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章 转移
而这些巨型投石车的建造已经是接近了尾声,只剩最后几辆投石车没有竣工了,而那些工匠们正在日以继夜地赶工,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
当然这些投石车建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必须要进行试射和调拭,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为了防止吴军发现,试射则是安排在晚上进行,拆开顶棚,所有的操作人员全部到位,每辆投石车将会安排进行一到两枚石弹的试射,根据情况,对投石车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投射角度。
有着夜色的掩护,就算这些石弹落到江中的时候,也不会被对岸的吴军发现什么,浩荡的长江足以吞噬掉一切,而且魏军每晚也只测试一二十辆投石车,每次试射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隔,纵然有石弹落入到江水之中产生声响,那些夜间巡逻的吴兵最多也只是诧异一番,一片漆黑之中,他们也搞不清有什么东西落入到大江之中。
毕竟长江中曾经会有大鱼跳跃出水面,产生的声响足以盖过石弹。
到了冬季之后,长江沿岸的气候进入到了阴雨时节,十天便有九天阴,一到夜晚,江面上不是阴雨霏霏,就是乌漆麻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魏军也只是听声辨位,通过石弹落江的声响来大致辨断远近和方位。
其实试射任务也很简单,能保证石弹顺利地抛射出去,落在大致的指定位置上即可,至于落点精度,那就需要在实战之中再调整了,毕竟谁也不知道吴军的战船会出现在江面上的哪个位置,只有到了实战之时,才能对具体目标再进行具体地调整了。
吴国的战船体积寻常都比较大,石弹砸中无论战船的任何部位,都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在投射的精度上,也无需去追求极致,只要能大致的瞄准目标,那怕只能做到十弹中一,这个伤害率也是足够了。
当然那些更小的目标,也就是吴军的快船,投石车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毕竟这些快船移动灵活,小巧轻变,打击这种目标,只能是通过覆盖率来解决,相对来说漏网之鱼便会比较多。
不过曹亮也没有指望利用投石车就能完全摧毁吴国的水军,只要能摧毁吴国的楼船和大型战船即可,至于那些小型的战船,则由王濬的水军来对付。
连续十几天的试射,曹亮对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极个别的投石车因为机械故障的原因无法发射之外,大部分的投石车都能顺利地投出石弹,并击中预定的目标区域。
对那些有机械故障的投石车也进行了抢修,并在几天后进行了再次的试射,基本上保证了二百辆投石车无一问题,都可以在总攻的时候投入战斗。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王濬的水军到来了。
王濬回到巢湖水军基地之后,立刻看手准备调动水军到西江口。
由于魏军已经控制了濡须口和东关,吴军的战船就无法再从水路进入巢湖了,所以王濬的组建水军的过程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顺利地就完成了组建。
但现在曹亮要求王濬率水军赶赴西江口,王濬就必须要绕道长江前往。
而整个长江水道都处于吴国水军的严密控制之下,王濬率军通过这一江段,显然是有着重重的难度的。
尤其是此行魏国水军要直奔建业的,吴国水军自然是如临大敌,一场激战势在难免。
魏国水军虽然看起来规模庞大,但实战能力却要逊色的多,一句话简而概括,那就是徒有其表。
尽管说魏国水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水兵是来自于吴国的,平时操练的时候,他们倒是能十足地卖力,但真正到了实战的时候,这些人又将会抱什么样的心思,就无人能够知晓了。
所以魏国水军的中坚力量还是三分之二的魏兵,但魏水军组建时间尚短,操练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这个时候仓促出战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胜算可言的。
不过曹亮给王濬的任务并不是要他打败吴国水军,仅仅只是将所有的战船转移到西江口一带去。
这样的难度,无疑便减小了许多。
为了接应水军的转移行动,曹亮特意地从各营之中抽调了两万弓弩手,在长江沿岸一路进行掩护。
有了这些弓弩手,魏国水军行动的时候底气也会足以一些,只要他们一直不出弓箭射程的话,一路之上还是比较安全的。
当魏国水军浩浩荡荡驶出濡须口之后,吴国那边顿时是如临大敌,立刻飞报于丁奉。
丁奉当时正在芜湖督查江防的事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是乘船赶往了濡须口。
就连丁奉也是十分的诧异,按理说魏国的水军一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刚刚组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也太扯了吧?
但魏军既然敢来,说明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所以丁奉也不敢轻敌,立刻调动水军前往迎战。
不过抵达濡须口附近的长江水面之后,丁奉发现魏国的战船并不向着南岸驶来,而是慢慢悠悠地沿着北岸向下游行驶,这不禁让丁奉有些迷惑了,这魏国水军究竟是想要搞什么?
长江北岸如今都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那怕一直东到建业、广陵亦是如此,魏国水军如果一直靠着北岸的话,那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渡江。
丁奉开始还比较疑心这是不是魏军的一种战术,想趁着吴国水军防备较弱的时候才发起进攻,于是丁奉下令,吴军也保持按兵不动的状态,时刻密切注意魏军的动向,毕竟千里江防,不能出现任何的疏漏,一旦出现问题,那可真就麻烦了。
但双方这么一直隔水相持着,始终也不见魏军有什么动作,反而是小心翼翼地贴着岸边走,看到岸边有大量的魏军步兵在出没,丁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魏国水军仅仅只是转移,并不计划进行水战。
当然这些投石车建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必须要进行试射和调拭,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为了防止吴军发现,试射则是安排在晚上进行,拆开顶棚,所有的操作人员全部到位,每辆投石车将会安排进行一到两枚石弹的试射,根据情况,对投石车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投射角度。
有着夜色的掩护,就算这些石弹落到江中的时候,也不会被对岸的吴军发现什么,浩荡的长江足以吞噬掉一切,而且魏军每晚也只测试一二十辆投石车,每次试射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隔,纵然有石弹落入到江水之中产生声响,那些夜间巡逻的吴兵最多也只是诧异一番,一片漆黑之中,他们也搞不清有什么东西落入到大江之中。
毕竟长江中曾经会有大鱼跳跃出水面,产生的声响足以盖过石弹。
到了冬季之后,长江沿岸的气候进入到了阴雨时节,十天便有九天阴,一到夜晚,江面上不是阴雨霏霏,就是乌漆麻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魏军也只是听声辨位,通过石弹落江的声响来大致辨断远近和方位。
其实试射任务也很简单,能保证石弹顺利地抛射出去,落在大致的指定位置上即可,至于落点精度,那就需要在实战之中再调整了,毕竟谁也不知道吴军的战船会出现在江面上的哪个位置,只有到了实战之时,才能对具体目标再进行具体地调整了。
吴国的战船体积寻常都比较大,石弹砸中无论战船的任何部位,都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在投射的精度上,也无需去追求极致,只要能大致的瞄准目标,那怕只能做到十弹中一,这个伤害率也是足够了。
当然那些更小的目标,也就是吴军的快船,投石车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毕竟这些快船移动灵活,小巧轻变,打击这种目标,只能是通过覆盖率来解决,相对来说漏网之鱼便会比较多。
不过曹亮也没有指望利用投石车就能完全摧毁吴国的水军,只要能摧毁吴国的楼船和大型战船即可,至于那些小型的战船,则由王濬的水军来对付。
连续十几天的试射,曹亮对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极个别的投石车因为机械故障的原因无法发射之外,大部分的投石车都能顺利地投出石弹,并击中预定的目标区域。
对那些有机械故障的投石车也进行了抢修,并在几天后进行了再次的试射,基本上保证了二百辆投石车无一问题,都可以在总攻的时候投入战斗。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王濬的水军到来了。
王濬回到巢湖水军基地之后,立刻看手准备调动水军到西江口。
由于魏军已经控制了濡须口和东关,吴军的战船就无法再从水路进入巢湖了,所以王濬的组建水军的过程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顺利地就完成了组建。
但现在曹亮要求王濬率水军赶赴西江口,王濬就必须要绕道长江前往。
而整个长江水道都处于吴国水军的严密控制之下,王濬率军通过这一江段,显然是有着重重的难度的。
尤其是此行魏国水军要直奔建业的,吴国水军自然是如临大敌,一场激战势在难免。
魏国水军虽然看起来规模庞大,但实战能力却要逊色的多,一句话简而概括,那就是徒有其表。
尽管说魏国水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水兵是来自于吴国的,平时操练的时候,他们倒是能十足地卖力,但真正到了实战的时候,这些人又将会抱什么样的心思,就无人能够知晓了。
所以魏国水军的中坚力量还是三分之二的魏兵,但魏水军组建时间尚短,操练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这个时候仓促出战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胜算可言的。
不过曹亮给王濬的任务并不是要他打败吴国水军,仅仅只是将所有的战船转移到西江口一带去。
这样的难度,无疑便减小了许多。
为了接应水军的转移行动,曹亮特意地从各营之中抽调了两万弓弩手,在长江沿岸一路进行掩护。
有了这些弓弩手,魏国水军行动的时候底气也会足以一些,只要他们一直不出弓箭射程的话,一路之上还是比较安全的。
当魏国水军浩浩荡荡驶出濡须口之后,吴国那边顿时是如临大敌,立刻飞报于丁奉。
丁奉当时正在芜湖督查江防的事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是乘船赶往了濡须口。
就连丁奉也是十分的诧异,按理说魏国的水军一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刚刚组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也太扯了吧?
但魏军既然敢来,说明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所以丁奉也不敢轻敌,立刻调动水军前往迎战。
不过抵达濡须口附近的长江水面之后,丁奉发现魏国的战船并不向着南岸驶来,而是慢慢悠悠地沿着北岸向下游行驶,这不禁让丁奉有些迷惑了,这魏国水军究竟是想要搞什么?
长江北岸如今都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那怕一直东到建业、广陵亦是如此,魏国水军如果一直靠着北岸的话,那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渡江。
丁奉开始还比较疑心这是不是魏军的一种战术,想趁着吴国水军防备较弱的时候才发起进攻,于是丁奉下令,吴军也保持按兵不动的状态,时刻密切注意魏军的动向,毕竟千里江防,不能出现任何的疏漏,一旦出现问题,那可真就麻烦了。
但双方这么一直隔水相持着,始终也不见魏军有什么动作,反而是小心翼翼地贴着岸边走,看到岸边有大量的魏军步兵在出没,丁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魏国水军仅仅只是转移,并不计划进行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