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百零二节 争功(4)
之后当然又是一大堆封赏,韩世忠封赏最厚,激动之下的赵构和小朝廷,没有任何争议的,将韩世忠的官衔加到了太尉高度,现在他是韩太尉了。韩世忠功劳最大,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皇帝身边的人,就像童贯,他有功劳,会十倍百倍的彰显出来,因此手下那些西军都愿意为童贯卖命,因为能卖出高价。可换了李纲,就一个个畏缩不前。
韩世忠立下战功确实不假,但张荣、岳飞的功劳也不小。岳飞收复建康,虽然是运气居多,可这才是胜利的标志。就像童贯,花钱从女真人手里买来了几个燕云州县,立马就封王了。可岳飞因为不是赵构身边的人,不被信任,立下大功,手里还有兵的情况下,却被派到江北做镇抚使,韩世忠却留在江南做太尉。
张荣更惨,一个水匪,没有直达圣听的渠道,他被文官和皇帝看做是配合韩世忠完成了一次大捷,分到了一些边缘功劳,加了一大堆散官、头衔,却没有任何实职。而且官阶也只做到了右武大夫,这只是一个跟李慢侯护送公主南下差不多的官阶,是武功大夫的横行,高两阶,但同属六品官。
李慢侯没有直接参加建康之战,但他在后方调度,整合韩世忠、岳飞、张荣这些难以合作的势力,动员扬州的生产体系,投入数不清的人力物力,他的功劳肯定有,而且不小,只是很难量化。但因为他可以直达圣听,又有公主帮忙活动,他反而得到了仅次于韩世忠的封赏,官阶连胜两阶,一般很少有超过两阶的升级,他算是得到满格封赏。
加上第一次守扬州的战功,李慢侯的官阶升到了右金吾卫将军,这是一个从二品的高级武官职衔。但他还是压不住林永,因为林永在平定苗刘兵变的时候,立下了救驾大功,多次程序性的加赏之后,早就是左金吾卫。虽然都是金吾卫,都是从二品,但在官阶上,高李慢侯一阶。
这没有实际用处,在跟李慢侯闹腾的时候,都无法给林永增加半分底气。因为在扬州,没人认他的官阶,要么认钱,要么认人,认钱的那些浙东山民不会对林永有好感,认人的扬州官场,人家认的是公主,李慢侯早就是公主的代表。
李慢侯代表公主,公主则代表扬州。
整个江南都这么认为,赵构也这么认为。已经跟留在杭州的吴国长公主赵福金多次探听过公主护军情况,尽管吴国公主一再表示,李慢侯绝不是西军乱兵的傀儡,绝不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小受。可一直很难打消赵构的猜疑,一个主官经常被打板子,不是被架空,就是被闹饷,这些都是西军乱兵常干的糟心事,仅凭一个不通军事的公主三言两语,很难让聪明的赵构相信。
他最基本的判断是,李慢侯一边假借着公主的名头,许下高额的军饷,笼络着林永这些叛军,跟许多诏安巨寇的文官干的其实是一回事。虽然他已经了解到,护军里的士兵主要是浙东山民,西军只是一些充当军官的老兵。可依然让赵构无法相信,因为在整个宋朝官员眼中,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天下兵马能打的只有西军,这是跟西夏鏖战近百年得出的结论,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真理,其他地方的军兵就是不能打。要打仗,还得是那些不好管训的西军。
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赵构更倾向于认为,李慢侯依赖少数西军军官。浙东山民只是作为辅助,是杂兵,是充数的,甚至是李慢侯吃空饷的工具,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这些兵,只是一个个空头名字,毕竟没人去山里查证。所以李慢侯才去山里招兵,目的从一开始就不纯。
在赵构眼中,一直对李慢侯有特殊的印象,因为那日他从扬州逃跑的时候,李慢侯告诉他,金国不灭他不过江,这话李慢侯说出来是讽刺赵构,但赵构听起来,却以为是下层官员对他表达忠心,这样的人太多了,一个个大话连篇,金兵来了,逃跑的,都算是忠心可嘉之人,投降的都不算懦夫,真正让人不齿的,已经发展到了那些几十里外主动迎接敌人的混蛋了。
赵构一直以为,李慢侯跟所有王爷、公主甚至王宫里的护卫一样,都是一些膏粱子弟,是一些走门路充数的花架子,比如他的武直。
因此赵构一直不太相信李慢侯在扬州屡立战功的捷报,尤其是李慢侯的行为,也一再的验证赵构的判断,那就是李慢侯一直不肯献俘。哪有武将打了胜仗,抓了俘虏不献俘的?
可李慢侯不时的发来战报,说他又抓了几个俘虏,写的倒是很细致,抓了几个,几个女真人,几个契丹人,几个燕云汉军,字数十分详尽,比那些动不动大破虏丑,伏尸百万的文官精确多了,乍一看不由得你不信,可问题这种详实,增加了造假的难度,李慢侯无法验证,只能不来献俘。赵构有时候觉得,既然骗不了人,还不如学学文官,用一些概数带过,他是一个宽仁的皇帝,也不会苛刻部下。
他对李慢侯之前最大的期待,不过是他护着公主赶紧南下,公主要是让金兵抓走,对他会产生一些政治上的不利影响。但机缘巧合,公主接二连三被困在扬州,最后一次还是被老百姓挡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世忠立下战功确实不假,但张荣、岳飞的功劳也不小。岳飞收复建康,虽然是运气居多,可这才是胜利的标志。就像童贯,花钱从女真人手里买来了几个燕云州县,立马就封王了。可岳飞因为不是赵构身边的人,不被信任,立下大功,手里还有兵的情况下,却被派到江北做镇抚使,韩世忠却留在江南做太尉。
张荣更惨,一个水匪,没有直达圣听的渠道,他被文官和皇帝看做是配合韩世忠完成了一次大捷,分到了一些边缘功劳,加了一大堆散官、头衔,却没有任何实职。而且官阶也只做到了右武大夫,这只是一个跟李慢侯护送公主南下差不多的官阶,是武功大夫的横行,高两阶,但同属六品官。
李慢侯没有直接参加建康之战,但他在后方调度,整合韩世忠、岳飞、张荣这些难以合作的势力,动员扬州的生产体系,投入数不清的人力物力,他的功劳肯定有,而且不小,只是很难量化。但因为他可以直达圣听,又有公主帮忙活动,他反而得到了仅次于韩世忠的封赏,官阶连胜两阶,一般很少有超过两阶的升级,他算是得到满格封赏。
加上第一次守扬州的战功,李慢侯的官阶升到了右金吾卫将军,这是一个从二品的高级武官职衔。但他还是压不住林永,因为林永在平定苗刘兵变的时候,立下了救驾大功,多次程序性的加赏之后,早就是左金吾卫。虽然都是金吾卫,都是从二品,但在官阶上,高李慢侯一阶。
这没有实际用处,在跟李慢侯闹腾的时候,都无法给林永增加半分底气。因为在扬州,没人认他的官阶,要么认钱,要么认人,认钱的那些浙东山民不会对林永有好感,认人的扬州官场,人家认的是公主,李慢侯早就是公主的代表。
李慢侯代表公主,公主则代表扬州。
整个江南都这么认为,赵构也这么认为。已经跟留在杭州的吴国长公主赵福金多次探听过公主护军情况,尽管吴国公主一再表示,李慢侯绝不是西军乱兵的傀儡,绝不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小受。可一直很难打消赵构的猜疑,一个主官经常被打板子,不是被架空,就是被闹饷,这些都是西军乱兵常干的糟心事,仅凭一个不通军事的公主三言两语,很难让聪明的赵构相信。
他最基本的判断是,李慢侯一边假借着公主的名头,许下高额的军饷,笼络着林永这些叛军,跟许多诏安巨寇的文官干的其实是一回事。虽然他已经了解到,护军里的士兵主要是浙东山民,西军只是一些充当军官的老兵。可依然让赵构无法相信,因为在整个宋朝官员眼中,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天下兵马能打的只有西军,这是跟西夏鏖战近百年得出的结论,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真理,其他地方的军兵就是不能打。要打仗,还得是那些不好管训的西军。
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赵构更倾向于认为,李慢侯依赖少数西军军官。浙东山民只是作为辅助,是杂兵,是充数的,甚至是李慢侯吃空饷的工具,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这些兵,只是一个个空头名字,毕竟没人去山里查证。所以李慢侯才去山里招兵,目的从一开始就不纯。
在赵构眼中,一直对李慢侯有特殊的印象,因为那日他从扬州逃跑的时候,李慢侯告诉他,金国不灭他不过江,这话李慢侯说出来是讽刺赵构,但赵构听起来,却以为是下层官员对他表达忠心,这样的人太多了,一个个大话连篇,金兵来了,逃跑的,都算是忠心可嘉之人,投降的都不算懦夫,真正让人不齿的,已经发展到了那些几十里外主动迎接敌人的混蛋了。
赵构一直以为,李慢侯跟所有王爷、公主甚至王宫里的护卫一样,都是一些膏粱子弟,是一些走门路充数的花架子,比如他的武直。
因此赵构一直不太相信李慢侯在扬州屡立战功的捷报,尤其是李慢侯的行为,也一再的验证赵构的判断,那就是李慢侯一直不肯献俘。哪有武将打了胜仗,抓了俘虏不献俘的?
可李慢侯不时的发来战报,说他又抓了几个俘虏,写的倒是很细致,抓了几个,几个女真人,几个契丹人,几个燕云汉军,字数十分详尽,比那些动不动大破虏丑,伏尸百万的文官精确多了,乍一看不由得你不信,可问题这种详实,增加了造假的难度,李慢侯无法验证,只能不来献俘。赵构有时候觉得,既然骗不了人,还不如学学文官,用一些概数带过,他是一个宽仁的皇帝,也不会苛刻部下。
他对李慢侯之前最大的期待,不过是他护着公主赶紧南下,公主要是让金兵抓走,对他会产生一些政治上的不利影响。但机缘巧合,公主接二连三被困在扬州,最后一次还是被老百姓挡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