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章 谁家祖上没阔过
吴军的行动在建安郡也激起了山越人的反抗,千百年以来,山越人就栖息在这片土地上,尽管南迁的汉人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领领地,但山越人采用忍让的态度,双方始终是相安无事。
以前汉人官府虽然得寸进尺,不断地侵占山越人的领地,但至少不会把山越人当做奴隶来对待,而山越人也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领土概念,反正这里的大山连绵不绝,地域广阔无边,此处呆不下去了,重新换个地方便是,江南之地皆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河流湖泊众多,习惯以渔猎为生的山越人无论到了哪儿,一样也能活得比较滋润。
但现在却有所不同了,吴国的军队不仅仅只是为了掠夺地盘和掠夺财产,他们的目标变成了掳掠人口,将山越人变成他们的苦工奴隶,倍加欺凌。
此举显然激起了山越人的极大反抗,在和吴军的较量之中,山越人往往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只是吴军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专门挑捡实力比较弱小,人口比较稀少的部落下手,而血战之后,吴人常常可以得手,这无疑更加地助长了吴人的嚣张气焰。
万彧屡屡得手,行事愈发地肆意猖狂了,但殊不知危险已经悄悄地向他逼近了,山越人虽然各自为营,素不往来,甚至是相互攻伐,但涉及到部族生存的大事上面,也一样能做到同仇敌忾。
许多的小部落惨遭灭族,他们之中许多人逃了出去,便向大部落的宗帅求救。
建安郡境内的山越人以华仇和洪基为首,华仇是华当的后人,洪基是洪明的后人,汉末之时,以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五大宗帅为首的南部山越称雄于会稽建安诸郡,五大宗帅各领万户,声势浩大,后来被贺齐所平,大部归降,只剩下华家和洪家的两大部落藏匿于深山,后来不断兼并一些小的部落,逐渐成为了建安两大部落。
这次万彧征剿山越,自然也是要绕开华仇和洪基这两大部落的,毕竟留平对建安山越的情况相当熟悉,所以他给万彧提建议,那就是千万不可招惹华仇和洪基的部落,这两大部落实力强悍,如果把他们给招惹了,那就不亚于是捅了马蜂窝,只怕建安郡从此再无宁日。
许多年来,吴国的建安郡官府与华仇、洪基的部落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官府从来也不去侵犯华洪两部的地盘,而华洪两部也从来去滋扰官府的辖地,双方一直以来,都是相安无事的。
留平告诉万彧,他可以去征讨一些小的部落,但无论如何不能动华洪二部,万彧对留平的忠告倒也不敢违拗,毕竟在建安郡,他可真是人生地不熟,所有的情报和信息都需要留平来提拱,就连行军打仗,也得依靠留平派来的向导,否则的话,那复杂崎岖的山路,绕来绕去的,足以让万彧的人马迷路了。
但光是不打华洪两大部落,只吃小部落的话,依然是充满着风险的,整个建安郡境内,虽在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山越部落,表面上看来各个部落互不往来,但实则却是有着很大的有牵连和关系的,那些小部落大多也是依附于大部落而生存的,如果没有大部落的支持和庇护,那些中小部落确实也很难生存下去。
这些小部落之所以纷争不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依附的靠山不同,华洪两大部落分别位于建安北部和建安南部,出于稳定的需要,两大部落很少进行正面的冲突,但他们往往会挑唆一些中小部落进行对抗,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盘。
这正是华仇和洪基的精明之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他们两大部落相争不断的话,最后得利的,只能是吴国官府,这种赔本买卖,他们自然不是干的。
其实南方的山越族,并不是像北方的那些游牧胡人一样属于蛮夷外族,而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之族,山越的前身便是春秋时期的越国,相传为祝融八姓之一,和楚国同根同源,皆为芈姓,山越人的祖上也曾阔过,出现过越王句践这样王霸极的人物,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至今流传,成为了最为励志的典范。
只不过越国最终也是昙花一现,句践之后,越国很快被楚国所灭,大量的越人后裔逃往了深山之中,以躲避战乱。
其实山越的构成是相当的复杂的,终了越人后裔之外,他们还糅合了百越以及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啸聚山林,对抗官府,成为了自秦汉以来南方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许多的山越人,甚至还怀揣着复国的梦想,希望着能重现当年越王句践时代的辉煌。
华仇显然是怀有这样的心思的,做为建安山越最大的部落,同时也是南方山越诸部之中实力最为靠前一支部落,华仇对数百年前辉煌一时的越国十分的追思和痴迷,做为越王句践的后裔,他很想重现这种辉煌。
但是吴国的强大,却也不得让他忌惮三分,当然贺齐征讨山越诸部之时,就曾杀了山越五部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洪部宗帅,其他各部不得不向吴国投降,在割让地盘之后,双方休战罢兵。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华仇部落也渐渐变得强盛起来,但鉴于吴国的强大,华仇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不过日前华仇也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吴国被魏国所败,不得不从建业迁往了建安。
如今吴主孙皓到达建安之后,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这不禁让华仇是暗暗地心动,难不成兴复越国的机会来临了?
孙皓丝毫不知收敛为何处,不但压榨他治下的百姓,而且派兵还无数次地侵扰山越部落,抢夺财物,虏掠人口,那些依附于华仇部落的小部落尽皆覆灭,他们向华仇求救,华仇又如何能袖手旁观?
以前汉人官府虽然得寸进尺,不断地侵占山越人的领地,但至少不会把山越人当做奴隶来对待,而山越人也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领土概念,反正这里的大山连绵不绝,地域广阔无边,此处呆不下去了,重新换个地方便是,江南之地皆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河流湖泊众多,习惯以渔猎为生的山越人无论到了哪儿,一样也能活得比较滋润。
但现在却有所不同了,吴国的军队不仅仅只是为了掠夺地盘和掠夺财产,他们的目标变成了掳掠人口,将山越人变成他们的苦工奴隶,倍加欺凌。
此举显然激起了山越人的极大反抗,在和吴军的较量之中,山越人往往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只是吴军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专门挑捡实力比较弱小,人口比较稀少的部落下手,而血战之后,吴人常常可以得手,这无疑更加地助长了吴人的嚣张气焰。
万彧屡屡得手,行事愈发地肆意猖狂了,但殊不知危险已经悄悄地向他逼近了,山越人虽然各自为营,素不往来,甚至是相互攻伐,但涉及到部族生存的大事上面,也一样能做到同仇敌忾。
许多的小部落惨遭灭族,他们之中许多人逃了出去,便向大部落的宗帅求救。
建安郡境内的山越人以华仇和洪基为首,华仇是华当的后人,洪基是洪明的后人,汉末之时,以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五大宗帅为首的南部山越称雄于会稽建安诸郡,五大宗帅各领万户,声势浩大,后来被贺齐所平,大部归降,只剩下华家和洪家的两大部落藏匿于深山,后来不断兼并一些小的部落,逐渐成为了建安两大部落。
这次万彧征剿山越,自然也是要绕开华仇和洪基这两大部落的,毕竟留平对建安山越的情况相当熟悉,所以他给万彧提建议,那就是千万不可招惹华仇和洪基的部落,这两大部落实力强悍,如果把他们给招惹了,那就不亚于是捅了马蜂窝,只怕建安郡从此再无宁日。
许多年来,吴国的建安郡官府与华仇、洪基的部落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官府从来也不去侵犯华洪两部的地盘,而华洪两部也从来去滋扰官府的辖地,双方一直以来,都是相安无事的。
留平告诉万彧,他可以去征讨一些小的部落,但无论如何不能动华洪二部,万彧对留平的忠告倒也不敢违拗,毕竟在建安郡,他可真是人生地不熟,所有的情报和信息都需要留平来提拱,就连行军打仗,也得依靠留平派来的向导,否则的话,那复杂崎岖的山路,绕来绕去的,足以让万彧的人马迷路了。
但光是不打华洪两大部落,只吃小部落的话,依然是充满着风险的,整个建安郡境内,虽在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山越部落,表面上看来各个部落互不往来,但实则却是有着很大的有牵连和关系的,那些小部落大多也是依附于大部落而生存的,如果没有大部落的支持和庇护,那些中小部落确实也很难生存下去。
这些小部落之所以纷争不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依附的靠山不同,华洪两大部落分别位于建安北部和建安南部,出于稳定的需要,两大部落很少进行正面的冲突,但他们往往会挑唆一些中小部落进行对抗,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盘。
这正是华仇和洪基的精明之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他们两大部落相争不断的话,最后得利的,只能是吴国官府,这种赔本买卖,他们自然不是干的。
其实南方的山越族,并不是像北方的那些游牧胡人一样属于蛮夷外族,而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之族,山越的前身便是春秋时期的越国,相传为祝融八姓之一,和楚国同根同源,皆为芈姓,山越人的祖上也曾阔过,出现过越王句践这样王霸极的人物,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至今流传,成为了最为励志的典范。
只不过越国最终也是昙花一现,句践之后,越国很快被楚国所灭,大量的越人后裔逃往了深山之中,以躲避战乱。
其实山越的构成是相当的复杂的,终了越人后裔之外,他们还糅合了百越以及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啸聚山林,对抗官府,成为了自秦汉以来南方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许多的山越人,甚至还怀揣着复国的梦想,希望着能重现当年越王句践时代的辉煌。
华仇显然是怀有这样的心思的,做为建安山越最大的部落,同时也是南方山越诸部之中实力最为靠前一支部落,华仇对数百年前辉煌一时的越国十分的追思和痴迷,做为越王句践的后裔,他很想重现这种辉煌。
但是吴国的强大,却也不得让他忌惮三分,当然贺齐征讨山越诸部之时,就曾杀了山越五部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洪部宗帅,其他各部不得不向吴国投降,在割让地盘之后,双方休战罢兵。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华仇部落也渐渐变得强盛起来,但鉴于吴国的强大,华仇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不过日前华仇也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吴国被魏国所败,不得不从建业迁往了建安。
如今吴主孙皓到达建安之后,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这不禁让华仇是暗暗地心动,难不成兴复越国的机会来临了?
孙皓丝毫不知收敛为何处,不但压榨他治下的百姓,而且派兵还无数次地侵扰山越部落,抢夺财物,虏掠人口,那些依附于华仇部落的小部落尽皆覆灭,他们向华仇求救,华仇又如何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