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要造反书信?来人呐,咱给他写一张
又过了五日,六月二十四,雒阳城南。
李素仅仅带了赵云等十几骑,又弄了两辆马车,先隐姓埋名假装商旅偷偷来打探消息。所有人都在铠甲外面另外穿了罩袍,兵器也都没有拿在手上。
典韦和五百卫兵还在伊阙关外的南阳地界,假装李素生病不能行,暂时滞留不前。
“这里便是先帝让百官交了四年‘修宫钱’才完全建成的毕圭苑么?真是宏伟壮丽,天意弄人。完全修好不到两年,先帝就驾崩了,唉,劳民伤财。”
赵云等人是第一次从南边伊阙而来抵达雒阳,所以路过毕圭苑的时候忍不住责备。他生性俭朴,历史上刘备入川后大肆分赃他都看不惯,所以对灵帝的所作所为也颇敢吐槽。
李素掀开车帘,低声提醒:“子龙慎言,已近畿内,我们又不能表露身份,要处处小心才是。”
赵云连忙道歉:“是我不慎了。”
一行人缓缓渡过洛水,从城南开阳门进城,因为没有持节,守城官兵自然是拷问严密,看了符传后问道:
“益州人?来雒阳干什么?不是说米贼作乱蜀道不得通么?”
符传上的那些士兵身份当然是真的,就是刘备那个太守发放的,所以籍贯没有破绽。
赵云按排练好的话术答道:“是蜀地商人,听闻张鲁覆灭,想来蜀道隔绝数年、雒阳茶价定然腾贵,贩蜀山野茶至此。”
守城士兵眼神发亮:“运的是蜀山茶叶?那税可不轻,来呐,细细核查分量,足额缴税!”
赵云倒是忘了这事儿,毕竟原先都是跟随大军行动,谁敢收税啊,顿时有些恼怒。
但李素在车窗里拉了他一把,赵云立刻冷静,交了点钱打掩护。
反正也没多少货,后续大部分的贡品还在典韦军中呢,李素这次带来的这点量,就是先私下里跟自己人打点关系送送礼的。
守城门吏足额收到了税金,大喜过望,不再严密盘查车内客人身份,直接放行了。
……
入城之后,赵云附到车窗边轻声问:“中郎,还是按计划先去蔡御史家?如今天色尚早,会不会暴露我们身份?”
李素:“当然,到时候你持我信物亲自进去通报,很隐秘的。”
赵云:“喏”
他俩聊的“蔡御史”当然是蔡邕了,他们也是到了南阳之后,初步打探朝中如今变动,尤其是重点问了蔡邕动向,知道蔡邕在今年年初,大约三月份的时候,终于是被朝廷第二次征辟。
这次是单独征辟,而不是跟去年那样的“十五鸿儒批发征辟”,所以也就不存在“郑玄、陈纪他们拒绝征辟后,蔡邕单独应征太没面子”的问题。
于是乎,蔡邕在灵帝死前一个半月,终于重新入朝,被任命为侍御史——说句题外话,虽然因为蝴蝶效应,导致蔡邕的被征辟为官提前了半年,但起步官位倒是没变。
这并不是巧合或者历史惯性,而是汉朝官场惯例潜规则如此,对于曾经被罢黜下野的官员,再次征辟召回朝中,一开始授予的官位是跟当初离职时石数差不多的。
蔡邕十二年前罢官时是正六百石的议郎,现在回来自然也是正六百石的侍御史,无非前者时光禄勋系统下的属官,而后者是少府系统下的属官。(光禄勋和少府都是九卿)
但是蔡邕这种人,毕竟在野这十二年里积累了不少学问、声望,这一世更是跟李素共著了《驳灾异论》和《殿兴有福论》,所以做了侍御史之后,肯定也会快速升官,以赶上这十二年里积累的资历阀阅。
虽不一定有另一世董卓手上那般火箭速度,想来也不会差太多。
一刻钟后,他们就寻访到了蔡府门前。也正是到了这一刻,李素才隐约意识到,似乎他们在南阳时打听到的“蔡邕被征辟为侍御史”的消息,果然也已经过期了。
蔡邕这门庭若市的样子,怎么也不该是个侍御史,肯定是最近两三个月又升过了,外地人不知道罢了。
赵云拿着李素给的信物和一块礼金,让蔡府仆人进去通传,门口的客人有些还对这个试图插队的不速之客非常不满,但不一会儿之后,事情的变化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蔡邕亲自跑到门口,掀开窗帘跟李素低语几句,然后就亲手扶李素下车,还遮掩在李素和其他排队的客人之间,不让他们看见李素形貌。
因为天气正热,李素也正好打了折扇遮脸,就更加神不知鬼不觉了——
折扇是他去年秋天的时候发明的,当时因为天冷,所以久久没有传开。但发明之后半年,赶上今年初夏开始炎热起来,雒阳贵公子们发现折扇这玩意儿是个装逼神器,渐渐开始求购。
以甄家为首的豪商们也开始贩卖、仿制。因为刚刚才出现,价钱有点畸高,随便一把折扇能卖好几千钱。如今雒阳城里起码有上千柄折扇,看扇子也就认不出李素来了。
拐进蔡府二门后,蔡邕才急切问道:
“贤婿不是跟随镇西将军在平定张鲁、勘合蜀道断绝之案的内幕么?怎地忽然秘密来京?莫非是张鲁已经讨平?若如此,为何不先向陛下与大将军报捷?”
李素也出于礼法,给蔡邕简单行了礼,解释道:“说来惭愧,我本月早些时候,还在秦岭上庸道中奔波平叛、追击张鲁余孽,十日前才出秦岭、至襄阳,这才得知陛下竟然早在两个多月前就……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素仅仅带了赵云等十几骑,又弄了两辆马车,先隐姓埋名假装商旅偷偷来打探消息。所有人都在铠甲外面另外穿了罩袍,兵器也都没有拿在手上。
典韦和五百卫兵还在伊阙关外的南阳地界,假装李素生病不能行,暂时滞留不前。
“这里便是先帝让百官交了四年‘修宫钱’才完全建成的毕圭苑么?真是宏伟壮丽,天意弄人。完全修好不到两年,先帝就驾崩了,唉,劳民伤财。”
赵云等人是第一次从南边伊阙而来抵达雒阳,所以路过毕圭苑的时候忍不住责备。他生性俭朴,历史上刘备入川后大肆分赃他都看不惯,所以对灵帝的所作所为也颇敢吐槽。
李素掀开车帘,低声提醒:“子龙慎言,已近畿内,我们又不能表露身份,要处处小心才是。”
赵云连忙道歉:“是我不慎了。”
一行人缓缓渡过洛水,从城南开阳门进城,因为没有持节,守城官兵自然是拷问严密,看了符传后问道:
“益州人?来雒阳干什么?不是说米贼作乱蜀道不得通么?”
符传上的那些士兵身份当然是真的,就是刘备那个太守发放的,所以籍贯没有破绽。
赵云按排练好的话术答道:“是蜀地商人,听闻张鲁覆灭,想来蜀道隔绝数年、雒阳茶价定然腾贵,贩蜀山野茶至此。”
守城士兵眼神发亮:“运的是蜀山茶叶?那税可不轻,来呐,细细核查分量,足额缴税!”
赵云倒是忘了这事儿,毕竟原先都是跟随大军行动,谁敢收税啊,顿时有些恼怒。
但李素在车窗里拉了他一把,赵云立刻冷静,交了点钱打掩护。
反正也没多少货,后续大部分的贡品还在典韦军中呢,李素这次带来的这点量,就是先私下里跟自己人打点关系送送礼的。
守城门吏足额收到了税金,大喜过望,不再严密盘查车内客人身份,直接放行了。
……
入城之后,赵云附到车窗边轻声问:“中郎,还是按计划先去蔡御史家?如今天色尚早,会不会暴露我们身份?”
李素:“当然,到时候你持我信物亲自进去通报,很隐秘的。”
赵云:“喏”
他俩聊的“蔡御史”当然是蔡邕了,他们也是到了南阳之后,初步打探朝中如今变动,尤其是重点问了蔡邕动向,知道蔡邕在今年年初,大约三月份的时候,终于是被朝廷第二次征辟。
这次是单独征辟,而不是跟去年那样的“十五鸿儒批发征辟”,所以也就不存在“郑玄、陈纪他们拒绝征辟后,蔡邕单独应征太没面子”的问题。
于是乎,蔡邕在灵帝死前一个半月,终于重新入朝,被任命为侍御史——说句题外话,虽然因为蝴蝶效应,导致蔡邕的被征辟为官提前了半年,但起步官位倒是没变。
这并不是巧合或者历史惯性,而是汉朝官场惯例潜规则如此,对于曾经被罢黜下野的官员,再次征辟召回朝中,一开始授予的官位是跟当初离职时石数差不多的。
蔡邕十二年前罢官时是正六百石的议郎,现在回来自然也是正六百石的侍御史,无非前者时光禄勋系统下的属官,而后者是少府系统下的属官。(光禄勋和少府都是九卿)
但是蔡邕这种人,毕竟在野这十二年里积累了不少学问、声望,这一世更是跟李素共著了《驳灾异论》和《殿兴有福论》,所以做了侍御史之后,肯定也会快速升官,以赶上这十二年里积累的资历阀阅。
虽不一定有另一世董卓手上那般火箭速度,想来也不会差太多。
一刻钟后,他们就寻访到了蔡府门前。也正是到了这一刻,李素才隐约意识到,似乎他们在南阳时打听到的“蔡邕被征辟为侍御史”的消息,果然也已经过期了。
蔡邕这门庭若市的样子,怎么也不该是个侍御史,肯定是最近两三个月又升过了,外地人不知道罢了。
赵云拿着李素给的信物和一块礼金,让蔡府仆人进去通传,门口的客人有些还对这个试图插队的不速之客非常不满,但不一会儿之后,事情的变化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蔡邕亲自跑到门口,掀开窗帘跟李素低语几句,然后就亲手扶李素下车,还遮掩在李素和其他排队的客人之间,不让他们看见李素形貌。
因为天气正热,李素也正好打了折扇遮脸,就更加神不知鬼不觉了——
折扇是他去年秋天的时候发明的,当时因为天冷,所以久久没有传开。但发明之后半年,赶上今年初夏开始炎热起来,雒阳贵公子们发现折扇这玩意儿是个装逼神器,渐渐开始求购。
以甄家为首的豪商们也开始贩卖、仿制。因为刚刚才出现,价钱有点畸高,随便一把折扇能卖好几千钱。如今雒阳城里起码有上千柄折扇,看扇子也就认不出李素来了。
拐进蔡府二门后,蔡邕才急切问道:
“贤婿不是跟随镇西将军在平定张鲁、勘合蜀道断绝之案的内幕么?怎地忽然秘密来京?莫非是张鲁已经讨平?若如此,为何不先向陛下与大将军报捷?”
李素也出于礼法,给蔡邕简单行了礼,解释道:“说来惭愧,我本月早些时候,还在秦岭上庸道中奔波平叛、追击张鲁余孽,十日前才出秦岭、至襄阳,这才得知陛下竟然早在两个多月前就……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