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安定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安定
古晋被他喝得浑身发抖,连连磕头,颤声道:“不要!王爷饶命,小人知错,小人发誓,以后都不敢再犯了!”
弘晌气得几乎要呕出血来,咬牙道:“多年来,我一直厚待你们,你们居然这样背叛我,你们……你们该死!”
李副将一个个都低了头不语,对于弘晌,多少是有几分内疚,至于古晋,根本不理会弘晌,只是一味磕头求饶。可惜,不论他如何求饶,都于事无补,最终死在李副将的刀下。
在古晋死后,弘昼冷声道:“进来!”
下一刻,一个幽灵般的身影,出现在厅中,正是密探头子,他单膝及地,声音嘶哑地道:“奴才在,请王爷吩咐!”
“四川杂谷圭司苍旺与弘晌勾结犯上作乱,本王要立刻回京助皇上平乱,你们随后将弘晌押回京城,至于李副将等人,也一并带回京城,不过他们弃暗投明,又曾有功于朝廷,切莫要为难;另外,虽然弘晌已经被擒,盛京一地多数不会再起乱,但也要防着一些,你派一部份人在此看着,一旦有什么异动就立刻禀告。”
“奴才遵命。”在密探头子答应后,弘昼快步往外走去,在经过弘晌身后时,后者尖刻的声音传入耳中,“弘历与雍正一样,骨子里皆是凉薄之人,不论你为他做多少事,他都不会念什么兄弟手足之情,看着吧,终有一日,你也会落得与我一样的下场!”
弘昼盯了他半晌,忽地笑了起来,“我倒希望皇上性子凉薄一些,那样就不会封你为正一品盛京将军,也不会有今日之祸!”
“你!”弘晌被他堵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方才冷笑着道:“弘昼,我会看着你,看你有什么样的下场!”
弘昼面无表情地道:“只怕你看不到了,因为……我会劝皇上杀了你!”说完这句话,他大步离去,再不看弘晌一眼。
四日后,弘昼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京城倒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街上多了许多士兵,各处城门的盘查也比以前紧了许多,多了几分严肃。
弘昼忍了连日奔波的疲倦入宫见驾,果然从弘历口中得知杂谷土司苍旺作乱之事,原本川陕总督辖下有四川兵,足以平定苍旺之乱,偏偏川陕总督被弘晌收买,而弘晌被弘昼制服,平定盛京之事尚未传出,所以川陕总督虽然不曾胆大到出兵共乱,但对苍旺起兵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作乱。
弘历得知此事后,已是立即派兆惠带领刚刚从地方调集过来的五万兵马前往四川平乱,不过四川那边民风彪悍,骁勇斗狠,连一些老弱妇孺也能舞几下刀子,虽兆惠极具领兵之才,但想要凭五万人马平定苍旺之乱,亦是不太可能之事,所以早在兆惠动身之前,他就下旨命各地派兵前往四川,由兆惠统一调配指挥。
这厢才刚打算对付弘晌,那厢苍旺就率兵作乱,再加上川陕总督的态度,弘历哪里会猜不到苍旺作乱的动机,所以即便兵力再紧张,弘历也没有动用京旗外三营,一旦弘昼事败,弘晌率兵攻打京城,三大营就是主要战力。
弘昼的归来,无疑给弘历吃了一颗定心丸,前者不仅凭一己之谋略对抗坐拥六万精兵的弘晌,将其擒拿归案,且还不损自己一兵一卒,此等战绩,不说后无来者,却也是前无古人了。
在知晓盛京无威胁之后,弘历当即下旨,着西山健锐营与火器营增援兆惠,命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安苍旺之乱!
结果,兆惠没有让弘历失望,仅仅不到一个月,便将苍旺生擒,将其兵队打的溃不成军,生擒近千人,余下的皆逃进大山之中,兆惠几番进山搜查,都只找到零星几人,只得作罢,班师回朝。
至于弘晌等人,被密探押回京城,面对执迷不悟的弘晌,弘历没有再顾念前者不屑一顾的兄弟之情,赐其自尽;允褆一支,与允礽一样,彻底没落。
至此,不论前朝还是后宫都彻底平定下来,再无风浪,而弘历亦彻底戒断了药瘾,无需再日日受其折磨。
此次事件得以这么快解决,皆因弘昼施计生擒弘晌,又劝服了盛京的武官,所以论功行赏之时,弘历封其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以后,其子其孙,承袭爵位无需降等,永为亲王!
大清开国以来,也不曾封过多少个铁帽子王,如今弘历以此封赏弘昼,可见对他的宠信与倚重!
随着弘昼被封为铁帽子王,他生擒弘晌的事迹亦在京城传开,令京中百姓对这位英勇善战的王爷崇拜至极,甚至有人连着几日守在王府外头,就为了看弘昼一眼,令后者哭笑不得。
随着事情越传越广,原本还算真实的事情也变得越说越离谱,有说弘昼一人单枪匹马闯入盛京,于千军万马之中,生擒弘晌,那么多士兵连他一根汗毛都没有伤到;也有说弘昼身怀异术,用障眼法瞒过了那些士兵,令他们睁眼如盲,总之什么样的说法都有。
随着这些离谱的流言,还有另一种说法悄然滋生,说弘昼英明仁武,屡屡立下大功,比弘历更适合做皇帝。
这些原本只是市井流言,但传来传去,不免传到一些官员耳中,有一人就牢牢记住了这些事,此人是一名三等侍卫,在偶尔得见弘历之时,大胆言称弘昼如今功高震主,又被封了铁帽子王,以后恐怕会对弘历不利。
弘历对此一笑置之,言道:“和亲王与朕乃是手足至亲,纵天下人皆背朕叛朕,和亲王亦绝不会有一丝此念!”
虽然弘历未曾将他的话记在心里,却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钮祜禄?和珅。
春去秋来,岁月匆匆,光阴如梭,等到蓦然停下之时,已是乾隆二十五年,距离乾隆十五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数次选秀,宫中已是多了许多貌美如花的新人,这些人之中,最为受宠的莫过于忻嫔戴佳氏、永贵人汪氏;忻嫔更曾在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分别生下皇女,但都夭折,令后者极为伤心,弘历多番赏赐,以慰其心。
古晋被他喝得浑身发抖,连连磕头,颤声道:“不要!王爷饶命,小人知错,小人发誓,以后都不敢再犯了!”
弘晌气得几乎要呕出血来,咬牙道:“多年来,我一直厚待你们,你们居然这样背叛我,你们……你们该死!”
李副将一个个都低了头不语,对于弘晌,多少是有几分内疚,至于古晋,根本不理会弘晌,只是一味磕头求饶。可惜,不论他如何求饶,都于事无补,最终死在李副将的刀下。
在古晋死后,弘昼冷声道:“进来!”
下一刻,一个幽灵般的身影,出现在厅中,正是密探头子,他单膝及地,声音嘶哑地道:“奴才在,请王爷吩咐!”
“四川杂谷圭司苍旺与弘晌勾结犯上作乱,本王要立刻回京助皇上平乱,你们随后将弘晌押回京城,至于李副将等人,也一并带回京城,不过他们弃暗投明,又曾有功于朝廷,切莫要为难;另外,虽然弘晌已经被擒,盛京一地多数不会再起乱,但也要防着一些,你派一部份人在此看着,一旦有什么异动就立刻禀告。”
“奴才遵命。”在密探头子答应后,弘昼快步往外走去,在经过弘晌身后时,后者尖刻的声音传入耳中,“弘历与雍正一样,骨子里皆是凉薄之人,不论你为他做多少事,他都不会念什么兄弟手足之情,看着吧,终有一日,你也会落得与我一样的下场!”
弘昼盯了他半晌,忽地笑了起来,“我倒希望皇上性子凉薄一些,那样就不会封你为正一品盛京将军,也不会有今日之祸!”
“你!”弘晌被他堵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方才冷笑着道:“弘昼,我会看着你,看你有什么样的下场!”
弘昼面无表情地道:“只怕你看不到了,因为……我会劝皇上杀了你!”说完这句话,他大步离去,再不看弘晌一眼。
四日后,弘昼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京城倒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街上多了许多士兵,各处城门的盘查也比以前紧了许多,多了几分严肃。
弘昼忍了连日奔波的疲倦入宫见驾,果然从弘历口中得知杂谷土司苍旺作乱之事,原本川陕总督辖下有四川兵,足以平定苍旺之乱,偏偏川陕总督被弘晌收买,而弘晌被弘昼制服,平定盛京之事尚未传出,所以川陕总督虽然不曾胆大到出兵共乱,但对苍旺起兵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作乱。
弘历得知此事后,已是立即派兆惠带领刚刚从地方调集过来的五万兵马前往四川平乱,不过四川那边民风彪悍,骁勇斗狠,连一些老弱妇孺也能舞几下刀子,虽兆惠极具领兵之才,但想要凭五万人马平定苍旺之乱,亦是不太可能之事,所以早在兆惠动身之前,他就下旨命各地派兵前往四川,由兆惠统一调配指挥。
这厢才刚打算对付弘晌,那厢苍旺就率兵作乱,再加上川陕总督的态度,弘历哪里会猜不到苍旺作乱的动机,所以即便兵力再紧张,弘历也没有动用京旗外三营,一旦弘昼事败,弘晌率兵攻打京城,三大营就是主要战力。
弘昼的归来,无疑给弘历吃了一颗定心丸,前者不仅凭一己之谋略对抗坐拥六万精兵的弘晌,将其擒拿归案,且还不损自己一兵一卒,此等战绩,不说后无来者,却也是前无古人了。
在知晓盛京无威胁之后,弘历当即下旨,着西山健锐营与火器营增援兆惠,命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安苍旺之乱!
结果,兆惠没有让弘历失望,仅仅不到一个月,便将苍旺生擒,将其兵队打的溃不成军,生擒近千人,余下的皆逃进大山之中,兆惠几番进山搜查,都只找到零星几人,只得作罢,班师回朝。
至于弘晌等人,被密探押回京城,面对执迷不悟的弘晌,弘历没有再顾念前者不屑一顾的兄弟之情,赐其自尽;允褆一支,与允礽一样,彻底没落。
至此,不论前朝还是后宫都彻底平定下来,再无风浪,而弘历亦彻底戒断了药瘾,无需再日日受其折磨。
此次事件得以这么快解决,皆因弘昼施计生擒弘晌,又劝服了盛京的武官,所以论功行赏之时,弘历封其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以后,其子其孙,承袭爵位无需降等,永为亲王!
大清开国以来,也不曾封过多少个铁帽子王,如今弘历以此封赏弘昼,可见对他的宠信与倚重!
随着弘昼被封为铁帽子王,他生擒弘晌的事迹亦在京城传开,令京中百姓对这位英勇善战的王爷崇拜至极,甚至有人连着几日守在王府外头,就为了看弘昼一眼,令后者哭笑不得。
随着事情越传越广,原本还算真实的事情也变得越说越离谱,有说弘昼一人单枪匹马闯入盛京,于千军万马之中,生擒弘晌,那么多士兵连他一根汗毛都没有伤到;也有说弘昼身怀异术,用障眼法瞒过了那些士兵,令他们睁眼如盲,总之什么样的说法都有。
随着这些离谱的流言,还有另一种说法悄然滋生,说弘昼英明仁武,屡屡立下大功,比弘历更适合做皇帝。
这些原本只是市井流言,但传来传去,不免传到一些官员耳中,有一人就牢牢记住了这些事,此人是一名三等侍卫,在偶尔得见弘历之时,大胆言称弘昼如今功高震主,又被封了铁帽子王,以后恐怕会对弘历不利。
弘历对此一笑置之,言道:“和亲王与朕乃是手足至亲,纵天下人皆背朕叛朕,和亲王亦绝不会有一丝此念!”
虽然弘历未曾将他的话记在心里,却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钮祜禄?和珅。
春去秋来,岁月匆匆,光阴如梭,等到蓦然停下之时,已是乾隆二十五年,距离乾隆十五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数次选秀,宫中已是多了许多貌美如花的新人,这些人之中,最为受宠的莫过于忻嫔戴佳氏、永贵人汪氏;忻嫔更曾在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分别生下皇女,但都夭折,令后者极为伤心,弘历多番赏赐,以慰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