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贵族残且忍 战机稍纵逝
任何人必须为他的狂妄傲慢和刚愎自用付出代价,作死的敌人没必要心慈手软让他们再活在世上糟蹋粮食。
种下大豆不会收获西瓜,布德执义定会收获福报,这就是天道。
自己有替天行道的义务,而且自己便是天子面前第一权臣,真正的当朝宰相,雄垂国朝一百五十余年的言世家族的代表人物,天下士民的及时雨,百姓心中的贤臣名相,这种替天行道也是天经地义的职责所在。
对于贤良义士,自己可以屈节拜访,礼贤下士,对待细民百姓,表面上自己还会亲近随和,周济贫困;对待敌人,自己也是尽量不会与宵小之辈一般见识。
只是自己的忍让慈和并非没有限度,也不是故意怂恿敌人坐大,使其多行不义到自取灭亡,而是因为上天的好生之德。
是不是很荒谬,残忍狠辣,文质彬彬,文雅忠贞的言世昭居然能体味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天道?
荒谬归荒谬,事实却的确如此,言世昭除了跪拜列祖列宗的灵位,不会拜祭有形的偶像神佛。
他不是不信神佛,而是不会去与那些僧俗道侣谈经论道,听他们舌灿生花,这兴许是他和普通的权贵达官的区别所在,他更在乎实利,而不会在乎虚名。
越是心怀叵测,越是靠着卑劣手段升官发财,越是坏事做尽,越是贪赃枉法,甚至是刚刚杀了无数人命的恶徒,越是对于庙宇的神佛雕塑虔诚膜拜,因为他们恨不能神佛真的会原谅他们的无恶不作,作恶多端。
这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难道他们以为他们捐献给神佛钱币,敬献给神佛香花宝烛,神佛就能与他们同流合污了么?
他们怎么会蠢到以为神佛和他们的道德一般不二呢?莫非他们信奉的神佛真的和他们沆瀣一气?那兴许是一定的,不然神佛自身高洁,怎么会接受他们的供养膜拜?
言世昭这种务实且求实的朝廷重臣,一般言语轻浮,胡说八道,以玄言奥语来蒙骗的家伙,他似乎不会多所扰攘和浪费时间,他也没时间和他们周旋。
天道和人性,是言世昭自己不会碰触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他绝不会做,虽然他一向狠辣无情,打击敌人让其无有还手的机会。
因为他还是贵族。
他认为奴才只需要威服即可,而有牙齿的老虎,毒牙未曾蛀掉的眼镜蛇,绝对应该断其头颅,击其七寸,毙其性命。
不能驯化的野狼,不要再给它肢体健全让他做未来忠实的鹰犬,但是务必要残折其肢体,使其变成不能单独行走的狈,让他自我幻想陶醉在自己的聪明之中。
以彼之鲜血来染红自己头顶的猩猩红冠,这是权势者通常的路径,只有将不能慑服的敌人杀死,绝其生机,焚毁其尸,将其骨灰扬弃于湖海清风之间,灭绝其在人心的存在,才是敌人最好的归宿,也是他们选择与自己为敌的下场,更是他们不知好歹的报应。
这是天道,也是言世昭信奉的法则,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在精密的计算,谨慎的态度,严谨的布局,狠辣的手段,十倍于敌的力量,一举功成。
他认定自西平王与自己家族政争失势以后,朝廷需要这一场厮杀纷争,这场厮杀争斗虽然未必需要血流成河,未必需要刀光剑影,未必需要尸横遍野,但是这只高悬的靴子应该落地,否则人们会失去耐性。
让人们久久悬空的心好及早放下,是自己当前最该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出美妙且严谨的大戏,如果不开场,如果主角不登台,如果不来个满足观众诛杀奸臣,大戏圆满的结局,观众一定会遗憾终身,也会觉得自己这位言家的子孙空有其名。
毕竟,言家每一代都会经历这样的 大戏,都是靠着这样紧凑而惊心动魄的剧情来展现言家实力的非同小可。
当然大戏不上场,连该死的死鬼大概都不能心满意足,他们需要鞭尸一样的死刑,自己也有义务给他们一条使其轰轰烈烈的死路。
自己也需要借助霍灵素这个新崛起于朝廷的权贵的头颅和鲜血来让士民惊醒。
自己需要好好打好这一场仗,让那些举棋不定,还模棱两可的士人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谁才是长安城真正的主人。
他们的效忠需要等待自己成为下一场胜利的凯旋将军之后,那么就给他们一场立判生死的决胜,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虽然目前的大敌乃是秦国公秦震中,可是时机未到,秦国公家族的势力一时间难以撼动,自己也绝无必胜的把握,但是先要小试牛刀,为后期的大戏开场演习一番。
秦国公正当锋芒毕露,此时迎战,就算是略有胜算,也必然杀伤和自损太重,那时候将是渔人得利,更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比秦国公更难以对付的家族。
秦国公秦震中又在不久前成为南安郡王的乘龙快婿,两家王公大臣的姻亲结盟,其势如日中天,利刃初硎,锐不可当,此不可图,挡者披靡而亡,这是兵法,也是世道经验。
盛久必败,这是世事天道的法则,此时不如坐待其衰,等到他得意忘形,月满自亏时节,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此时亟需除去的,乃是声势最为张扬,也最野心勃勃,已经沉不住气的霍灵素。
以秦国公自作聪明,喜欢看他人砍杀的冷酷残忍性格,自己与霍灵素的交战,他绝不会置身其中,还会以评判者自居。
而且他还肯定以为自己与南安郡王结盟之后,声威大震,他言世昭不敢轻易进犯。
等到他明白过来,等到他发现两虎相争时才是他最好诛除两强的机会,等到他想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会发现机会已经失去,自己也已经打好了这一场仗,正在点收战利品,士气与实力大增,他秦国公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种下大豆不会收获西瓜,布德执义定会收获福报,这就是天道。
自己有替天行道的义务,而且自己便是天子面前第一权臣,真正的当朝宰相,雄垂国朝一百五十余年的言世家族的代表人物,天下士民的及时雨,百姓心中的贤臣名相,这种替天行道也是天经地义的职责所在。
对于贤良义士,自己可以屈节拜访,礼贤下士,对待细民百姓,表面上自己还会亲近随和,周济贫困;对待敌人,自己也是尽量不会与宵小之辈一般见识。
只是自己的忍让慈和并非没有限度,也不是故意怂恿敌人坐大,使其多行不义到自取灭亡,而是因为上天的好生之德。
是不是很荒谬,残忍狠辣,文质彬彬,文雅忠贞的言世昭居然能体味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天道?
荒谬归荒谬,事实却的确如此,言世昭除了跪拜列祖列宗的灵位,不会拜祭有形的偶像神佛。
他不是不信神佛,而是不会去与那些僧俗道侣谈经论道,听他们舌灿生花,这兴许是他和普通的权贵达官的区别所在,他更在乎实利,而不会在乎虚名。
越是心怀叵测,越是靠着卑劣手段升官发财,越是坏事做尽,越是贪赃枉法,甚至是刚刚杀了无数人命的恶徒,越是对于庙宇的神佛雕塑虔诚膜拜,因为他们恨不能神佛真的会原谅他们的无恶不作,作恶多端。
这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难道他们以为他们捐献给神佛钱币,敬献给神佛香花宝烛,神佛就能与他们同流合污了么?
他们怎么会蠢到以为神佛和他们的道德一般不二呢?莫非他们信奉的神佛真的和他们沆瀣一气?那兴许是一定的,不然神佛自身高洁,怎么会接受他们的供养膜拜?
言世昭这种务实且求实的朝廷重臣,一般言语轻浮,胡说八道,以玄言奥语来蒙骗的家伙,他似乎不会多所扰攘和浪费时间,他也没时间和他们周旋。
天道和人性,是言世昭自己不会碰触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他绝不会做,虽然他一向狠辣无情,打击敌人让其无有还手的机会。
因为他还是贵族。
他认为奴才只需要威服即可,而有牙齿的老虎,毒牙未曾蛀掉的眼镜蛇,绝对应该断其头颅,击其七寸,毙其性命。
不能驯化的野狼,不要再给它肢体健全让他做未来忠实的鹰犬,但是务必要残折其肢体,使其变成不能单独行走的狈,让他自我幻想陶醉在自己的聪明之中。
以彼之鲜血来染红自己头顶的猩猩红冠,这是权势者通常的路径,只有将不能慑服的敌人杀死,绝其生机,焚毁其尸,将其骨灰扬弃于湖海清风之间,灭绝其在人心的存在,才是敌人最好的归宿,也是他们选择与自己为敌的下场,更是他们不知好歹的报应。
这是天道,也是言世昭信奉的法则,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在精密的计算,谨慎的态度,严谨的布局,狠辣的手段,十倍于敌的力量,一举功成。
他认定自西平王与自己家族政争失势以后,朝廷需要这一场厮杀纷争,这场厮杀争斗虽然未必需要血流成河,未必需要刀光剑影,未必需要尸横遍野,但是这只高悬的靴子应该落地,否则人们会失去耐性。
让人们久久悬空的心好及早放下,是自己当前最该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出美妙且严谨的大戏,如果不开场,如果主角不登台,如果不来个满足观众诛杀奸臣,大戏圆满的结局,观众一定会遗憾终身,也会觉得自己这位言家的子孙空有其名。
毕竟,言家每一代都会经历这样的 大戏,都是靠着这样紧凑而惊心动魄的剧情来展现言家实力的非同小可。
当然大戏不上场,连该死的死鬼大概都不能心满意足,他们需要鞭尸一样的死刑,自己也有义务给他们一条使其轰轰烈烈的死路。
自己也需要借助霍灵素这个新崛起于朝廷的权贵的头颅和鲜血来让士民惊醒。
自己需要好好打好这一场仗,让那些举棋不定,还模棱两可的士人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谁才是长安城真正的主人。
他们的效忠需要等待自己成为下一场胜利的凯旋将军之后,那么就给他们一场立判生死的决胜,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虽然目前的大敌乃是秦国公秦震中,可是时机未到,秦国公家族的势力一时间难以撼动,自己也绝无必胜的把握,但是先要小试牛刀,为后期的大戏开场演习一番。
秦国公正当锋芒毕露,此时迎战,就算是略有胜算,也必然杀伤和自损太重,那时候将是渔人得利,更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比秦国公更难以对付的家族。
秦国公秦震中又在不久前成为南安郡王的乘龙快婿,两家王公大臣的姻亲结盟,其势如日中天,利刃初硎,锐不可当,此不可图,挡者披靡而亡,这是兵法,也是世道经验。
盛久必败,这是世事天道的法则,此时不如坐待其衰,等到他得意忘形,月满自亏时节,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此时亟需除去的,乃是声势最为张扬,也最野心勃勃,已经沉不住气的霍灵素。
以秦国公自作聪明,喜欢看他人砍杀的冷酷残忍性格,自己与霍灵素的交战,他绝不会置身其中,还会以评判者自居。
而且他还肯定以为自己与南安郡王结盟之后,声威大震,他言世昭不敢轻易进犯。
等到他明白过来,等到他发现两虎相争时才是他最好诛除两强的机会,等到他想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会发现机会已经失去,自己也已经打好了这一场仗,正在点收战利品,士气与实力大增,他秦国公也不敢再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