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神剧轻松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几年
视察完雒阳新区后,李素在心中估摸着,那地方要完成全部的地皮平整、分块,并把土路都修完,估计要到今年夏季农闲结束之后。
要把排水渠和其他配套做好,再简易圈一圈低矮的夯土城墙,估计得连冬天的农闲时间都用上。
所以大规模开始造房子,怎么也是明年的事儿了。好在他本来就不急,慢慢磨合基建团队,积攒技术经验,也挺不错。
而且这些技术一旦投入大规模应用,就肯定逃不脱技术扩散的命运。
毕竟建筑工程类的工匠不可能跟作坊里的工匠那样集中管理。这些人才都是流动人口,跟着项目工地走的,你也圈禁不起来。
好在袁绍和曹操都没什么机会大兴土木了,所以李素这两年再点起这方面的科技树,就算扩散了袁绍也没命去花。
曹操就算还有几年命,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应用场景,就算扩散过去,曹操强行搞建设,刘备也可以当是为他建设的。
这些大型工程回本周期都很长,再快钱的工程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收不回投入,曹操本钱砸下去,还没赚回来就灭了,岂不美哉。
所以,想学就学吧,李素不在乎。学好了怎么造新城市怎么挖运河,就当是为重新统一之后的大汉天下做贡献。
视察完雒阳新区,几天之后李素就踏上了南下宛城之路,继续他在这个春季农忙结束后的巡视。
……
三月下旬,李素首先到了宛城。荆州防御使高顺亲自出城数十里迎接,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部队,都是这两年募集的新兵为主,供李素顺便检阅,看看他的扩军成果。
刘备阵营去年扩军八万人,其中四万是从农户良家子里征集的新兵,还有四万是改造的战俘。
今年扩军十万,同样有七万的改造战俘,新募本地良家子反而减少到三万。另外还额外募集一部分差额,补足去年的战损。
如今已是三月底,除了今年的三万良家子,目前只征到一万,还差两万缺口。而战俘是早就到位的,冬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服苦役改造。
现在差不多都磨了性子、也感受到了刘备这边服役生活条件确实比袁绍和孙权那边好,人心渐渐收拢了,才正式成军。
所以,刘备阵营目前可以用于对外远征的机动部队总兵力(也就是不算只能内线防御作战的二线守城民兵),已经膨胀到了四十八万人左右,到夏天可以全部扩军完成,达到五十万。
当然,五十万人里,有二十万服役时间在两年以下,其中十万更是在一年以下,军事训练程度比较低。
走精兵路线的久战老兵,始终还是三十万左右。
这三十万里也有十万是五年以上的一**兵,跟着刘备从益州北伐关中前就一路打出来的,跟曾经西凉军生死搏杀过,见惯了生死鲜血,心理素质也极强。
剩下二十万分别有三到四年作战履历,总的扩军步伐始终是很稳扎稳打的。
扩军的练兵细节,其实李素也没什么好视察的,主要他也不懂这些古代的军纪训练和战术训练,放心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好了。
而且以刘备阵营目前的军事科技优化,士兵也不是很需要战术和战纪的精炼。那些需要武艺的精锐兵种,比如陷阵营,从久战老兵里直接抽调就行。
新兵只要装备上灌钢锻造的四棱锥枪,超长枪杆,列阵捅刺,或者是装备神臂弩,有节奏地瞄准射击、或者听从指令覆盖射击,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武艺,几个月就能练出来。
所以训练的关键是让士兵保持旺盛的士气,见过血,不怯战,保持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阵型严整不乱的纪律状态。
而军纪好不好,这个入门指标,李素这样的练兵外行也是看得出的——至少高顺手下这里十几万人,已经比原先的农民状态,或者是袁绍、孙策手下那些旧部队,有明显的不同了。
看上去部队行进非常整齐,也能做到队列机动基本令行禁止。哪怕有个别动作比较乱的,至少在听命令方面都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军军容看起来就很整肃,气派气场就不一样,不是旧军队可比的。
李素来之前,也听诸葛亮和黄月英汇报过,知道这里面跟去年冬天之前,黄月英就落实发明的“缝纫机”有关。
李素去年就一直在督促这项制衣技术领域的革新。前几年这活儿不重要,主要是因为纺织品本来就没有过剩。
前几年,一套衣服的全产业链做下来,纺纱缫丝和织布环节的劳动强度比最后的裁缝要费力得多。
假设一套衣服从棉花或者蚕丝变成成品,前面面料制造要花上一个女工五十个时辰生产,最后裁缝全算上也就女工十几个时辰的劳动量。所以主要矛盾在前面,裁缝慢一点,不标准化,问题也不大。
不过,随着丝织品产业大量用上新式织锦机,尤其连带着最近三年,连棉布都开始用新式宽幅织机、水力纺纱。刘备辖区内凡是甬道新技术的地区,纺织业生产效率是普遍提高了两到三倍的。
这种情况下,或许一套衣服所需面料的劳动时间,也从五十个时辰降低到二十个时辰,而裁缝制作再花上十三四个时辰,就显得比较费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把排水渠和其他配套做好,再简易圈一圈低矮的夯土城墙,估计得连冬天的农闲时间都用上。
所以大规模开始造房子,怎么也是明年的事儿了。好在他本来就不急,慢慢磨合基建团队,积攒技术经验,也挺不错。
而且这些技术一旦投入大规模应用,就肯定逃不脱技术扩散的命运。
毕竟建筑工程类的工匠不可能跟作坊里的工匠那样集中管理。这些人才都是流动人口,跟着项目工地走的,你也圈禁不起来。
好在袁绍和曹操都没什么机会大兴土木了,所以李素这两年再点起这方面的科技树,就算扩散了袁绍也没命去花。
曹操就算还有几年命,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应用场景,就算扩散过去,曹操强行搞建设,刘备也可以当是为他建设的。
这些大型工程回本周期都很长,再快钱的工程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收不回投入,曹操本钱砸下去,还没赚回来就灭了,岂不美哉。
所以,想学就学吧,李素不在乎。学好了怎么造新城市怎么挖运河,就当是为重新统一之后的大汉天下做贡献。
视察完雒阳新区,几天之后李素就踏上了南下宛城之路,继续他在这个春季农忙结束后的巡视。
……
三月下旬,李素首先到了宛城。荆州防御使高顺亲自出城数十里迎接,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部队,都是这两年募集的新兵为主,供李素顺便检阅,看看他的扩军成果。
刘备阵营去年扩军八万人,其中四万是从农户良家子里征集的新兵,还有四万是改造的战俘。
今年扩军十万,同样有七万的改造战俘,新募本地良家子反而减少到三万。另外还额外募集一部分差额,补足去年的战损。
如今已是三月底,除了今年的三万良家子,目前只征到一万,还差两万缺口。而战俘是早就到位的,冬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服苦役改造。
现在差不多都磨了性子、也感受到了刘备这边服役生活条件确实比袁绍和孙权那边好,人心渐渐收拢了,才正式成军。
所以,刘备阵营目前可以用于对外远征的机动部队总兵力(也就是不算只能内线防御作战的二线守城民兵),已经膨胀到了四十八万人左右,到夏天可以全部扩军完成,达到五十万。
当然,五十万人里,有二十万服役时间在两年以下,其中十万更是在一年以下,军事训练程度比较低。
走精兵路线的久战老兵,始终还是三十万左右。
这三十万里也有十万是五年以上的一**兵,跟着刘备从益州北伐关中前就一路打出来的,跟曾经西凉军生死搏杀过,见惯了生死鲜血,心理素质也极强。
剩下二十万分别有三到四年作战履历,总的扩军步伐始终是很稳扎稳打的。
扩军的练兵细节,其实李素也没什么好视察的,主要他也不懂这些古代的军纪训练和战术训练,放心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好了。
而且以刘备阵营目前的军事科技优化,士兵也不是很需要战术和战纪的精炼。那些需要武艺的精锐兵种,比如陷阵营,从久战老兵里直接抽调就行。
新兵只要装备上灌钢锻造的四棱锥枪,超长枪杆,列阵捅刺,或者是装备神臂弩,有节奏地瞄准射击、或者听从指令覆盖射击,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武艺,几个月就能练出来。
所以训练的关键是让士兵保持旺盛的士气,见过血,不怯战,保持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阵型严整不乱的纪律状态。
而军纪好不好,这个入门指标,李素这样的练兵外行也是看得出的——至少高顺手下这里十几万人,已经比原先的农民状态,或者是袁绍、孙策手下那些旧部队,有明显的不同了。
看上去部队行进非常整齐,也能做到队列机动基本令行禁止。哪怕有个别动作比较乱的,至少在听命令方面都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军军容看起来就很整肃,气派气场就不一样,不是旧军队可比的。
李素来之前,也听诸葛亮和黄月英汇报过,知道这里面跟去年冬天之前,黄月英就落实发明的“缝纫机”有关。
李素去年就一直在督促这项制衣技术领域的革新。前几年这活儿不重要,主要是因为纺织品本来就没有过剩。
前几年,一套衣服的全产业链做下来,纺纱缫丝和织布环节的劳动强度比最后的裁缝要费力得多。
假设一套衣服从棉花或者蚕丝变成成品,前面面料制造要花上一个女工五十个时辰生产,最后裁缝全算上也就女工十几个时辰的劳动量。所以主要矛盾在前面,裁缝慢一点,不标准化,问题也不大。
不过,随着丝织品产业大量用上新式织锦机,尤其连带着最近三年,连棉布都开始用新式宽幅织机、水力纺纱。刘备辖区内凡是甬道新技术的地区,纺织业生产效率是普遍提高了两到三倍的。
这种情况下,或许一套衣服所需面料的劳动时间,也从五十个时辰降低到二十个时辰,而裁缝制作再花上十三四个时辰,就显得比较费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