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捐赠
康威浩五十多岁,穿着一身休闲装,提着两个大的密码箱。显然,密码箱里,装的是他想捐赠给博物馆的古玩。于立飞已经听张晋杰说过,康威浩是一个收藏家,这次想捐赠几件古玩给博物馆。可是博物馆接受捐赠,也是要讲究程序的。
这几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可谓风生水起,而公立博物馆收到的私人捐赠却在剧减。没有捐赠也罢了,偶有几则见诸报端的捐赠报道,却又总和“负面”产生关联。比如去年敲锣打鼓捐出去的一件重量级古玩,最终却落得个“赝品”的黯淡结局。”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收藏家们倾家荡产也要给国家捐赠国宝的往事,如今令人怀想之余,平添无限怅惘。看康威浩的遭遇,于立飞也很是嘘唏。人家大老远的来博物馆捐赠,可是却还要他跑到郊区的陈村去请吴文古鉴定真假。这样的态度,换成自己,恐怕早就转头走了。
“康先生,请上车吧。”于立飞已经跟郑法雷打过招呼,接到自己的电话之后,马上来开车来博物馆的大门口。他很是敬佩康威浩的胸怀,换成自己,未必会有这样的觉悟。
“好,辛苦你了。”康威浩点了点头,他以为这车是博物馆安排的,很是满意。虽然他到了博物馆之后,还要让他去陈村找吴文古。可是能让吴文古给他鉴定这几件古玩,他也很高兴。
其实他的古玩,一开始想捐赠给省博物馆。可是省博物馆嫌他的古玩时代不够,没要。另外几件瓷器,则看不准。这让他很是难过,这才想到了市博物馆。可是市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程序,首先要入吴文古的眼。等吴文古认可之后,然后再请人估价。最后再是博物馆出面,跟康威浩商量捐赠的细节。
按照现在的行规。一般对待捐赠者,也不是无偿的。都是按照捐赠物品的市场价,给予百分之三十的报酬。当然,还有相关的荣誉。
“这是我应该做的。”于立飞点了点头,等康威浩上车之后,他才坐到副驾驶的位子上。
陈村的古墓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吴文古每天的工作更是辛苦。现在的挖掘,已经不能再用铲子,只能用很小的毛刷,一点一点的把地上的土扫去。而且每件古玩。哪怕就是一块残渣,都要小心翼翼的整理和鉴别。
于立飞和康威浩到陈村之后,在挖掘现场外面的棚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吴文古才有时间上来。这个棚子跟于立飞刚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现在天气凉了,外面多堆了些东西,让外面的风透不进来。
“吴老,你好。”康威浩见到吴文古进来之后。很是恭敬的说。吴文古是全省有名的考古专家,同时也是古玩鉴定专家。虽然他也算是个收藏家,但在吴文古面前,只能算是个小学生。
“康先生。感谢你的慷慨,我们闲话少说,先办正事吧。”吴文古跟康威浩握了握手,马上说道。他在这边的工作。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可就算这样,他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haode。吴老。这次我带了几样瓷器和一件青铜器,你帮我掌掌眼。”康威浩谦逊的说,他虽然也算是个收藏家,可是在吴文古面前,绝对没有什么资格的。
“没wenti。小于,你等会也帮忙看看。”吴文古看到于立飞也来了,微笑着说。
“吴老,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于立飞谦逊的说道。
“于科长,你也会鉴定?”康威浩诧异的问。他一直认为于立飞只是保卫科的副科长,只是陪同自己来陈村找吴文古。没想到于立飞竟然能入吴文古的法眼,他很清楚吴文古的眼界很高,能得到他的认同,殊为不易。
“我只学了点皮毛。”于立飞谦逊的说。
“康先生,你要是还想闲聊的话,那我先去墓里再工作一会。”吴文古有些不烦恼的说。他在这里的工作,都是以分秒计算的,只有别人等他,他可从来不会等别人。上次辛清亮来视察,吴文古硬是在下面没上来。搞得辛清亮离开的时候,很是不满。可是吴文古的名气毕竟摆在这里,辛清亮受了一肚子气,硬是没办法发作。
“不必了,吴老,请您掌眼。”康威浩马上从地上拿起一个密码箱,打开之后,里面摆着三件瓷器,一只釉里红高足碗,一个釉里红的盘子,一个青花瓶子。
吴文古一看到东西,马上戴上手套,又拿出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摆到桌上。这才小心翼翼的拿出那个高足碗,其他两样东西,他让康威浩先收起来。很多古玩在鉴定的时候,突然出现意外情况,而损毁。所以他在鉴定别人的古玩时,一次只看一件货。
吴文古仔细的看着那只高足碗,于立飞自然不会放过这样haode学习机会。他也在旁边,认真的看着。在吴文古上手的时候,于立飞是不能去触碰这只高足碗的。但他也很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能不能不碰这只高只碗,就能判断出这只高足碗的真假、年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玩界的人,对釉里红瓷器都有误解,或者说根本就不了解。因为釉里红的烧造,一直断断续续,这一点,跟其他瓷器有点儿不一样。釉里红跟青花创烧的时间与工艺其实差不多,但青花从元代到现在,七百多年从来没有间断。
而釉里红的烧造,则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在这七百多年里,有很多时期是不烧造的,这就使得不少人,对釉里红并不是很了解。或者,就算是了解,也了解的并不深。
釉里红创烧于无代,与青花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它烧造的难度比较大,废品率要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为什么时候它数量少的原因。现在于立飞一下子就看到了两件釉里红,他也很是意外,这绝对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其实于立飞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釉里红没有一个的名字。比如说“青花”,这就是一个名字,非常有诗意。其实青花的科学名字,或者说专业名字,应该叫“釉里蓝”或者“釉下蓝”。
那么“釉里红”,相对应的,也应该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比如说“红花”,可是叫红花并没有诗意,因为自然界的很多植物,开出来的花,也是红色的。而青花呢,在自然界并没有“青花”这样的物质,所以这个名字,也就很容易传播开来。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所谓的还原气氛,指的是在烧造的时候,炉子关着火门,闷着火。过去北方话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跟还原气氛相对对应的,就是氧化气氛。就是在烧造的时候,开着火炉子的火门,让氧气充分的进去。而釉里红,就是关着炉子火门烧成的。
可是釉里红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最好是在一千三百度左右,上下不能超过十度。如果温度超过一千三百一十度,或者低于一千二百九十度,都有keneng失败。如果温度高了,颜色就会飞了,变成白色。如果温度低了,颜色就会变成黑的。当然,这样的温度,现在有了温度计,很容易控制。
可是在古代,要看出一点儿温差,是非常困难的事。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窑工经验的工人,才能看得出来。要zhidao,不到百分之一的误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元代是釉里红创烧的年代,但因为失败过多,导致它不能发展。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一次失败,一般都不会退缩,会继续实验。但如果总是失败,就容易放弃。毕竟古时候的人,不keneng个个都是爱迪生,失败了成百上千次,还是百折不挠。
釉里红的第二个烧造期,是紧挨着元朝的洪武时期。而且洪武时期,应该是釉里红的旺盛时期。这跟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有很大关系的。朱就是红色,而且年号“洪”武,又跟“红”是谐音。再加上朱元璋,历史上参加的是红巾军,导致他对红色极感兴趣。所以现在看到的洪武时期的瓷器,釉里红甚至多于青花。这在整个瓷器历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康先生,这个高足碗,是清朝还是明朝的?”于立飞看了一会之后,见康威浩一个人有些无聊,就走过去,轻声问。
“这个得看吴老的鉴定。”康威浩很有zixin的说,他对这件古玩很有信心。他自己本身就是收藏家,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也让不少人见过。
“康先生,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真是,你真的有意捐赠给我们博物馆?”吴文古放下放大镜,小心翼翼的碗摆到桌子中央,缓缓的说。
ps:下旬了,大家手里应该又有月票了吧?给大可投一张吧,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ru
这几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可谓风生水起,而公立博物馆收到的私人捐赠却在剧减。没有捐赠也罢了,偶有几则见诸报端的捐赠报道,却又总和“负面”产生关联。比如去年敲锣打鼓捐出去的一件重量级古玩,最终却落得个“赝品”的黯淡结局。”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收藏家们倾家荡产也要给国家捐赠国宝的往事,如今令人怀想之余,平添无限怅惘。看康威浩的遭遇,于立飞也很是嘘唏。人家大老远的来博物馆捐赠,可是却还要他跑到郊区的陈村去请吴文古鉴定真假。这样的态度,换成自己,恐怕早就转头走了。
“康先生,请上车吧。”于立飞已经跟郑法雷打过招呼,接到自己的电话之后,马上来开车来博物馆的大门口。他很是敬佩康威浩的胸怀,换成自己,未必会有这样的觉悟。
“好,辛苦你了。”康威浩点了点头,他以为这车是博物馆安排的,很是满意。虽然他到了博物馆之后,还要让他去陈村找吴文古。可是能让吴文古给他鉴定这几件古玩,他也很高兴。
其实他的古玩,一开始想捐赠给省博物馆。可是省博物馆嫌他的古玩时代不够,没要。另外几件瓷器,则看不准。这让他很是难过,这才想到了市博物馆。可是市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程序,首先要入吴文古的眼。等吴文古认可之后,然后再请人估价。最后再是博物馆出面,跟康威浩商量捐赠的细节。
按照现在的行规。一般对待捐赠者,也不是无偿的。都是按照捐赠物品的市场价,给予百分之三十的报酬。当然,还有相关的荣誉。
“这是我应该做的。”于立飞点了点头,等康威浩上车之后,他才坐到副驾驶的位子上。
陈村的古墓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吴文古每天的工作更是辛苦。现在的挖掘,已经不能再用铲子,只能用很小的毛刷,一点一点的把地上的土扫去。而且每件古玩。哪怕就是一块残渣,都要小心翼翼的整理和鉴别。
于立飞和康威浩到陈村之后,在挖掘现场外面的棚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吴文古才有时间上来。这个棚子跟于立飞刚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现在天气凉了,外面多堆了些东西,让外面的风透不进来。
“吴老,你好。”康威浩见到吴文古进来之后。很是恭敬的说。吴文古是全省有名的考古专家,同时也是古玩鉴定专家。虽然他也算是个收藏家,但在吴文古面前,只能算是个小学生。
“康先生。感谢你的慷慨,我们闲话少说,先办正事吧。”吴文古跟康威浩握了握手,马上说道。他在这边的工作。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可就算这样,他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haode。吴老。这次我带了几样瓷器和一件青铜器,你帮我掌掌眼。”康威浩谦逊的说,他虽然也算是个收藏家,可是在吴文古面前,绝对没有什么资格的。
“没wenti。小于,你等会也帮忙看看。”吴文古看到于立飞也来了,微笑着说。
“吴老,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于立飞谦逊的说道。
“于科长,你也会鉴定?”康威浩诧异的问。他一直认为于立飞只是保卫科的副科长,只是陪同自己来陈村找吴文古。没想到于立飞竟然能入吴文古的法眼,他很清楚吴文古的眼界很高,能得到他的认同,殊为不易。
“我只学了点皮毛。”于立飞谦逊的说。
“康先生,你要是还想闲聊的话,那我先去墓里再工作一会。”吴文古有些不烦恼的说。他在这里的工作,都是以分秒计算的,只有别人等他,他可从来不会等别人。上次辛清亮来视察,吴文古硬是在下面没上来。搞得辛清亮离开的时候,很是不满。可是吴文古的名气毕竟摆在这里,辛清亮受了一肚子气,硬是没办法发作。
“不必了,吴老,请您掌眼。”康威浩马上从地上拿起一个密码箱,打开之后,里面摆着三件瓷器,一只釉里红高足碗,一个釉里红的盘子,一个青花瓶子。
吴文古一看到东西,马上戴上手套,又拿出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摆到桌上。这才小心翼翼的拿出那个高足碗,其他两样东西,他让康威浩先收起来。很多古玩在鉴定的时候,突然出现意外情况,而损毁。所以他在鉴定别人的古玩时,一次只看一件货。
吴文古仔细的看着那只高足碗,于立飞自然不会放过这样haode学习机会。他也在旁边,认真的看着。在吴文古上手的时候,于立飞是不能去触碰这只高足碗的。但他也很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能不能不碰这只高只碗,就能判断出这只高足碗的真假、年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玩界的人,对釉里红瓷器都有误解,或者说根本就不了解。因为釉里红的烧造,一直断断续续,这一点,跟其他瓷器有点儿不一样。釉里红跟青花创烧的时间与工艺其实差不多,但青花从元代到现在,七百多年从来没有间断。
而釉里红的烧造,则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在这七百多年里,有很多时期是不烧造的,这就使得不少人,对釉里红并不是很了解。或者,就算是了解,也了解的并不深。
釉里红创烧于无代,与青花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它烧造的难度比较大,废品率要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为什么时候它数量少的原因。现在于立飞一下子就看到了两件釉里红,他也很是意外,这绝对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其实于立飞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釉里红没有一个的名字。比如说“青花”,这就是一个名字,非常有诗意。其实青花的科学名字,或者说专业名字,应该叫“釉里蓝”或者“釉下蓝”。
那么“釉里红”,相对应的,也应该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比如说“红花”,可是叫红花并没有诗意,因为自然界的很多植物,开出来的花,也是红色的。而青花呢,在自然界并没有“青花”这样的物质,所以这个名字,也就很容易传播开来。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所谓的还原气氛,指的是在烧造的时候,炉子关着火门,闷着火。过去北方话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跟还原气氛相对对应的,就是氧化气氛。就是在烧造的时候,开着火炉子的火门,让氧气充分的进去。而釉里红,就是关着炉子火门烧成的。
可是釉里红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最好是在一千三百度左右,上下不能超过十度。如果温度超过一千三百一十度,或者低于一千二百九十度,都有keneng失败。如果温度高了,颜色就会飞了,变成白色。如果温度低了,颜色就会变成黑的。当然,这样的温度,现在有了温度计,很容易控制。
可是在古代,要看出一点儿温差,是非常困难的事。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窑工经验的工人,才能看得出来。要zhidao,不到百分之一的误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元代是釉里红创烧的年代,但因为失败过多,导致它不能发展。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一次失败,一般都不会退缩,会继续实验。但如果总是失败,就容易放弃。毕竟古时候的人,不keneng个个都是爱迪生,失败了成百上千次,还是百折不挠。
釉里红的第二个烧造期,是紧挨着元朝的洪武时期。而且洪武时期,应该是釉里红的旺盛时期。这跟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有很大关系的。朱就是红色,而且年号“洪”武,又跟“红”是谐音。再加上朱元璋,历史上参加的是红巾军,导致他对红色极感兴趣。所以现在看到的洪武时期的瓷器,釉里红甚至多于青花。这在整个瓷器历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康先生,这个高足碗,是清朝还是明朝的?”于立飞看了一会之后,见康威浩一个人有些无聊,就走过去,轻声问。
“这个得看吴老的鉴定。”康威浩很有zixin的说,他对这件古玩很有信心。他自己本身就是收藏家,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也让不少人见过。
“康先生,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真是,你真的有意捐赠给我们博物馆?”吴文古放下放大镜,小心翼翼的碗摆到桌子中央,缓缓的说。
ps:下旬了,大家手里应该又有月票了吧?给大可投一张吧,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