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殿试问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完了这个笑谈之后陈政也开始正经的准备起了殿试的考题,作为第一次的殿试,陈政打算出一个有深度一点的题目。
  这倒不是说陈政打算故意的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面对名单上的三十名考生,怕是题目出的简单了有些镇不住他们。
  渐渐的,天黑了。
  原本被绑架的考生也在肆意的释放之后,换上了世界为他们备好的华服,准备前往皇宫。
  因为这些高中的考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里面都有专门的名帖,所以在到了皇宫的大门时就会有专门的御林军引领他们进入金銮殿。可能是皇宫当中的人气不过够旺盛,所以一路上考生们都不敢多说话,每个人的心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有要见到陈政的紧张感,没办法作为一国之主,陈政的形象可以说
  早就在这些人的心里面被神化了。
  要是换做你去见一位被你当作神明一样的敬俸的人,你同样会觉得紧张。
  “好了,我只能送诸君到这里了,下面你们就直接沿着石阶走上去把。”御林军护卫按照职责一路护送他们三十人到了金銮殿前门的石阶处。
  至于剩下的路没有办法,只能靠他们自己走上去。
  不过还在陈政还安排了几位宫里面的小太监,在石阶的地方守着他们。
  “诸位考生,接下来的路就跟着杂家的后面往上去吧。”小太监年纪不大,可是这腔调倒是摆的挺足,也不知道魏忠贤要是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现在金銮殿就在眼前,这群考生的心情越发的忐忑起来,就连周围雄伟壮阔的景象,他们也没有观看的心思。
  就在他们恍恍惚惚的时候,已经到了金銮殿内、
  殿内金砖铺地,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正中央的是陈政的龙椅,椅圈上共有十三条金龙缠绕,其中最大的一条正龙昂首立于椅背的中央;椅面之下没有通常的椅子腿,而是一个须弥底座,在束腰的地方透雕双
  龙戏珠,满髹金漆。
  周围摆设象征太平有象的象驮宝瓶,象征君主贤明、群贤毕至的甪端,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以及焚香用的香炉、香筒。
  大殿内的壁画上也是随处可见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九大走兽。
  看上去楼宇恢弘尽显皇家气派。
  考生们稍稍大聊聊一下周边之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大殿正中央的陈政。
  由于帝皇之气和武皇修为的关系,陈政单单是静坐在那就不威自怒,一身的帝王威严更是让考生们一个对眼就心悦臣服。
  他们在看到陈政之后,也是没有愣神,立刻跪倒在地对着陈政行大礼:“学生见过君上!”
  作为高中的考生,他们间接的就成为了天子门生,所以陈政对于自己的学生,态度还是不错的,不仅立刻让他们起身,让他们就坐在早就为他们准备好的座位上。
  “尔等都是我南周国内最顶尖的人才,今天朕代表南周国同你们共饮一杯。”
  不用说这酒壶里面装着的便是杜康酒,相较于其他殿试,陈政更加的倾向于让自己的门生们放松一些。
  所以他们面前的桌子上不仅有笔墨和纸,还有一壶美酒和一些吃食。
  “谢君上!”这些学子也是知趣的喝下了面前酒杯里稍许的美酒,因为都是第一次喝,所以很多学子当场就被杜康的火辣给呛到了。
  不过好在陈政考虑到他们待会还要作答殿试的考题,所以给他们每个人面前的酒杯里面都没有倒多少酒,勉勉强强只够抿一小口。
  “好了,朕也不多说无关的废言,直接出题了。你们听好了‘赏罚分明’可作何解释?”
  陈政虽然字不多,但是却出出了极高的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道题目就和张仪的考卷一样综合性极高。
  下面的考生既可以从朝堂上去分析这四个字,同样的也可以在军队上针对这四个字进行剖析。
  而且题目不偏不倚足以让每一个人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也方便陈政之后安排他们的去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不,陈政话音刚落,考生们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一大片话。
  其中让陈政最为看重的一文一武两位考生,当中一人写道: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而他的这段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
  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
  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也就是借用仁义来诠释赏罚。
  很明显他的文章是从朝廷的角度去分析的,而且无论是从事件的分析还是在道理的阐述上都让陈政感觉到十分的满意,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的名字。写下这段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历史上屡不中第,写下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