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零章 渗透
“请大家看地图,郑州所处的位置,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是它的交通枢纽地位。”
十月初,接到王越的召集,起点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成员陆续来到郑州,召开会议,与会的还有军方的代表。
王越做着情况介绍:
“从京师向南直达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必经郑州,从西安向东穿过郑州可达山东南直隶等地,所以我决定将于近期筹备和规划由保定至郑州的公路,而郑州城外将建设一座新城,此城将作为我起点城立足中原和放马南下的桥头堡。”
王越最后强调道:“保定至郑州的公路,还有郑州新城的建设必须要快,我的计划是在十个月内完成这些工程。”
之所以说十个月,是王越估计朝廷最终拿不下张献忠,天策军就要大举南下了,而郑州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支点,毕竟天策军是一支特别依赖后勤的军队。
对付张献忠也许只需要天策军一到两个师就可以摆平,但是王越考虑的是解决流寇之后与朝廷关系的问题。
郑州在后世的地位取代了开封和洛阳,存在即合理,王越照搬借鉴。
相比于洛阳和开封,郑州算是一张白纸好做图。
当前起点城的公路和铁路已经修建到了保定,公路已经延伸到了山西,相比于铁路的难度,公路建设的难度要小的多,所以先行建设一条公路连接郑州。
一旦公路贯通,起点城的物资将能够顺畅的进入中原,无论是向东向南还是向西,都能够伸展自如。
起点城已经能够建设铁路,同时也积攒了一批相对合格的铁路工人,但是火车机车还无法自产。
据王越估计,要想自产火车机车,起码需要三年的时间,而且这样的机车马力小功耗大,也许只能用于短途运输,所以现在只能大力建设公路。
这些天,起点城委员会的相关成员已经对郑州周边考察过了,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凉哇哇的。
王越话音落下,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张子筠只好率先发言道:
“这郑州交通不便不说,还如此荒凉,几乎一穷二白。要把这里建设起来,粮食、水泥、建材等等物资都要依靠运输,此地相距起点城一千四百里,山东距此也有一千多里,而且工期只有十个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是这里不靠海,不似辽东能够依靠海运解决问题。”
“之所以把大家请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解决这些问题。”王越道:“这里虽然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就是要从无到有,就好比我们曾经的起点城。
既然没有水泥,我们就建水泥厂,没有电没关系,那就上土法水泥,就如皇家材料公司那样。没有建材我们也就地生产,如砖头等。
一些必要的物资还是需要从起点城转运的,如粮食、工程机械、柴油发电机等等,但是我们就地生产,就节约的大量的运力。”
王越不打算在此采用从另一个时空搬运的方式转运物资,他需要起点城逐步甩掉拐杖自行发展。
公路及交通部部长周**发言道:“还有就是沿途物资运输的安全问题,我起点城到郑州将路过大批的无人区和非我天策军控制区。现在天下不宁,穷人遍地,物资哄抢也不是不可能的。”
天策军参谋长李子雄道:“根据最近的军情分析,我天策军近期将没有太大的战事。所以经参谋部商定,天策军下属的治安军将投入二十个治安军旅,六万兵力用来保障运输物资的沿途安全,同时多余的兵力还能用来参与建设中去。”
空军司令员薛锦华也发言道:“为加快转运进度,空军将抽调两百架运输机参与物资的运输。我军的运输机单架可运输六吨的货物,两百架的总运输量可达一千二百吨,关键是运输机的速度够快,一天可以往返起点城与郑州三次,一天的运输总重量可达三千六百吨。”
用运输机来运送物资,是王越的决定。天策军不缺直升机,缺的是数量众多的飞行员,所以这是运输任务,同时也是训练任务,可以更多的锤炼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另外人力也是充足的。”王越强调道:“这次与闯贼作战的俘虏,将会留下一万多人,做些前期工作。不要忘了,河南遍地都是吃不饱饭的百姓,只要粮食足够,随便就能招到几十万劳工,这比我们当年的起点城那可强太多了。”
“这条件确实没得说。”建设部部长周义德发言道:“十个月完成工期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众人纷纷表态,统一了意见,
一条公路,一座新城,王越就是要用大基建、大工程带动大生产、大运动,以席卷整个河南。
下一步,西安至济南,郑州至汉口的公路也将会提上日程,中原大地上一纵一横的公路干线将在两到三年内完成。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解决了,外地的粮食和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各个受灾的省份,各省份的产出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出。
王越虽然没有捞到五省总督,但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好事,朝廷是难以拒绝的,所以起点城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远。
欲罢不能,逐步渗透,这是王越在大明所采取的总体战略,其终极原因正是为了保留大明仅有的那点元气,即人口。
海外有无数的无主之地,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拓展。
要夺取大明政权,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战争,二是政变。
政变的前提条件是王越在大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才有实施的可能,到现在为止,这个条件也只能说初步具备。
而战争是最伤国家元气的解决方式,天策军越早投入到夺取天下的战争,各地的反抗将越强烈。
本时空资讯落后,消息闭塞,虽然起点城和天策军已经存在了五六年,其实大明国内许多地区的百姓连听都没听过,这并不夸张,如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十月初,接到王越的召集,起点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成员陆续来到郑州,召开会议,与会的还有军方的代表。
王越做着情况介绍:
“从京师向南直达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必经郑州,从西安向东穿过郑州可达山东南直隶等地,所以我决定将于近期筹备和规划由保定至郑州的公路,而郑州城外将建设一座新城,此城将作为我起点城立足中原和放马南下的桥头堡。”
王越最后强调道:“保定至郑州的公路,还有郑州新城的建设必须要快,我的计划是在十个月内完成这些工程。”
之所以说十个月,是王越估计朝廷最终拿不下张献忠,天策军就要大举南下了,而郑州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支点,毕竟天策军是一支特别依赖后勤的军队。
对付张献忠也许只需要天策军一到两个师就可以摆平,但是王越考虑的是解决流寇之后与朝廷关系的问题。
郑州在后世的地位取代了开封和洛阳,存在即合理,王越照搬借鉴。
相比于洛阳和开封,郑州算是一张白纸好做图。
当前起点城的公路和铁路已经修建到了保定,公路已经延伸到了山西,相比于铁路的难度,公路建设的难度要小的多,所以先行建设一条公路连接郑州。
一旦公路贯通,起点城的物资将能够顺畅的进入中原,无论是向东向南还是向西,都能够伸展自如。
起点城已经能够建设铁路,同时也积攒了一批相对合格的铁路工人,但是火车机车还无法自产。
据王越估计,要想自产火车机车,起码需要三年的时间,而且这样的机车马力小功耗大,也许只能用于短途运输,所以现在只能大力建设公路。
这些天,起点城委员会的相关成员已经对郑州周边考察过了,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凉哇哇的。
王越话音落下,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张子筠只好率先发言道:
“这郑州交通不便不说,还如此荒凉,几乎一穷二白。要把这里建设起来,粮食、水泥、建材等等物资都要依靠运输,此地相距起点城一千四百里,山东距此也有一千多里,而且工期只有十个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是这里不靠海,不似辽东能够依靠海运解决问题。”
“之所以把大家请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解决这些问题。”王越道:“这里虽然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就是要从无到有,就好比我们曾经的起点城。
既然没有水泥,我们就建水泥厂,没有电没关系,那就上土法水泥,就如皇家材料公司那样。没有建材我们也就地生产,如砖头等。
一些必要的物资还是需要从起点城转运的,如粮食、工程机械、柴油发电机等等,但是我们就地生产,就节约的大量的运力。”
王越不打算在此采用从另一个时空搬运的方式转运物资,他需要起点城逐步甩掉拐杖自行发展。
公路及交通部部长周**发言道:“还有就是沿途物资运输的安全问题,我起点城到郑州将路过大批的无人区和非我天策军控制区。现在天下不宁,穷人遍地,物资哄抢也不是不可能的。”
天策军参谋长李子雄道:“根据最近的军情分析,我天策军近期将没有太大的战事。所以经参谋部商定,天策军下属的治安军将投入二十个治安军旅,六万兵力用来保障运输物资的沿途安全,同时多余的兵力还能用来参与建设中去。”
空军司令员薛锦华也发言道:“为加快转运进度,空军将抽调两百架运输机参与物资的运输。我军的运输机单架可运输六吨的货物,两百架的总运输量可达一千二百吨,关键是运输机的速度够快,一天可以往返起点城与郑州三次,一天的运输总重量可达三千六百吨。”
用运输机来运送物资,是王越的决定。天策军不缺直升机,缺的是数量众多的飞行员,所以这是运输任务,同时也是训练任务,可以更多的锤炼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另外人力也是充足的。”王越强调道:“这次与闯贼作战的俘虏,将会留下一万多人,做些前期工作。不要忘了,河南遍地都是吃不饱饭的百姓,只要粮食足够,随便就能招到几十万劳工,这比我们当年的起点城那可强太多了。”
“这条件确实没得说。”建设部部长周义德发言道:“十个月完成工期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
众人纷纷表态,统一了意见,
一条公路,一座新城,王越就是要用大基建、大工程带动大生产、大运动,以席卷整个河南。
下一步,西安至济南,郑州至汉口的公路也将会提上日程,中原大地上一纵一横的公路干线将在两到三年内完成。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解决了,外地的粮食和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各个受灾的省份,各省份的产出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出。
王越虽然没有捞到五省总督,但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好事,朝廷是难以拒绝的,所以起点城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远。
欲罢不能,逐步渗透,这是王越在大明所采取的总体战略,其终极原因正是为了保留大明仅有的那点元气,即人口。
海外有无数的无主之地,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拓展。
要夺取大明政权,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战争,二是政变。
政变的前提条件是王越在大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才有实施的可能,到现在为止,这个条件也只能说初步具备。
而战争是最伤国家元气的解决方式,天策军越早投入到夺取天下的战争,各地的反抗将越强烈。
本时空资讯落后,消息闭塞,虽然起点城和天策军已经存在了五六年,其实大明国内许多地区的百姓连听都没听过,这并不夸张,如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