檀木首饰盒,这让他感到很意外。
  “奶奶,这个首饰盒应该是紫檀木的吧?咱们家怎么还有这种好东西?您这里面是不是还装了什么宝贝呀?”莫正阳直言问道。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里面装的是不是宝贝,就看你识不识货了。”老太太很期待看到孙子打开盒子后,那种惊喜的神情。
  打开盒盖儿,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儿镶宝石扭麻花金手镯。
  每一只金手镯都有筷子粗细,上面镶嵌的八颗红宝石颜色很正,非常接近鸽血红,在现实世界,这对手镯的价值至少在1000万以上。
  老太太手中竟然还有这种稀罕宝贝,莫正阳很吃惊。
  “下面还有一层呢。”老太太提醒道。
  打开第二层,黄色的缎面上是一对翠绿欲滴的翡翠手镯。
  灯光下看的不太准,莫正阳拿起一只手镯细细品鉴,越看越是喜欢——这竟然是一对水头十足的玻璃种正阳绿翡翠手镯!
  把手镯放回盒子里,莫正阳问道:“奶奶,咱家怎么还有这么珍贵的宝贝呀?难道咱家的祖辈上还出现过高官大贾不成?”
  “咱们家往上数八辈也都是普通家庭,这个盒子可不是咱家祖辈上传下来的,要不然也到不了我手里。”
  “那这几件宝贝是怎么来的?难道是别人赠送的?”莫正阳很好奇。
  “谁会把这种珍贵的宝贝送给我呀?这个盒子是意外得来的。”
  老太太开始讲述:“那是1945年的事情了,那一年我和你爷爷逃荒到了京城,租住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窝棚里。小鬼子战败了之后,小鬼子的侨民都惊慌失措的挤上火车返回家乡。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挤不上去,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到处都是遗失或者丢弃的行李箱。那天晚上,你爷爷正好下工回家,非常幸运的捡回来三个行李箱。”
  “更幸运的是,其中一个行李箱里边竟然放了两根小黄鱼和这个首饰盒。就是靠着那两根小黄鱼,咱家才顺利的度过了几次大难关,才能让你们几个有学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