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打洞向下
军方的计划如果是按照他们原本的预计,花费三年时间来实现缓步推进、稳扎稳打的话,这个物资的投入量和消耗虽然同样也很惊人,但因为有三年的时间,整体消耗虽大,但还在国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然而当整个计划因为要加快脚步,从三年缩短到半年,整体消耗不变,甚至因为加快了进度而导致消耗增加的时候,这个计划就超出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了。
虽然靠着陈新在欧洲的努力,援欧舰队现在每天都能从欧洲向国内输送大量的资源,国内重新投入运作的诸多小矿场也能出产总量惊人的矿物,但仍旧支撑不起军方的这个庞大计划。
毕竟按照军方的要求,部队几乎是每前进几公里就要修建一个小型补给点以稳固攻下来的洞窟,每隔十几公里还要修建一个大型战略支撑点来稳固周边……
考虑到外星生物在洞庭湖底下挖了至少上千米深,并且沿着水系覆盖到了洞庭湖周边省市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立体洞窟网络,可想而知按照军方这个修法,到底要修多少补给点。
因此就算陈新能够满足军方所提出来的要求,最终这个计划还是会因为消耗太大而被高层否决。
所以陈新在认真考虑之后,提出了另一种想法。
军方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补给点和战略支撑点,主要还是因为地下坑道网络的密集以及外星生物庞大的数量遍布每一条坑道之中。
在面对这种单纯的数量优势的时候,不得不采取近乎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层层推进,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打下来一截就守住一截来确保清剿行动的顺利进行。
但陈新的想法却反其道而行之。
外星生物挖的坑道多?不去理他,他的坑道是他的坑道,我们重新挖一条路下去!
这种战术的思路和军方的想法截然不同,军方想的是把所有的外星生物都消灭,因此才从上往下层层清剿,但陈新的想法却是先打洞挖到最深层,将外星生物那些用于繁殖的母体都消灭,断掉他的兵线,再反过来一口一口的吃掉对方的兵力。
之所以陈新会有这种想法,还是来自于他以前玩的那些即时战略游戏。
毕竟在游戏里,只要还有资源,那么兵力不过是生产建筑多点几下的事情,前线死的兵再多,只要后方的经济没有受到影响,就都不是事。
在那些即时战略游戏当中,唯一制约部队规模的就只有游戏所设定的人口上限以及地图的资源总量而已。
如果没有人口和资源的限制,那些疯狂的即时战略玩家所想出来的战术能够让电脑散发出显卡烤熟的香气。
但如果经济被断掉,生产建筑遭到破坏,经济受到了影响,那玩家很快就会陷入兵线续不上的窘境,然后失去战略优势,快速的打出GG。
这也算是现实战争和游戏战争之间最大的区别。
现实战争当中,冷兵器时代就是考虑如何更多的杀死敌人,减少对方的兵力,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则更多的是打的综合国力,看谁的国家先扛不住。
而到了一战和二战之后,那干脆是打成整个国家破产,看谁先榨干自己的最后一丝战争潜力。
至于说兵力的损失和经济的损失,对战争的影响当然有,但却表现的并不是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一种逐步丧失战略优势的状态。
但游戏战争则不同,打的就是谁能够更快的摧毁对方的经济,让对方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兵力。
军方采用的仍旧是现实战争所培养出来的战争思维,所以才会以清剿、占领等战术来构建进攻计划。
可对于陈新这种非传统人士,骚操作比正常操作多的游戏玩家来说,尤其是他还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反而更能跳开原本的条条框框,想出传统军事领域的军人所想不出的战术来。
虽然说,陈新这种拿钻头打个洞去直接攻击外星生物繁育母体的战术其实也是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战术,更是古老的战争智慧,三十六计中甚至有专门的一计来形容这种战术,但这确实称得上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
毕竟军方那群人想破了头,也没想出可以自己挖一条坑道,绕过外星生物已经挖好的这些洞窟,直达地下深处外星生物巢穴的战术。
说到底,不是他们想不出这样的战术,而是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没有这种打几百上千米的坑道的进攻战术。
事实上如果不是陈新手上有着系统,能够实现他的一些疯狂的想法,他自己也想不出这样的战术来。
而有了战术,想要实现它就简单多了。
对别人而言想要实现这个想法或许很难,但对于陈新来说,最难的反而是产生想法,而不是如何去实现想法。
想要向下挖洞,那么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用钻头。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来说,打一个一两千米深的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很显然一个细小的只能下去一个人的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按照作战的需求,至少也得挖一个地铁隧道那么大的洞才行。
而想要挖这么大的洞,盾构机显然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盾构机都是横着用的,几乎没有竖着向下挖的盾构机,因为一般也用不到盾构机来向下挖洞。
而且,就算是使用盾构机向下挖洞,也还需要考虑挖到空腔、原有洞窟和遭遇敌人等各种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涉及到各个方面,许多方面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
即便陈新手握系统,可以完全凭借脑洞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仍旧不得不慎重和谨慎的去处理。
尤其是这不仅仅只是打个洞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军队究竟该如何进攻。
毕竟挖个洞是简单,部队不可能直接从洞口玩垂降,吊绳子吊个上千米下去吧?
然而当整个计划因为要加快脚步,从三年缩短到半年,整体消耗不变,甚至因为加快了进度而导致消耗增加的时候,这个计划就超出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了。
虽然靠着陈新在欧洲的努力,援欧舰队现在每天都能从欧洲向国内输送大量的资源,国内重新投入运作的诸多小矿场也能出产总量惊人的矿物,但仍旧支撑不起军方的这个庞大计划。
毕竟按照军方的要求,部队几乎是每前进几公里就要修建一个小型补给点以稳固攻下来的洞窟,每隔十几公里还要修建一个大型战略支撑点来稳固周边……
考虑到外星生物在洞庭湖底下挖了至少上千米深,并且沿着水系覆盖到了洞庭湖周边省市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立体洞窟网络,可想而知按照军方这个修法,到底要修多少补给点。
因此就算陈新能够满足军方所提出来的要求,最终这个计划还是会因为消耗太大而被高层否决。
所以陈新在认真考虑之后,提出了另一种想法。
军方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补给点和战略支撑点,主要还是因为地下坑道网络的密集以及外星生物庞大的数量遍布每一条坑道之中。
在面对这种单纯的数量优势的时候,不得不采取近乎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层层推进,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打下来一截就守住一截来确保清剿行动的顺利进行。
但陈新的想法却反其道而行之。
外星生物挖的坑道多?不去理他,他的坑道是他的坑道,我们重新挖一条路下去!
这种战术的思路和军方的想法截然不同,军方想的是把所有的外星生物都消灭,因此才从上往下层层清剿,但陈新的想法却是先打洞挖到最深层,将外星生物那些用于繁殖的母体都消灭,断掉他的兵线,再反过来一口一口的吃掉对方的兵力。
之所以陈新会有这种想法,还是来自于他以前玩的那些即时战略游戏。
毕竟在游戏里,只要还有资源,那么兵力不过是生产建筑多点几下的事情,前线死的兵再多,只要后方的经济没有受到影响,就都不是事。
在那些即时战略游戏当中,唯一制约部队规模的就只有游戏所设定的人口上限以及地图的资源总量而已。
如果没有人口和资源的限制,那些疯狂的即时战略玩家所想出来的战术能够让电脑散发出显卡烤熟的香气。
但如果经济被断掉,生产建筑遭到破坏,经济受到了影响,那玩家很快就会陷入兵线续不上的窘境,然后失去战略优势,快速的打出GG。
这也算是现实战争和游戏战争之间最大的区别。
现实战争当中,冷兵器时代就是考虑如何更多的杀死敌人,减少对方的兵力,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则更多的是打的综合国力,看谁的国家先扛不住。
而到了一战和二战之后,那干脆是打成整个国家破产,看谁先榨干自己的最后一丝战争潜力。
至于说兵力的损失和经济的损失,对战争的影响当然有,但却表现的并不是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一种逐步丧失战略优势的状态。
但游戏战争则不同,打的就是谁能够更快的摧毁对方的经济,让对方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兵力。
军方采用的仍旧是现实战争所培养出来的战争思维,所以才会以清剿、占领等战术来构建进攻计划。
可对于陈新这种非传统人士,骚操作比正常操作多的游戏玩家来说,尤其是他还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反而更能跳开原本的条条框框,想出传统军事领域的军人所想不出的战术来。
虽然说,陈新这种拿钻头打个洞去直接攻击外星生物繁育母体的战术其实也是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战术,更是古老的战争智慧,三十六计中甚至有专门的一计来形容这种战术,但这确实称得上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
毕竟军方那群人想破了头,也没想出可以自己挖一条坑道,绕过外星生物已经挖好的这些洞窟,直达地下深处外星生物巢穴的战术。
说到底,不是他们想不出这样的战术,而是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没有这种打几百上千米的坑道的进攻战术。
事实上如果不是陈新手上有着系统,能够实现他的一些疯狂的想法,他自己也想不出这样的战术来。
而有了战术,想要实现它就简单多了。
对别人而言想要实现这个想法或许很难,但对于陈新来说,最难的反而是产生想法,而不是如何去实现想法。
想要向下挖洞,那么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用钻头。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来说,打一个一两千米深的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很显然一个细小的只能下去一个人的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按照作战的需求,至少也得挖一个地铁隧道那么大的洞才行。
而想要挖这么大的洞,盾构机显然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盾构机都是横着用的,几乎没有竖着向下挖的盾构机,因为一般也用不到盾构机来向下挖洞。
而且,就算是使用盾构机向下挖洞,也还需要考虑挖到空腔、原有洞窟和遭遇敌人等各种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涉及到各个方面,许多方面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
即便陈新手握系统,可以完全凭借脑洞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仍旧不得不慎重和谨慎的去处理。
尤其是这不仅仅只是打个洞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军队究竟该如何进攻。
毕竟挖个洞是简单,部队不可能直接从洞口玩垂降,吊绳子吊个上千米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