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狼群
在此之前,沈兵曾几次在脑海里构画匈奴军队的样子。
毕竟这是一支长期与中原争势的部队……纵观中国历史几乎就是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天下的过程。
为了应对游牧民族的骚扰,农耕民族甚至还构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
所以,沈兵总以为匈奴是一支比起秦军也有过之无不及的军队。
然而登上城头往下一望,看到的情形却让沈兵大失所望……
城墙下的匈奴大军队形散乱军容不整,三五成群十分随意的凑一堆,有的套了层皮甲有的只是兽皮衣,头上戴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
偶尔能看到几个身着青铜甲的,沈兵猜那一定是匈奴百夫长或千夫长。
后来想想,觉得匈奴会是这番模样并不奇怪。
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与中原军队不同。
中原军队那是讲究阵法、讲究队形、讲究制式和整齐划一。
而匈奴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军队,他们其实就是由牧民组成为了去劫掠牧畜和财物临时拼凑在一起。
若用中原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群乌合之众,一支不义之师。
然而偏偏就是这群乌合之众这支不义之师却拥有可怕的战力……
究其原因,沈兵认为这是因为匈奴的战法、战术来自捕猎,于是能像野兽如狼群般的战斗。
狼群也不会整队,但长期的捕猎使每头狼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甚至还会彼此配合对猎物发起攻击。
匈奴就像是这些狼群,他们更多的是凭直觉、凭本能、凭第六感作战。
这样的作战模式若是不成熟就妥妥的是乌合之众,但如果成熟了……就会发挥出可怕的战斗力甚至还在制式军队之上了。
在沈兵沉思时,就见匈奴朝秦军发动攻势。
他们的目标是云中城外的城寨。
这时沈兵突然意识到匈奴进攻秦军的诱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圈地”计划……
如果秦军全呆在云中城内,匈奴就是想攻也无从攻起。
但沈兵却偏偏将军队派出城外建寨圈地……城外野战可以说匈奴骑兵的天下,这么做不就是对匈奴的一种挑畔么?
匈奴一动就是三千余人,他们发出像野兽般的呼喝声策马朝城寨方向奔驰而去。
确切的说不是朝着城寨方向,而是沿着城寨的切线方向绕圈……
据王柏说这是匈奴常用的进攻战术。
匈奴极少用骑兵直接冲阵,更别说是冲击城寨了。
其实就算是中原骑兵都不常用骑兵冲阵,遑论擅长骑射的匈奴。
在没有马鞍、马蹬的时代,直接用骑兵冲击步兵几乎就是寻死。
中原骑兵更多选择下马步战。
而擅长骑射的匈奴,则是让自己的队伍顺时针绕圈,就像一个会转动的轮子。
之所以要“顺时针”,是因为左手持弓右手搭箭,逆时针便是将敌人置于攻击面。
而靠向敌人一侧恰恰进入弓箭射程,匈奴兵士就张弓搭箭将箭矢源源不断的射入敌阵。
有时还有火箭及火把,比如现在就是。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他们希望将秦军未建成的城寨引燃。
一时万马奔腾峰烟四起,箭矢就像蝗虫似的飞往秦军城寨,不一会儿就钉满了栅栏看起来像刺猬似的。
扶苏看到这场景脸色都被吓白了,呼吸也不自觉得变得急促起来。
他一个读书人何时见过这等场面,今趟算是开了眼界。
魏呴也有些紧张,只因这是他头一回与匈奴对敌,生怕“不知敌”而出什么乱子。
又等了一会儿,魏呴就有些耐不住性子,对沈兵请示道:
“将军,属下请战……”
沈兵想也没想就回答:
“稍安勿燥,再等等。”
魏呴应了声,就没敢再说什么。
他有些不明白沈兵在等什么,此时已有两座城寨被匈奴引燃,形式甚是危急……
秦军城寨全都没来得及完工,且因为没有预料到匈奴会发起攻击,于是从原木上削下的树枝、树皮等都杂乱的堆在一旁。
这些就被匈奴利用,他们火箭一个劲的往这些地方射,偶尔还投来几个火把……匈奴骑术了得,他们能在飞驰的马上借着马的速度将火把高高抛起投进寨内,而且位置十分精准。
一时城寨内到处都是火头,秦军兵士和劳力赶忙冒着箭雨灭火。
幸运的是河水已引进城寨,灭火还不算困难,只是有些兵士在灭火的过程中往往会被箭矢射中倒地。
按魏呴的想法,此时应该命部队出寨迎敌……秦弩弹道较为平直,除非是在箭塔或是寨楼内否则不利射击。
但沈兵没下令,魏呴也不敢造次,只能这么继续等着。
又过了盏茶时间,北面突然打起旗号,接着仞就匆忙来报:
“将军,甲寨遇敌五千,似有破防之势!”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来了!”
然后下令道:
“放他们进来!”
旁边的魏呴听着这话额头上立时就冒出了冷汗……
他没想到匈奴另外还有一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还一反常理的突破城寨防线实施穿插。
如果刚才下令出寨应敌的话,此时只怕就要遭到匈奴的两面夹击了。
要知道城外秦军不过五千余人,而匈奴却少说有一万多,再加上新增的五千,其总兵力少说也有秦军的三倍之多,再两面夹击……就算秦军有床弩之利只怕也要被杀得溃不成军。
一念至此魏呴不由暗道一声侥幸,好在刚才沈兵及时阻止,否则这下就要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接着沈兵又向王贲下令道:
“做好出战准备,一千步卒两千骑军!”
王贲哄然应声,接着就去安排了。
用王贲的好处就在于沈兵只需要下令,他就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现在,沈兵一说王贲就知道将其安排在三个瓮城同时出击……每个瓮城大概能容纳一千人马。
于是一千步卒在东门,两千骑军则分别位于北门和南门。
东门距离城外的匈奴最近,而北门、南门则稍远。
但因为骑军速度更快,于是出击迎敌时就恰好合为一支部队。
做好这些准备后沈兵就等着。
直到仞报告:
“敌人突破城防……”
沈兵也一声令下:
“出战!”
毕竟这是一支长期与中原争势的部队……纵观中国历史几乎就是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天下的过程。
为了应对游牧民族的骚扰,农耕民族甚至还构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
所以,沈兵总以为匈奴是一支比起秦军也有过之无不及的军队。
然而登上城头往下一望,看到的情形却让沈兵大失所望……
城墙下的匈奴大军队形散乱军容不整,三五成群十分随意的凑一堆,有的套了层皮甲有的只是兽皮衣,头上戴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
偶尔能看到几个身着青铜甲的,沈兵猜那一定是匈奴百夫长或千夫长。
后来想想,觉得匈奴会是这番模样并不奇怪。
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与中原军队不同。
中原军队那是讲究阵法、讲究队形、讲究制式和整齐划一。
而匈奴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军队,他们其实就是由牧民组成为了去劫掠牧畜和财物临时拼凑在一起。
若用中原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群乌合之众,一支不义之师。
然而偏偏就是这群乌合之众这支不义之师却拥有可怕的战力……
究其原因,沈兵认为这是因为匈奴的战法、战术来自捕猎,于是能像野兽如狼群般的战斗。
狼群也不会整队,但长期的捕猎使每头狼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甚至还会彼此配合对猎物发起攻击。
匈奴就像是这些狼群,他们更多的是凭直觉、凭本能、凭第六感作战。
这样的作战模式若是不成熟就妥妥的是乌合之众,但如果成熟了……就会发挥出可怕的战斗力甚至还在制式军队之上了。
在沈兵沉思时,就见匈奴朝秦军发动攻势。
他们的目标是云中城外的城寨。
这时沈兵突然意识到匈奴进攻秦军的诱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圈地”计划……
如果秦军全呆在云中城内,匈奴就是想攻也无从攻起。
但沈兵却偏偏将军队派出城外建寨圈地……城外野战可以说匈奴骑兵的天下,这么做不就是对匈奴的一种挑畔么?
匈奴一动就是三千余人,他们发出像野兽般的呼喝声策马朝城寨方向奔驰而去。
确切的说不是朝着城寨方向,而是沿着城寨的切线方向绕圈……
据王柏说这是匈奴常用的进攻战术。
匈奴极少用骑兵直接冲阵,更别说是冲击城寨了。
其实就算是中原骑兵都不常用骑兵冲阵,遑论擅长骑射的匈奴。
在没有马鞍、马蹬的时代,直接用骑兵冲击步兵几乎就是寻死。
中原骑兵更多选择下马步战。
而擅长骑射的匈奴,则是让自己的队伍顺时针绕圈,就像一个会转动的轮子。
之所以要“顺时针”,是因为左手持弓右手搭箭,逆时针便是将敌人置于攻击面。
而靠向敌人一侧恰恰进入弓箭射程,匈奴兵士就张弓搭箭将箭矢源源不断的射入敌阵。
有时还有火箭及火把,比如现在就是。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他们希望将秦军未建成的城寨引燃。
一时万马奔腾峰烟四起,箭矢就像蝗虫似的飞往秦军城寨,不一会儿就钉满了栅栏看起来像刺猬似的。
扶苏看到这场景脸色都被吓白了,呼吸也不自觉得变得急促起来。
他一个读书人何时见过这等场面,今趟算是开了眼界。
魏呴也有些紧张,只因这是他头一回与匈奴对敌,生怕“不知敌”而出什么乱子。
又等了一会儿,魏呴就有些耐不住性子,对沈兵请示道:
“将军,属下请战……”
沈兵想也没想就回答:
“稍安勿燥,再等等。”
魏呴应了声,就没敢再说什么。
他有些不明白沈兵在等什么,此时已有两座城寨被匈奴引燃,形式甚是危急……
秦军城寨全都没来得及完工,且因为没有预料到匈奴会发起攻击,于是从原木上削下的树枝、树皮等都杂乱的堆在一旁。
这些就被匈奴利用,他们火箭一个劲的往这些地方射,偶尔还投来几个火把……匈奴骑术了得,他们能在飞驰的马上借着马的速度将火把高高抛起投进寨内,而且位置十分精准。
一时城寨内到处都是火头,秦军兵士和劳力赶忙冒着箭雨灭火。
幸运的是河水已引进城寨,灭火还不算困难,只是有些兵士在灭火的过程中往往会被箭矢射中倒地。
按魏呴的想法,此时应该命部队出寨迎敌……秦弩弹道较为平直,除非是在箭塔或是寨楼内否则不利射击。
但沈兵没下令,魏呴也不敢造次,只能这么继续等着。
又过了盏茶时间,北面突然打起旗号,接着仞就匆忙来报:
“将军,甲寨遇敌五千,似有破防之势!”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来了!”
然后下令道:
“放他们进来!”
旁边的魏呴听着这话额头上立时就冒出了冷汗……
他没想到匈奴另外还有一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还一反常理的突破城寨防线实施穿插。
如果刚才下令出寨应敌的话,此时只怕就要遭到匈奴的两面夹击了。
要知道城外秦军不过五千余人,而匈奴却少说有一万多,再加上新增的五千,其总兵力少说也有秦军的三倍之多,再两面夹击……就算秦军有床弩之利只怕也要被杀得溃不成军。
一念至此魏呴不由暗道一声侥幸,好在刚才沈兵及时阻止,否则这下就要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接着沈兵又向王贲下令道:
“做好出战准备,一千步卒两千骑军!”
王贲哄然应声,接着就去安排了。
用王贲的好处就在于沈兵只需要下令,他就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现在,沈兵一说王贲就知道将其安排在三个瓮城同时出击……每个瓮城大概能容纳一千人马。
于是一千步卒在东门,两千骑军则分别位于北门和南门。
东门距离城外的匈奴最近,而北门、南门则稍远。
但因为骑军速度更快,于是出击迎敌时就恰好合为一支部队。
做好这些准备后沈兵就等着。
直到仞报告:
“敌人突破城防……”
沈兵也一声令下:
“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