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欣欣向荣的万红造船厂(第一更)
第1371章
至于剩下的,那就只能再等等了,总不能光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咱们自己白忙活着。”
“这倒也是,全给了他们,那咱们还做不做生意了。”童贯也是深以为然地道。他可是端王赵佶在海上贸易的代言人,自然要为自家的主子打算,至于国家大事,呵呵,那论不到他这位端王殿下身边的宦官操心。
没有过去多久,他们便驱车赶到了那船厂处,如今的造船厂,可不再像是一年多前的模样了。
现如今,单单是工匠、杂役,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之数。除了十个正在建造船只的大型船坞,还有五个船坞正在开工建设当中,预计到秋末之时,这里可以同时开工十五艘巨型海船。
旁边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船厂,那里的船坞也不少,但多是小型船坞,主要是建造一些辅助船舶,顺便但凡是设计新船,都会先在那边建造样船。
而王洋所设计的那种新式帆船,在得到了这些从江南花重金邀请来的老船工们的好评之后,在经过了五百料到一千料的样船的试航,确认这种新设计的帆船不但抗沉性极佳,而且速度极快,至少要比现如今的大宋福船和大食三角帆船快出近三分之一的速度。
万彬这位老司机不顾王洋亲自来信劝说,当即拍板,直接上马七千料的新式帆船。也就是载货量可达三百六十吨,排水量在一千吨左右的帆船。
不过,这自然不是大宋最大的巨舰,因为之前,万彬到过的泉州造船厂,那里已然能够成功的制造出长度达三十余丈,载重可达万料的远洋巨船,并且被称之为木兰舟。
而万彬就是在泉州等地的船厂,花费了巨资,从那里挖来了不少的船匠,才使得胶南港这里直接从过去的制造小渔船,直接变成了可以制作七八千料巨舰的特大型船厂。
而那些老船匠们,在参考了北方的树木的种类之后,认为北方的原始森林之中亦有不少的木材是建造巨舰的好材料,而不需要从南方运送木料过来建造。
去岁年中之时,这里就已经已经陆续下水了数艘五千料的海船,其质量与泉州船厂相比起来并不逊色。
而王洋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才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明清时期的船只木料来源地就集中在东北地区,就是因为那里古木繁盛,品种繁多。
而大明的宝船,其中有不少的造船木材,就是专程从东北运往当时的南京造船厂。
#####
赶到了地方之后,万彬与童贯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那热火朝天的船坞,可以看到,一具具巨大的船体正在缓慢的成形,而在船体的周围,则是用无数的巨型楠竹搭建起来的工作台。
船匠们犹如密集的蚂蚁一般,都是勤劳的工作着,而还有一些专门负责检查工作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监工们在巡视。
每当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之后,将会在他们手中拿着的表格上进行评分,而那些干得既好又快者,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奖金。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所以,胶船的万红商社制船石几乎就没有谁愿意消极怠工的,都恨不得能够多干一些活,干得越多,拿的钱就越多,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大部份的工人,都是特地从穷苦地方招来的,这些人都特别吃苦耐劳,而且又听话。
“嗯,这才能叫海船嘛,看看,这么大的个头,而且这船体感觉要比之前的那些船更加的修长,感觉就像是一只海中的巨鲸似的。”万彬欣赏着那艘七千料的巨舰,内心十分满足地感慨道。
“不错,看起来,的确要比之前咱们从那些大食人手中采购来的大食帆船,以及咱们大宋的福船都要顺眼许多。”童贯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等到这艘新船下水之后,看看其海试情况如何,如果足够优秀的话,那么未来,咱们万红商社造船厂就主要建造这种船只。”
听到万彬的意思,似乎觉得这样的下饺子似的造船还不够,还得继续下去,这让那童贯不禁有些头大。
要知道,哪怕是一千料的船只,其造价也至少需要一千三百左右贯,五千料的则需要两万贯左右,至于最大的那种七千料,那就差不多得这个价格还得再翻上一倍,毕竟船越大,所耗的材料甚至是人工都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万掌柜,咱们就是做生意,需要那么多的船只干吗?”
“你觉得就咱们这点船只,能够什么?”万彬挑了挑眉,似乎对于童贯之言很是不屑。“你知道不知道,那些大食船队,一只远洋船队是多少艘船吗?
小者十数艘,多者数十艘,记得那次万某见到过一次大食远洋船队入泉州港,足足有三十四艘,其中与五千料大船相仿佛的,就接近二十艘之数。”
“而咱们现如今,但凡是能用的船都加在一块,都还不够这个数字。知道不知道万某跑倭国一趟,就可以赚到建造这种七千料的大船十艘以上的利润,若是我能够有二十艘五千料的海船,哪怕是在倭国一带销售货物的时间再多两倍,那也是值得的。”
“知道那些大食人为何愿意甘冒奇险,远涉万里重洋到我大宋来做生意吗?那是因为他们每跑上一个来回,都会有百倍之利。”
“百倍之利!”童贯的嗓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愣愣地看着这位老司机,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那是自然,要不然,谁会愿意这么拿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咱们在这里做生意,一个来回,少则三倍之利,多也不过十倍之利,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可惜跟那些大食商人相比起来,咱们算得了什么……”
说到了这,万彬不由得感慨万千,特么的,真是世界太大,无奇不有,过去,万彬已经觉得自己万家的生意在大宋已经算得上是超级富豪了,可与那些远隔万里重洋而来的大食商人一比,仍旧有些不够看。
听到了万彬之言,这下子童贯除了砸舌之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了。一趟就赚了那么多钱。
哪怕是自己这边十多艘大小船只跑鸭绿水,一趟下去,所得到的那些毛皮与土产,全部销售一空的话,扣除掉成本,怎么也能够有个十来万贯的收入。
原本童贯就已经觉得相当相当的不错了,结果听了万彬之言后,童贯才知道,自己是真的小看了这海上贸易的暴利。
“难怪那些大食人为何会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到我大宋来做生意。”
至于剩下的,那就只能再等等了,总不能光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咱们自己白忙活着。”
“这倒也是,全给了他们,那咱们还做不做生意了。”童贯也是深以为然地道。他可是端王赵佶在海上贸易的代言人,自然要为自家的主子打算,至于国家大事,呵呵,那论不到他这位端王殿下身边的宦官操心。
没有过去多久,他们便驱车赶到了那船厂处,如今的造船厂,可不再像是一年多前的模样了。
现如今,单单是工匠、杂役,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之数。除了十个正在建造船只的大型船坞,还有五个船坞正在开工建设当中,预计到秋末之时,这里可以同时开工十五艘巨型海船。
旁边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船厂,那里的船坞也不少,但多是小型船坞,主要是建造一些辅助船舶,顺便但凡是设计新船,都会先在那边建造样船。
而王洋所设计的那种新式帆船,在得到了这些从江南花重金邀请来的老船工们的好评之后,在经过了五百料到一千料的样船的试航,确认这种新设计的帆船不但抗沉性极佳,而且速度极快,至少要比现如今的大宋福船和大食三角帆船快出近三分之一的速度。
万彬这位老司机不顾王洋亲自来信劝说,当即拍板,直接上马七千料的新式帆船。也就是载货量可达三百六十吨,排水量在一千吨左右的帆船。
不过,这自然不是大宋最大的巨舰,因为之前,万彬到过的泉州造船厂,那里已然能够成功的制造出长度达三十余丈,载重可达万料的远洋巨船,并且被称之为木兰舟。
而万彬就是在泉州等地的船厂,花费了巨资,从那里挖来了不少的船匠,才使得胶南港这里直接从过去的制造小渔船,直接变成了可以制作七八千料巨舰的特大型船厂。
而那些老船匠们,在参考了北方的树木的种类之后,认为北方的原始森林之中亦有不少的木材是建造巨舰的好材料,而不需要从南方运送木料过来建造。
去岁年中之时,这里就已经已经陆续下水了数艘五千料的海船,其质量与泉州船厂相比起来并不逊色。
而王洋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才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明清时期的船只木料来源地就集中在东北地区,就是因为那里古木繁盛,品种繁多。
而大明的宝船,其中有不少的造船木材,就是专程从东北运往当时的南京造船厂。
#####
赶到了地方之后,万彬与童贯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那热火朝天的船坞,可以看到,一具具巨大的船体正在缓慢的成形,而在船体的周围,则是用无数的巨型楠竹搭建起来的工作台。
船匠们犹如密集的蚂蚁一般,都是勤劳的工作着,而还有一些专门负责检查工作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监工们在巡视。
每当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之后,将会在他们手中拿着的表格上进行评分,而那些干得既好又快者,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奖金。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所以,胶船的万红商社制船石几乎就没有谁愿意消极怠工的,都恨不得能够多干一些活,干得越多,拿的钱就越多,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大部份的工人,都是特地从穷苦地方招来的,这些人都特别吃苦耐劳,而且又听话。
“嗯,这才能叫海船嘛,看看,这么大的个头,而且这船体感觉要比之前的那些船更加的修长,感觉就像是一只海中的巨鲸似的。”万彬欣赏着那艘七千料的巨舰,内心十分满足地感慨道。
“不错,看起来,的确要比之前咱们从那些大食人手中采购来的大食帆船,以及咱们大宋的福船都要顺眼许多。”童贯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等到这艘新船下水之后,看看其海试情况如何,如果足够优秀的话,那么未来,咱们万红商社造船厂就主要建造这种船只。”
听到万彬的意思,似乎觉得这样的下饺子似的造船还不够,还得继续下去,这让那童贯不禁有些头大。
要知道,哪怕是一千料的船只,其造价也至少需要一千三百左右贯,五千料的则需要两万贯左右,至于最大的那种七千料,那就差不多得这个价格还得再翻上一倍,毕竟船越大,所耗的材料甚至是人工都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万掌柜,咱们就是做生意,需要那么多的船只干吗?”
“你觉得就咱们这点船只,能够什么?”万彬挑了挑眉,似乎对于童贯之言很是不屑。“你知道不知道,那些大食船队,一只远洋船队是多少艘船吗?
小者十数艘,多者数十艘,记得那次万某见到过一次大食远洋船队入泉州港,足足有三十四艘,其中与五千料大船相仿佛的,就接近二十艘之数。”
“而咱们现如今,但凡是能用的船都加在一块,都还不够这个数字。知道不知道万某跑倭国一趟,就可以赚到建造这种七千料的大船十艘以上的利润,若是我能够有二十艘五千料的海船,哪怕是在倭国一带销售货物的时间再多两倍,那也是值得的。”
“知道那些大食人为何愿意甘冒奇险,远涉万里重洋到我大宋来做生意吗?那是因为他们每跑上一个来回,都会有百倍之利。”
“百倍之利!”童贯的嗓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愣愣地看着这位老司机,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那是自然,要不然,谁会愿意这么拿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咱们在这里做生意,一个来回,少则三倍之利,多也不过十倍之利,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可惜跟那些大食商人相比起来,咱们算得了什么……”
说到了这,万彬不由得感慨万千,特么的,真是世界太大,无奇不有,过去,万彬已经觉得自己万家的生意在大宋已经算得上是超级富豪了,可与那些远隔万里重洋而来的大食商人一比,仍旧有些不够看。
听到了万彬之言,这下子童贯除了砸舌之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了。一趟就赚了那么多钱。
哪怕是自己这边十多艘大小船只跑鸭绿水,一趟下去,所得到的那些毛皮与土产,全部销售一空的话,扣除掉成本,怎么也能够有个十来万贯的收入。
原本童贯就已经觉得相当相当的不错了,结果听了万彬之言后,童贯才知道,自己是真的小看了这海上贸易的暴利。
“难怪那些大食人为何会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到我大宋来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