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十四节 襄邑桑林
李慢侯的家并不在陈留,而是一个此时还没有出现的小城市,地理位置在现在的陈留境内,因此他说自己是陈留人。
陈留算是一个很古老的城市了,出名是因为曹操起家在这个地方,历史则能追溯到更古老的春秋战国时期。
楚汉争霸时期,这里算是一处战略要地,刘邦和项羽反复争夺。因为占领陈留,刘邦往南就可以威胁项羽的首都彭城,而项羽则可以威胁刘邦坐镇的荥阳。主要还是因为有水系沟通南北,因此地利优势其实跟汴梁相似,只可惜随着汴梁的兴盛,陈留不可避免就要衰落。
此时只是一个小县城,虽然位于运河商道上,可距离汴梁不到一天路程,商人的目的地都是汴梁,因此陈留失去了发展起来的可能。
这里距离开封不到四十里,漕船的速度,半个时辰可以走大概十公里的样子,不急着赶路的情况下,一天走个六十里是比较合适的。因此陈留只能作为一个进出开封的商贾临时歇脚的地方。
李慢侯的漕船走的更慢,因为顺流而下,也不急着赶路,甚至有些畏惧前方的关卡,相对后方的追兵,前方的关卡更无法捉摸,追兵至少可见,看见了可以跑,可以躲,可以反抗,但关卡处只能任人宰割。带着这种情绪,李慢侯没有让人拉纤,而是让李四等人,包括李慢侯自己在内,轮换着跟马氏和金二郎摇橹,依靠南流的汴河水,慢慢往前走。
就四个男人可用,现在看来,马氏这个妇人比男人更有用。但她毕竟是妇人,让马氏在一旁教李四,李慢侯自己则在船头,让金二郎教他,掌船更是一个技术活,李慢侯认为他更容易学会。
他学的很快,毕竟以前算有些基础,常年从事水上活动,不但身体素质够硬,也很习惯摇晃中掌握平衡。
划招的要领也不复杂,所谓“招”,跟船尾的“橹”对应,是运河上漕船的操作工具。跟船桨形状相似,但原理不同。橹的端头像大刀,固定在船尾左右滑动,产生向前的动力。招的端头的形状像扫帚,适合拨动,其实主要作用是摇橹时候船身产生的摇摆。
因此用招的目的就是尽量让船保持在航道中。当然也有一些诀窍,比如要看船身,要预判,李慢侯发现跟开车倒是颇有些相似,因此掌握起来得心应手。
远远看到陈留的时候,李慢侯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漕船了,这时候他让船暂时抛锚,自己一个人走下了漕船,沿着岸边朝陈留快步走去。
陈留县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县城,有方形的城墙,有环绕的护城河。运河的码头就在护城河边,或者说护城河借用了一段运河航道。跟开封一样,码头上有官府设的榷场,有税官,但没看到士兵,连城墙上都不看到士兵的影子,如此松懈的城防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战时,对李慢侯来说,却是一个有利的情况。
他悄然混上码头,盯着一艘从南边来的,刚刚停上码头的商船,有官吏商船检查,只有一个人,这不符合现代监察系统的原则,检查的原则一般最少两人,有互相监督之意,比如执法的警察甚至城管等等都是如此。
北边也有一艘船南下,同样如此处理,李慢侯又仔细看了看商船检查的官吏的表情,发现上船前后稍有一些变化,从南边那艘船上下来的时候,略带喜色,从北边那艘船上下来的时候,有些失望,但没有一丝紧张和严肃,显然是一种十分轻松的心态。
这让李慢侯放心,至少说明开封那边还没有发捉拿文书到地方,连最近的陈留都不知道公主走失的情况,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这才在岸边招手,让金二郎将船开过来。
李慢侯自己则先跑去跟榷场沟通,表明自己的身份,亮出开封户册,一些相关文书。做商人不是说做就做的,得有一些前辈的联保,小商贩管理不严,但这种要长途运输的买卖,是一定要有有实力的富户作保的,这些程序李慢侯也早都弄好了。除了船上女人太多之外,他这艘船真的按照商船标准来做的。
榷场税吏验看了李慢侯的官凭,看了看即将进码头的漕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快漕船靠上码头,在李慢侯的引领下,税吏踏了上去。
这是一艘普通货船,房舱型的货舱位于甲板上,两舷有排门板进出船舱十分方便,通道口与甲板前后通过甲板两侧通道贯通,加班前后也开着舱门。整个货舱,就像一厢小矮房铺在甲板上。
税吏通过打开的排门进入了舱房,里面是满满当当的货物,只有前后临时隔出卧室一样的两个屋子。
税吏随手翻检着货物,漫不经心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认真查验。
“名画?”
看到一箱箱画作后,税吏问了起来。
李慢侯答道:“哪里是什么名画?”
他买了几百幅这样的画作,没有一副是名人画作,全都画的很好,只是作者不出名,或者暂时尚未出名。
税吏又看了那些丝绸等物。
“去杭州?”
李慢侯答道:“是去杭州。”
货物并不出奇,汴梁往江南运送的货物,大多都是这些。南方来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盐茶,北方输送的主要是手工艺品。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留算是一个很古老的城市了,出名是因为曹操起家在这个地方,历史则能追溯到更古老的春秋战国时期。
楚汉争霸时期,这里算是一处战略要地,刘邦和项羽反复争夺。因为占领陈留,刘邦往南就可以威胁项羽的首都彭城,而项羽则可以威胁刘邦坐镇的荥阳。主要还是因为有水系沟通南北,因此地利优势其实跟汴梁相似,只可惜随着汴梁的兴盛,陈留不可避免就要衰落。
此时只是一个小县城,虽然位于运河商道上,可距离汴梁不到一天路程,商人的目的地都是汴梁,因此陈留失去了发展起来的可能。
这里距离开封不到四十里,漕船的速度,半个时辰可以走大概十公里的样子,不急着赶路的情况下,一天走个六十里是比较合适的。因此陈留只能作为一个进出开封的商贾临时歇脚的地方。
李慢侯的漕船走的更慢,因为顺流而下,也不急着赶路,甚至有些畏惧前方的关卡,相对后方的追兵,前方的关卡更无法捉摸,追兵至少可见,看见了可以跑,可以躲,可以反抗,但关卡处只能任人宰割。带着这种情绪,李慢侯没有让人拉纤,而是让李四等人,包括李慢侯自己在内,轮换着跟马氏和金二郎摇橹,依靠南流的汴河水,慢慢往前走。
就四个男人可用,现在看来,马氏这个妇人比男人更有用。但她毕竟是妇人,让马氏在一旁教李四,李慢侯自己则在船头,让金二郎教他,掌船更是一个技术活,李慢侯认为他更容易学会。
他学的很快,毕竟以前算有些基础,常年从事水上活动,不但身体素质够硬,也很习惯摇晃中掌握平衡。
划招的要领也不复杂,所谓“招”,跟船尾的“橹”对应,是运河上漕船的操作工具。跟船桨形状相似,但原理不同。橹的端头像大刀,固定在船尾左右滑动,产生向前的动力。招的端头的形状像扫帚,适合拨动,其实主要作用是摇橹时候船身产生的摇摆。
因此用招的目的就是尽量让船保持在航道中。当然也有一些诀窍,比如要看船身,要预判,李慢侯发现跟开车倒是颇有些相似,因此掌握起来得心应手。
远远看到陈留的时候,李慢侯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漕船了,这时候他让船暂时抛锚,自己一个人走下了漕船,沿着岸边朝陈留快步走去。
陈留县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县城,有方形的城墙,有环绕的护城河。运河的码头就在护城河边,或者说护城河借用了一段运河航道。跟开封一样,码头上有官府设的榷场,有税官,但没看到士兵,连城墙上都不看到士兵的影子,如此松懈的城防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战时,对李慢侯来说,却是一个有利的情况。
他悄然混上码头,盯着一艘从南边来的,刚刚停上码头的商船,有官吏商船检查,只有一个人,这不符合现代监察系统的原则,检查的原则一般最少两人,有互相监督之意,比如执法的警察甚至城管等等都是如此。
北边也有一艘船南下,同样如此处理,李慢侯又仔细看了看商船检查的官吏的表情,发现上船前后稍有一些变化,从南边那艘船上下来的时候,略带喜色,从北边那艘船上下来的时候,有些失望,但没有一丝紧张和严肃,显然是一种十分轻松的心态。
这让李慢侯放心,至少说明开封那边还没有发捉拿文书到地方,连最近的陈留都不知道公主走失的情况,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这才在岸边招手,让金二郎将船开过来。
李慢侯自己则先跑去跟榷场沟通,表明自己的身份,亮出开封户册,一些相关文书。做商人不是说做就做的,得有一些前辈的联保,小商贩管理不严,但这种要长途运输的买卖,是一定要有有实力的富户作保的,这些程序李慢侯也早都弄好了。除了船上女人太多之外,他这艘船真的按照商船标准来做的。
榷场税吏验看了李慢侯的官凭,看了看即将进码头的漕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快漕船靠上码头,在李慢侯的引领下,税吏踏了上去。
这是一艘普通货船,房舱型的货舱位于甲板上,两舷有排门板进出船舱十分方便,通道口与甲板前后通过甲板两侧通道贯通,加班前后也开着舱门。整个货舱,就像一厢小矮房铺在甲板上。
税吏通过打开的排门进入了舱房,里面是满满当当的货物,只有前后临时隔出卧室一样的两个屋子。
税吏随手翻检着货物,漫不经心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认真查验。
“名画?”
看到一箱箱画作后,税吏问了起来。
李慢侯答道:“哪里是什么名画?”
他买了几百幅这样的画作,没有一副是名人画作,全都画的很好,只是作者不出名,或者暂时尚未出名。
税吏又看了那些丝绸等物。
“去杭州?”
李慢侯答道:“是去杭州。”
货物并不出奇,汴梁往江南运送的货物,大多都是这些。南方来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盐茶,北方输送的主要是手工艺品。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