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驰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沈兵与剺讨论时,扶苏就神色紧张的跑了过来,说道:
  “将军,有一事相询。”
  说着就递上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嬴政写给扶苏的,除了关心几句之外还询问扶苏对秦国一统之后体制的选择。
  体制的选择?
  沈兵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姓资还是姓社。
  转念一想,这时期哪有什么资、社,所谓的体制该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吧?
  但这有得选吗?
  随后扶苏的话才让沈兵明白过来。
  扶苏说:
  “据闻左丞相王绾认为秦国该使用分封制,而右丞相李斯却以为应使用郡县制。”
  “两者之争已非近日才有,父王突然以此问我……”
  “只怕是要考我近日历练是否有所增进了!”
  沈兵闻言不由“哦”了一声。
  他明白了两点:
  其一,嬴政所说的体制指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两者倒的确可以选择。
  其二,嬴政的用心或许真像扶苏说的那样,想考考他是否有治国的能力和独道的见解。
  也难怪扶苏会紧张成这样。
  至于是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其实真是各有所长。
  分封制就是像之前一样把土地分成几块由各诸候管理,只不过这些诸候要听命于嬴政,同时嬴政还管理最大的一块。
  其缺点就是如果诸候国强大了,就不会把嬴政这中央政权当一回事。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是这么来的。
  郡县制就没这方面的担心了,天下全归嬴政的,也就是全国分为多少郡,然后郡下还有县、乡,呈金字塔形分级管理。
  这制度在现代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现代交通高度发达有火车、有飞机、有轮船,从中央把军队派到国家另一边最多也就是几天的问题。
  但在古代这制度却存在“难以控制”的问题。
  其它的不说,楚国这小小的一片地方都因为地形复杂这客观原因而无法改革无法实施郡县制,何况是统一后的秦国!
  比如中央政权和军力在咸阳,蓟城或汝阴有叛乱而地方军无力镇压,该怎么解决?
  若是地方军本身叛乱又如何解决?
  中央出兵镇压?
  仅仅只是路上行军都要月余时间。
  此外还有运输补给及援兵的问题。
  所以这不是用哪个制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交通问题。
  秦国之所以短短十几年就崩溃,除了嬴政统一之后的昏庸暴政之外,也有对边远地区控制不足的原因。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当然是用郡县制。”
  扶苏问:
  “为何?”
  沈兵回答:
  “此前天下大乱各据一方,皆因有诸候存在。”
  “如今天下大定我王一统中原,若又实施分封制,岂非再将天下划分?”
  “这与培养战乱有何分别?是以分封制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扶苏又问:
  “可左丞相所言又在理,燕、楚、齐等国距离咸阳太远。”
  “若是不分封自治,只怕鞭长莫及。”
  沈兵听了不由一愣“分封自治”,这说的怎么这么像北地?
  莫非……
  是赵高和李斯,亦或是嬴政在试探沈兵是否有“自治”独霸一方之心?
  想到这,沈兵就更是坚决支持郡县制了:
  “所谓鞭长莫及,不过是路远难行而已。”
  “如今天下大定,我王便可修筑驰道通向各方。”
  “若一月之路缩短为二十日,便再无鞭长莫及之说了。”
  扶苏当即点头应道:
  “此言有理!多谢将军!”
  许多人以为秦时的驰道是皇帝专用车道,供秦始皇外出游玩使用。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驰道其实是支持郡县制的物资基础,是为了管理统治全国各郡县,尽快传递政令文书,方便物资交流而开辟的。
  之前所说的镇压叛乱是其一,政令文书的及时性又是其二。
  比如从中央有某项政令需全国发布,但正式文书到达偏远地区却要数月之久……奸商就足可用信鸽传递信息并这数月时间屯积与政令相关的物质以暴富。
  是以驰道才是以咸阳为中心且极为宽敞: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且两则种有树木。
  五十步大概是现代的六十几米。
  皇帝专用道也就是任何时候都只会有一队人使用,当然不可能有交汇的情况,六十几米宽完全没有必要。
  可想而知,它是为了咸阳的“中央军”在万一有叛乱时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在此之后还有粮草辎重,两侧的树木则是为这支部队起掩护和工事依托的作用……一旦遭到攻击,两侧树木随时可以成为工事甚至砍筏制作投石机。
  扶苏正要离开,却又被沈兵叫住了。
  沈兵说:
  “加上一句:北地亦不应例外,望大王指派各郡郡守、郡尉及监御史!”
  扶苏不由愕然望向沈兵,但下一秒他就明白了,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道:
  “扶苏明白!”
  其实倒不是嬴政对沈兵多心,而是赵高和李斯两人在旁说的久了,于是让嬴政有试探一下沈兵的心理。
  但北地这地其实并不适合实际采用郡县制。
  正如之前所言,郡守负责军事,郡尉负责内政,监御史负责监督。
  这制度在和平地区是合适的,因为没有战争的压力可以各郡分块管理。
  但在有战争压力尤其还是面对强敌的北郡也这么弄……
  北地此时的总兵力不过两万余人,这兵力本来就不足,还要分成两郡给两个郡守指挥?
  那么九原多少兵?云中多少兵?
  这样把兵权一分,沈兵手里还能有多少兵?还能与匈奴作战吗?
  另外像沈兵这种发展模式,哪个郡尉有办法管理?
  派出两个郡尉分开管理后,能为沈兵的部队提供足够的军事物资抵挡住匈奴的进攻和威胁吗?
  所以北地如果这么做的,那就跟找死差不多。
  这跟当初赵王几次三番的想削李牧的权却又无法下手有些相似。
  沈兵就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让扶苏这样写。
  而嬴政看到扶苏的回答后却是龙心大悦。
  一方面是对沈兵的最后一点戒心也放下了。
  另一方面觉得这扶苏是长大了,尤其那修建驰道的建议……深得寡人之心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