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八十两银子解心结
郭篱就收留堂妹元郭氏直到今天,幻想着如何向元老太爷赔罪,博得他的同情,把自己丢了的官职再弄回来。
放眼全国谁不知道大仪大长公主当年与帝位有份,在民间看法里,有公主不忍夺位断绝唐家天子血脉这一说,公主如今的尊荣应该与皇帝唐泽的感激有关,郭篱心想自己又不是要升官,原官品级还我就好。
哦,那位是公主,她能让我升官,这也挺好。
郭篱的这种心思不可能说出来,但是郭氏住在他家里还不停的抱怨,郭篱妻子又觉得丈夫丢官与郭氏不会讨公公欢心有关,是郭氏带累郭篱才对,郭篱妻子频频暗示,也明示过,让郭氏回婆家居住。
郭篱知道后,先是劝妻子不要这样做,再就和妻子翻脸发脾气,郭篱妻子在家里说不得,就出门说闲话。
这夫妻两个人一个留客,一个撵客,生下聪明元慧的甄氏也很聪明,就猜出来郭篱有等老太爷回家的想法,否则郭氏对于郭篱全无招待的价值,何必郭氏有家,生身父亲已吩咐回婆家,亲兄长也不会强留妹妹住下。
甄氏不由暗笑,公公出京时有书信寄来,声称过年不必等他,他云游五湖畅走山岳,把旧友们一一访个遍,才会回家。
甄氏就也生气,她生气的理由比郭氏光明正大,现成这一顶大帽子可以压给郭氏,“出有告,入有告”,郭氏愿意出门住可以,严格来说需要婆家同意,或者好歹打声招呼吧。
这是眼里没有二嫂吗?
甄氏想,那我眼里也不必有你,元慧备办中秋节礼,还是送到郭家,慧姐对于郭氏离家居住不知情。
今天给郭氏补一份她没回来所以吃不到的菜肴,也是送到郭家。在这一件事情上,甄氏有资格得意,这是元慧想到。
甄氏所以回房交待这个差使,叮嘱送礼的人只送礼不多话,如果亲家有让家里接郭氏的意思,就当听不到。
此时回来向元慧交差,甄氏夸了夸慧姐体贴长辈,这差使到此结束。
甄氏黎氏伴着元慧继续管家,中秋节是忙的,有些乡下的亲戚平时忙秋收秋耕,只有今天跑来送礼,元慧一家一家的说话,并没有显出不耐烦,尤其元财姑的娘絮叨半天女儿女婿的不孝不敬,元慧还有几句聪明的话劝解她。
“舒泽哥哥上科没中,他家里有父母在,就应该回来照顾家里,再等下科。可他没有回来,也许觉得面上无光,也许觉得留在京里可以一心一意的读书,而且贺宁哥哥也邀请舒泽哥哥在京里几处学府听讲,回来就听不到。他不回来可以谅解。科举是大事情,财姑姐姐留在照顾他,是应该的。等到舒泽哥哥高中了,衣锦还乡再拜岳家,这才是光彩呢。”
元财姑的娘喜欢的不行,连连说到底是老太爷的孙女儿,慧姐说话有老太爷的风格,开开心心的回家过节。
甄氏不由想到自己去世的婆婆,还是她有见识,让秀姐管家,如今秀姐在国公府里独当一面。秀姐出嫁后,又由慧姐管家,慧姐眼看着出息许多。
午饭前半个时辰,元慧交给母亲,她要找小伙伴们,甄氏让她快去。
当家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真的是招待好贵人们,这不是贪玩。
宪王妃带着孩子们在厨房做月饼,厨房和以前相比扩大了一间,是宪王妃专用面点间,今天放假不上课,尤婷姐也在这里捏面团包馅料的忙个不停,她旁边是永益小县主,也是做点心专注的那个。
见到元慧来,婷姐和永益是最早眼睛一亮的那个,婷姐笑嘻嘻:“慧姐,我做了二十四个月饼,有一半算你做的。”
永益道:“慧姨妈管家结束了吗,我做好的月饼分给你。”
能听到不远处敬安的读书声,可想而知唐诵、唐清、唐清在那里。敬安郡主是推动读书的幕后之手,元慧没有喊她,又洗一遍手,也做起月饼来。
小姑娘们天生的爱家务,拿一块面团在手上,又是揉又是捏,比玩泥巴还要有趣,泥巴不能吃,面团揉完捏完还可以美味可口。
永益道:“中秋过了就是过年,慧姨妈,你和我们一起回京去吧,姑祖母一定很想你,我母亲也想你。”
歪着小脑袋向婷姐笑靥如花:“婷姐也去,慧姨妈就不会想着和你玩耍而又回来。”
唐诵曾向宪王妃请求过,在新集看一次花灯再回京,宪王妃告诉他不可以,王世子有自己的责任,新年祭祖不在可不行,唐诵转而要把元慧带走,宪王妃亲自和甄氏说,甄氏现在知道女儿不是捣乱的那个,也不见得就给秀姐丢人,一说就成。
婷姐也没有落单,她温柔可亲乖巧听话,小县主们邀请她进京玩耍。
不过仅仅是孩子们私房话,就是宪王妃也是此时才听到,宪王妃含笑看过来,见婷姐笑眯眯的,却没有和私下说话那样一口答应。
“父亲不在家里,我要伴着母亲,慧姐又要不在家了,我还要陪二奶奶。”
元慧道:“我可以把你偷偷带走。”
东阳县主道:“我把你打在我的包袱里带走吧。”
长河县主也贡献自己的行李:“你可以呆在我的衣箱里,等到上船你再出来。”
宪王妃呵呵,这需要偷偷带走吗?和婷姐的娘说一声也就是了。她道:“你父亲在京里,你伴过母亲,可以进京伴一回父亲。”
婷姐小面容唰的亮了,她的小脑袋里一直想着父亲不在,就需要伴母亲,她没有进京的好理由,像慧姐应该进京,秀姐姐在京里呢。
顿时高兴了:“多谢王妃,是啊,父亲也要我陪伴呢。”
永益小县主丢下面团往外跑:“我这就喊你母亲来,王妃祖母来说。”她小脚步噔噔的,为可以顺利带走元慧而欢快。
宪王妃道:“慢点,侍候的人跟上,别摔着。”
元慧拿过永益丢下的面团,团了个胖月饼,比其它的月饼又高又大,婷姐见到笑个不停。
黎氏过来,宪王妃道:“你丈夫在京里也有年头,你竟然不去看看?我们的船上地方大,你们母女跟着我们船进京倒也便利。”
黎氏先是一阵愕然,惊喜和思念慢慢的出来,尤认走了一年多,要说不想他是假的,自从尤认当官,黎氏是娘家门里得意的那个,夫妻都年青,她还暗暗担心过尤认纳妾,只所以没有忧愁到底,与她住在元家有关。
她可以不相信丈夫一心一意,却相信如果有不公平,老师会主持公道。
而她也想秀姐,甄氏说秀姐在京里如何如何的威风,黎氏也想去看看,向元秀当面道谢她给婷姐出了店铺本钱,再就除已经领受的店铺息银,本金还是当面还给秀姐的好。
尤婷姐的两千本金,其实出自元慧的本金,但是元慧的本金也由元秀所赠,是世子云展所给。
元慧回家的这半年里,元秀按月送钱给甄氏,给她招待客人们使用,顺便的也给元慧送店铺息银,婷姐也有一份儿。
黎氏就在元秀一人高嫁之后,也跟着发达起来,就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已经够用了,余下的理当奉还元秀,还是归在元慧的本金里。
黎氏非常想去京里,嗓子眼里有什么迫切的想要自己答应一声,可是她还是压抑下来,向宪王妃道谢过后,为难的道:“我要是也走了,家里就只有二奶奶一个人在,本想请王妃把婷姐带走陪几天父亲,可谁送她回来呢。”
婷姐垂下小脑袋,默默的做月饼。
小县主们又开始热心贡献自己的行李,打算把婷姐偷偷带走,听得宪王妃直乐,午饭后就和甄氏说了说,甄氏就劝黎氏进京去,回程也不用发愁:“你又用急着回来,住上三年五年的想回来了,就让秀姐女婿送你上兵船回来,这在世子手里没有什么难的。”
黎氏骇然:“住上三年五年?”
甄氏笑道:“你丈夫在京里当官,你母女前往团聚,自然是住着不回来,从此成为京里人,如果你想家,三年五年里回来一趟也可以。”
黎氏面上浮出现茫然的喜色:“是啊,他在京里当官呢。”直到这个时候,黎氏才想明白尤认现在是京官了,还是背靠卫王府的京官,这是以前尤认做梦的梦境。
谢过甄氏后,黎氏还是犹豫不决,去看尤认当然好,她还有娘家人放不下来,以前为照顾娘家和尤认多次夫妻争执,黎氏不会把家搬给娘家,就是凡事都想一想有没有娘家人用得上的好处,让尤认一直不满。
云展来到新集的时候,尤认回家说来了一位京里的大人,黎氏也及时想到娘家侄女儿还没有成亲,送银子咱们钱不多,不如送门亲事,被尤认一通嘲讽。
黎氏和甄氏手里有生意,现在更是为燕燕店铺进货忙碌,她们是女人,不方便一直出门奔波,主要跑腿的是两家的娘家兄弟,如果进京三年五年的,那当然好,这生意就难免断下来。
黎氏满心里帮着娘家,可是她的人不在新集,让甄氏照顾娘家兄弟跑生意挣钱这事情,黎氏做不出来。
一直想到晚上不得主意,夜晚到来,大家吃酒赏月,婷姐一团高兴的谈论进京去,黎氏悄悄揣着心事。
第二天十六,甄氏母女管家不能离开,黎氏带婷姐回娘家,立即决定跟随宪王妃大船进京。
她被嫂嫂气了个倒仰。
娘家眼里得意的人儿,黎氏一进门,就被父母兄嫂围住问候,黎氏心里愈发犹豫,借住在元家得到许多照顾,当自己不在家时再把兄弟们托给甄氏手里挣钱,这万万不能,自己进京去了,娘家人在生意上的稳当收入只能停止。
进京?
还是不进京?
嫂嫂端着红糖鸡蛋送来,热切的低声道:“好妹妹,上回你找给我的那小衣裳,还有没有?那衣裳上绣的珠子,我卖了八十两呢。”
黎氏只觉得一盆凉水当头泼下来,涨红脸呆住。
她娘家只有侄女儿娟姐一个没成亲,再没有其它小姑娘,元慧带回来的公主小衣裳,只有婷姐能接着穿。
黎氏实在心爱公主的小衣裳,心里又总是装着娘家,就拿了一件送给嫂嫂收藏。她嫂嫂是个勤快人,有闲时就做针指,黎氏说你学学人家的绣工,把针指做好能卖钱。另外,不管哪个侄女儿有了孩子,等到了可以穿的年纪,逢年过节的穿一回,妆扮个体面。
如果几个侄女儿都有了孩子,大家逢年过节轮流的穿。
怕吓着嫂嫂,没有明说这是公主当年的旧衣,但是想着小衣裳绣活精致,上面还缝有珠子,应该明白这衣裳只能收藏。
八十两银子?
黎氏呆若木鸡里内心呐喊,公主的常服怎么可能只值八十两一件?
尤认以前说过的话,一句一句到心头,尤认说“我的奶奶,你如今是我家官夫人,有些照顾你娘家用不上”,黎氏还说尤认当官就瞧不起岳家,要拉着尤认到老师面前评理。
这么一回想,尤认的话果然是对的。
黎氏只恨自己呆,公主的衣裳像凤凰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无人认货,她应该直接给嫂嫂钱,而不是给这么好的衣裳,木着脸听嫂嫂说完她的机灵,在日光下面推敲绣活,结果发现珠子耀眼,送到三宝县城的成衣铺请人看,东家说这些珠子虽旧了,却可以卖到六十两银子,嫂嫂又机灵了一下,大着胆子喊了八十两,最后成交。
嫂嫂知道黎氏近来有钱,没有给她钱,只是没口子的感谢她。
回新集的路上,黎氏和女儿有说有笑的聊着进京去是什么样,到新集没有先回元家,找到镇上金银铺子,互相之间都认识,请东家帮忙看看婷姐现穿着一件公主衣裳,估价几何。
东家笑道:“这是慧姐带回来的我知道,尤奶奶你看,上面虽绣的是百花,手艺繁复没的说,这衣裳送到大城市成衣铺子,人家会花大价钱买下来学习绣工。我知道你不会卖,你要听个价格。这上面的珍珠大小一样,色泽一样,就这珠子我出俩千俩百两银子,如果有人比我出的高,咱们看时价再商议。”
黎氏笑道:“多谢您,不过我不卖。”
扯着婷姐回元家,路上又聊到进京怎么样,娘家刚得到八十两银子,就算自己在京里住三年五年的也不用担心他们缺钱使用。
在她们母女的背后,金银铺伙计笑道:“老贵的珠宝,尤奶奶就这么给婷姐穿上走了娘家,这也太大意了。”
东家道:“元家有贵人,整个三宝县城现在路不拾遗,往年中秋还有劫道的,今年都不敢出来。安全上倒是无事。再说,没有眼力认不出是贵重珠宝。这么大大方方的穿出来,别人可能会当成假珠子。”
放眼全国谁不知道大仪大长公主当年与帝位有份,在民间看法里,有公主不忍夺位断绝唐家天子血脉这一说,公主如今的尊荣应该与皇帝唐泽的感激有关,郭篱心想自己又不是要升官,原官品级还我就好。
哦,那位是公主,她能让我升官,这也挺好。
郭篱的这种心思不可能说出来,但是郭氏住在他家里还不停的抱怨,郭篱妻子又觉得丈夫丢官与郭氏不会讨公公欢心有关,是郭氏带累郭篱才对,郭篱妻子频频暗示,也明示过,让郭氏回婆家居住。
郭篱知道后,先是劝妻子不要这样做,再就和妻子翻脸发脾气,郭篱妻子在家里说不得,就出门说闲话。
这夫妻两个人一个留客,一个撵客,生下聪明元慧的甄氏也很聪明,就猜出来郭篱有等老太爷回家的想法,否则郭氏对于郭篱全无招待的价值,何必郭氏有家,生身父亲已吩咐回婆家,亲兄长也不会强留妹妹住下。
甄氏不由暗笑,公公出京时有书信寄来,声称过年不必等他,他云游五湖畅走山岳,把旧友们一一访个遍,才会回家。
甄氏就也生气,她生气的理由比郭氏光明正大,现成这一顶大帽子可以压给郭氏,“出有告,入有告”,郭氏愿意出门住可以,严格来说需要婆家同意,或者好歹打声招呼吧。
这是眼里没有二嫂吗?
甄氏想,那我眼里也不必有你,元慧备办中秋节礼,还是送到郭家,慧姐对于郭氏离家居住不知情。
今天给郭氏补一份她没回来所以吃不到的菜肴,也是送到郭家。在这一件事情上,甄氏有资格得意,这是元慧想到。
甄氏所以回房交待这个差使,叮嘱送礼的人只送礼不多话,如果亲家有让家里接郭氏的意思,就当听不到。
此时回来向元慧交差,甄氏夸了夸慧姐体贴长辈,这差使到此结束。
甄氏黎氏伴着元慧继续管家,中秋节是忙的,有些乡下的亲戚平时忙秋收秋耕,只有今天跑来送礼,元慧一家一家的说话,并没有显出不耐烦,尤其元财姑的娘絮叨半天女儿女婿的不孝不敬,元慧还有几句聪明的话劝解她。
“舒泽哥哥上科没中,他家里有父母在,就应该回来照顾家里,再等下科。可他没有回来,也许觉得面上无光,也许觉得留在京里可以一心一意的读书,而且贺宁哥哥也邀请舒泽哥哥在京里几处学府听讲,回来就听不到。他不回来可以谅解。科举是大事情,财姑姐姐留在照顾他,是应该的。等到舒泽哥哥高中了,衣锦还乡再拜岳家,这才是光彩呢。”
元财姑的娘喜欢的不行,连连说到底是老太爷的孙女儿,慧姐说话有老太爷的风格,开开心心的回家过节。
甄氏不由想到自己去世的婆婆,还是她有见识,让秀姐管家,如今秀姐在国公府里独当一面。秀姐出嫁后,又由慧姐管家,慧姐眼看着出息许多。
午饭前半个时辰,元慧交给母亲,她要找小伙伴们,甄氏让她快去。
当家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真的是招待好贵人们,这不是贪玩。
宪王妃带着孩子们在厨房做月饼,厨房和以前相比扩大了一间,是宪王妃专用面点间,今天放假不上课,尤婷姐也在这里捏面团包馅料的忙个不停,她旁边是永益小县主,也是做点心专注的那个。
见到元慧来,婷姐和永益是最早眼睛一亮的那个,婷姐笑嘻嘻:“慧姐,我做了二十四个月饼,有一半算你做的。”
永益道:“慧姨妈管家结束了吗,我做好的月饼分给你。”
能听到不远处敬安的读书声,可想而知唐诵、唐清、唐清在那里。敬安郡主是推动读书的幕后之手,元慧没有喊她,又洗一遍手,也做起月饼来。
小姑娘们天生的爱家务,拿一块面团在手上,又是揉又是捏,比玩泥巴还要有趣,泥巴不能吃,面团揉完捏完还可以美味可口。
永益道:“中秋过了就是过年,慧姨妈,你和我们一起回京去吧,姑祖母一定很想你,我母亲也想你。”
歪着小脑袋向婷姐笑靥如花:“婷姐也去,慧姨妈就不会想着和你玩耍而又回来。”
唐诵曾向宪王妃请求过,在新集看一次花灯再回京,宪王妃告诉他不可以,王世子有自己的责任,新年祭祖不在可不行,唐诵转而要把元慧带走,宪王妃亲自和甄氏说,甄氏现在知道女儿不是捣乱的那个,也不见得就给秀姐丢人,一说就成。
婷姐也没有落单,她温柔可亲乖巧听话,小县主们邀请她进京玩耍。
不过仅仅是孩子们私房话,就是宪王妃也是此时才听到,宪王妃含笑看过来,见婷姐笑眯眯的,却没有和私下说话那样一口答应。
“父亲不在家里,我要伴着母亲,慧姐又要不在家了,我还要陪二奶奶。”
元慧道:“我可以把你偷偷带走。”
东阳县主道:“我把你打在我的包袱里带走吧。”
长河县主也贡献自己的行李:“你可以呆在我的衣箱里,等到上船你再出来。”
宪王妃呵呵,这需要偷偷带走吗?和婷姐的娘说一声也就是了。她道:“你父亲在京里,你伴过母亲,可以进京伴一回父亲。”
婷姐小面容唰的亮了,她的小脑袋里一直想着父亲不在,就需要伴母亲,她没有进京的好理由,像慧姐应该进京,秀姐姐在京里呢。
顿时高兴了:“多谢王妃,是啊,父亲也要我陪伴呢。”
永益小县主丢下面团往外跑:“我这就喊你母亲来,王妃祖母来说。”她小脚步噔噔的,为可以顺利带走元慧而欢快。
宪王妃道:“慢点,侍候的人跟上,别摔着。”
元慧拿过永益丢下的面团,团了个胖月饼,比其它的月饼又高又大,婷姐见到笑个不停。
黎氏过来,宪王妃道:“你丈夫在京里也有年头,你竟然不去看看?我们的船上地方大,你们母女跟着我们船进京倒也便利。”
黎氏先是一阵愕然,惊喜和思念慢慢的出来,尤认走了一年多,要说不想他是假的,自从尤认当官,黎氏是娘家门里得意的那个,夫妻都年青,她还暗暗担心过尤认纳妾,只所以没有忧愁到底,与她住在元家有关。
她可以不相信丈夫一心一意,却相信如果有不公平,老师会主持公道。
而她也想秀姐,甄氏说秀姐在京里如何如何的威风,黎氏也想去看看,向元秀当面道谢她给婷姐出了店铺本钱,再就除已经领受的店铺息银,本金还是当面还给秀姐的好。
尤婷姐的两千本金,其实出自元慧的本金,但是元慧的本金也由元秀所赠,是世子云展所给。
元慧回家的这半年里,元秀按月送钱给甄氏,给她招待客人们使用,顺便的也给元慧送店铺息银,婷姐也有一份儿。
黎氏就在元秀一人高嫁之后,也跟着发达起来,就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已经够用了,余下的理当奉还元秀,还是归在元慧的本金里。
黎氏非常想去京里,嗓子眼里有什么迫切的想要自己答应一声,可是她还是压抑下来,向宪王妃道谢过后,为难的道:“我要是也走了,家里就只有二奶奶一个人在,本想请王妃把婷姐带走陪几天父亲,可谁送她回来呢。”
婷姐垂下小脑袋,默默的做月饼。
小县主们又开始热心贡献自己的行李,打算把婷姐偷偷带走,听得宪王妃直乐,午饭后就和甄氏说了说,甄氏就劝黎氏进京去,回程也不用发愁:“你又用急着回来,住上三年五年的想回来了,就让秀姐女婿送你上兵船回来,这在世子手里没有什么难的。”
黎氏骇然:“住上三年五年?”
甄氏笑道:“你丈夫在京里当官,你母女前往团聚,自然是住着不回来,从此成为京里人,如果你想家,三年五年里回来一趟也可以。”
黎氏面上浮出现茫然的喜色:“是啊,他在京里当官呢。”直到这个时候,黎氏才想明白尤认现在是京官了,还是背靠卫王府的京官,这是以前尤认做梦的梦境。
谢过甄氏后,黎氏还是犹豫不决,去看尤认当然好,她还有娘家人放不下来,以前为照顾娘家和尤认多次夫妻争执,黎氏不会把家搬给娘家,就是凡事都想一想有没有娘家人用得上的好处,让尤认一直不满。
云展来到新集的时候,尤认回家说来了一位京里的大人,黎氏也及时想到娘家侄女儿还没有成亲,送银子咱们钱不多,不如送门亲事,被尤认一通嘲讽。
黎氏和甄氏手里有生意,现在更是为燕燕店铺进货忙碌,她们是女人,不方便一直出门奔波,主要跑腿的是两家的娘家兄弟,如果进京三年五年的,那当然好,这生意就难免断下来。
黎氏满心里帮着娘家,可是她的人不在新集,让甄氏照顾娘家兄弟跑生意挣钱这事情,黎氏做不出来。
一直想到晚上不得主意,夜晚到来,大家吃酒赏月,婷姐一团高兴的谈论进京去,黎氏悄悄揣着心事。
第二天十六,甄氏母女管家不能离开,黎氏带婷姐回娘家,立即决定跟随宪王妃大船进京。
她被嫂嫂气了个倒仰。
娘家眼里得意的人儿,黎氏一进门,就被父母兄嫂围住问候,黎氏心里愈发犹豫,借住在元家得到许多照顾,当自己不在家时再把兄弟们托给甄氏手里挣钱,这万万不能,自己进京去了,娘家人在生意上的稳当收入只能停止。
进京?
还是不进京?
嫂嫂端着红糖鸡蛋送来,热切的低声道:“好妹妹,上回你找给我的那小衣裳,还有没有?那衣裳上绣的珠子,我卖了八十两呢。”
黎氏只觉得一盆凉水当头泼下来,涨红脸呆住。
她娘家只有侄女儿娟姐一个没成亲,再没有其它小姑娘,元慧带回来的公主小衣裳,只有婷姐能接着穿。
黎氏实在心爱公主的小衣裳,心里又总是装着娘家,就拿了一件送给嫂嫂收藏。她嫂嫂是个勤快人,有闲时就做针指,黎氏说你学学人家的绣工,把针指做好能卖钱。另外,不管哪个侄女儿有了孩子,等到了可以穿的年纪,逢年过节的穿一回,妆扮个体面。
如果几个侄女儿都有了孩子,大家逢年过节轮流的穿。
怕吓着嫂嫂,没有明说这是公主当年的旧衣,但是想着小衣裳绣活精致,上面还缝有珠子,应该明白这衣裳只能收藏。
八十两银子?
黎氏呆若木鸡里内心呐喊,公主的常服怎么可能只值八十两一件?
尤认以前说过的话,一句一句到心头,尤认说“我的奶奶,你如今是我家官夫人,有些照顾你娘家用不上”,黎氏还说尤认当官就瞧不起岳家,要拉着尤认到老师面前评理。
这么一回想,尤认的话果然是对的。
黎氏只恨自己呆,公主的衣裳像凤凰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无人认货,她应该直接给嫂嫂钱,而不是给这么好的衣裳,木着脸听嫂嫂说完她的机灵,在日光下面推敲绣活,结果发现珠子耀眼,送到三宝县城的成衣铺请人看,东家说这些珠子虽旧了,却可以卖到六十两银子,嫂嫂又机灵了一下,大着胆子喊了八十两,最后成交。
嫂嫂知道黎氏近来有钱,没有给她钱,只是没口子的感谢她。
回新集的路上,黎氏和女儿有说有笑的聊着进京去是什么样,到新集没有先回元家,找到镇上金银铺子,互相之间都认识,请东家帮忙看看婷姐现穿着一件公主衣裳,估价几何。
东家笑道:“这是慧姐带回来的我知道,尤奶奶你看,上面虽绣的是百花,手艺繁复没的说,这衣裳送到大城市成衣铺子,人家会花大价钱买下来学习绣工。我知道你不会卖,你要听个价格。这上面的珍珠大小一样,色泽一样,就这珠子我出俩千俩百两银子,如果有人比我出的高,咱们看时价再商议。”
黎氏笑道:“多谢您,不过我不卖。”
扯着婷姐回元家,路上又聊到进京怎么样,娘家刚得到八十两银子,就算自己在京里住三年五年的也不用担心他们缺钱使用。
在她们母女的背后,金银铺伙计笑道:“老贵的珠宝,尤奶奶就这么给婷姐穿上走了娘家,这也太大意了。”
东家道:“元家有贵人,整个三宝县城现在路不拾遗,往年中秋还有劫道的,今年都不敢出来。安全上倒是无事。再说,没有眼力认不出是贵重珠宝。这么大大方方的穿出来,别人可能会当成假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