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用意
***
“一言而蔽之,就是查你的耗能,就能大致推断出你的产量,如果耗能和产量相差太大,你账面做得再漂亮,也必然存在做假账的嫌疑。『頂『点『小『说,
而这些,都需要有相当专业的人才知道,甚至只有从事那个行业的人才清楚内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朕觉得有必要聘请此类的人来担任教员。”
隔行如融山,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部门官员,当然是由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培训才对,而行业的顶尖人才,往往不是官员,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比如做账,最顶尖的人才肯定不是户部那些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而可能是各大商家的账房,只有他们最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些司马安、路振飞等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秦牧提出聘请这些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做教员,对主管这方面的官员进行培训,几个内阁大臣觉得也在理,因此也同意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秦牧提出对这些部门官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聘请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担任培训老师。这些做法除了要提高官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部门的行政效率外,秦牧还隐藏着更深的用意。
试想一下,一旦朝廷官员也必须学习,那么相应学科的地位是不是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呢?
比如户部官员,必须参加数学、几何等学科的知识,细分下来,又可分为金融、审计、仓管、会计等等。工部、军器监、都水监、司农寺、太仆寺,钦天监等部门,要学习物理、化学、机械、农业、畜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培训之后,考核不过关,即便不被立即免职。也基本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会自发地注重这些学科,就连那些有志为官的读书人,也会提前主动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
转一圈下来,实际上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农业、牲畜等相关学科的地位就会不知不觉间得到极大的提高。
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读书人必须学习这些,但你想做官吗?做了官想升迁吗?想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吗?
如果想,那么请多多学习吧!不然你就算考中了进士,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八品小官,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而相应学科的人才、长期担任培训官员的教授。地位当然也会水涨船高。他们作为各个学科的代表,同样有促进各个学科的影响力,提高这些学科的地位。
这样下来,还用担心没人学习自然科学,还用担心独尊儒学导致的社会畸形现象吗?
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正如路振飞所说。就算要培训,也必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不能一窝蜂地上,否则会乱套的。
等这些部门的官员都实行职业培训加考核。那相关的学科的地位也基本提起来了。
另外,宋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一下。秦牧记得这位亡国之君曾设立画院等,专门网罗行业顶尖人才进行交流创作。于是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一流的书画作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
那么,宋徽宗能设立画院。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科学院,供养一大批院士呢?
历代的皇宫能养几万太监宫女,自己就养不起几百个院士?
何况就像内监研发司一样,不但不用秦牧养着,相反,内监研发司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皇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此类推,养再多的院士,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创造的效益可能会远远超过供养他们的花费。
光是“皇家供养的院士”这一头衔,估计就足以让很多人挤破头,争着抢着争夺了,根本不需要强行纳入朝廷现行的体制内。
也就不用受朝廷官员的制约,我爱养多少院士,我就养,你管不着。
退一步说,谁没有点爱好,秦牧作为开国之君,就强行把科学院纳入朝廷的体制之内,又有谁能强行反对?
有了皇家科学院,有了皇家科学奖。再加上以上的培训相关专业的官员的举措,相信各个自然学科的地位足以提高起来了。有了盼头,就会有大量喜欢自然学科的人投入其中学习钻研。
至于科举,就让它继续走它的老路,继续钻他的死胡同吧,它走不动了,自然会被取缔,而不会因此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发展。
当然,这些心思是没有必要透露给在座的内阁大臣的,自己一步一步的布置,引导着大势向这个方向发展就行了。
秦牧的动作比较小,与六位内阁大臣在华盖殿的榷商进行得也很顺利。司马安最后沉吟道:“陛下,对官员进行培训考核时,有必要细化考虑周详。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官员,精力有限,加上升迁的机会也相对小了,如果强制他们也参加培训和考核,难免会让这部分官员怨声四起,同时也有失公允。”
何亮说道:“司马阁老所虑不无道理,然常言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部分官员参加培训考核,部分官员不用参加,那么参加的那部分必然也会心生怨言。
陛下,臣建议不妨事先声明,所有相应的部门官员都必须参加培训考核,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年纪大一点,参加培训考核,总能增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一下他们施政能力。
至于考核的成绩,则不作为罢免官员的依据,即便没有通过考核的官员,只要本职工作没有出现严重的错误,也不用担心被罢官,依然可以调任他职,或留任原职。
考核的成绩只作为升迁的依据,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官员,才有机会得到升迁。这样做既能激励那些有志效力朝廷的官员努力学习,又可以避免引起全体官员的抵触和反弹。”
路振飞、杨廷麟、甚至包括司马安听了都附和道:“何尚书所言甚善,陛下,臣等附议。”
秦牧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便点头道:“嗯,那就按何尚书说的办吧,这样吧,先从军器监和都水监的官员开始培训考核,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秦牧一问,大家就都同意了,军器监其实很庞大,官员也不少,而且专业性很突出,涉及到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
都水监主管的是水利,涉及的学科有数学,几何、机械等等学科。这两个有司涉及的学科虽多,但在体制上,这两个有司都不属于朝廷的核心部门。
在某些朝代,这两个有司甚至只是工部下辖的一个监司而已,主官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品级也比较低,在这两个有司先实施培训考核,引起的反弹不会很大。
这件事达成共识之后,秦牧又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朝历代无不极为重视教育,太学,府学,州学,县学,学子入学不但免除学生的教育经费,每个学生每月还发放相应的口粮。
这些扶持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我华夏独有,是以华夏文化代代传承不息。但朕注意到一点,历代都只注重人才的培养,却没有注重对师资的培养。
老师承担着知识的传播重任,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反之则是误人子弟,这是何等重要之事。
而且教学与研究学问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个学识非常高深的人,却未必擅长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有鉴于此,朕觉得非常有必要设立一些师范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教师,并通过一些职称的评定,给予相应的待遇,以鼓励那些优秀的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
(未完待续。。)
...
“一言而蔽之,就是查你的耗能,就能大致推断出你的产量,如果耗能和产量相差太大,你账面做得再漂亮,也必然存在做假账的嫌疑。『頂『点『小『说,
而这些,都需要有相当专业的人才知道,甚至只有从事那个行业的人才清楚内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朕觉得有必要聘请此类的人来担任教员。”
隔行如融山,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部门官员,当然是由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培训才对,而行业的顶尖人才,往往不是官员,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比如做账,最顶尖的人才肯定不是户部那些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而可能是各大商家的账房,只有他们最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些司马安、路振飞等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秦牧提出聘请这些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做教员,对主管这方面的官员进行培训,几个内阁大臣觉得也在理,因此也同意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秦牧提出对这些部门官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聘请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担任培训老师。这些做法除了要提高官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部门的行政效率外,秦牧还隐藏着更深的用意。
试想一下,一旦朝廷官员也必须学习,那么相应学科的地位是不是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呢?
比如户部官员,必须参加数学、几何等学科的知识,细分下来,又可分为金融、审计、仓管、会计等等。工部、军器监、都水监、司农寺、太仆寺,钦天监等部门,要学习物理、化学、机械、农业、畜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培训之后,考核不过关,即便不被立即免职。也基本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会自发地注重这些学科,就连那些有志为官的读书人,也会提前主动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
转一圈下来,实际上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农业、牲畜等相关学科的地位就会不知不觉间得到极大的提高。
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读书人必须学习这些,但你想做官吗?做了官想升迁吗?想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吗?
如果想,那么请多多学习吧!不然你就算考中了进士,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八品小官,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而相应学科的人才、长期担任培训官员的教授。地位当然也会水涨船高。他们作为各个学科的代表,同样有促进各个学科的影响力,提高这些学科的地位。
这样下来,还用担心没人学习自然科学,还用担心独尊儒学导致的社会畸形现象吗?
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正如路振飞所说。就算要培训,也必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不能一窝蜂地上,否则会乱套的。
等这些部门的官员都实行职业培训加考核。那相关的学科的地位也基本提起来了。
另外,宋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一下。秦牧记得这位亡国之君曾设立画院等,专门网罗行业顶尖人才进行交流创作。于是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一流的书画作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
那么,宋徽宗能设立画院。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科学院,供养一大批院士呢?
历代的皇宫能养几万太监宫女,自己就养不起几百个院士?
何况就像内监研发司一样,不但不用秦牧养着,相反,内监研发司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皇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此类推,养再多的院士,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创造的效益可能会远远超过供养他们的花费。
光是“皇家供养的院士”这一头衔,估计就足以让很多人挤破头,争着抢着争夺了,根本不需要强行纳入朝廷现行的体制内。
也就不用受朝廷官员的制约,我爱养多少院士,我就养,你管不着。
退一步说,谁没有点爱好,秦牧作为开国之君,就强行把科学院纳入朝廷的体制之内,又有谁能强行反对?
有了皇家科学院,有了皇家科学奖。再加上以上的培训相关专业的官员的举措,相信各个自然学科的地位足以提高起来了。有了盼头,就会有大量喜欢自然学科的人投入其中学习钻研。
至于科举,就让它继续走它的老路,继续钻他的死胡同吧,它走不动了,自然会被取缔,而不会因此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发展。
当然,这些心思是没有必要透露给在座的内阁大臣的,自己一步一步的布置,引导着大势向这个方向发展就行了。
秦牧的动作比较小,与六位内阁大臣在华盖殿的榷商进行得也很顺利。司马安最后沉吟道:“陛下,对官员进行培训考核时,有必要细化考虑周详。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官员,精力有限,加上升迁的机会也相对小了,如果强制他们也参加培训和考核,难免会让这部分官员怨声四起,同时也有失公允。”
何亮说道:“司马阁老所虑不无道理,然常言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部分官员参加培训考核,部分官员不用参加,那么参加的那部分必然也会心生怨言。
陛下,臣建议不妨事先声明,所有相应的部门官员都必须参加培训考核,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年纪大一点,参加培训考核,总能增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一下他们施政能力。
至于考核的成绩,则不作为罢免官员的依据,即便没有通过考核的官员,只要本职工作没有出现严重的错误,也不用担心被罢官,依然可以调任他职,或留任原职。
考核的成绩只作为升迁的依据,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官员,才有机会得到升迁。这样做既能激励那些有志效力朝廷的官员努力学习,又可以避免引起全体官员的抵触和反弹。”
路振飞、杨廷麟、甚至包括司马安听了都附和道:“何尚书所言甚善,陛下,臣等附议。”
秦牧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便点头道:“嗯,那就按何尚书说的办吧,这样吧,先从军器监和都水监的官员开始培训考核,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秦牧一问,大家就都同意了,军器监其实很庞大,官员也不少,而且专业性很突出,涉及到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
都水监主管的是水利,涉及的学科有数学,几何、机械等等学科。这两个有司涉及的学科虽多,但在体制上,这两个有司都不属于朝廷的核心部门。
在某些朝代,这两个有司甚至只是工部下辖的一个监司而已,主官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品级也比较低,在这两个有司先实施培训考核,引起的反弹不会很大。
这件事达成共识之后,秦牧又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朝历代无不极为重视教育,太学,府学,州学,县学,学子入学不但免除学生的教育经费,每个学生每月还发放相应的口粮。
这些扶持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我华夏独有,是以华夏文化代代传承不息。但朕注意到一点,历代都只注重人才的培养,却没有注重对师资的培养。
老师承担着知识的传播重任,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反之则是误人子弟,这是何等重要之事。
而且教学与研究学问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个学识非常高深的人,却未必擅长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有鉴于此,朕觉得非常有必要设立一些师范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教师,并通过一些职称的评定,给予相应的待遇,以鼓励那些优秀的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