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商业布局(五)
401 商业布局(五)
随着正阳门前一声“出发啰!”响起,凤氏新发明‘气车’就沿着天凤街疾驰而出。
凤九渊就坐在上面,频频地朝惊愕地看着这一幕的人们挥手致意!
有人惊叹道:“天呐,这车怎么没有马拉着也能跑呀?”
有人道:“你就不懂了,听说理藩院制造的星槎一样不用马拉也能跑的!”
“嘿,那是星槎,是天上飞的,这可是地上跑的,真够神奇的呀。有了这么个车,还能省了马……”
“看着了吗?它可比两匹马拉着都快。”
“是呀,好东西,好东西……”
“哟,这么一转眼就不见了?都还没看清楚呢!”
“着急着什么劲呐?没见正阳门前的告示说了么,城里每个驿站都配了一台,大家可以免费体验!”
“真的?那还不赶快……”
十一月的第三天,整个中京城再次被凤九渊引爆了,三百六十个驿站全部爆满,都是排队等着体验气车的人。
气车的售价比信鸽高了很多,每台五百金凤币,相当于帝国普通家庭两年半的收入。而中京城的人家普通收入较帝国平均标准高,他们顶多只需要花上一年半时间就可以购买上一台气车。更何况凤九渊还联合所有的钱庄,推出了‘按揭购买’的特殊服务,也就是说,只要中京城的百姓们愿意,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买上一台!
当九离知道这一切后,不得不叹道:“大家都觉得他有创意,其实不过是复制,照搬!”
杨芸道:“但搬得有创意,不是么?”
“哟,你也向着他了?”
杨芸白了她一眼道:“我怎么听着这话有味道?”
九离一笑道:“说实话,我这个弟弟怎么样?”
“他是你弟弟,你当然觉得是宝了!”杨芸没好气地道:“不要以为天下每个女人都只喜欢他一个!就他那脾气,几个人受得了?”
九离笑道:“脾气不好可以改的嘛。”
“你见他改过了?”
“这倒没有。小时候除了闷了些,性格倒挺好,现在是越来越臭了!哎……”
见九离神情郁郁,杨芸问:“这又是叹什么气呢?”
九离道:“担心呗……好了,不说了,让天宁去通知御膳房,今天用心做两个菜,咱们也庆祝一下!”
“算了,还是我自己动手吧。他们那帮温火厨子,再用心能做出什么好菜来?”
“哟,这可是你自己要去的,我可没让!”
“可别跟我妖里妖气的,回头有你好受的!”
外人只当她们是主仆,杨芸平日里也极是恭敬的,哪里知道她二人私下里去是极好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呢?
气车还没有正式开卖,就预售出去了好几千台。中京城的人有的是钱,若非供货量严重不足,最少也得卖出上万台去。从中京再到整个帝国七十二道,仔细想想,这市场得有多大?
所以,凤九渊是赚得欢,合作的商家赚得就更欢了。商人们可从来不知道,钱原来这么好赚,光是坐在家里,人家就送着钱上门来求你把东西卖给他!
为了刺激市场,凤九渊又把凤凰社闲置的生产线全都拿了出来,生产气车,力争满足整个凤凰界所有大城市的需要!
可不要小看了理藩院的生产线。它们遍布整个凤凰界,总共有将近十亿的工人、工匠、技师和官员为它们服务,另还有数不清的傀儡机械人,要不然怎么能够满足庞大的武备出口需要呢?要知道每年光是霹雳子就要出售数万亿枚,没有庞大的生产线,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一旦理藩院的生产线动作了起来,市场的缺口在短时间内就被补上,天量的资金迅速通过理藩院流回国库。到十一月底,尽管长期财政危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从短期上来看,已经不至于给国家造成恶劣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凤九渊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稳住了恶化中的财政危机。最了不起之处还是在于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战略上的商业布局,为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成果,凤台在帝国中枢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由它发出来的政令俨然就是没有写在黄绫之上的圣旨,具有非同一般的效力,谁要是敢怠慢它,违抗它,便会遭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惩罚——这并不是说官员们在凤九渊的疯狂下变得没有理智了,他们从来就不曾失去过理智,他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有利,什么是有害的,支持并非缘于疯狂,而是为了能长久保有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就在这当口,凤九渊又命令户部制定新的商业法案和税率,不求加征,只求更加规范和严谨。
棋走到这一步,终于有人看出来了:他的苦心经营并非为了抢夺百姓和商人的财富,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帝国的商业体系,让它不在成为统治阶级所惧怕的利益集团,而是为帝国制造财富的特殊阶层。所以,户部在制定新的商业法案时,极尽限制和压抑之能事,而凤九渊也只当作不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民间力量加入到了他引导的这场商业大潮里来,凤九渊开始逐步抽身,由主导者、控制者变成推动者和管理者,由直接研发和制造产品投放市场到出售成果,或是以成果参股合作的方式谋取利益。
凤凰界的民间有的是财富,几千年来的税负政策让他们过足了安逸的日子,再加上朝廷对商业的发展限制极严,以至于他们虽有财富,也能创造才富,却没有地方消费财富。这股热情被凤九渊点燃之后,很多人像疯了一般投身其中,制造和撰写着各种各样的财富神话!
而对凤九渊而言,如果没有九天与神盘的融合,这样疯狂的事他最多只是想像而矣。最初的打算中,他不过是想借着自己在武备开发上的神奇天赋,开发出小巧、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武备,从而完成凤凰界的重新崛起。比如轰天雷,比如幽灵法阵,就是他想法的实证。
但现在不必了,因为他拥有了全新的九天,一个堪比神一般的存在,他完全可以利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凤凰界的涅槃重生。
凤九渊不缺人力,也不缺技术,缺的是革新的思维。
七十二个道,六百七十三亿的总人口。按九天统计出来的结果,除去理藩院不计,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凤凰界的年均gdp最高曾达到过两百万兆左右(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凤凰界所使用的‘兆’是他们自行制定的进制单位,每兆约等于一千万。而星海合众国的每兆等于一万亿,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的!试想一下,星海工业最庞大的时候,其资产总值也不过万兆,而中宇宙世界这种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地方,地广人稀,区区一凤凰界的武备年均销售量怎么可能比整个星海合众国的经济总量都多呢?前面‘轰天雷(一)’的章节里我说到过,当时没具体解释数量进制,到今天在算这笔账的时候才想了起来,如果不说清楚,大家又得误会:凤凰界每年收入那么多钱,总共不过几百亿人口,是怎么花的,花到哪去了?事实上,年均一百一十万兆的收入总共也就相当十一万亿金凤币,平均到六百七十三亿的人头上,才不过每人一百七十个金凤币都不到,多么?所以,一点也不多!),约二十万亿金凤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将三百个金凤币,由此可以看出,凤凰界本身的经济活力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那只是凤凰界历史上最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
据五年前的统计结果,凤凰界有大小商家共计两万有余,他们所能动用的财富总量约在四百万兆左右。以连云社为例,资产总量就占有三十五万兆左右,相当于理藩院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正是这样,秦伦才敢陪着凤九渊疯玩。
六百七十三亿人口总共组成了一百三十多亿个家庭,年平均消费约二百金凤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将近四十金凤币。这组数据来看,凤凰界的人似乎并不怎么富裕,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一个金凤币可以兑换十八个银凤币和两百个铜子,一斤大米不过三个铜子一斤,面粉也五个铜子每斤,这样一比较,就知道两百金凤币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消费了。
而据三年前户部粗略统计的数据表明:帝国七十二道共有大小钱庄三百零八家,存款总量竟然高达七十多万兆,平均到每户就有五百多金凤币的存款。而事实上却是顶多只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城镇的家庭才会把钱拿到钱庄去存放,剩下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的家庭都没有存钱的习惯。
由此可以看见,凤凰界真的很富裕。不是富在朝廷,而是富在民间。若非如此,凤九渊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地推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商品了。
试想一下,如果百姓兜里没有余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来买你的玩意儿?
凤九渊算了一下,就算不征农业税,商业税率也不上涨,按他的计划推行下去,一年之内税负收入便可翻上十倍不止。
五年基本可与理藩院的收入持平,十年之内,理藩院将会靠边站!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自信呢?
还有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凤凰界的六百七十三亿人口里,就业率还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有超过50%的人都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能将失业率控制在10%以内,凤凰界的富裕程度将达到一个极为惊人的巅峰!
当然,凤九渊可不认为自己有机会看到那一天,但他却为凤凰界登上那一座巅峰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从长远来看,凤九渊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法对凤凰界来说是好还是坏,但站在百年的以内的角度来看,至少没什么大的隐患!
他对凤凰界的当政者非常的有信心,这些家伙,是绝对称职和精明的社会管理者,要不然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在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支撑的情况下,也不会运转得井井有条了!他相信在他制造各种新问题的同时,当政者们已经在考虑如何解决它们了。比如,气车管理条例已经在兵部开始酝酿成型!
这一个多月忙下来,凤九渊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或许皇帝也不是那么难当吧?
在召开了一次部院级会议,把各项工作分配下去后,凤九渊这才潜心研制新的应龙级星槎去了。
王元直设计的那份图纸凤九渊交九天分析过了,得出的结果是:它就是出自王元直之手,但在要紧之处却被人动了手脚,非但王元直没有看出来,凤九渊也没有看出来。至于到底是什么人动的手脚,九天不知道,凤九渊更不知道了。这不免令他想起了神石走私案里的那个小巧的传送阵,暗说:莫非是藏在背后的那人所为?又想到此次的鬼摩界博览会上,凤凰界完败给了弥罗境,连半壁江山都不保,说不定也是拜那位高人所赐呢?一时间,凤九渊也对这位藏在暗处的高人生出了无限的好奇之心!
应龙级星槎是凤凰界设计和建造的结构最大的星槎。此前推出的鹰级、鹤级都不大,毕竟作战定位就让它们不可能拥有太过庞大的结构,轻灵小巧的反而更利于使用。
之所以会推出应龙级,是介于中宇宙世界的魔怪出现越来越频繁,体形也越来越大,现有的鹰级和鹤级星槎因为结构偏小,火力自然也偏弱,不足以压制和消灭大型魔怪,所以,打从五年前开始,理藩院便指派了以王元直为首的团队研究开发了应龙级星槎,并希望借此一举扭转凤凰界在武备市场上的颓势。
随着正阳门前一声“出发啰!”响起,凤氏新发明‘气车’就沿着天凤街疾驰而出。
凤九渊就坐在上面,频频地朝惊愕地看着这一幕的人们挥手致意!
有人惊叹道:“天呐,这车怎么没有马拉着也能跑呀?”
有人道:“你就不懂了,听说理藩院制造的星槎一样不用马拉也能跑的!”
“嘿,那是星槎,是天上飞的,这可是地上跑的,真够神奇的呀。有了这么个车,还能省了马……”
“看着了吗?它可比两匹马拉着都快。”
“是呀,好东西,好东西……”
“哟,这么一转眼就不见了?都还没看清楚呢!”
“着急着什么劲呐?没见正阳门前的告示说了么,城里每个驿站都配了一台,大家可以免费体验!”
“真的?那还不赶快……”
十一月的第三天,整个中京城再次被凤九渊引爆了,三百六十个驿站全部爆满,都是排队等着体验气车的人。
气车的售价比信鸽高了很多,每台五百金凤币,相当于帝国普通家庭两年半的收入。而中京城的人家普通收入较帝国平均标准高,他们顶多只需要花上一年半时间就可以购买上一台气车。更何况凤九渊还联合所有的钱庄,推出了‘按揭购买’的特殊服务,也就是说,只要中京城的百姓们愿意,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买上一台!
当九离知道这一切后,不得不叹道:“大家都觉得他有创意,其实不过是复制,照搬!”
杨芸道:“但搬得有创意,不是么?”
“哟,你也向着他了?”
杨芸白了她一眼道:“我怎么听着这话有味道?”
九离一笑道:“说实话,我这个弟弟怎么样?”
“他是你弟弟,你当然觉得是宝了!”杨芸没好气地道:“不要以为天下每个女人都只喜欢他一个!就他那脾气,几个人受得了?”
九离笑道:“脾气不好可以改的嘛。”
“你见他改过了?”
“这倒没有。小时候除了闷了些,性格倒挺好,现在是越来越臭了!哎……”
见九离神情郁郁,杨芸问:“这又是叹什么气呢?”
九离道:“担心呗……好了,不说了,让天宁去通知御膳房,今天用心做两个菜,咱们也庆祝一下!”
“算了,还是我自己动手吧。他们那帮温火厨子,再用心能做出什么好菜来?”
“哟,这可是你自己要去的,我可没让!”
“可别跟我妖里妖气的,回头有你好受的!”
外人只当她们是主仆,杨芸平日里也极是恭敬的,哪里知道她二人私下里去是极好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呢?
气车还没有正式开卖,就预售出去了好几千台。中京城的人有的是钱,若非供货量严重不足,最少也得卖出上万台去。从中京再到整个帝国七十二道,仔细想想,这市场得有多大?
所以,凤九渊是赚得欢,合作的商家赚得就更欢了。商人们可从来不知道,钱原来这么好赚,光是坐在家里,人家就送着钱上门来求你把东西卖给他!
为了刺激市场,凤九渊又把凤凰社闲置的生产线全都拿了出来,生产气车,力争满足整个凤凰界所有大城市的需要!
可不要小看了理藩院的生产线。它们遍布整个凤凰界,总共有将近十亿的工人、工匠、技师和官员为它们服务,另还有数不清的傀儡机械人,要不然怎么能够满足庞大的武备出口需要呢?要知道每年光是霹雳子就要出售数万亿枚,没有庞大的生产线,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一旦理藩院的生产线动作了起来,市场的缺口在短时间内就被补上,天量的资金迅速通过理藩院流回国库。到十一月底,尽管长期财政危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从短期上来看,已经不至于给国家造成恶劣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凤九渊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稳住了恶化中的财政危机。最了不起之处还是在于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战略上的商业布局,为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成果,凤台在帝国中枢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由它发出来的政令俨然就是没有写在黄绫之上的圣旨,具有非同一般的效力,谁要是敢怠慢它,违抗它,便会遭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惩罚——这并不是说官员们在凤九渊的疯狂下变得没有理智了,他们从来就不曾失去过理智,他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有利,什么是有害的,支持并非缘于疯狂,而是为了能长久保有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就在这当口,凤九渊又命令户部制定新的商业法案和税率,不求加征,只求更加规范和严谨。
棋走到这一步,终于有人看出来了:他的苦心经营并非为了抢夺百姓和商人的财富,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帝国的商业体系,让它不在成为统治阶级所惧怕的利益集团,而是为帝国制造财富的特殊阶层。所以,户部在制定新的商业法案时,极尽限制和压抑之能事,而凤九渊也只当作不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民间力量加入到了他引导的这场商业大潮里来,凤九渊开始逐步抽身,由主导者、控制者变成推动者和管理者,由直接研发和制造产品投放市场到出售成果,或是以成果参股合作的方式谋取利益。
凤凰界的民间有的是财富,几千年来的税负政策让他们过足了安逸的日子,再加上朝廷对商业的发展限制极严,以至于他们虽有财富,也能创造才富,却没有地方消费财富。这股热情被凤九渊点燃之后,很多人像疯了一般投身其中,制造和撰写着各种各样的财富神话!
而对凤九渊而言,如果没有九天与神盘的融合,这样疯狂的事他最多只是想像而矣。最初的打算中,他不过是想借着自己在武备开发上的神奇天赋,开发出小巧、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武备,从而完成凤凰界的重新崛起。比如轰天雷,比如幽灵法阵,就是他想法的实证。
但现在不必了,因为他拥有了全新的九天,一个堪比神一般的存在,他完全可以利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凤凰界的涅槃重生。
凤九渊不缺人力,也不缺技术,缺的是革新的思维。
七十二个道,六百七十三亿的总人口。按九天统计出来的结果,除去理藩院不计,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凤凰界的年均gdp最高曾达到过两百万兆左右(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凤凰界所使用的‘兆’是他们自行制定的进制单位,每兆约等于一千万。而星海合众国的每兆等于一万亿,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的!试想一下,星海工业最庞大的时候,其资产总值也不过万兆,而中宇宙世界这种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地方,地广人稀,区区一凤凰界的武备年均销售量怎么可能比整个星海合众国的经济总量都多呢?前面‘轰天雷(一)’的章节里我说到过,当时没具体解释数量进制,到今天在算这笔账的时候才想了起来,如果不说清楚,大家又得误会:凤凰界每年收入那么多钱,总共不过几百亿人口,是怎么花的,花到哪去了?事实上,年均一百一十万兆的收入总共也就相当十一万亿金凤币,平均到六百七十三亿的人头上,才不过每人一百七十个金凤币都不到,多么?所以,一点也不多!),约二十万亿金凤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将三百个金凤币,由此可以看出,凤凰界本身的经济活力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那只是凤凰界历史上最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
据五年前的统计结果,凤凰界有大小商家共计两万有余,他们所能动用的财富总量约在四百万兆左右。以连云社为例,资产总量就占有三十五万兆左右,相当于理藩院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正是这样,秦伦才敢陪着凤九渊疯玩。
六百七十三亿人口总共组成了一百三十多亿个家庭,年平均消费约二百金凤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将近四十金凤币。这组数据来看,凤凰界的人似乎并不怎么富裕,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一个金凤币可以兑换十八个银凤币和两百个铜子,一斤大米不过三个铜子一斤,面粉也五个铜子每斤,这样一比较,就知道两百金凤币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消费了。
而据三年前户部粗略统计的数据表明:帝国七十二道共有大小钱庄三百零八家,存款总量竟然高达七十多万兆,平均到每户就有五百多金凤币的存款。而事实上却是顶多只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城镇的家庭才会把钱拿到钱庄去存放,剩下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的家庭都没有存钱的习惯。
由此可以看见,凤凰界真的很富裕。不是富在朝廷,而是富在民间。若非如此,凤九渊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地推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商品了。
试想一下,如果百姓兜里没有余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来买你的玩意儿?
凤九渊算了一下,就算不征农业税,商业税率也不上涨,按他的计划推行下去,一年之内税负收入便可翻上十倍不止。
五年基本可与理藩院的收入持平,十年之内,理藩院将会靠边站!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自信呢?
还有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凤凰界的六百七十三亿人口里,就业率还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有超过50%的人都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能将失业率控制在10%以内,凤凰界的富裕程度将达到一个极为惊人的巅峰!
当然,凤九渊可不认为自己有机会看到那一天,但他却为凤凰界登上那一座巅峰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从长远来看,凤九渊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法对凤凰界来说是好还是坏,但站在百年的以内的角度来看,至少没什么大的隐患!
他对凤凰界的当政者非常的有信心,这些家伙,是绝对称职和精明的社会管理者,要不然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在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支撑的情况下,也不会运转得井井有条了!他相信在他制造各种新问题的同时,当政者们已经在考虑如何解决它们了。比如,气车管理条例已经在兵部开始酝酿成型!
这一个多月忙下来,凤九渊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或许皇帝也不是那么难当吧?
在召开了一次部院级会议,把各项工作分配下去后,凤九渊这才潜心研制新的应龙级星槎去了。
王元直设计的那份图纸凤九渊交九天分析过了,得出的结果是:它就是出自王元直之手,但在要紧之处却被人动了手脚,非但王元直没有看出来,凤九渊也没有看出来。至于到底是什么人动的手脚,九天不知道,凤九渊更不知道了。这不免令他想起了神石走私案里的那个小巧的传送阵,暗说:莫非是藏在背后的那人所为?又想到此次的鬼摩界博览会上,凤凰界完败给了弥罗境,连半壁江山都不保,说不定也是拜那位高人所赐呢?一时间,凤九渊也对这位藏在暗处的高人生出了无限的好奇之心!
应龙级星槎是凤凰界设计和建造的结构最大的星槎。此前推出的鹰级、鹤级都不大,毕竟作战定位就让它们不可能拥有太过庞大的结构,轻灵小巧的反而更利于使用。
之所以会推出应龙级,是介于中宇宙世界的魔怪出现越来越频繁,体形也越来越大,现有的鹰级和鹤级星槎因为结构偏小,火力自然也偏弱,不足以压制和消灭大型魔怪,所以,打从五年前开始,理藩院便指派了以王元直为首的团队研究开发了应龙级星槎,并希望借此一举扭转凤凰界在武备市场上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