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这小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夸他了(第一更)
第330章
“先生您也看了?”王洋倒没想到苏偶像能够看到自己发行的报纸,毕竟数量太小,不过五千份,而且是找人在街边投放的。
“哈哈,我家三郎那日正好与友人相聚,正好在街边免费领到了一份,老夫听产里边皆是出自于巫山居士的手笔,当然也要欣赏一二。”苏偶像笑道。
“这份报纸的确不错,按时令而劝农桑之事,而且其中的故事通篇白话,通俗易懂,故事虽然显得有些荒诞,却又不乏其劝人其忠君向善之念……”
劝人忠君,自然说的是《封神演义》,而劝人向善良的,自然是那《一千零一夜》,看到苏偶像居然看得这么认真,倒是让王洋心中欢喜。
边吃边聊,不大会的功夫,又扯到了那朝堂政事上去,苏偶像果然就是个管不自己嘴的人,很是抨击了一番现如今官场的混乱与腐败。
又聊起了将新法尽费之后,不少地方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越发地显得变本加利云云。
王洋对于这个时代的变法内容不甚了了,但是对于后世的改革倒是知道不少,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其实在王某看来,先帝与安石先生想要变法,是希望我大宋能够变得更好,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损害一个阶层的利益去让另外一个阶层受益,这才是他们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此一言,李格非与那苏东坡都愕然地将目光,落在了那嘴角都尚有东坡肉油渍的王洋脸上。
“巫山你何出此言?”李格非颇有些疑惑地打量着王洋。
“其实就拿变法之中的一项出来说,二位就知道王某言所非虚了。”王洋隐蔽地打了个饱呃之后,开启了贤者模式。
嗯,贤者模式这个大家都懂,不论是心满意足的吃顿饱饭还是那什么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感都会升华到一个平日里难以触摸的层次。
“……二位想必知道知道天子胞弟端王殿下化名科举一事。而这亦是当年的变法之中的一条,而这一条,于国家则言,是有利的,但是这条变法却损害了大宋宗室的利益,不知王某可有说错?”
苏东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错,以小利而换大利,此法,确乃善政。但是的确不可否认,此法,虽然利在国家,但是却损害到了大宋宗室的利益……”
“其实不论是哪一项变法,都代表着一次残酷的利益交换,例如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他所损害的,便是大秦宗室和那些贵族门阀的利益,但是却使得大秦从一个六国之中庸之辈,一举而跃升为六国第一强国,为大秦一统天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秦孝王在位期间,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国势愈盛……而那位秦惠王上位之后,即便处死了商鞅,以息宗室与贵族的怨愤,可是,商鞅变之诸策,因其于国之利,皆尽保留下来……”
王洋兴许是喝了不少的酒,反正大家都在吹牛逼,侃国家大事。想想在后世,王大爷每每与好友或者是同事喝酒,必定离不开三件事,足球、女人、天下大事。
就如同女人跟闺蜜蹲一块,必定离不开八卦,帅哥,化妆品一般。
而王洋这番言语,着实是让那苏东坡与李格非对于这哥们不禁刮目相看,原本之前还觉得这家伙也就是一个才华过来才思敏捷的少年才子。
可是还真没有想到,他对于历史也颇有了解,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极其敏锐的剖析了历史变法的个中情由,有些甚至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的。
“那依你之见,我大宋之变化缘何失败?”
“其一,政令不通,所用非人;其二,变法思路过于古板,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王洋不由得不佩服那位后世的太宗皇帝,他哪怕是年岁大,但是在进行变革之时,却显得十分的小心翼翼。
先以特区为例,但凡新法,皆一边行动一边改良,最终确定此法益于民,并且让其弊端降低到最小之后,这才渐近式推广。
看着在跟前侃侃而言的王洋,苏东坡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怕气,这小子,真不简单。单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相比的。
正所谓站在山巅,方知风景如何?而王洋这位年轻人,虽身处于市井之地,却能够有这样的眼光与见地,着实不凡。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格非忍不住问了一句道。看到王洋点了点头之后,他亦不禁长出了一口大气,这小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夸他了。
“老夫在如你这般年纪怕,怕是都没有你看得通透啊……”苏东坡感慨地说道。“幸好陛下今岁要开恩科,不然,置你这样的良材于朝堂之外,实乃我大宋的损失……”
“小子太过年轻,说话常常得罪人,其实早入朝堂,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王洋很是谦虚地道。
“这倒真是。”李格非听得此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王洋没有想到自己的谦虚居然会被李格非当成理所当然,心中不由得一梗,你这样怼我这小年青好吗?
“得罪人有什么了?”苏偶像却一脸激赏的模样打量着王洋。“我非年轻人,就该肆意而为,放浪不羁,方不枉少年一回……”
听到了苏偶像这番话,王大才子越发地觉得苏偶像实在是太特么的偶像了,这话简直太合心不过了,人不风流枉少年。
这让王洋越发地觉得,像苏偶像这样的人,不应该再继续奔波流离的去吃那种苦头,安安心心地蹲在这大宋的东京汴梁,继续用他的才华渲染大宋的美好山河才是最该干的事。
一顿酒喝到将近一更时分,王洋这才随着同样有些醺醺然的李格非一家辞出了苏府。
“像东坡先生这样的人,不应该再受那些人的羞辱。”与李逾、李格非父子同车而行的王洋不禁感慨地道。
“可是,实在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先生愿意致仕……”李格非点了点头。五十多岁的苏东坡虽然精神很好,可是须发之间,已然杂夹了银丝,年纪真心不小了。
王洋也不禁有些默然,是啊,像东坡先生这样意志坚定的人,还真不知道会不会听劝。这让王洋不禁希望那些旧党最好能够多怼一怼东坡先生,最好让苏偶像心灰意冷,主动致仕,那就太完美了。
哪怕是他的政治生命结束,可并不代表他的影响力就此消退。毕竟,只要他活着一天,苏东坡这三个字,就足以让大宋朝野都不敢小窥。
“先生您也看了?”王洋倒没想到苏偶像能够看到自己发行的报纸,毕竟数量太小,不过五千份,而且是找人在街边投放的。
“哈哈,我家三郎那日正好与友人相聚,正好在街边免费领到了一份,老夫听产里边皆是出自于巫山居士的手笔,当然也要欣赏一二。”苏偶像笑道。
“这份报纸的确不错,按时令而劝农桑之事,而且其中的故事通篇白话,通俗易懂,故事虽然显得有些荒诞,却又不乏其劝人其忠君向善之念……”
劝人忠君,自然说的是《封神演义》,而劝人向善良的,自然是那《一千零一夜》,看到苏偶像居然看得这么认真,倒是让王洋心中欢喜。
边吃边聊,不大会的功夫,又扯到了那朝堂政事上去,苏偶像果然就是个管不自己嘴的人,很是抨击了一番现如今官场的混乱与腐败。
又聊起了将新法尽费之后,不少地方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越发地显得变本加利云云。
王洋对于这个时代的变法内容不甚了了,但是对于后世的改革倒是知道不少,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其实在王某看来,先帝与安石先生想要变法,是希望我大宋能够变得更好,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损害一个阶层的利益去让另外一个阶层受益,这才是他们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此一言,李格非与那苏东坡都愕然地将目光,落在了那嘴角都尚有东坡肉油渍的王洋脸上。
“巫山你何出此言?”李格非颇有些疑惑地打量着王洋。
“其实就拿变法之中的一项出来说,二位就知道王某言所非虚了。”王洋隐蔽地打了个饱呃之后,开启了贤者模式。
嗯,贤者模式这个大家都懂,不论是心满意足的吃顿饱饭还是那什么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感都会升华到一个平日里难以触摸的层次。
“……二位想必知道知道天子胞弟端王殿下化名科举一事。而这亦是当年的变法之中的一条,而这一条,于国家则言,是有利的,但是这条变法却损害了大宋宗室的利益,不知王某可有说错?”
苏东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错,以小利而换大利,此法,确乃善政。但是的确不可否认,此法,虽然利在国家,但是却损害到了大宋宗室的利益……”
“其实不论是哪一项变法,都代表着一次残酷的利益交换,例如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他所损害的,便是大秦宗室和那些贵族门阀的利益,但是却使得大秦从一个六国之中庸之辈,一举而跃升为六国第一强国,为大秦一统天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秦孝王在位期间,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国势愈盛……而那位秦惠王上位之后,即便处死了商鞅,以息宗室与贵族的怨愤,可是,商鞅变之诸策,因其于国之利,皆尽保留下来……”
王洋兴许是喝了不少的酒,反正大家都在吹牛逼,侃国家大事。想想在后世,王大爷每每与好友或者是同事喝酒,必定离不开三件事,足球、女人、天下大事。
就如同女人跟闺蜜蹲一块,必定离不开八卦,帅哥,化妆品一般。
而王洋这番言语,着实是让那苏东坡与李格非对于这哥们不禁刮目相看,原本之前还觉得这家伙也就是一个才华过来才思敏捷的少年才子。
可是还真没有想到,他对于历史也颇有了解,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极其敏锐的剖析了历史变法的个中情由,有些甚至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的。
“那依你之见,我大宋之变化缘何失败?”
“其一,政令不通,所用非人;其二,变法思路过于古板,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王洋不由得不佩服那位后世的太宗皇帝,他哪怕是年岁大,但是在进行变革之时,却显得十分的小心翼翼。
先以特区为例,但凡新法,皆一边行动一边改良,最终确定此法益于民,并且让其弊端降低到最小之后,这才渐近式推广。
看着在跟前侃侃而言的王洋,苏东坡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怕气,这小子,真不简单。单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相比的。
正所谓站在山巅,方知风景如何?而王洋这位年轻人,虽身处于市井之地,却能够有这样的眼光与见地,着实不凡。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格非忍不住问了一句道。看到王洋点了点头之后,他亦不禁长出了一口大气,这小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夸他了。
“老夫在如你这般年纪怕,怕是都没有你看得通透啊……”苏东坡感慨地说道。“幸好陛下今岁要开恩科,不然,置你这样的良材于朝堂之外,实乃我大宋的损失……”
“小子太过年轻,说话常常得罪人,其实早入朝堂,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王洋很是谦虚地道。
“这倒真是。”李格非听得此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王洋没有想到自己的谦虚居然会被李格非当成理所当然,心中不由得一梗,你这样怼我这小年青好吗?
“得罪人有什么了?”苏偶像却一脸激赏的模样打量着王洋。“我非年轻人,就该肆意而为,放浪不羁,方不枉少年一回……”
听到了苏偶像这番话,王大才子越发地觉得苏偶像实在是太特么的偶像了,这话简直太合心不过了,人不风流枉少年。
这让王洋越发地觉得,像苏偶像这样的人,不应该再继续奔波流离的去吃那种苦头,安安心心地蹲在这大宋的东京汴梁,继续用他的才华渲染大宋的美好山河才是最该干的事。
一顿酒喝到将近一更时分,王洋这才随着同样有些醺醺然的李格非一家辞出了苏府。
“像东坡先生这样的人,不应该再受那些人的羞辱。”与李逾、李格非父子同车而行的王洋不禁感慨地道。
“可是,实在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先生愿意致仕……”李格非点了点头。五十多岁的苏东坡虽然精神很好,可是须发之间,已然杂夹了银丝,年纪真心不小了。
王洋也不禁有些默然,是啊,像东坡先生这样意志坚定的人,还真不知道会不会听劝。这让王洋不禁希望那些旧党最好能够多怼一怼东坡先生,最好让苏偶像心灰意冷,主动致仕,那就太完美了。
哪怕是他的政治生命结束,可并不代表他的影响力就此消退。毕竟,只要他活着一天,苏东坡这三个字,就足以让大宋朝野都不敢小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