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参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一番话说完,大伙还真都认同,特别是年轻人,就连刚结婚的都说:“让老高爷这一说,俺觉得特有道理。国家不是让生俩娃吗,俺也搭个车,先盖好楼,给没见过面的孩子当见面礼。”
  “就是,咱们村的闺女反正不外嫁,不论生男生女,都得咱们准备房子,楼房能住上百年,咱们提前盖好省心。”
  李专员赶紧给大伙解释:“提前盖楼房完全没必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发展一日千里,政策也越来越好。
  大伙放宽心,千万别把钱财都消费在盖房子上,留着发展生产,把经济搞上去。”
  房子可以不盖,但宅基必须提前垫起来,关键是垫宅基的工程量太大,能搭上垫村台的快车,这难得的机会可得抓住了。
  也不知大伙是咋合计的,村台的面积又多出来五十亩,共计多出一百亩的村台。
  河滩里的其他村庄,倒是没有自费扩建村台的打算。黄委已经征求过附近村民工的意见,他们都争着报名,觉得这次的工程报酬极好。
  有了地派车和毛驴,垫村台的劳动强度不算太大,关键是挣钱多。
  一个月能挣四十多元,和拉脚的收入差不多,可比拉脚轻快多了。
  当天的晚上,不仅李专员援朝和地委的同志们,住在了韩屯村,洪城县委和张集公社的来人,也陪着一起住下了。
  在食堂吃过晚饭,大伙都没回去,兴奋的谈论盖楼房的事情。石庙村听说李专员住在了韩屯,几个村干部也赶过来。
  特别是听李专员他们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村庄全部盖上了楼房,大伙情绪更加的高涨。
  上了年纪的人激动的说:“以前喊口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犁子电耙。俺们以为是喊空,没想到是真事。
  共产党领导的就是好,咱老百性都能住上楼,就是以前的地主老财,也没听说有盖楼的。”
  “李书记,俺韩屯带电的都有了,要是再盖上楼,是不是也到了共产主义?”
  石庙没分地的两个生产队,趁机提出了要求:“李书记,明天俺们跟着去看看行不?俺们虽然盖不起楼,可拉电的钱攒齐了,村台垫好俺们就架电线。”
  李专员对石庙村的情况还是知道的,他高兴的说:“你们村通电可比韩屯容易多了,从韩屯扯过去就行,最多一公里。
  跟着去参观可以,不过人不能多了,你们得搭韩屯村的顺风车。”
  石庙的支书红了脸,“李书记,通电的就他们俩队,其他的队群众意见不一致,还是通不了电。”
  李专员疑惑的问:“你们村虽然比不了韩屯,可也是有名的富裕村,通电的钱应该不是大问题啊?”
  “李书记,我们村沾韩屯的光,确实比其他村富裕,可哪村没几个困难户啊。
  其他的七个队,土地分开了,集体没有积累。群众集资困难户拿不起的,其他人又不愿意多拿,商量了几次都没办成。
  出去参观也就他们俩队长跟着,别的村干部就不去了,他们学回来给俺们讲讲就行。”
  “别的村干部不去,石支书你得去,出去开阔下眼界,回来把你们石庙富裕村的作用发挥出来。”李专员一锤定音。
  韩屯村外出参观的人员选的很顺利,一共推举出十五个代表。不仅有顶门立户的男爷们,还有三个妇女代表。
  三个女代表:悠悠姥姥、“老骡子”和三挡赵芳。
  大伙说了:“盖房子用的东西多了,秀芹姑得给咱们当后勤部长,让她跟着好提前准备进货。”
  “老骡子”和赵芳则是村里公认的女当家人,为人行事不必男爷们差。
  悠悠晚自习回到家,就被姥姥告知:“赶紧睡觉,明天早起跟着去参观。”
  不用说,自己也是开车的命。
  第二天刚四点,悠悠就被姥姥拽了起来,吃过早饭四点半就出发了。
  前面三辆吉普车,后面跟着一辆带棚的大解放,一行四辆车全都开着灯,还挺壮观,引得早起的民工跑来观看。
  最前面是洪城县委的车,里面是县委和张集公社的同志。中间是临水地委的车,李专员援朝和地委的同志坐这辆车。
  悠悠开车拉着姥姥、舅姥爷,会计韩道伟和二爷韩德福。
  最后面的大解放,“老骡子”和赵芳坐前面驾驶楼里,其他的男劳力在后面的车棚里。
  前面有领路的,后面有压阵的,路况虽然不算好,但路上静啊,没车也没人。
  悠悠跟着车队挺悠闲,兴奋的打听参观的事情。
  “舅姥爷,咱去哪里参观啊?
  参观啥啊?
  离这多远?”
  姥姥坐在副驾驶上,不住的提醒:“好好开你的车,瞎打听个啥劲?到地方就知道了。”
  悠悠闭嘴十多分钟,舅姥爷和二爷俩人,就打上了呼噜,听的悠悠直打哈欠。
  姥姥坐在旁边担心:“你啊,年龄越大越长回去了。刚学会开车,从深南连夜往回开,精神贼好。这才早起俩小时,咋就犯困。”
  “姥,俺后世资深夜猫子,能起来就不错了,别要求太高了哈。”悠悠暗自吐槽。
  悠悠不敢犟嘴,韩道伟好心的给她解围:“姑,别说孩子了,听着他俩打呼噜,俺都发困。”
  “道伟,你要是困就睡会,昨夜你们熬到半夜,今天又起了个大早,能不困吗。我看着悠悠,你放心睡。”
  “姑,那我可真的睡了。”话说完没两分钟,他也打上了呼噜。
  为了防止悠悠发困,姥姥把昨夜村里商量盖楼房的事情,给她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可具体去哪里参观,她老人家还真的不清楚。
  听说村里统一建别墅,悠悠立马来了精神。
  后世的新农村,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吸引了大批的城镇人口,去农村旅游度假。特别是退休的老人,好多选择回农村购房置产,颐养晚年。
  后世里悠悠作为宅女,每年都会去几次农家乐,享受那份悠闲和安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