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治丧(一)
刘氏小心翼翼的用着每一个人,甚至都不敢让他们彼此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尽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干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叹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舍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白善宝的衣角,白二郎也不太乐意,他跟白庄头玩得还挺好的,才不想换人呢。
而且这个刘贵一看就是凶巴巴的,他不喜欢。
白善宝也反应过来,有些苦恼的皱着小眉头。
刘贵笑着拒绝,道:“白庄头小的也知道,他做庄头老实,且他是老夫人给少爷的,少爷怎能不通过老夫人就换了呢?”
白善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有些惋惜的看着刘贵和刘嬷嬷走远,“刘贵叔很厉害的,他什么都能做,我在陇州时被欺负,好多次都是他帮我找回场子的。”
说罢瞥了一眼满宝,意思是,不用他你会后悔的。
满宝却道:“可白庄头也没做错事呀,你突然换下他,他多伤心,而且庄子里的长工不服管怎么办?”
她道:“我家里的事,只要领头,我爹都是叫大哥,我娘都是叫大嫂。从不会让我二哥和二嫂他们越过大哥大嫂去,我娘说了,只有这样,我大哥大嫂才能指使得动家里的人。”
白善宝惊奇,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小还有这样的讲究。
满宝却道:“比如我四哥,他就不喜欢听我二哥的话,我五哥和六哥也不喜欢听四哥的话。”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去正院里拜见刘氏,刘氏稀罕的拉着三个孩子看了又看,然后道:“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儿醒了吃些点心再去上课。下午下学了再来家里,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
满宝先应下了,但其实下午一下学她就和白善宝说了一声跑回家里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肯定要回家看一看的。
但经过一个下午,老周家人的情绪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老周头甚至已经拿到了签好字的具保书。
他和钱氏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得去买一具棺材回来,他小声的道:“到时候我们连夜把他们的尸骨起出来放好,对外只说放的是衣服。”
钱氏点头,问道:“那摔盆打幡……”
老周头想了一下道:“让老六去,他年纪最小,要不和老大老大家的商量一下,他们要是答应,就让大头去,满宝也穿上孝服……”
老周头的声音几不可闻,“以后二郎的祭扫肯定是大头来做的……”
他是大房长孙,而满宝总是要出嫁的。
钱氏想了一下,点头道:“行,我问一下老大他们。”
周大郎当然没意见,他还道:“大头的命还是他给保住的呢,本来就应该的。”
小钱氏也点头。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满宝回来的时候,老周头正算着家里的粮食发愁呢,一看到她回来,他立即招手叫她过去,“满宝啊,白家小公子剩下的那三袋麦子卖了没有?”
“没有,爹你怎么了?”
“哎呀,没有就好,没有就好,”老周头笑道:“家里要办大事,到时候很多人来家里吃饭的,所以家里的粮食不够了,我打算把剩下的三袋麦子也给买了。”
老周头对闺女很温柔的笑,“满宝啊,你去问问小公子,现在外头的粮价是多少了?要是便宜了,能不能也便宜些卖我们,这夏粮就快要下来了,还三十文一斗也太贵了。”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尽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干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叹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舍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白善宝的衣角,白二郎也不太乐意,他跟白庄头玩得还挺好的,才不想换人呢。
而且这个刘贵一看就是凶巴巴的,他不喜欢。
白善宝也反应过来,有些苦恼的皱着小眉头。
刘贵笑着拒绝,道:“白庄头小的也知道,他做庄头老实,且他是老夫人给少爷的,少爷怎能不通过老夫人就换了呢?”
白善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有些惋惜的看着刘贵和刘嬷嬷走远,“刘贵叔很厉害的,他什么都能做,我在陇州时被欺负,好多次都是他帮我找回场子的。”
说罢瞥了一眼满宝,意思是,不用他你会后悔的。
满宝却道:“可白庄头也没做错事呀,你突然换下他,他多伤心,而且庄子里的长工不服管怎么办?”
她道:“我家里的事,只要领头,我爹都是叫大哥,我娘都是叫大嫂。从不会让我二哥和二嫂他们越过大哥大嫂去,我娘说了,只有这样,我大哥大嫂才能指使得动家里的人。”
白善宝惊奇,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小还有这样的讲究。
满宝却道:“比如我四哥,他就不喜欢听我二哥的话,我五哥和六哥也不喜欢听四哥的话。”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去正院里拜见刘氏,刘氏稀罕的拉着三个孩子看了又看,然后道:“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儿醒了吃些点心再去上课。下午下学了再来家里,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
满宝先应下了,但其实下午一下学她就和白善宝说了一声跑回家里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肯定要回家看一看的。
但经过一个下午,老周家人的情绪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老周头甚至已经拿到了签好字的具保书。
他和钱氏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得去买一具棺材回来,他小声的道:“到时候我们连夜把他们的尸骨起出来放好,对外只说放的是衣服。”
钱氏点头,问道:“那摔盆打幡……”
老周头想了一下道:“让老六去,他年纪最小,要不和老大老大家的商量一下,他们要是答应,就让大头去,满宝也穿上孝服……”
老周头的声音几不可闻,“以后二郎的祭扫肯定是大头来做的……”
他是大房长孙,而满宝总是要出嫁的。
钱氏想了一下,点头道:“行,我问一下老大他们。”
周大郎当然没意见,他还道:“大头的命还是他给保住的呢,本来就应该的。”
小钱氏也点头。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满宝回来的时候,老周头正算着家里的粮食发愁呢,一看到她回来,他立即招手叫她过去,“满宝啊,白家小公子剩下的那三袋麦子卖了没有?”
“没有,爹你怎么了?”
“哎呀,没有就好,没有就好,”老周头笑道:“家里要办大事,到时候很多人来家里吃饭的,所以家里的粮食不够了,我打算把剩下的三袋麦子也给买了。”
老周头对闺女很温柔的笑,“满宝啊,你去问问小公子,现在外头的粮价是多少了?要是便宜了,能不能也便宜些卖我们,这夏粮就快要下来了,还三十文一斗也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