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招娣认识顾钧,知道他是魏敢的姑父,余爷爷死的时候,还去给老人家上过香,最后他送余喜龄去坟头的那件事,她心里也很感激他。
但这并不代表,她看到女儿和一个比她大了十来岁的男人在一起时,会不觉得刺眼。
明显这两个人不会有什么才对,但徐招娣心里就是觉得有些不自在,这和看到余喜龄跟赵越站在一起的感觉截然不同,分明赵越也是个单身男青年,但徐招娣却决不会把两人往那方面想。
顾钧和余喜龄并没有挨着坐,小圆桌边,两天之间隔了两个座位,但却不并显得生分,菜还没上桌,两人正在谈着什么,也并没有半点旖旎的气氛,反而顾钧因为长期严肃,表情不多,气氛有些严肃。
像是在谈正事,画面却又很和谐。
但徐招娣下意识地就想打破眼前这一幕。
“喜龄。”徐招娣直接就把宋清瑜给忘到了脑后,大步向余喜龄走过去,宋清瑜微微怔了两秒,抬步跟了上去,余喜龄扭回头,就看到徐招娣一脸严肃地走上前来,身后还跟着位极有风度,看上去十分儒雅的男士。
“妈?这位叔叔是?”余喜龄没管徐招娣脸上的表情,反而饶有兴趣地看向宋清瑜,眉毛微挑。
见是余喜龄的母亲,顾钧起身沉稳地问好,并语气寻常地邀请她们同桌吃饭,没有任何不自在或者尴尬的地方,正好余喜龄觉得两个人五个菜太多。
徐招娣还没来得及问,就听宋清瑜十分熟稔地喊了顾钧一声“小叔叔”。
喊完后,宋清瑜微微靠近徐招娣,把他和顾钧的关系简单地解释了一下,顾钧年纪小辈份大,两家人有姻亲,姻亲关系虽远,但两家关系很近。
“……”本来想直接把余喜龄拉走的徐招娣。
顾钧态度落落大方,徐招娣只觉得自己太过紧张女儿,想得太多,再加上宋清瑜的称呼和解释,徐招娣莫名有些安心。
不过余喜龄问的话她反而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徐招娣下意识就心虚紧张起来,分明她和宋清瑜到省城这边来是办公事。
还是宋清瑜微笑着向余喜龄自我介绍了自己,大家才坐到一桌说话。
说实话,余喜龄比任何人都希望徐招娣能展开新的生活,但她却不会在这方面去多说,或者推波助澜,她希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是徐招娣遵循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选择。
当然,人是会自欺欺人的,尤其是徐招娣本身就不是个果断的人,要是真到了那样的时候,徐招娣想要逃避,如果对方够诚意的话,她不介意帮忙劝劝。
宋清瑜很好,一顿饭下来,几乎都是在照顾余喜龄和徐招娣,而且他很博学,什么都能聊得来,却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深沉或者高高在上,不排除他故意在余喜龄面前表现的缘故,但总的说来,让人如沐春风。
反倒是徐招娣显得有些紧张,微微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余喜龄和他们边聊着天,边目光淡淡地扫向她的时候。
吃过饭,余喜龄带着徐招娣先离开,顾钧和宋清瑜站在省镇府的门口,目送母女俩驱车离开。
“宋清瑜,你认真的?”顾钧挑着眼角看宋清瑜。
顾宋两家是姻亲,按照辈份来算,比宋清瑜年轻了快两轮的顾钧,确实当得起宋清瑜一声叔叔,不过打小到现在,顾钧听到宋清瑜喊叔叔的次数仅有两次,一次是顾家太爷过世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今天。
两人平时私交也不错,加上同在本省,平时也多有来往。
宋清瑜微微一笑,眼看着汽车消失在十字路口,才缓缓收回,“她让我觉得很安心。”
徐招娣身上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气质,宜家宜室十分温婉,这么多年来,她也是唯一一个让宋清瑜有家的感觉的女人,而且不得不承认,虽然年华老去,但徐招娣依旧是个让人眼明心畅的美人。
如果真要选一个人过一辈子,宋清瑜觉得,只能是她。
他这一辈子,什么样的苦难都吃过,对家的渴望并不大,一个人独身到现在也觉得十分自在,但遇到徐招娣,宋清瑜确实有了想定下来的心,而到了他这个年纪,家里人只盼着他成家,对他的另一半不会有任何挑剔,只会感激,而再早一些,他也遇不到这样好的徐招娣。
顾钧没有说话,宋清瑜清苦半生,能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陪着他也好,不过在他看来,徐招娣大概不会轻易把自己嫁出去,而且她还有三个孩子,他们会是什么意见,谁也不知道,宋清瑜要走的路还很长。
宋清瑜看向顾钧,想问他和余喜龄的事,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听说喜龄和魏敢是同学,可能只是在照顾小辈吧。
他要饭店里的那一声叔叔,也不过是希望徐招娣不必那样紧张而已。
回程是徐招娣开车,她今天明显比平时紧张得多,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不时担心地看一眼正在看资料的余喜龄,生怕她问出什么来。
本来余喜龄没打算问的,可徐招娣老这么绷着,她都挺她累得慌,“妈,宋叔叔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啊?”没想到余喜龄会突然问这样一个问题,徐招娣手下一滑,差点把车开到路边上去,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好在路上的车和人都不多,才没有出事,徐招娣赶紧把方向盘打正,扭头就见余喜龄认真地看自己,赶紧把目光挪到路上,专心开车。
“他家里只有父母长辈了,以前有个妹妹,听说在兵团当知青的时候就没了……”
宋清瑜一生未娶,特殊时期,他的父母因为有特殊贡献被保护了起来,并没有受到迫害,但他和妹妹分别插队,那时候形式严峻,因为姓宋,宋清瑜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多次被人针对迫害。
他曾经因为表现出色,争取到工农兵大学生名额,最终却被人诬告夺走,后来也是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但却被人冒名顶替,虽然那人被及时查出清退,但宋清瑜也没能回到学校,第二年重考,宋清瑜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却被插队的生产队压着不让走,几经波折才离开。
而最让他痛苦的,是年纪轻轻就自杀的妹妹,这是宋清瑜一辈子最自责的事。
徐招娣把她知道的说完,就见余喜龄带着奇怪的了然的笑看着她,徐招娣下意识地抹了一把脸,担心沾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怎么了?”
“没什么,奶奶这两天有没有来找你?”余喜龄笑着摇摇头,突然觉得对方可能并不需要别人帮忙,就能把徐招娣哄走,余喜龄突然不想那天太早到来。
余奶奶最近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让余喜龄回去,余喜龄这里没有动静,她就找余二婶,余二婶提了两句,让她别心软,余奶奶找不到余喜龄,转而就找到了徐招娣。
余建国前两天在工地里扭到了腰,工地上的活干不了,收泔水的活也只能暂时停下,本来他一个人住在县城养着,余奶奶来看了一眼后,死活把人给带回了余二叔家里。
毕竟是亲大伯,余喜荣和林恬不好多说话,默认了他在家里住下的事。
余二婶倒是想开口呢,被余奶奶哭天抹地的堵回来,只能气吼吼地骂了余二叔一场,又骂叶听芳没良心,男人伤成那个样子,竟然也不回来看上一眼。
虽然默认下来,但余建国住在余喜荣家里多少有些不方便,他自己也住得不自在,余奶奶找余喜龄,是想拿她那份征收款换余喜龄那幢没人住的房子。
要是余奶奶自己想住,余喜龄直接给钥匙,但是要把房子换给余建国住,就是给再多的钱,她也不会同意。
这两天余奶奶天天在家里抹泪,不是骂叶听芳不是东西,就是骂余喜龄心狠,余建国躺在床上,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妈,你别骂喜龄,她没错。”
错的是我。
钱能看清楚一个人,这句话余建国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是工地的工人,是自己去偷师的,他这个伤工地不管,只能自己自费,他在医院的时候,托人给叶听芳捎信,让她把他先前给的存折拿来给他缴费。
反正离叶暖暖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等他治好腰,就是一天二十五个小时干活,也会替她攒上学费。
但是他在医院里等了很久,叶听芳都没有出现,还是他自己忍着腰痛,去养殖场结了前段时间的帐,才把医药费缴上,之后也是自己忍痛在出租屋里住了两天,要不是余奶奶及时赶到,他差点以为自己死在出租屋里都没有人知道。
想想以前他不给一分钱给徐招娣,也不知道她带着孩子们是怎么挺过来的,余建国把脸侧到一边,偷偷抹了把眼泪。
不知道为什么,余建国敢肯定,他要是托人带信给徐招娣,她肯定会来医院替他缴清药费,而不是像叶听芳这样,对他不闻不问。
喜龄不原谅他,是他的错。
但这并不代表,她看到女儿和一个比她大了十来岁的男人在一起时,会不觉得刺眼。
明显这两个人不会有什么才对,但徐招娣心里就是觉得有些不自在,这和看到余喜龄跟赵越站在一起的感觉截然不同,分明赵越也是个单身男青年,但徐招娣却决不会把两人往那方面想。
顾钧和余喜龄并没有挨着坐,小圆桌边,两天之间隔了两个座位,但却不并显得生分,菜还没上桌,两人正在谈着什么,也并没有半点旖旎的气氛,反而顾钧因为长期严肃,表情不多,气氛有些严肃。
像是在谈正事,画面却又很和谐。
但徐招娣下意识地就想打破眼前这一幕。
“喜龄。”徐招娣直接就把宋清瑜给忘到了脑后,大步向余喜龄走过去,宋清瑜微微怔了两秒,抬步跟了上去,余喜龄扭回头,就看到徐招娣一脸严肃地走上前来,身后还跟着位极有风度,看上去十分儒雅的男士。
“妈?这位叔叔是?”余喜龄没管徐招娣脸上的表情,反而饶有兴趣地看向宋清瑜,眉毛微挑。
见是余喜龄的母亲,顾钧起身沉稳地问好,并语气寻常地邀请她们同桌吃饭,没有任何不自在或者尴尬的地方,正好余喜龄觉得两个人五个菜太多。
徐招娣还没来得及问,就听宋清瑜十分熟稔地喊了顾钧一声“小叔叔”。
喊完后,宋清瑜微微靠近徐招娣,把他和顾钧的关系简单地解释了一下,顾钧年纪小辈份大,两家人有姻亲,姻亲关系虽远,但两家关系很近。
“……”本来想直接把余喜龄拉走的徐招娣。
顾钧态度落落大方,徐招娣只觉得自己太过紧张女儿,想得太多,再加上宋清瑜的称呼和解释,徐招娣莫名有些安心。
不过余喜龄问的话她反而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徐招娣下意识就心虚紧张起来,分明她和宋清瑜到省城这边来是办公事。
还是宋清瑜微笑着向余喜龄自我介绍了自己,大家才坐到一桌说话。
说实话,余喜龄比任何人都希望徐招娣能展开新的生活,但她却不会在这方面去多说,或者推波助澜,她希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是徐招娣遵循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选择。
当然,人是会自欺欺人的,尤其是徐招娣本身就不是个果断的人,要是真到了那样的时候,徐招娣想要逃避,如果对方够诚意的话,她不介意帮忙劝劝。
宋清瑜很好,一顿饭下来,几乎都是在照顾余喜龄和徐招娣,而且他很博学,什么都能聊得来,却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深沉或者高高在上,不排除他故意在余喜龄面前表现的缘故,但总的说来,让人如沐春风。
反倒是徐招娣显得有些紧张,微微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余喜龄和他们边聊着天,边目光淡淡地扫向她的时候。
吃过饭,余喜龄带着徐招娣先离开,顾钧和宋清瑜站在省镇府的门口,目送母女俩驱车离开。
“宋清瑜,你认真的?”顾钧挑着眼角看宋清瑜。
顾宋两家是姻亲,按照辈份来算,比宋清瑜年轻了快两轮的顾钧,确实当得起宋清瑜一声叔叔,不过打小到现在,顾钧听到宋清瑜喊叔叔的次数仅有两次,一次是顾家太爷过世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今天。
两人平时私交也不错,加上同在本省,平时也多有来往。
宋清瑜微微一笑,眼看着汽车消失在十字路口,才缓缓收回,“她让我觉得很安心。”
徐招娣身上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气质,宜家宜室十分温婉,这么多年来,她也是唯一一个让宋清瑜有家的感觉的女人,而且不得不承认,虽然年华老去,但徐招娣依旧是个让人眼明心畅的美人。
如果真要选一个人过一辈子,宋清瑜觉得,只能是她。
他这一辈子,什么样的苦难都吃过,对家的渴望并不大,一个人独身到现在也觉得十分自在,但遇到徐招娣,宋清瑜确实有了想定下来的心,而到了他这个年纪,家里人只盼着他成家,对他的另一半不会有任何挑剔,只会感激,而再早一些,他也遇不到这样好的徐招娣。
顾钧没有说话,宋清瑜清苦半生,能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陪着他也好,不过在他看来,徐招娣大概不会轻易把自己嫁出去,而且她还有三个孩子,他们会是什么意见,谁也不知道,宋清瑜要走的路还很长。
宋清瑜看向顾钧,想问他和余喜龄的事,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听说喜龄和魏敢是同学,可能只是在照顾小辈吧。
他要饭店里的那一声叔叔,也不过是希望徐招娣不必那样紧张而已。
回程是徐招娣开车,她今天明显比平时紧张得多,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不时担心地看一眼正在看资料的余喜龄,生怕她问出什么来。
本来余喜龄没打算问的,可徐招娣老这么绷着,她都挺她累得慌,“妈,宋叔叔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啊?”没想到余喜龄会突然问这样一个问题,徐招娣手下一滑,差点把车开到路边上去,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好在路上的车和人都不多,才没有出事,徐招娣赶紧把方向盘打正,扭头就见余喜龄认真地看自己,赶紧把目光挪到路上,专心开车。
“他家里只有父母长辈了,以前有个妹妹,听说在兵团当知青的时候就没了……”
宋清瑜一生未娶,特殊时期,他的父母因为有特殊贡献被保护了起来,并没有受到迫害,但他和妹妹分别插队,那时候形式严峻,因为姓宋,宋清瑜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多次被人针对迫害。
他曾经因为表现出色,争取到工农兵大学生名额,最终却被人诬告夺走,后来也是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但却被人冒名顶替,虽然那人被及时查出清退,但宋清瑜也没能回到学校,第二年重考,宋清瑜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却被插队的生产队压着不让走,几经波折才离开。
而最让他痛苦的,是年纪轻轻就自杀的妹妹,这是宋清瑜一辈子最自责的事。
徐招娣把她知道的说完,就见余喜龄带着奇怪的了然的笑看着她,徐招娣下意识地抹了一把脸,担心沾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怎么了?”
“没什么,奶奶这两天有没有来找你?”余喜龄笑着摇摇头,突然觉得对方可能并不需要别人帮忙,就能把徐招娣哄走,余喜龄突然不想那天太早到来。
余奶奶最近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让余喜龄回去,余喜龄这里没有动静,她就找余二婶,余二婶提了两句,让她别心软,余奶奶找不到余喜龄,转而就找到了徐招娣。
余建国前两天在工地里扭到了腰,工地上的活干不了,收泔水的活也只能暂时停下,本来他一个人住在县城养着,余奶奶来看了一眼后,死活把人给带回了余二叔家里。
毕竟是亲大伯,余喜荣和林恬不好多说话,默认了他在家里住下的事。
余二婶倒是想开口呢,被余奶奶哭天抹地的堵回来,只能气吼吼地骂了余二叔一场,又骂叶听芳没良心,男人伤成那个样子,竟然也不回来看上一眼。
虽然默认下来,但余建国住在余喜荣家里多少有些不方便,他自己也住得不自在,余奶奶找余喜龄,是想拿她那份征收款换余喜龄那幢没人住的房子。
要是余奶奶自己想住,余喜龄直接给钥匙,但是要把房子换给余建国住,就是给再多的钱,她也不会同意。
这两天余奶奶天天在家里抹泪,不是骂叶听芳不是东西,就是骂余喜龄心狠,余建国躺在床上,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妈,你别骂喜龄,她没错。”
错的是我。
钱能看清楚一个人,这句话余建国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是工地的工人,是自己去偷师的,他这个伤工地不管,只能自己自费,他在医院的时候,托人给叶听芳捎信,让她把他先前给的存折拿来给他缴费。
反正离叶暖暖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等他治好腰,就是一天二十五个小时干活,也会替她攒上学费。
但是他在医院里等了很久,叶听芳都没有出现,还是他自己忍着腰痛,去养殖场结了前段时间的帐,才把医药费缴上,之后也是自己忍痛在出租屋里住了两天,要不是余奶奶及时赶到,他差点以为自己死在出租屋里都没有人知道。
想想以前他不给一分钱给徐招娣,也不知道她带着孩子们是怎么挺过来的,余建国把脸侧到一边,偷偷抹了把眼泪。
不知道为什么,余建国敢肯定,他要是托人带信给徐招娣,她肯定会来医院替他缴清药费,而不是像叶听芳这样,对他不闻不问。
喜龄不原谅他,是他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