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一面青楼打工一面苦读诗书
第745章
“那怎么办?萧兀纳这条老狗狡猾无比,死咬着不松口,若不给点甜头,只要他不首肯,我大夏,又能够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去说明大辽出兵?”
“何况,咱们目前割让给北辽的这片土地,也不过权益之计罢了,只要待我大夏能够夺回三州之地,养精蓄锐三年五载,必能够觅得良机将这些属于我大辽的土地夺回。”
“仁多卿,你这话该不会只是为了宽慰朕吧?”听得此言,原本一直阴沉着脸不言不语的李乾顺人不住抬起了头来看向仁多宗保道。
“陛下,老臣岂敢相欺于你,陛下您想想,若是北辽兴大军南下,替我大夏夺取回这三州之地也就罢了,那片土地就算先予北辽又如何?”
“到了那个时候,宋国的主要敌人就不再是我大夏,而是北辽了,如此一来,我大夏的压力就能够得到缓解……”
李乾顺在仁多宗保的解释当中,亦然渐渐地明白了过来。对啊,北辽杀气腾腾的兴兵来伐,那个时候,就是北辽与大宋之间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硬刚。
双方必然会在盐、宥、洪三州之地暴发大规模的战斗,且不去计算输赢,北辽和宋国之间维持了数十载的和平将会尽化飞灰。
嵬名阿吴也是深以为然的连连颔首不已。“北辽若胜,我们便将那片地盘割予北辽,使我大夏与北辽的地盘连成一片,如此一来,我大夏三州有警,北辽兵马便可以朝发夕至。”
“而若是北辽败北,想必宋国也不会太好过,而我大夏就算是拿不回三州之地,至少也不需要担忧短时间之内宋国会兴师北伐,而可以专心的养精蓄锐……”
“所以,短期之内,看似我大夏吃了一个大亏,可实际上,从长远而言,却对我大夏有利。所以老臣才会相劝陛下您答应下来。”
“仁多卿辛苦你了。是朕考虑不周,险些因小失大……”李乾顺点了点头,脸上渐显轻松起来。
而同样,萧兀纳回到了住所之后,便运笔如飞,详细地将与西夏国主之间的约定写下,并且还附上了双方盖下印契的盟约。
思吟了半晌之后,萧兀纳又再一次提笔,给朝中与自己交好的重臣,参政知事,枢密院事耶律俨写下了一封长达千言的长信,这才召来了心腹属下,让他立刻携文书赶往上京,无论如何也要在第一时间送入到大辽天子的手中。
“千万不能再耽搁,时间越久,对我大辽和西夏而言都十分不利,还有这一封信,务必要亲自交到枢密院事耶律俨大人的手上,告诉他,我大辽能否安然渡过此事难关,就只有拜托于他了。”
“老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送抵上京,并会将您的话告之枢密院事。”心腹属下朝着萧兀纳深深一礼,接过了那份盟约和书信,这才快步而去。
直到了此刻,萧兀纳似乎心情才稍稍好转,揉了揉因为饮酒过量而显得发涨的太阳穴,萧兀纳开始在书房之内走动起来。
自己堂堂大辽北院宣威使,自上京南下,到两日前抵达西夏兴庆府,在宋国境内,足足呆了两三个月的光景。
这一路行来,着实让萧兀纳感触良多,相比起明显民生凋零,北部战患不宁的大辽而言,宋国明显要比大辽富庶强盛得太多。
过去,大辽之所以一直能够在军事上占据巨大的优势,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在大辽拥有着广博到几乎无边无际的草原,亦拥有着难以计数的良马和骑兵。
而宋国至西夏立国之后,其国几乎再无养马之地,立国之初尚能够有十万骑卒,至得英宗年间,宋国骑兵仅仅剩下了不足两万之数。
之后宋国的神宗皇帝精励图志,锐意变法,使得宋国的骑兵不降反增,达到了三万余。可是神宗过世之后,高滔滔那位老太婆耳朵根子太软,神宗的许多利国利民之政,几乎尽被废除。
而之后,宋国的文臣越发地肆无忌惮,而宋国的武装力量虽然看似极为庞大,则实臃肿无比,又久疏战阵,对于大辽的威胁不足。
身为大辽重臣,却一直对于北宋的政治局势十分关切的萧兀纳那个时候可是与不少忠心于大辽,却又关心天下社稷的大辽臣工们弹冠相庆不已。
并向耶律洪基数次提出南下进攻宋国的建议,可偏偏,所有的建议,都被大辽天子所否决,认为大辽应该与大宋和平相处,不可轻起边衅。
可是把不少的大辽臣子给气歪了鼻子,却也无可奈何。而今,宋国少年天子赵煦临朝亲政。其手腕志向,肖似过去的神宗皇帝。
这让萧兀纳敏锐的查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感,赵煦的锐意进取,如果无有名臣良将相佐也就罢了。
可偏偏,苏东坡这位大名远播海外的名臣尚在,如今更是主政陕西路,还有那种家将、折家将等人材未绝。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着重需要提及的人物,那就是之前在盐州反复的打了许多次交道的王洋王巫山。
王洋王巫山,据称是宋国东京汴梁人士,出身于低贱的青楼馆阁,未发迹前,居然就只是一名青楼老鸨的侄儿,在青楼里边打工,一面苦读诗书(??)
去岁之时,因为怡红楼与其他青楼之间的冲突发生,王洋终于开始崭露头角,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洋王巫山所窜起的速度,简直快到令人害怕。
“去岁至今,不足一年,便已经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白丁,成为了开国郡公,三州经略安抚使的实权大臣,而且深受大宋天子和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宠信。”
“在京师之际,据传其改良了宋国铁甲,研制了元祐弩,又发明了那种只需一日,便可以坚硬如磐石的建筑材料,咱们之前抵达了宋都汴梁之后,那条仿佛犹如整块巨石构建而成的街道,正是用了其发明的建筑材料,而后其又改良了宋国的冶铁之法……”
萧兀纳跟前围坐着的那些心腹手下原本因为大辽即将出兵而显得轻松下来的表情渐显凝重起来。
“至其随苏东坡到了陕西路后,连出诡谋,致西夏梁后兵败洪德寨前,数万大军尽成宋国之俘,而后,又夜袭盐州,说降梁乙逋率十万之师归宋,献宥、洪二州之地。”
“这样的人,到底是神是鬼?老夫遍阅史书,也从未听闻过此等惊才惊艳至斯的人物……”
“那怎么办?萧兀纳这条老狗狡猾无比,死咬着不松口,若不给点甜头,只要他不首肯,我大夏,又能够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去说明大辽出兵?”
“何况,咱们目前割让给北辽的这片土地,也不过权益之计罢了,只要待我大夏能够夺回三州之地,养精蓄锐三年五载,必能够觅得良机将这些属于我大辽的土地夺回。”
“仁多卿,你这话该不会只是为了宽慰朕吧?”听得此言,原本一直阴沉着脸不言不语的李乾顺人不住抬起了头来看向仁多宗保道。
“陛下,老臣岂敢相欺于你,陛下您想想,若是北辽兴大军南下,替我大夏夺取回这三州之地也就罢了,那片土地就算先予北辽又如何?”
“到了那个时候,宋国的主要敌人就不再是我大夏,而是北辽了,如此一来,我大夏的压力就能够得到缓解……”
李乾顺在仁多宗保的解释当中,亦然渐渐地明白了过来。对啊,北辽杀气腾腾的兴兵来伐,那个时候,就是北辽与大宋之间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硬刚。
双方必然会在盐、宥、洪三州之地暴发大规模的战斗,且不去计算输赢,北辽和宋国之间维持了数十载的和平将会尽化飞灰。
嵬名阿吴也是深以为然的连连颔首不已。“北辽若胜,我们便将那片地盘割予北辽,使我大夏与北辽的地盘连成一片,如此一来,我大夏三州有警,北辽兵马便可以朝发夕至。”
“而若是北辽败北,想必宋国也不会太好过,而我大夏就算是拿不回三州之地,至少也不需要担忧短时间之内宋国会兴师北伐,而可以专心的养精蓄锐……”
“所以,短期之内,看似我大夏吃了一个大亏,可实际上,从长远而言,却对我大夏有利。所以老臣才会相劝陛下您答应下来。”
“仁多卿辛苦你了。是朕考虑不周,险些因小失大……”李乾顺点了点头,脸上渐显轻松起来。
而同样,萧兀纳回到了住所之后,便运笔如飞,详细地将与西夏国主之间的约定写下,并且还附上了双方盖下印契的盟约。
思吟了半晌之后,萧兀纳又再一次提笔,给朝中与自己交好的重臣,参政知事,枢密院事耶律俨写下了一封长达千言的长信,这才召来了心腹属下,让他立刻携文书赶往上京,无论如何也要在第一时间送入到大辽天子的手中。
“千万不能再耽搁,时间越久,对我大辽和西夏而言都十分不利,还有这一封信,务必要亲自交到枢密院事耶律俨大人的手上,告诉他,我大辽能否安然渡过此事难关,就只有拜托于他了。”
“老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送抵上京,并会将您的话告之枢密院事。”心腹属下朝着萧兀纳深深一礼,接过了那份盟约和书信,这才快步而去。
直到了此刻,萧兀纳似乎心情才稍稍好转,揉了揉因为饮酒过量而显得发涨的太阳穴,萧兀纳开始在书房之内走动起来。
自己堂堂大辽北院宣威使,自上京南下,到两日前抵达西夏兴庆府,在宋国境内,足足呆了两三个月的光景。
这一路行来,着实让萧兀纳感触良多,相比起明显民生凋零,北部战患不宁的大辽而言,宋国明显要比大辽富庶强盛得太多。
过去,大辽之所以一直能够在军事上占据巨大的优势,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在大辽拥有着广博到几乎无边无际的草原,亦拥有着难以计数的良马和骑兵。
而宋国至西夏立国之后,其国几乎再无养马之地,立国之初尚能够有十万骑卒,至得英宗年间,宋国骑兵仅仅剩下了不足两万之数。
之后宋国的神宗皇帝精励图志,锐意变法,使得宋国的骑兵不降反增,达到了三万余。可是神宗过世之后,高滔滔那位老太婆耳朵根子太软,神宗的许多利国利民之政,几乎尽被废除。
而之后,宋国的文臣越发地肆无忌惮,而宋国的武装力量虽然看似极为庞大,则实臃肿无比,又久疏战阵,对于大辽的威胁不足。
身为大辽重臣,却一直对于北宋的政治局势十分关切的萧兀纳那个时候可是与不少忠心于大辽,却又关心天下社稷的大辽臣工们弹冠相庆不已。
并向耶律洪基数次提出南下进攻宋国的建议,可偏偏,所有的建议,都被大辽天子所否决,认为大辽应该与大宋和平相处,不可轻起边衅。
可是把不少的大辽臣子给气歪了鼻子,却也无可奈何。而今,宋国少年天子赵煦临朝亲政。其手腕志向,肖似过去的神宗皇帝。
这让萧兀纳敏锐的查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感,赵煦的锐意进取,如果无有名臣良将相佐也就罢了。
可偏偏,苏东坡这位大名远播海外的名臣尚在,如今更是主政陕西路,还有那种家将、折家将等人材未绝。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着重需要提及的人物,那就是之前在盐州反复的打了许多次交道的王洋王巫山。
王洋王巫山,据称是宋国东京汴梁人士,出身于低贱的青楼馆阁,未发迹前,居然就只是一名青楼老鸨的侄儿,在青楼里边打工,一面苦读诗书(??)
去岁之时,因为怡红楼与其他青楼之间的冲突发生,王洋终于开始崭露头角,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洋王巫山所窜起的速度,简直快到令人害怕。
“去岁至今,不足一年,便已经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白丁,成为了开国郡公,三州经略安抚使的实权大臣,而且深受大宋天子和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宠信。”
“在京师之际,据传其改良了宋国铁甲,研制了元祐弩,又发明了那种只需一日,便可以坚硬如磐石的建筑材料,咱们之前抵达了宋都汴梁之后,那条仿佛犹如整块巨石构建而成的街道,正是用了其发明的建筑材料,而后其又改良了宋国的冶铁之法……”
萧兀纳跟前围坐着的那些心腹手下原本因为大辽即将出兵而显得轻松下来的表情渐显凝重起来。
“至其随苏东坡到了陕西路后,连出诡谋,致西夏梁后兵败洪德寨前,数万大军尽成宋国之俘,而后,又夜袭盐州,说降梁乙逋率十万之师归宋,献宥、洪二州之地。”
“这样的人,到底是神是鬼?老夫遍阅史书,也从未听闻过此等惊才惊艳至斯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