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让座风波(三)
“自家男人?”乘警狐疑地四处张望这才发现了躲躲闪闪地老头儿。
要说人家乘警到底是训练有素,发现正在躲闪的老头儿之后,乘警大哥当场随机应变的拉高嗓门:
“有哪位乘客,愿意献个爱心照顾一下我们这位老年人,有没有尊老爱幼愿意帮助老年人的乘客?有的话站起来为这位老人让个座位啦。”
按说我泱泱中华自然是不缺有良好美德的好市民,但是有美德可不代表就傻呀?刚才这老两口儿是如何倚老卖老,装病玩道德绑架欺负老实人的,大家伙儿可都看着呢。
所以尽管乘警大哥牵头儿,也没有一个人吱声,或者说偶尔也有那么一两个开始意动,但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被身边的人强行按下去了。
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坐在过道地板上的大妈眼看着没有人愿意帮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开始撒泼了:
“哎呀!没天理啦,都欺负我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呀!我不活啦!……”
乘警大哥也是一脸的无奈,但是作为乘务人员终归还是要维持车厢秩序的,总不能眼看着这位大妈就这么闹下去吧?
“小伙子,要不您就通融一下?反正您的朋友还没上车,要不……”满脸无奈的乘警大哥只得再一次把主意打到对面的男孩子身上。
只见男孩子咬了咬嘴唇,为难地说道:“警察叔叔,我真的不是不想给她让座,因为我女朋友早就已经上车。”
男孩儿说着面色凝重地拉开了行李的拉链,当行李包褪下的时候,里面是一个大红色的包裹,而包裹上面赫然是一个刺目的“奠”字。
随着大红色包裹的出现,几乎全车厢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小伙子,你这是……”乘警一下子也愣住了。
“我女朋友,就是车票上显示的那个人,我要带她回家!”男孩儿惨笑着回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跟哥好好说说。”乘警也一下子面色凝重。
“也没什么……”男孩子勉强地笑了笑,“这是我女朋友也是我未婚妻,我们都是一个村儿的,一起在南方市打工都三年了,
本来我们都盘算好了,攒够了钱就回家盖新房子结婚,我们一起打拼了三年多愿望终于实现了,眼看着车票都提前预定好了,她却在最后一天上班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了,等我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却连谁撞得都不知道……”
“你没报警吗?”乘警大哥颤.抖地捏紧拳头问道。
“报了,可是哪儿那么容易找到的?我只能先签字同意火化然后慢慢等,不然耗得时间久了,我连停尸费都交不起……”男孩儿苦笑着回答。
“那你们的家人呢?没有来接你们吗?车厢里就你一个人么?”乘警颤声地问道。
“我们那里离得很远,车票对于大家来说太贵了,所以我已经跟家里联系好了,他们在我们那里的火车站等我们,等我们一到家就先结婚……”
男孩子的爱情就像悲剧电影那样的残忍,但电影无非都是导演们杜撰出来,为了赚取观众眼泪的,但男孩子的故事却已经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尤其当男孩儿把那句“一到家就先结婚”说着来之后,不免让整个车厢一阵唏嘘。
在两个人最满怀希望的时候,其中一个却忽然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如刀绞?
尽管男孩子说话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但却并没有眼泪,或许是他的眼泪早已经被哭干了吧?
唏嘘声中,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再一次出现了:
“真不知道咋想的,抱个骨灰盒和大家一起坐火车,多吓人呢?这么多孩子在呢,也不怕冲着孩子……”
循声望去刚才还在撒泼的大妈,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溜到了人群的后面。
此时人们已经懒得理会她了,但是她的话却犹如巨石击出千层浪一般,新一轮的议论就如涟漪般的车厢里荡漾开来:
“对呀对呀,让死人和活人在一个车厢里多晦气呀?”
“什么死人?没看见那是骨灰吗?人家小伙子已经够可怜的了,你还有没有点同情心啦?”
“就是就是,这么痴情的小伙我咋没遇见呢?”不知在哪个角落,居然还有一个羡慕嫉妒恨的女人的声音,但是随即那个声音像反应过来什么似的,紧接着又开始“呸呸呸!我才不会死呢!”
“你们说那个姑娘马上就要回家结婚了,却出了这档子事儿算不算是横死?”有人开始神神叨叨起来。
“你是说……”华夏几千年的鬼神文化向来是从不缺少信众的。
“我的天哪,那我们坐在这个车厢里岂不是很危险?听说横死的孤女最爱找的就是没结过婚的男青年,我还特么没结过婚呢……”
“我倒是不怕什么,但是我家宝宝可也在这里呢,小孩子命格弱,最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
本来车厢里的人们或是因为同情,或是因为感动,都唏嘘着对小伙子心存敬意,没想到一颗老鼠屎却成功的弄坏了一锅粥!
老百姓都是善良的,可是再善良的人也架不住有人别有用心的引导。
如果说之前那些吃瓜群众还肯局限在道德与情理之间展开辩论的话,现在大家伙儿的话题,却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趋向于一边倒的局面。
哪怕一开始有那么几个富有同情心的乘客,但是在大多数有神论者关于横死厉鬼的言论中,也开始变得人人自危起来。
毕竟厉鬼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在有神论者的观念里,轻则影响一辈子的运势,重则索人性命。
虽然这世上应该从没有人真正的看见过鬼长什么样,但这却不能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再不济,就算是在那些对迷信思想摇摆不定的观念里,也是几乎墨守着这么一条原则,那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要说人家乘警到底是训练有素,发现正在躲闪的老头儿之后,乘警大哥当场随机应变的拉高嗓门:
“有哪位乘客,愿意献个爱心照顾一下我们这位老年人,有没有尊老爱幼愿意帮助老年人的乘客?有的话站起来为这位老人让个座位啦。”
按说我泱泱中华自然是不缺有良好美德的好市民,但是有美德可不代表就傻呀?刚才这老两口儿是如何倚老卖老,装病玩道德绑架欺负老实人的,大家伙儿可都看着呢。
所以尽管乘警大哥牵头儿,也没有一个人吱声,或者说偶尔也有那么一两个开始意动,但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被身边的人强行按下去了。
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坐在过道地板上的大妈眼看着没有人愿意帮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开始撒泼了:
“哎呀!没天理啦,都欺负我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呀!我不活啦!……”
乘警大哥也是一脸的无奈,但是作为乘务人员终归还是要维持车厢秩序的,总不能眼看着这位大妈就这么闹下去吧?
“小伙子,要不您就通融一下?反正您的朋友还没上车,要不……”满脸无奈的乘警大哥只得再一次把主意打到对面的男孩子身上。
只见男孩子咬了咬嘴唇,为难地说道:“警察叔叔,我真的不是不想给她让座,因为我女朋友早就已经上车。”
男孩儿说着面色凝重地拉开了行李的拉链,当行李包褪下的时候,里面是一个大红色的包裹,而包裹上面赫然是一个刺目的“奠”字。
随着大红色包裹的出现,几乎全车厢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小伙子,你这是……”乘警一下子也愣住了。
“我女朋友,就是车票上显示的那个人,我要带她回家!”男孩儿惨笑着回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跟哥好好说说。”乘警也一下子面色凝重。
“也没什么……”男孩子勉强地笑了笑,“这是我女朋友也是我未婚妻,我们都是一个村儿的,一起在南方市打工都三年了,
本来我们都盘算好了,攒够了钱就回家盖新房子结婚,我们一起打拼了三年多愿望终于实现了,眼看着车票都提前预定好了,她却在最后一天上班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了,等我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却连谁撞得都不知道……”
“你没报警吗?”乘警大哥颤.抖地捏紧拳头问道。
“报了,可是哪儿那么容易找到的?我只能先签字同意火化然后慢慢等,不然耗得时间久了,我连停尸费都交不起……”男孩儿苦笑着回答。
“那你们的家人呢?没有来接你们吗?车厢里就你一个人么?”乘警颤声地问道。
“我们那里离得很远,车票对于大家来说太贵了,所以我已经跟家里联系好了,他们在我们那里的火车站等我们,等我们一到家就先结婚……”
男孩子的爱情就像悲剧电影那样的残忍,但电影无非都是导演们杜撰出来,为了赚取观众眼泪的,但男孩子的故事却已经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尤其当男孩儿把那句“一到家就先结婚”说着来之后,不免让整个车厢一阵唏嘘。
在两个人最满怀希望的时候,其中一个却忽然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如刀绞?
尽管男孩子说话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但却并没有眼泪,或许是他的眼泪早已经被哭干了吧?
唏嘘声中,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再一次出现了:
“真不知道咋想的,抱个骨灰盒和大家一起坐火车,多吓人呢?这么多孩子在呢,也不怕冲着孩子……”
循声望去刚才还在撒泼的大妈,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溜到了人群的后面。
此时人们已经懒得理会她了,但是她的话却犹如巨石击出千层浪一般,新一轮的议论就如涟漪般的车厢里荡漾开来:
“对呀对呀,让死人和活人在一个车厢里多晦气呀?”
“什么死人?没看见那是骨灰吗?人家小伙子已经够可怜的了,你还有没有点同情心啦?”
“就是就是,这么痴情的小伙我咋没遇见呢?”不知在哪个角落,居然还有一个羡慕嫉妒恨的女人的声音,但是随即那个声音像反应过来什么似的,紧接着又开始“呸呸呸!我才不会死呢!”
“你们说那个姑娘马上就要回家结婚了,却出了这档子事儿算不算是横死?”有人开始神神叨叨起来。
“你是说……”华夏几千年的鬼神文化向来是从不缺少信众的。
“我的天哪,那我们坐在这个车厢里岂不是很危险?听说横死的孤女最爱找的就是没结过婚的男青年,我还特么没结过婚呢……”
“我倒是不怕什么,但是我家宝宝可也在这里呢,小孩子命格弱,最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
本来车厢里的人们或是因为同情,或是因为感动,都唏嘘着对小伙子心存敬意,没想到一颗老鼠屎却成功的弄坏了一锅粥!
老百姓都是善良的,可是再善良的人也架不住有人别有用心的引导。
如果说之前那些吃瓜群众还肯局限在道德与情理之间展开辩论的话,现在大家伙儿的话题,却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趋向于一边倒的局面。
哪怕一开始有那么几个富有同情心的乘客,但是在大多数有神论者关于横死厉鬼的言论中,也开始变得人人自危起来。
毕竟厉鬼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在有神论者的观念里,轻则影响一辈子的运势,重则索人性命。
虽然这世上应该从没有人真正的看见过鬼长什么样,但这却不能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再不济,就算是在那些对迷信思想摇摆不定的观念里,也是几乎墨守着这么一条原则,那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