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盗梦空间》(中)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aoshuo”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按照柯博的原始计划,“面包车撞出护栏”就是整个行动的第一个kick,既然是kick那就表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下一层队员;按照之前设定的逻辑——在kick作用下,只要下面一层醒着的哥们都会被唤醒——可是亚瑟偏偏没有醒上去。为什么呢?
柯博说这是错过了kick的时机,也就是缺少了”吻合”的条件之一:下层梦境中的队员,如果不处于和上层梦境同样的瞬间失衡状态,即使他是醒着的,也不会被上层梦境的kick激醒。
按照本来的设计,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的时候,第二层梦境中亚瑟应当炸掉房间地板造成瞬间下坠失衡的回应式kick;可当时亚瑟遇到了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保镖的袭击,没来得及按爆炸按钮(当然,再下面一层梦境“雪堡突袭”中的任务没完成,也是另外一个不得不延迟的原因),所以当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时,下面没有对应的物理失衡状态,故而“醒转”无法发生。幸好团队设计了“面包车入水”作为保险的备用kick,中间面包车腾空的时间给了下面几层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也给出了银幕上最紧张刺激而有趣的打斗与枪战场景。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当第一层梦境里的面包车入水时,第二层里电梯被爆炸气浪推动改变无重力状态,第三层里雪堡支柱被炸开始坍塌,正因为这些都基本同步了,加上梦境之间梦幻时效的延迟作用。一起做梦的成员们才能逐层却连续地醒上来。
至于第一层梦境与“现实”之间没有设定kick(所以醒来的费舍尔,伊姆斯,亚瑟,阿莲和本来就醒着的约瑟夫只能干等“现实”层镇静剂效用消退或者“焖鸡”停机),那是因为坐过飞机的都清楚,由于气流干扰,飞行过程中也会有颠簸以及瞬间失重的情况发生,这样一些计划外的失衡如果在效果上等同于kick,那就会将第一层梦境中的人(至少是约瑟夫)醒转过来。这等于破坏了行动。所以,在“现实”与第一层梦境之间不设置kick是为了保险起见。
潜规则五:“凌波态”设定。
由于多重梦境所需镇静剂效果太强,其副作用是本来在一般梦境中的死亡可以让梦中人醒来的,在多重梦境下的死亡则不会醒来,其意识会处于一种“凌波态”(limbo,本意在基督教神学中是指死于原罪、但居然没被降入地狱但又上不了天堂的状态,就那么尴尬着模糊着灰色着)。
按照影片的设定,“凌波态”纯粹的潜意识(pure-subconscious),是完全没被认知过的梦空间(uncharted-dreamspace)。即使你听懂了这两句台词。那还有n多关于凌波态的细节设定影片都没有明说。
从理解剧情的角度,可以将“凌波态”理解为一个对于前因后果极度茫然的意识状态(注意:是“意识状态”而不是“意识空间”——只是在电影表现时“被空间化”了,所以是“晋入”凌波态,而不能用“进入”)——这需要一点点玄妙的想象力。
脱离“凌波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但是意识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往往是没办法分清“凌波态”与现实的,所以不会想到利用死亡来醒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嘛~)。而且,因为极度茫然。实际上也不大会有时间观念,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觉着年老体弱。但能不能在“凌波态”中“自然老死”还真是没准的事儿。
如果没法从“凌波态”中醒转、或者在“现实”层次强行醒转(如解除与“焖鸡”的连结),在梦中处于“凌波态”的那个人在“现实”层次大脑会处于瘫痪状态,一团浆糊——即使他在生物意义上还是“活着”的,意识上那哥们已经不行了。这个,就是深入多重梦境最大的危险。
比较神奇的是,诺兰设计的多重梦境中的“凌波态”其实是个共享意识状态:只要是在最上层“焖鸡”上连在一起的同志。不管是否身处不同的梦境层次,只要在任一层梦境嗝屁了,大家到的都会是同一个“凌波态”环境,而且这个环境的设定取决于以前曾经晋入过凌波态的人的构想。这一点,是通过第一层梦境(“雨中劫”)中的台词明确说明了的。大伙看电影的时候记得竖起耳朵。
值得注意的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通往“凌波态”也不是只有通过“死亡”;以前有过“凌波态”经验、并成功脱离的人,可以在非死亡的状态下通过“焖鸡”梦入“凌波态”——总之,只有“梦界牛叉”才可以做到。
说实话,这可能是影片梦境设定中最玄的一个,影片中唯一一个有如此功能的同学,就是柯博。而且,这样设定的话,“死亡进入”与“焖鸡焖入”两种抵达“凌波态”的方式,对当事人的影响还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凌波态”的醒转模式,在该状态中的死亡,是让人直接回到最顶层的现实状态、还是需要先回到凌波态之前的那层梦境、然后一层一层醒上来?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事实上,电影画面给出的线索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说从凌波态醒转还是必须逐层往上(像片中费舍尔一般),那斋藤死在第三层,按理说最后柯博解救出他之后两人应该是一起回到“雪堡”的梦境才对;可是雪堡那层的物理空间在解救斋藤时已经被炸毁了(包括那一层里柯博与斋藤的“肉身”),他们应该是回不到那一层去了。
然而,如果说在“凌波态”中的死亡会直接导致梦中人在现实中清醒,那就不符合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事实(费舍尔的确是一层层醒上来的);而且。如果从“凌波态”中醒转的费舍尔如果不是回到“雪堡”这一层的话,那整个行动就会失败,因为到他醒来的时候,他还没打开那一层“密室”门因而也就没有发现心内期盼的那个秘密。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凌波态”是超乎寻常“线性逻辑”的状态,当代科学理性的心理学知识只能提供这一状态存在的依据。但根本无法解释一个具体的过程。正如同地球内核结构是地质“科学”、而深入地心的过程只能是“幻想”一样。企图构建一个“潜意识”与“现实”之间容易分辨、理解的互动模式,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任务。诺兰即使是心理学超牛、投入一辈子玩这个也不太可能玩得通。所以,目前的状态是“难得糊涂”就好,大致说得通就行。
潜规则六:辨梦图腾。
柯博他们“梦之队”的成员每人都有一个图腾(totem),用来分辨自己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还可分辨是否在别人的梦中。其原理是只有图腾的持有人才清楚某些特质,而这个特质在梦里梦外是截然不同的。柯博拿的是小甜甜茉奈莉的图腾,一个小陀螺;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是这个陀螺如果在梦境中的话。就会一直旋转下去不会停止;如果在现实中的话,则会“正常地”歪倒停止。
可是,关于图腾的设定远没有这般简单。图腾区分的对象,恐怕还有争议。因为在多人同入多层梦境的前提下,电影一直强调的是“图腾能确信不在他人的梦里”,但是,图腾能确定“不在自己的梦里”么?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图腾是无法作为当事人是否在做梦的依据的。因为假设在现实中制造了只有自己才了解特性的一个图腾,那这个图腾当自己身处别人的梦境中时——也就是多人合梦时自己不是“主梦人”——可能有效(因为别人不了解你自己的图腾的独特个性是什么。所以图腾在别人的梦境中会出现比较诡异的现象,如“陀螺老转个没完”);但是,如果自己就是“主梦人”,又拿出自己设计的图腾来测试自己是否做梦——这就好比你在现实中想着梦中可以通过掐自己痛不痛来辨别是否做梦,但等你真的做梦的时候、梦中掐自己的痛疼反应还会是“客观”的么?难道不是受你清醒时的想法影响么?还能作为你判断是否做梦的客观依据么?这很令人怀疑。
另外,图腾本来是很私人的。跟别人说了特性那就不灵了。电影中团队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图腾(伊姆斯的是个筹码,亚瑟的是个骰子,阿莲的是个自己稍微镂空成一个只有自己知道质量的国际象棋棋子),但都没有告知各自用来判断的特性是什么。
影片几乎是翻来覆去“强调”的,仅仅是柯博的图腾;更值得怀疑的是。这个图腾不是柯博“自己”的,而是小甜甜茉奈莉的;柯博承认当初在“凌波态”里对茉奈莉施展了“种神**”,电影虽然没有明说具体是如何实施的,但很有可能是通过茉奈莉的那个陀螺图腾:柯博使那个陀螺旋而不停、从而使茉奈莉相信他们所处的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那么,有过那种“通过作用于陀螺而种梦”经验的柯博,现在又拿了当初的工具来测试自己是否在做梦,那测试的结果是否会受到他固有记忆中设定的影响呢?说白了就是:你带着某种判断方法的记忆去做梦,那梦中对那种方法的运用,是否会受到记忆影响而失去判断价值呢?
这些非常关键的问题,将决定观众对于影片结尾的终极理解。
杜星河之后又给方雅君讲了“种神**“的心理逻辑
在逐层说明具体梦境之前,他要方雅君首先得明白此次种梦行动核心目标的逻辑,也就是柯博他们是如何计划让罗伯特费舍尔“自发而强烈地”产生“解散老爸创立的集团公司”这个念头的。
根据电影的说法,人的潜意识有种“自我防御”机制;你可以在梦中直接告诉费舍尔让他瓦解老爸的公司,出于他与父亲之间别扭关系,没准他还真可能同意;不过之后。潜意识可能会让他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原生”想法,因而心生怀疑,这就不能算“种梦”成功了。
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很微妙的,太简单直接的玩意接受起来有困难,转几个弯、越隐秘、隐晦、深层的东东,接受起来越自然。
针对费舍尔这个个案。虽然他在现实中与父亲的关系极其糟糕(他老爸临终对他说唯一一句话是“失望”),但人性中对亲情的那份本能的渴望,如果能被积极正面的对待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柯博小组的策略:
首先通过布朗宁(browning)(他是费舍尔的教父同时也是费舍尔老爸最信任的高级顾问)这个角色(其实是伊姆斯伪装的)向费舍尔透露他老爸还有个终极遗言(可以取代费舍尔“已知”的遗言)藏在一个只有费舍尔知道密码的保险箱中,而且隐约透露终极遗言的内容可能是“解散公司”。这种信息与现实中父子关系不和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会让费舍尔愤怒,以为这是父亲不爱他的表现,同时内心更痛楚(对亲情的需求更绝望而强烈)。
到了下一层梦境中,柯博想法子让费舍尔相信上一层的“绑架”与布朗宁有关。并通过后者之口证实终极遗言的内容就是解散集团公司;但比之前多了的信息是这一层的安排会让布朗宁的行动看起来是出于(继续掌控公司)私利,而不是出于对费舍尔本人的关心。费舍尔确定了父亲要自己解散公司,愤怒变成了疑惑,他不太理解。于是柯博顺理成章地建议他潜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亲眼”看看父亲的终极遗言(在这个阶段,费舍尔已经基本相信父亲的遗言是让他解散公司,他只是从感情上无法接受和理解)。
当然,费舍尔潜入的,实际上是伊姆斯的梦境。雪堡里的医院构架都是事先设定好的;但是,那个秘密病室里发生的事情。是反映费舍尔潜意识的自我投射,也就是他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柯博小组要做的,只是配合费舍尔这种最隐秘心思而设计出一个让他最隐秘的渴望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得以满足。
虽说费舍尔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硬,特别是11岁母亲去世之后,老爸对他说的唯一安慰的话是“实在无话可说”(therereallyisn’tanythingtosay)。可是,在费舍尔的记忆深处。一直保留着童年时难得的点滴父爱,集中表现之一,就是一张和父亲一起玩纸风车的照片。伊姆斯在费舍尔的钱包里发现了那张照片,证实费舍尔有父爱的渴望;柯博他们利用了这种渴望,将费舍尔记忆中最珍贵的纸风车放入了最终密码箱。将费舍尔感动得瞬间飙泪,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的爱心;他那渴望父爱的潜意识在那一刻会将现实中父亲的种种不是自动解释成“不善表达感情”之类的,同时也将父亲临死前说的“失望”很顺理成章地解释成“父亲对我企图重复他的事业轨迹的失望”,“原来老爸不是因为我不能像他那样而失望,原来他是想让我做我自己,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他的自己,因此才想让我解散公司实现自我奋斗啊!”——尽管没有明说,那一刻费舍尔释然之后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斋藤交给柯博团队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这个心理过程的构建很完美。柯博他们不仅让费舍尔在父爱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下定决心解散公司,还让他内心隐隐对之前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爱”角色的布朗宁心生嫌隙——这相当于一个双保险措施:即使费舍尔无法那么快地解散公司,他对布朗宁由此开始的不信任,也最终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不管怎样,搞垮fischermorrow集团的目的都能达成。
“种梦行动”分镜头的分镜头也很值得人研究和玩味。
梦境的顺序是:“现实”(柯博小组与费舍尔同机)→第一层梦境“雨中劫“→第二层梦境”战宾馆“→第三层梦境”袭雪堡“→”救费舍尔“→“救斋藤”。
1.“现实”——这没啥好说的,柯博药倒了目标(费舍尔),大家连上”焖鸡“,进入约瑟夫的梦中,”种梦“行动正式开始。
2.“雨中劫”——这层行动的目的前面已经解释了,主要是为了透露有终极遗言而且布朗宁知道这回事,同时造成柯博他们扮演的“绑架犯”们想要窃取终极遗言秘密的假象,之后费舍尔被药倒而进入下一层梦境。
在这一层梦境里,由于柯博投射的与死去妻子茉奈莉关联景象(火车,暗示当初柯博与茉奈莉是通过“卧轨”的自杀方式从“凌波态”中醒转的)的干扰,加上事先没有估计到费舍尔受过”反意识侵入“训练,斋藤在与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武装保镖交战时受重伤。全体成员转移到面包车上进入下一层梦境,唯一清醒的约瑟夫负责开车躲避保镖、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制造kick(撞出护栏+入水)。
入水后,从下层梦境醒转的费舍尔拉着布朗宁(注意,他其实伊姆斯伪装的)上了岸;车厢中的亚瑟、小莲也醒转了,约瑟夫当然也一直清醒着;因为他们扮演的是劫匪,自然不能跑到岸上去和费舍尔待在一起;不过他们早就备好了氧气罐,估计是从另外的地方悄悄登岸了。柯博和斋藤还在车里,他们根本没从下层梦境中醒来,意识还在“凌波态”。
3.“战宾馆”——这场是在亚瑟的梦境中,主要目的是让柯博接近费舍尔并使后者开始怀疑布朗宁的动机,最后成功唆使费舍尔和大家一起连上”焖鸡“好进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发现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层出现的布朗宁不是伊姆斯伪装的,而是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这个被抓住的布朗宁供出“解散公司”的遗言是真而且他不想这样做,其实是费舍尔自我意识的投射,而这种意识是受了这一层柯博扮演的“反意识入侵”顾问的蛊惑。最后连入“焖鸡”时,柯博他们让费舍尔以为连入的是那个布朗宁的梦境,其实是连入伊姆斯的梦境。
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当时阿莲明明问了一句“慢着,我们要进入的是谁的潜意识,费舍尔的、还是布朗宁的?”柯博回答说“是费舍尔的。”那么,难道下一层“雪堡”梦境的主梦人不应该是费舍尔么?不是的。注意阿莲与柯博谈的是“潜意识探取对象”,不是“梦境主人”。影片前面的情节一早提到了,永远不要将意识窃取或者种植的目标当做主梦人,应该是让对象的潜意识投射到盗梦团队创建的梦境中来,这样获得、或种植的秘密意识,才是自发自然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一层出现的由费舍尔意识投射出来的布朗宁后来到底有没有连到“焖鸡”上?如果连到了,为什么下一层“雪堡”场景根本没有布朗宁的身影?就我个人观影记忆而言,电影中没有明确表示这个“投射版”(以区别于伊姆斯的“伪装版”)布朗宁是否连在“焖鸡”上。如果没连,下一层“雪堡”没出现这好解释;如果连了,下层为啥没露面呢?这难道不是违反前述“同梦机制”的第三条么?(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aoshu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
按照柯博的原始计划,“面包车撞出护栏”就是整个行动的第一个kick,既然是kick那就表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下一层队员;按照之前设定的逻辑——在kick作用下,只要下面一层醒着的哥们都会被唤醒——可是亚瑟偏偏没有醒上去。为什么呢?
柯博说这是错过了kick的时机,也就是缺少了”吻合”的条件之一:下层梦境中的队员,如果不处于和上层梦境同样的瞬间失衡状态,即使他是醒着的,也不会被上层梦境的kick激醒。
按照本来的设计,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的时候,第二层梦境中亚瑟应当炸掉房间地板造成瞬间下坠失衡的回应式kick;可当时亚瑟遇到了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保镖的袭击,没来得及按爆炸按钮(当然,再下面一层梦境“雪堡突袭”中的任务没完成,也是另外一个不得不延迟的原因),所以当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时,下面没有对应的物理失衡状态,故而“醒转”无法发生。幸好团队设计了“面包车入水”作为保险的备用kick,中间面包车腾空的时间给了下面几层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也给出了银幕上最紧张刺激而有趣的打斗与枪战场景。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当第一层梦境里的面包车入水时,第二层里电梯被爆炸气浪推动改变无重力状态,第三层里雪堡支柱被炸开始坍塌,正因为这些都基本同步了,加上梦境之间梦幻时效的延迟作用。一起做梦的成员们才能逐层却连续地醒上来。
至于第一层梦境与“现实”之间没有设定kick(所以醒来的费舍尔,伊姆斯,亚瑟,阿莲和本来就醒着的约瑟夫只能干等“现实”层镇静剂效用消退或者“焖鸡”停机),那是因为坐过飞机的都清楚,由于气流干扰,飞行过程中也会有颠簸以及瞬间失重的情况发生,这样一些计划外的失衡如果在效果上等同于kick,那就会将第一层梦境中的人(至少是约瑟夫)醒转过来。这等于破坏了行动。所以,在“现实”与第一层梦境之间不设置kick是为了保险起见。
潜规则五:“凌波态”设定。
由于多重梦境所需镇静剂效果太强,其副作用是本来在一般梦境中的死亡可以让梦中人醒来的,在多重梦境下的死亡则不会醒来,其意识会处于一种“凌波态”(limbo,本意在基督教神学中是指死于原罪、但居然没被降入地狱但又上不了天堂的状态,就那么尴尬着模糊着灰色着)。
按照影片的设定,“凌波态”纯粹的潜意识(pure-subconscious),是完全没被认知过的梦空间(uncharted-dreamspace)。即使你听懂了这两句台词。那还有n多关于凌波态的细节设定影片都没有明说。
从理解剧情的角度,可以将“凌波态”理解为一个对于前因后果极度茫然的意识状态(注意:是“意识状态”而不是“意识空间”——只是在电影表现时“被空间化”了,所以是“晋入”凌波态,而不能用“进入”)——这需要一点点玄妙的想象力。
脱离“凌波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但是意识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往往是没办法分清“凌波态”与现实的,所以不会想到利用死亡来醒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嘛~)。而且,因为极度茫然。实际上也不大会有时间观念,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觉着年老体弱。但能不能在“凌波态”中“自然老死”还真是没准的事儿。
如果没法从“凌波态”中醒转、或者在“现实”层次强行醒转(如解除与“焖鸡”的连结),在梦中处于“凌波态”的那个人在“现实”层次大脑会处于瘫痪状态,一团浆糊——即使他在生物意义上还是“活着”的,意识上那哥们已经不行了。这个,就是深入多重梦境最大的危险。
比较神奇的是,诺兰设计的多重梦境中的“凌波态”其实是个共享意识状态:只要是在最上层“焖鸡”上连在一起的同志。不管是否身处不同的梦境层次,只要在任一层梦境嗝屁了,大家到的都会是同一个“凌波态”环境,而且这个环境的设定取决于以前曾经晋入过凌波态的人的构想。这一点,是通过第一层梦境(“雨中劫”)中的台词明确说明了的。大伙看电影的时候记得竖起耳朵。
值得注意的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通往“凌波态”也不是只有通过“死亡”;以前有过“凌波态”经验、并成功脱离的人,可以在非死亡的状态下通过“焖鸡”梦入“凌波态”——总之,只有“梦界牛叉”才可以做到。
说实话,这可能是影片梦境设定中最玄的一个,影片中唯一一个有如此功能的同学,就是柯博。而且,这样设定的话,“死亡进入”与“焖鸡焖入”两种抵达“凌波态”的方式,对当事人的影响还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凌波态”的醒转模式,在该状态中的死亡,是让人直接回到最顶层的现实状态、还是需要先回到凌波态之前的那层梦境、然后一层一层醒上来?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事实上,电影画面给出的线索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说从凌波态醒转还是必须逐层往上(像片中费舍尔一般),那斋藤死在第三层,按理说最后柯博解救出他之后两人应该是一起回到“雪堡”的梦境才对;可是雪堡那层的物理空间在解救斋藤时已经被炸毁了(包括那一层里柯博与斋藤的“肉身”),他们应该是回不到那一层去了。
然而,如果说在“凌波态”中的死亡会直接导致梦中人在现实中清醒,那就不符合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事实(费舍尔的确是一层层醒上来的);而且。如果从“凌波态”中醒转的费舍尔如果不是回到“雪堡”这一层的话,那整个行动就会失败,因为到他醒来的时候,他还没打开那一层“密室”门因而也就没有发现心内期盼的那个秘密。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凌波态”是超乎寻常“线性逻辑”的状态,当代科学理性的心理学知识只能提供这一状态存在的依据。但根本无法解释一个具体的过程。正如同地球内核结构是地质“科学”、而深入地心的过程只能是“幻想”一样。企图构建一个“潜意识”与“现实”之间容易分辨、理解的互动模式,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任务。诺兰即使是心理学超牛、投入一辈子玩这个也不太可能玩得通。所以,目前的状态是“难得糊涂”就好,大致说得通就行。
潜规则六:辨梦图腾。
柯博他们“梦之队”的成员每人都有一个图腾(totem),用来分辨自己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还可分辨是否在别人的梦中。其原理是只有图腾的持有人才清楚某些特质,而这个特质在梦里梦外是截然不同的。柯博拿的是小甜甜茉奈莉的图腾,一个小陀螺;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是这个陀螺如果在梦境中的话。就会一直旋转下去不会停止;如果在现实中的话,则会“正常地”歪倒停止。
可是,关于图腾的设定远没有这般简单。图腾区分的对象,恐怕还有争议。因为在多人同入多层梦境的前提下,电影一直强调的是“图腾能确信不在他人的梦里”,但是,图腾能确定“不在自己的梦里”么?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图腾是无法作为当事人是否在做梦的依据的。因为假设在现实中制造了只有自己才了解特性的一个图腾,那这个图腾当自己身处别人的梦境中时——也就是多人合梦时自己不是“主梦人”——可能有效(因为别人不了解你自己的图腾的独特个性是什么。所以图腾在别人的梦境中会出现比较诡异的现象,如“陀螺老转个没完”);但是,如果自己就是“主梦人”,又拿出自己设计的图腾来测试自己是否做梦——这就好比你在现实中想着梦中可以通过掐自己痛不痛来辨别是否做梦,但等你真的做梦的时候、梦中掐自己的痛疼反应还会是“客观”的么?难道不是受你清醒时的想法影响么?还能作为你判断是否做梦的客观依据么?这很令人怀疑。
另外,图腾本来是很私人的。跟别人说了特性那就不灵了。电影中团队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图腾(伊姆斯的是个筹码,亚瑟的是个骰子,阿莲的是个自己稍微镂空成一个只有自己知道质量的国际象棋棋子),但都没有告知各自用来判断的特性是什么。
影片几乎是翻来覆去“强调”的,仅仅是柯博的图腾;更值得怀疑的是。这个图腾不是柯博“自己”的,而是小甜甜茉奈莉的;柯博承认当初在“凌波态”里对茉奈莉施展了“种神**”,电影虽然没有明说具体是如何实施的,但很有可能是通过茉奈莉的那个陀螺图腾:柯博使那个陀螺旋而不停、从而使茉奈莉相信他们所处的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那么,有过那种“通过作用于陀螺而种梦”经验的柯博,现在又拿了当初的工具来测试自己是否在做梦,那测试的结果是否会受到他固有记忆中设定的影响呢?说白了就是:你带着某种判断方法的记忆去做梦,那梦中对那种方法的运用,是否会受到记忆影响而失去判断价值呢?
这些非常关键的问题,将决定观众对于影片结尾的终极理解。
杜星河之后又给方雅君讲了“种神**“的心理逻辑
在逐层说明具体梦境之前,他要方雅君首先得明白此次种梦行动核心目标的逻辑,也就是柯博他们是如何计划让罗伯特费舍尔“自发而强烈地”产生“解散老爸创立的集团公司”这个念头的。
根据电影的说法,人的潜意识有种“自我防御”机制;你可以在梦中直接告诉费舍尔让他瓦解老爸的公司,出于他与父亲之间别扭关系,没准他还真可能同意;不过之后。潜意识可能会让他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原生”想法,因而心生怀疑,这就不能算“种梦”成功了。
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很微妙的,太简单直接的玩意接受起来有困难,转几个弯、越隐秘、隐晦、深层的东东,接受起来越自然。
针对费舍尔这个个案。虽然他在现实中与父亲的关系极其糟糕(他老爸临终对他说唯一一句话是“失望”),但人性中对亲情的那份本能的渴望,如果能被积极正面的对待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柯博小组的策略:
首先通过布朗宁(browning)(他是费舍尔的教父同时也是费舍尔老爸最信任的高级顾问)这个角色(其实是伊姆斯伪装的)向费舍尔透露他老爸还有个终极遗言(可以取代费舍尔“已知”的遗言)藏在一个只有费舍尔知道密码的保险箱中,而且隐约透露终极遗言的内容可能是“解散公司”。这种信息与现实中父子关系不和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会让费舍尔愤怒,以为这是父亲不爱他的表现,同时内心更痛楚(对亲情的需求更绝望而强烈)。
到了下一层梦境中,柯博想法子让费舍尔相信上一层的“绑架”与布朗宁有关。并通过后者之口证实终极遗言的内容就是解散集团公司;但比之前多了的信息是这一层的安排会让布朗宁的行动看起来是出于(继续掌控公司)私利,而不是出于对费舍尔本人的关心。费舍尔确定了父亲要自己解散公司,愤怒变成了疑惑,他不太理解。于是柯博顺理成章地建议他潜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亲眼”看看父亲的终极遗言(在这个阶段,费舍尔已经基本相信父亲的遗言是让他解散公司,他只是从感情上无法接受和理解)。
当然,费舍尔潜入的,实际上是伊姆斯的梦境。雪堡里的医院构架都是事先设定好的;但是,那个秘密病室里发生的事情。是反映费舍尔潜意识的自我投射,也就是他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柯博小组要做的,只是配合费舍尔这种最隐秘心思而设计出一个让他最隐秘的渴望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得以满足。
虽说费舍尔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硬,特别是11岁母亲去世之后,老爸对他说的唯一安慰的话是“实在无话可说”(therereallyisn’tanythingtosay)。可是,在费舍尔的记忆深处。一直保留着童年时难得的点滴父爱,集中表现之一,就是一张和父亲一起玩纸风车的照片。伊姆斯在费舍尔的钱包里发现了那张照片,证实费舍尔有父爱的渴望;柯博他们利用了这种渴望,将费舍尔记忆中最珍贵的纸风车放入了最终密码箱。将费舍尔感动得瞬间飙泪,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的爱心;他那渴望父爱的潜意识在那一刻会将现实中父亲的种种不是自动解释成“不善表达感情”之类的,同时也将父亲临死前说的“失望”很顺理成章地解释成“父亲对我企图重复他的事业轨迹的失望”,“原来老爸不是因为我不能像他那样而失望,原来他是想让我做我自己,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他的自己,因此才想让我解散公司实现自我奋斗啊!”——尽管没有明说,那一刻费舍尔释然之后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斋藤交给柯博团队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这个心理过程的构建很完美。柯博他们不仅让费舍尔在父爱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下定决心解散公司,还让他内心隐隐对之前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爱”角色的布朗宁心生嫌隙——这相当于一个双保险措施:即使费舍尔无法那么快地解散公司,他对布朗宁由此开始的不信任,也最终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不管怎样,搞垮fischermorrow集团的目的都能达成。
“种梦行动”分镜头的分镜头也很值得人研究和玩味。
梦境的顺序是:“现实”(柯博小组与费舍尔同机)→第一层梦境“雨中劫“→第二层梦境”战宾馆“→第三层梦境”袭雪堡“→”救费舍尔“→“救斋藤”。
1.“现实”——这没啥好说的,柯博药倒了目标(费舍尔),大家连上”焖鸡“,进入约瑟夫的梦中,”种梦“行动正式开始。
2.“雨中劫”——这层行动的目的前面已经解释了,主要是为了透露有终极遗言而且布朗宁知道这回事,同时造成柯博他们扮演的“绑架犯”们想要窃取终极遗言秘密的假象,之后费舍尔被药倒而进入下一层梦境。
在这一层梦境里,由于柯博投射的与死去妻子茉奈莉关联景象(火车,暗示当初柯博与茉奈莉是通过“卧轨”的自杀方式从“凌波态”中醒转的)的干扰,加上事先没有估计到费舍尔受过”反意识侵入“训练,斋藤在与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武装保镖交战时受重伤。全体成员转移到面包车上进入下一层梦境,唯一清醒的约瑟夫负责开车躲避保镖、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制造kick(撞出护栏+入水)。
入水后,从下层梦境醒转的费舍尔拉着布朗宁(注意,他其实伊姆斯伪装的)上了岸;车厢中的亚瑟、小莲也醒转了,约瑟夫当然也一直清醒着;因为他们扮演的是劫匪,自然不能跑到岸上去和费舍尔待在一起;不过他们早就备好了氧气罐,估计是从另外的地方悄悄登岸了。柯博和斋藤还在车里,他们根本没从下层梦境中醒来,意识还在“凌波态”。
3.“战宾馆”——这场是在亚瑟的梦境中,主要目的是让柯博接近费舍尔并使后者开始怀疑布朗宁的动机,最后成功唆使费舍尔和大家一起连上”焖鸡“好进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发现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层出现的布朗宁不是伊姆斯伪装的,而是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这个被抓住的布朗宁供出“解散公司”的遗言是真而且他不想这样做,其实是费舍尔自我意识的投射,而这种意识是受了这一层柯博扮演的“反意识入侵”顾问的蛊惑。最后连入“焖鸡”时,柯博他们让费舍尔以为连入的是那个布朗宁的梦境,其实是连入伊姆斯的梦境。
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当时阿莲明明问了一句“慢着,我们要进入的是谁的潜意识,费舍尔的、还是布朗宁的?”柯博回答说“是费舍尔的。”那么,难道下一层“雪堡”梦境的主梦人不应该是费舍尔么?不是的。注意阿莲与柯博谈的是“潜意识探取对象”,不是“梦境主人”。影片前面的情节一早提到了,永远不要将意识窃取或者种植的目标当做主梦人,应该是让对象的潜意识投射到盗梦团队创建的梦境中来,这样获得、或种植的秘密意识,才是自发自然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一层出现的由费舍尔意识投射出来的布朗宁后来到底有没有连到“焖鸡”上?如果连到了,为什么下一层“雪堡”场景根本没有布朗宁的身影?就我个人观影记忆而言,电影中没有明确表示这个“投射版”(以区别于伊姆斯的“伪装版”)布朗宁是否连在“焖鸡”上。如果没连,下一层“雪堡”没出现这好解释;如果连了,下层为啥没露面呢?这难道不是违反前述“同梦机制”的第三条么?(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aoshu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