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
新来的校尉跟在熊德的帐下,其实许多老兵都看不惯这个有些稚嫩的年轻人,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此人竟是有闲心领着丫鬟到处闲逛,东瞧瞧西看看,轻浮的步伐让老兵甚至有些想要上去教训他一顿。
熊德自然是看出了自己这些兄弟们的不满,私下里也是直接下了死命令:无论这个新校尉做何事,老兵只管保护他,还有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挑衅侮辱,违者当以军法处置。
尽管此事是被将军的死命令给压了下来,然而人们在心里想的事情,自然是限制不住的。
涉世未深的傻小子,就像是那些高官的子弟兵,来到前线走一走逛一逛,顺便捞一些军功,回去便是大捧,然后理所当然的得到一个与军功相当的官职,随后便在这个位置上生老病死,一如他们父辈的模样。
这都是当时那惨烈的汉军主动出击前的事情。
那段时日的汉军可谓是良将并起,经典的战役一出接着一出。
让众将士对于那个新校尉真正改观的事情还是要属他跟随熊将军而出的奇袭计策。
熊德自然是对这个小兄弟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他也认为这种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真正打仗的时候一定会被那惨烈的景象给惊到,然而当那日夜里谈起自己最初的那两场夜袭之役,熊德才真正开始正眼看起这个年轻人。
不简单,这就是那晚之后的熊德对于刘钊的评价。
今后的几日,汉军采取的策略才是真正让匈奴人几近崩溃的行动。
为了印证他的想法正确,次日夜里,刘钊真正第一次上阵,作为骑军副将,与熊德率领五百敢死骑军,趁着夜幕杀向了匈奴大寨,自然匈奴人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的吃亏之后,终于是派人不分昼夜的轮班值守,尤其是在夜里,那值守之人的兵力似乎都足以碾压熊德前几次的奇袭兵力了。
只不过此次与前几次完全不同。
一声哨响,马蹄阵阵,喑鸣不断,再加上阵阵喊杀之声,匈奴大营之中的集结号角迅速吹响,然而一阵手忙脚乱的索敌之后,才发现对方似乎根本没有真正的奇袭,只是来去匆匆,打了一个幌子。
精神紧张的匈奴将士随后泄了一口气便纷纷睡去,连那放哨的士兵都有些紧张过度,困意不断袭来。
然而匈奴军队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又是一阵更躁乱的兵马并行之声传来,其中还有那声恐怖的吼叫,匈奴军队之中自然有许多人对于那吼声是清楚不已,毕竟当时那黑脸的长矛将军,可是一己之力便挑穿了营帐五位校尉之一的头颅,那日鬼神降临一般的景象,着实让许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再次听到这熟悉的吼叫,身体不由自主的便动了起来,眼神欲裂,生怕那吃人的鬼将军就这样轻松地摘掉他们的头颅。
然而又是一阵慌乱,将士们发现,这一次依然是敌人的幌子。
许多人头疼欲裂,似乎有些被汉军的骚扰惊得不敢睡去,此时已是深夜,这翻覆的集合终究是让许多人心中的弦绷断掉,干脆的倒地就睡,最后惹得军法处置了不知多少困意袭来的将士,才真正让营中的骚动平息。
两次奇袭之间相隔近两个时辰,这让匈奴的军队似乎变得有些反应迟钝。
当一个时辰之后,又是集结的号角传来,许多人此次都开始慢悠悠的收拾盔甲,甚至有些人干脆没有起身的意思,被身旁的人硬生生的拖起才不得不起身。
然而帐外的火光与惨叫声,似乎让许多人一个激灵,赶忙将头伸出屋外查看,结果便是一把明晃晃的汉制环首刀照着头切去,干脆无比,人头落地。
这一次,是真的奇袭。
匈奴营帐大火连绵,死伤惨重,甚至差一点粮草都要被烧个精光,还好是及时的扑救,挽回了不少的损失。
而那来无影去无踪的汉军,此时早已经不知深处何地。
一阵嚎啕过后,众将士又是惊恐的发觉,那帅帐之外一句无头的男尸,死法一如当年的那位短命的校尉。
此次已经是匈奴前军主帅的偏将,命丧当场。
帅帐彻夜灯火,商讨对策,发现此役无迹可寻,唯一可做的便是时刻准备,他们则是完全处在了被动。
所以次日主帅临时决定进行猛攻,一定要在夜晚来临之前有所斩获。
而此时,许多精神萎靡的将士赶至长城脚下,迎着易守难攻的长城,搭上一座座的云梯,已经是精力衰竭,反应大大不如以往。
死伤出乎意料的惨重之后,早早的鸣金收兵。
匈奴人灰溜溜退去,汉军则是一阵欢腾,因为他们经过将军的解释,终于是知道了此计出自何人之手,那些看不惯新校尉的老兵们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刘钊就这样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当日夜里,匈奴人派出大量兵力只为了守住夜晚这个危险的时刻,许多将士彻夜不眠,只是为了防止汉军的偷袭。
果然午夜,那富有特色的嗓门吼叫起来。
“匈奴龟孙子,爷爷又来收人头了,哈哈哈哈哈哈。”一阵令人心慌的大笑,匈奴将士纷纷都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似乎也是看到了这番阵仗,汉军远远地招呼了些弩箭便消失在山林间。
匈奴将士们似乎也是收到了鼓舞,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纷纷盯着夜幕,等待着汉军下一次的奇袭。
然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似乎汉军早已撤去。
而眼神恐怖且空洞的如同吃了黄连一般的匈奴将士们,就那样凭空等了一夜,感觉自己被耍之后,所有人又是一通泄气。
白日决定不去攻城,将士纷纷休息,准备趁着正午之后的时间再集结一次总攻。
最让人崩溃的事终于来了,汉军似乎料到了他们会在清早休息一般,白日里来了一次奇袭,一阵打砸抢烧,又是一阵收割,匈奴被折腾的心力交瘁。
而精神饱满的守城汉军,在城头之上看着这样的一幕,气势节节攀升,似乎一如曾经凌驾于匈奴人之上时那样意气风发。
熊德自然是看出了自己这些兄弟们的不满,私下里也是直接下了死命令:无论这个新校尉做何事,老兵只管保护他,还有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挑衅侮辱,违者当以军法处置。
尽管此事是被将军的死命令给压了下来,然而人们在心里想的事情,自然是限制不住的。
涉世未深的傻小子,就像是那些高官的子弟兵,来到前线走一走逛一逛,顺便捞一些军功,回去便是大捧,然后理所当然的得到一个与军功相当的官职,随后便在这个位置上生老病死,一如他们父辈的模样。
这都是当时那惨烈的汉军主动出击前的事情。
那段时日的汉军可谓是良将并起,经典的战役一出接着一出。
让众将士对于那个新校尉真正改观的事情还是要属他跟随熊将军而出的奇袭计策。
熊德自然是对这个小兄弟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他也认为这种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真正打仗的时候一定会被那惨烈的景象给惊到,然而当那日夜里谈起自己最初的那两场夜袭之役,熊德才真正开始正眼看起这个年轻人。
不简单,这就是那晚之后的熊德对于刘钊的评价。
今后的几日,汉军采取的策略才是真正让匈奴人几近崩溃的行动。
为了印证他的想法正确,次日夜里,刘钊真正第一次上阵,作为骑军副将,与熊德率领五百敢死骑军,趁着夜幕杀向了匈奴大寨,自然匈奴人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的吃亏之后,终于是派人不分昼夜的轮班值守,尤其是在夜里,那值守之人的兵力似乎都足以碾压熊德前几次的奇袭兵力了。
只不过此次与前几次完全不同。
一声哨响,马蹄阵阵,喑鸣不断,再加上阵阵喊杀之声,匈奴大营之中的集结号角迅速吹响,然而一阵手忙脚乱的索敌之后,才发现对方似乎根本没有真正的奇袭,只是来去匆匆,打了一个幌子。
精神紧张的匈奴将士随后泄了一口气便纷纷睡去,连那放哨的士兵都有些紧张过度,困意不断袭来。
然而匈奴军队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又是一阵更躁乱的兵马并行之声传来,其中还有那声恐怖的吼叫,匈奴军队之中自然有许多人对于那吼声是清楚不已,毕竟当时那黑脸的长矛将军,可是一己之力便挑穿了营帐五位校尉之一的头颅,那日鬼神降临一般的景象,着实让许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再次听到这熟悉的吼叫,身体不由自主的便动了起来,眼神欲裂,生怕那吃人的鬼将军就这样轻松地摘掉他们的头颅。
然而又是一阵慌乱,将士们发现,这一次依然是敌人的幌子。
许多人头疼欲裂,似乎有些被汉军的骚扰惊得不敢睡去,此时已是深夜,这翻覆的集合终究是让许多人心中的弦绷断掉,干脆的倒地就睡,最后惹得军法处置了不知多少困意袭来的将士,才真正让营中的骚动平息。
两次奇袭之间相隔近两个时辰,这让匈奴的军队似乎变得有些反应迟钝。
当一个时辰之后,又是集结的号角传来,许多人此次都开始慢悠悠的收拾盔甲,甚至有些人干脆没有起身的意思,被身旁的人硬生生的拖起才不得不起身。
然而帐外的火光与惨叫声,似乎让许多人一个激灵,赶忙将头伸出屋外查看,结果便是一把明晃晃的汉制环首刀照着头切去,干脆无比,人头落地。
这一次,是真的奇袭。
匈奴营帐大火连绵,死伤惨重,甚至差一点粮草都要被烧个精光,还好是及时的扑救,挽回了不少的损失。
而那来无影去无踪的汉军,此时早已经不知深处何地。
一阵嚎啕过后,众将士又是惊恐的发觉,那帅帐之外一句无头的男尸,死法一如当年的那位短命的校尉。
此次已经是匈奴前军主帅的偏将,命丧当场。
帅帐彻夜灯火,商讨对策,发现此役无迹可寻,唯一可做的便是时刻准备,他们则是完全处在了被动。
所以次日主帅临时决定进行猛攻,一定要在夜晚来临之前有所斩获。
而此时,许多精神萎靡的将士赶至长城脚下,迎着易守难攻的长城,搭上一座座的云梯,已经是精力衰竭,反应大大不如以往。
死伤出乎意料的惨重之后,早早的鸣金收兵。
匈奴人灰溜溜退去,汉军则是一阵欢腾,因为他们经过将军的解释,终于是知道了此计出自何人之手,那些看不惯新校尉的老兵们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刘钊就这样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当日夜里,匈奴人派出大量兵力只为了守住夜晚这个危险的时刻,许多将士彻夜不眠,只是为了防止汉军的偷袭。
果然午夜,那富有特色的嗓门吼叫起来。
“匈奴龟孙子,爷爷又来收人头了,哈哈哈哈哈哈。”一阵令人心慌的大笑,匈奴将士纷纷都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似乎也是看到了这番阵仗,汉军远远地招呼了些弩箭便消失在山林间。
匈奴将士们似乎也是收到了鼓舞,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纷纷盯着夜幕,等待着汉军下一次的奇袭。
然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似乎汉军早已撤去。
而眼神恐怖且空洞的如同吃了黄连一般的匈奴将士们,就那样凭空等了一夜,感觉自己被耍之后,所有人又是一通泄气。
白日决定不去攻城,将士纷纷休息,准备趁着正午之后的时间再集结一次总攻。
最让人崩溃的事终于来了,汉军似乎料到了他们会在清早休息一般,白日里来了一次奇袭,一阵打砸抢烧,又是一阵收割,匈奴被折腾的心力交瘁。
而精神饱满的守城汉军,在城头之上看着这样的一幕,气势节节攀升,似乎一如曾经凌驾于匈奴人之上时那样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