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晴天霹雳(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志远这几天都是守在杨石的灵堂,披麻戴孝,如亲儿一般跪在灵堂,给四方前来吊唁的乡邻行礼。杨家坳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周边乡亲都得到了杨家坳的诸多实惠,杨石去世的消息在十里八乡一传开,乡亲们感于杨石的忠厚和仁义,同时也感于杨家坳对本乡本土的惠泽,纷纷自发地赶来杨家坳吊唁,就此送别杨石他老人家。杨家坳这些天都是车水马龙,乡亲络绎不绝,路上到处都是前来吊唁的父老乡亲,这种情形只怕是新营有史以来的第一遭。
  杨志远的大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自是如雷贯耳,但见过其人的并不多,杨志远跪在杨石的灵堂前答谢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不认识杨志远的,倒也没什么,也有认识杨志远的,一看杨志远披麻戴孝,给杨石尽孝。心里都是唏嘘不已,都知道现在的杨志远是一个县委书记,古时的县太爷,多大的官啊,如此重服重孝,真是仁义,老杨石啊,真没看错人。也难怪杨家坳现如今富得流油,看看人家今天这架势就知道,杨家人办杨石的丧事就像行军打仗一样,训练有素,就杨家人这精诚团结,万人一心的家族传统,试想现在还有谁家可以做到。
  第二天,就陆陆续续有远在他乡的杨家子弟开始回来看老族长最后一眼。杨呼庆是第三天到家的,杨呼庆带着他那个重庆媳妇一到杨家坳,家都没回,径直就来到了杨石的灵堂前,‘嘣嘣嘣’,就是三个响头。
  杨呼庆一看杨志远和安茗披麻戴孝,跪在一旁,他也有要披麻戴孝,给杨石守灵尽孝。杨广唯本来也是不肯,杨呼庆就发了横,说杨广唯你要不赶快把麻衣拿来,看我不抽你。杨呼庆的火爆脾气杨家坳的人谁不知道,都拿他没辙。杨志远一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在看着,任由杨呼庆在灵堂里这般吵闹,有些不成体统。
  他说:“呼庆,别横!”
  杨志远这几天一直守在杨石的灵堂前,身心疲惫,嗓音嘶哑,他声音不高,但威严却在。杨志远一说话,杨呼庆就焉了下来。走到杨志远身后,与杨广唯并排跪下,哀求,说:“小叔,你就成全了我吧。”
  杨志远看了杨呼庆一眼,然后望向杨广唯,说:“给他。”
  他是谁?自然是杨呼庆。给他什么?自然是麻衣孝白。杨志远尽管现在离开了杨家坳,不再参与杨家坳的一切事务,杨家坳的事务都交由林觉、白宏伟、杨自有他们处理,但在杨家人的心里,杨志远是杨石之后当仁不让的家族长老,领头人。杨志远一发话,马上就有人把麻衣孝白给杨呼庆递了上来。
  到了元旦这天,尽管还是有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前来吊唁杨石,但人数已经少了许多,杨家坳没有头两天那般拥堵。此时第二‘波’人开始朝杨家坳拥来,这第二‘波’人,身份都比较特殊,目前都有一定职务,大小都是个领导,都和杨志远有着私交,许多人都可以归结于一条线上之人。人家在这几天里拐弯抹角地从各个渠道得知了杨石老先生去世的消息,都知道杨志远对老先生最是敬重,杨志远父亲早逝,在杨志远的心里老先生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大家与杨志远各有情分,老先生去世,不来杨家坳吊唁只怕说不过去。都是公职人员,公务时间上杨家坳来,难免有人说三道四,抓小辫子。正好遇上元旦假期,于是纷纷赶来,前来吊唁,以示私谊,尽显情义。
  省长朱明华是在元旦的前二天听范晓宁告诉他此消息的。范晓宁准备在元旦组织同学集会,商量到省内某个旅游景点去度度假。谁都知道,现在一到假期,省内的景点都是人满为患,想要见缝插针还真是个难事,范晓宁是省长秘书,人脉广,像这种这事,自然由其负责。范晓宁想上省内某个景点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不想欠人人情,立马就想到了杨家坳,他和杨志远的这种关系,自然没有目的性,不存在欠不欠的。
  范晓宁打杨志远的电话,没想到杨志远竟然关机,以为杨志远在开会,范晓宁赶忙又打书记专号,是张穆雨接的。张穆雨一听范晓宁这位省长大秘找杨书记,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因为杨志远临走时有交代,对其行踪务必保密,不可让人知道,以免引起事端。杨志远与范晓宁当年一个书记秘书一个省长秘书,俩人关系好得没话说。范晓宁不说什么事,只让张穆雨把电话给杨志远,说赶紧的,把电话给杨书记同志,本大秘有急事找。
  张穆雨支支吾吾,范晓宁心里就起了疑心,知道这事情不正常,杨志远这小子肯定有事,于是连唬带骗,张穆雨岂是范晓宁的对手,不得不如实相告。范晓宁一听杨志远偷偷回杨家坳给杨石老先生办丧事去了,心里一番琢磨,觉得这事只怕还是得告诉朱明华省长。
  本省政坛自周至诚书记调任沿海后,出现了一些变化。
  新任省委书记赵洪福为外地空降,上任以来,朱明华省长和赵洪福的关系就显得比较微妙。周至诚书记在本省时,朱明华省长属其一手提拔,书记省长关系融洽,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赵洪福上任后,范晓宁从多个角度发现,赵书记其人强势,对朱省长有一种不自知的排斥力。范晓宁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周至诚书记调任沿海,曾向中央举荐过朱明华省长,朱明华省长也曾向上争取过。但书记一职,周至诚书记和朱明华省长都知道,如果没有来自高层强有力的支持,肯定比周至诚书记当年向中央力荐朱明华从常务晋升省长还要艰难。本来就是试试,谁都没抱太大的希望,结果还真是这样,省委书记一职还是空降,由赵洪福接任。书记和省长关系微妙也就在于此,赵书记上任以来对朱省长一直都是客客气气,谁都知道,官场上,客气代表距离,表面越客气,心里越是拒之千里。范晓宁一看就知道,赵书记这是在防范朱明华省长,朱省长尽管不说什么,但他范晓宁能看出来的事情,朱明华省长会看不出来?这几个月里,朱省长与赵书记的关系一直不咸不淡。
  赵书记应该是欲重新洗牌,不想继承周至诚书记原来的政治格局。因为赵书记到任后没多久,付国良就调离省委秘书长一职,改任副省长,虽然还是常委,但谁都感觉怪怪的。
  范晓宁曾经就此事和杨志远私底下有过一次交谈。杨志远说赵书记这是在走一步臭棋。赵书记这是以为朱省长与国良秘书长走得近,都属周至诚书记一手提拔,不愿把国良秘书长留在身边。其实他就不去想想,有国良秘书长在身边,正好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慢慢融洽书记与省长的关系,他现在自断其桥,要想续起,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如此一来,已经在省长、秘书长心里栽下了一根刺。栽刺容易拨刺就难了。说到底,赵书记还是不及周至诚书记大气,他以为朱明华省长、付国良秘书长属周至诚书记一手提拔,两人肯定为同一战线,他就不想想,要照这般算,那么省委常委中,罗亮也该归于其中,市委书记市长中还有不少是在周至诚书记手中委以重任的,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退一万步说,即便这些人真是同一条线上之人,这些人有什么不好,官员的能力,品行都佳,都是干实事之人,真不明白他为何要弃而不用,反而要将这些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弊大于利啊。
  范晓宁分析,说赵书记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周书记在本省主政这么多年,本省上上下下都烙上了周至诚书记的印记,周至诚书记在本省就是一个标杆,赵书记想要有所突破,那么他就必须另外启用一些人,如果将周书记的原班人马纳为己用,那他即便做的最好,在外人看,也是周至诚书记的功绩,与赵书记无关,这自然为官场忌。这就是政治。
  杨志远当时一想,也只有如此解释才说得过去,合乎逻辑。杨志远当时直摇头,苦笑不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