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追亡逐北
步度根的鲜卑骑兵在二十里宽的正面上,呈散阵黑压压地分批分层冲了上去,看似气势惊人,不过也并不是直接全军一头撞上去了。
部队还是要分层分批、担任不同的角色。一开始的高速,只是为了接敌、快速通过两军相互发现后的那十几里地。
真到了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先头部队还是要以骑射骚扰、迂回撕扯,如果汉人骑兵追上来,那就让先头的部队适当后撤,让汉军的阵型脱节——就像帝国时代和骑马与砍杀里的帕提亚战术一样。
一旦阵型有所松动,大部队主力也逼到眼前了,才是全军突击的混战。因为人数一多,一旦到了几万人的规模,要让阵型转动起来骑射就很困难了,组织度跟不上。这时候人多打人少就只能一拥而上。
汉军有重甲,有斩马剑,长枪的质量也优于胡人,这是一汉敌五胡的倚仗。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进攻的胡人部族不一,并非所有人都擅长骑射,那些普通的部民炮灰就只能拿根骑枪对冲换命。
在汉末的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也是越往东北越擅长骑射,越往西北越擅长冲杀。幽州乌桓和鲜卑是骑射最强的,冲刺最弱。并州以北与河套的鲜卑人两者比较平衡,而河西羌则长枪突击最为擅长。
此刻,步度根的先锋骑兵在接近到马超两三百步之后,就渐渐放慢了速度,逐渐改为横队掠过马超的阵线,开始放箭。
跟汉人的步兵密集方阵或者车阵作战时,这样的掠阵骚扰很危险,因为汉人步兵的弩要比骑弓强劲得多。
但双方都是骑兵时,都用骑弓,就无所谓了。汉军骑兵就算身着重甲,但普遍马匹没有重甲,只要射翻了汉人的马,一样可以让汉军部队出现脱节和阵型撕扯混乱,鲜卑先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掠阵放箭!马超的骑兵听说都有铁胸甲,不用刻意射人,射马也行!”不少步度根麾下的前军骑兵军官们纷纷如此喝令指挥,然后开始放箭。
这部先锋大约一万人左右,后面还有三四万主力,跟他们隔了五里路以上,为的就是给先锋骚扰让出腾挪撕扯的空间。
一时之间,战场正面箭矢如雨,血箭飚飞。
马超军事边冲边放箭,丝毫不在乎精度较低,也不在乎冲锋阵型下己方士兵进入射程的人数较少、容易被攒射集火,巴不得射着射着就能随时跟敌人拉入近战。
马超的军队也没有打算分兵,就是一万两千人凝聚成一团大阵,不给敌人分割各个击破的机会。毕竟他是人数明显劣势的一方,一万多人一个阵勉强指挥得过来,不怕人太多混乱。
前军的鲜卑军官们,看到这个架势时,一开始还嘴角泛起恶毒得意的笑容:
马超摆的介于楔形阵和锥形阵之间的阵势,这个阵势不适合放箭,大部分窝在阵型深处的士兵是无法放箭的,离敌人太远了。
相比之下,鲜卑人虽然不懂阵法,但他们无师自通的骑射阵型,正面接敌表面积非常大,能同时放箭的人数也就更多。
可惜的是,短短几波箭雨交换之后,鲜卑先锋军官们就稍稍冷静下来一些,战场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汉人给战马也都披了轻便的铠甲?那是什么做的?是皮革?还是什么布匹?可是布匹不可能抵挡得住骑弓的!”
鲜卑军官们,很快惊恐地发现,轻软的骑弓,对于原本应该完全无甲状态的马超军战马,杀伤效果降低了很多!
原来,马超的部队,今年是用了层叠的厚棉布,给骑兵部队赶制了一批冬季使用的棉甲具装,也就是棉的马铠,那些不用活动的重要部位,比如马的胸、脖护兜,还缝上了皮革加强。
这是兼顾成本和机动性的骑兵部队,所能使用的最佳优化方案了。相比于去年打郭汜的时候,骑兵人有铁甲而马无甲,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虽然防御力肯定远不如铁马铠,挡不住长矛和弩箭,不过够用就好,适合骑兵之间的对战。马超在银川郡种田这一年也不是白种的。在西凉普及棉花的关羽,这一年更不是白普及的。
今年的棉花贸易基本上没有民间贸易,绝大部分收获都被官府收购了,不是卖给呼厨泉,就是直接装备给马超的骑兵。而且棉甲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冬季保暖效果非常好,显然是便于马超军熬到寒冷季节后对胡人展开反击。
此时此刻,顶住了最初的七八轮箭雨交换后,汉军明明抛射的箭矢数量不到胡人的三成,但双方的相互杀伤效果上,汉军却完全不占劣势。
汉军这边只有两百余骑落马,而鲜卑先锋却有三四百人落马——如果按照“胡人兵力时汉军五倍以上”这个算法来看,两个胡人换一个汉人,似乎还在鲜卑方的接受范围内,按照这个理论值,他们只要死个最多三万人就能把马超的一万二灭了。
但谁都知道打仗不是算理论值,在胡人最占便宜的骑射游斗阶段都打成这个交换比,后面的冲杀肉搏阶段汉人肯定更占便宜。
更何况,汉人落马的二百多骑,几乎都是马匹不巧被射中了腿、腹,士兵只是坠马摔伤,死不了。几乎没有穿着胸板甲和四肢铁札甲的汉军骑兵直接被射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部队还是要分层分批、担任不同的角色。一开始的高速,只是为了接敌、快速通过两军相互发现后的那十几里地。
真到了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先头部队还是要以骑射骚扰、迂回撕扯,如果汉人骑兵追上来,那就让先头的部队适当后撤,让汉军的阵型脱节——就像帝国时代和骑马与砍杀里的帕提亚战术一样。
一旦阵型有所松动,大部队主力也逼到眼前了,才是全军突击的混战。因为人数一多,一旦到了几万人的规模,要让阵型转动起来骑射就很困难了,组织度跟不上。这时候人多打人少就只能一拥而上。
汉军有重甲,有斩马剑,长枪的质量也优于胡人,这是一汉敌五胡的倚仗。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进攻的胡人部族不一,并非所有人都擅长骑射,那些普通的部民炮灰就只能拿根骑枪对冲换命。
在汉末的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也是越往东北越擅长骑射,越往西北越擅长冲杀。幽州乌桓和鲜卑是骑射最强的,冲刺最弱。并州以北与河套的鲜卑人两者比较平衡,而河西羌则长枪突击最为擅长。
此刻,步度根的先锋骑兵在接近到马超两三百步之后,就渐渐放慢了速度,逐渐改为横队掠过马超的阵线,开始放箭。
跟汉人的步兵密集方阵或者车阵作战时,这样的掠阵骚扰很危险,因为汉人步兵的弩要比骑弓强劲得多。
但双方都是骑兵时,都用骑弓,就无所谓了。汉军骑兵就算身着重甲,但普遍马匹没有重甲,只要射翻了汉人的马,一样可以让汉军部队出现脱节和阵型撕扯混乱,鲜卑先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掠阵放箭!马超的骑兵听说都有铁胸甲,不用刻意射人,射马也行!”不少步度根麾下的前军骑兵军官们纷纷如此喝令指挥,然后开始放箭。
这部先锋大约一万人左右,后面还有三四万主力,跟他们隔了五里路以上,为的就是给先锋骚扰让出腾挪撕扯的空间。
一时之间,战场正面箭矢如雨,血箭飚飞。
马超军事边冲边放箭,丝毫不在乎精度较低,也不在乎冲锋阵型下己方士兵进入射程的人数较少、容易被攒射集火,巴不得射着射着就能随时跟敌人拉入近战。
马超的军队也没有打算分兵,就是一万两千人凝聚成一团大阵,不给敌人分割各个击破的机会。毕竟他是人数明显劣势的一方,一万多人一个阵勉强指挥得过来,不怕人太多混乱。
前军的鲜卑军官们,看到这个架势时,一开始还嘴角泛起恶毒得意的笑容:
马超摆的介于楔形阵和锥形阵之间的阵势,这个阵势不适合放箭,大部分窝在阵型深处的士兵是无法放箭的,离敌人太远了。
相比之下,鲜卑人虽然不懂阵法,但他们无师自通的骑射阵型,正面接敌表面积非常大,能同时放箭的人数也就更多。
可惜的是,短短几波箭雨交换之后,鲜卑先锋军官们就稍稍冷静下来一些,战场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汉人给战马也都披了轻便的铠甲?那是什么做的?是皮革?还是什么布匹?可是布匹不可能抵挡得住骑弓的!”
鲜卑军官们,很快惊恐地发现,轻软的骑弓,对于原本应该完全无甲状态的马超军战马,杀伤效果降低了很多!
原来,马超的部队,今年是用了层叠的厚棉布,给骑兵部队赶制了一批冬季使用的棉甲具装,也就是棉的马铠,那些不用活动的重要部位,比如马的胸、脖护兜,还缝上了皮革加强。
这是兼顾成本和机动性的骑兵部队,所能使用的最佳优化方案了。相比于去年打郭汜的时候,骑兵人有铁甲而马无甲,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虽然防御力肯定远不如铁马铠,挡不住长矛和弩箭,不过够用就好,适合骑兵之间的对战。马超在银川郡种田这一年也不是白种的。在西凉普及棉花的关羽,这一年更不是白普及的。
今年的棉花贸易基本上没有民间贸易,绝大部分收获都被官府收购了,不是卖给呼厨泉,就是直接装备给马超的骑兵。而且棉甲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冬季保暖效果非常好,显然是便于马超军熬到寒冷季节后对胡人展开反击。
此时此刻,顶住了最初的七八轮箭雨交换后,汉军明明抛射的箭矢数量不到胡人的三成,但双方的相互杀伤效果上,汉军却完全不占劣势。
汉军这边只有两百余骑落马,而鲜卑先锋却有三四百人落马——如果按照“胡人兵力时汉军五倍以上”这个算法来看,两个胡人换一个汉人,似乎还在鲜卑方的接受范围内,按照这个理论值,他们只要死个最多三万人就能把马超的一万二灭了。
但谁都知道打仗不是算理论值,在胡人最占便宜的骑射游斗阶段都打成这个交换比,后面的冲杀肉搏阶段汉人肯定更占便宜。
更何况,汉人落马的二百多骑,几乎都是马匹不巧被射中了腿、腹,士兵只是坠马摔伤,死不了。几乎没有穿着胸板甲和四肢铁札甲的汉军骑兵直接被射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