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权衡利弊
码头上堆积如山的货物是怎么来的,现在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了。登州地界上关于陈神医的传说,现在已经没多少人记得“医”这个字,取而代之的是陈神仙。当然这只是不明真相群众的自发改良后的版本。
轨道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从货运码头到张家庄,再到登州,最近在修通了到莱州的路段,昌邑已经通了轨道。人们在不知不觉之后,被灌输了一个“真理”,陈老爷一贯正确。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一种潜移默化。
陈燮在码头的出现,引起了码头搬运工的欢呼声。一个月五个银圆的工作,足以养活七八口的人家。现代社会没几个人会喜欢自己的老板,在明朝则相反,码头上绝大多数人是真心崇敬陈燮这个老板。没有他,大家可能都饿死了。
崇祯七年的春天,大明朝这辆走在下坡路上的破车,刹车片磨损的异常严重,下行的速度开始家伙。二月初五,农民军攻陷兴山,杀知县刘定国。十五日,下瞿塘。二月二十一日,又攻下夔州府(今四川万源宣汉达县梁平以东地区及湖北建始县)大宁,围攻太平。由于土司秦良玉率军阻断了农民军前进的道路,崇祯七年三月,入川之老回回等数营义军又自阳平关(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入秦州,复返陕西。
崇祯七年正月,张献忠自信阳西去商洛地区。李自成与张献忠合兵攻取澄城,直逼平凉等州县。二月二十八日,张献忠等十三营义军自河南商洛西出潼关进入汉南。三月,老回回等部也由川返陕,农民起义军重又联合一起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回到登州的陈燮,习惯性的住进应娘的别院,这里是情报中心,离开两个月,要想快速的掌握情况,只能是这里。应娘如往常一样,恭敬的迎候,屏退下人,拿出两个月来的主要消息的报告。
“山西巡抚上报,全省半年没下雨。常时仁率部出了开封府之后,沿途流民骤增。河南的旱情也很严重,饥民遍地,常时仁很担心后续粮草的问题,恳请老爷赈济河南百姓。”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燮抬了一下手,应娘及时闭嘴,免得打扰进入思索状态的陈燮。门口丫鬟探了个脑袋,应娘出来,低声怒道:“还懂不懂规矩?”丫鬟惊的跪下道:“是刘大掌柜来了,在前厅候着呢。”
“不管谁来了,都在前面候着,没有老爷的招呼,谁都不许进来打扰。”应娘语气严厉,就像护食的恶犬。每一次陈燮只要长期离开,回来之后肯定是在这里呆着。这也导致了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在这个时间段在这里的汇聚。这个现象在应娘的心里,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谁来破坏这个现象,应娘都不会手软。
“刘庆来了么?让他进来吧。”陈燮的声音在里头传来,应娘恭敬的应道:“是。”
不自不觉的,无形的等级出来了。这个时代很自然的就会形成这种局面,陈燮没有可以求纠正的意思。很多时候这种等级的存在,让人心安。
“东家!”刘庆进来先拱手问候,陈燮招呼他落座道:“常时仁的报告你看了没有?”
“看了,河南那边现在很乱,联合商号的代理商们,都提出了各自的困难。眼下就开封和洛阳的局面还算稳定,其他地区出了城池,就无秩序可言了。连年干旱,百姓无食,乱局不可避免了。登州这边,要不是东家这些年推广深井,怕也是要乱的。”刘庆很客观的汇报,陈燮听了中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的敲,节奏时快时慢。
“王启年在登州么?”陈燮问,刘庆道:“前天回来的,棱堡修建很顺利,最多还有两个月就能完工。他这趟回来,就是算着时间,等着东家回来。”
陈燮惊讶的看了一眼刘庆道:“他有啥想法?”刘庆笑道:“王启年的意思,家奴在金县没有驻军,并且把百姓全部掳走了。既然建奴不要,他的意思占了再说,不为别的,就为周边的百万亩耕地,也值得去做。”
“他是不敢擅自做主,让你来做说客。这家伙,真是想揍他一顿。”陈燮骂了一句,对门外喊了一嗓子:“应娘,给王启年带话,要不立刻滚回旅顺,要不给我滚去教导队当教官。”
刘庆心里一惊,按说王启年这个想法没错,怎么陈燮会如此动怒?这不符合陈燮的习惯。可是陈燮不解释,他也不敢问。陈燮在旅顺灭了后金主力后,无形中地位提升的很高。不用他自己刻意去做,大家都这么自觉的去维护这个地位。理由很简单,后金一直是明军无法面对的强敌,在此之前就算是刘庆,也没什么太强的信心。但是陈燮做到了大家不敢想象的事情,这个地位想不变化都不可能。地位变化了,刘庆就越发的小心。别看现在登州有巡抚有监军有兵巡道,谁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自作聪明的家伙,这个世界上好像就他一个聪明人。”陈燮自言自语,显得有点焦虑。这个时候的陈燮陷入了一个纠结状态,要不要救河南的流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他。刘庆见状,识趣的站起道:“没别的吩咐,我先回去了。”
陈燮点点头道:“你去吧,粮道安全的事情我会有安排。”应娘进来,听到陈燮语气不对,小心的打开帘子,让刘庆出去。
虽然已经是春天,还是很冷。屋子里烧了地龙,出门时一阵寒风拂面,刘庆还是微微的颤抖一下。刚才的短暂会见,看上去陈燮跟过去没啥区别,实际上他能感受到陈燮语气中的变化。属于上位者的那种意志不容动摇的变化。刘庆也认为王启年的想法不错,发展眼下是发展辽东的好时机,但是陈燮不支持这个想法,想来是有更深的含义。刘庆没有丝毫换衣陈燮的正确性,这一点这些年都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本能了。
陈燮继续看报告,重点还是集中在水师和船厂上。应娘坐在一边,用疑惑的眼神悄悄的打量陈燮。不想陈老爷头也不抬便道:“有什么不解的,你说。能告诉你的,我不会不说。不能告诉你的,也不往心里去。”
应娘听到这句心了一天,她不年轻了,指望相貌上保持宠信是不可能的。肚子又不争气,总是会担心一些事情的来临。现在陈燮的话,说明她还是最受信任的那一个。
“奴家心里猜的,老爷这是忧谗畏讥。这些年跟着老爷,没少看邸报,知道大明到处都在出事,还都不小。官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拿手。您不让王启年拓展东江镇,是不想成为天下官兵的仇人。可是奴婢心里想啊,您就算不拓展领地,人家该嫉妒还得嫉妒您。不但是武将嫉妒,文官也是嫉妒的。就算是皇帝,不也是猜忌老爷么?”
听到这里,陈燮笑了,招手让应娘坐在腿上,抱着这个身体依旧柔软如棉的女人,一只手不规矩的从衣襟下钻进去,口中却很理性道:“你能想到这么多,我很高兴。这说明你做事动脑子。这么说吧,我现在被猜忌,甚至被仇视,但是却没撕破脸。私底下的手脚,就算他们在做,对我影响也不大。田氏代齐是每个君王都不能容忍的事情。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原大乱,流民遍地,对老爷没坏处。大明近两万万人,老爷能救几个?”
柔声入耳,要害被擒,应娘面红耳热,哪有心思去思考,都是在被动接受。动情之际,腰如蛇扭,外头青天白日的,忍不住伸手去握那炙热的活。没一会屋子里声音飘出来,门口等着伺候的丫鬟遭了罪,走也不是,进去也不是。站在那里备受煎熬。十四五岁情窦初开的时候,身体敏感的时节,很难抑制的不去想。
手里捧着一摞账本的婉玉过来,看看丫鬟的表情跟便秘似的,在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免也红了脸,对丫鬟道:“你去吧,这里交给我。”丫鬟逃也似的出了门,坐在外间,没一会婉玉也不行了,两腿微微的互相摩擦,呼吸粗了。
离间传出哭声的时候,婉玉也到了临界点,没能忍住发出一声呻吟。陈燮听的清楚,这才放了应娘,任其躺在身前,袒露胸怀,浑身冒着细细的汗珠。
“拿条毛巾来!”陈燮一声招呼,没一会婉玉进来,面如赤血,热腾腾的毛巾放下就跑。应娘挣扎起来,一脸满足的接过毛巾,低声道:“小浪蹄子,在外面听了这些时候,还装什么清纯,老爷,您这还没完事,奴家去拿她来,老爷好泻火。”
“唔……”嘴被堵上的应娘不能发声。
南阳,官道上的流民还在不断的往南,络绎不绝,根本望不到头。到底有多少人,常时仁没法算仔细,只是觉得这样下去大明可真要出大问题了。
轨道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从货运码头到张家庄,再到登州,最近在修通了到莱州的路段,昌邑已经通了轨道。人们在不知不觉之后,被灌输了一个“真理”,陈老爷一贯正确。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一种潜移默化。
陈燮在码头的出现,引起了码头搬运工的欢呼声。一个月五个银圆的工作,足以养活七八口的人家。现代社会没几个人会喜欢自己的老板,在明朝则相反,码头上绝大多数人是真心崇敬陈燮这个老板。没有他,大家可能都饿死了。
崇祯七年的春天,大明朝这辆走在下坡路上的破车,刹车片磨损的异常严重,下行的速度开始家伙。二月初五,农民军攻陷兴山,杀知县刘定国。十五日,下瞿塘。二月二十一日,又攻下夔州府(今四川万源宣汉达县梁平以东地区及湖北建始县)大宁,围攻太平。由于土司秦良玉率军阻断了农民军前进的道路,崇祯七年三月,入川之老回回等数营义军又自阳平关(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入秦州,复返陕西。
崇祯七年正月,张献忠自信阳西去商洛地区。李自成与张献忠合兵攻取澄城,直逼平凉等州县。二月二十八日,张献忠等十三营义军自河南商洛西出潼关进入汉南。三月,老回回等部也由川返陕,农民起义军重又联合一起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回到登州的陈燮,习惯性的住进应娘的别院,这里是情报中心,离开两个月,要想快速的掌握情况,只能是这里。应娘如往常一样,恭敬的迎候,屏退下人,拿出两个月来的主要消息的报告。
“山西巡抚上报,全省半年没下雨。常时仁率部出了开封府之后,沿途流民骤增。河南的旱情也很严重,饥民遍地,常时仁很担心后续粮草的问题,恳请老爷赈济河南百姓。”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燮抬了一下手,应娘及时闭嘴,免得打扰进入思索状态的陈燮。门口丫鬟探了个脑袋,应娘出来,低声怒道:“还懂不懂规矩?”丫鬟惊的跪下道:“是刘大掌柜来了,在前厅候着呢。”
“不管谁来了,都在前面候着,没有老爷的招呼,谁都不许进来打扰。”应娘语气严厉,就像护食的恶犬。每一次陈燮只要长期离开,回来之后肯定是在这里呆着。这也导致了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在这个时间段在这里的汇聚。这个现象在应娘的心里,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谁来破坏这个现象,应娘都不会手软。
“刘庆来了么?让他进来吧。”陈燮的声音在里头传来,应娘恭敬的应道:“是。”
不自不觉的,无形的等级出来了。这个时代很自然的就会形成这种局面,陈燮没有可以求纠正的意思。很多时候这种等级的存在,让人心安。
“东家!”刘庆进来先拱手问候,陈燮招呼他落座道:“常时仁的报告你看了没有?”
“看了,河南那边现在很乱,联合商号的代理商们,都提出了各自的困难。眼下就开封和洛阳的局面还算稳定,其他地区出了城池,就无秩序可言了。连年干旱,百姓无食,乱局不可避免了。登州这边,要不是东家这些年推广深井,怕也是要乱的。”刘庆很客观的汇报,陈燮听了中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的敲,节奏时快时慢。
“王启年在登州么?”陈燮问,刘庆道:“前天回来的,棱堡修建很顺利,最多还有两个月就能完工。他这趟回来,就是算着时间,等着东家回来。”
陈燮惊讶的看了一眼刘庆道:“他有啥想法?”刘庆笑道:“王启年的意思,家奴在金县没有驻军,并且把百姓全部掳走了。既然建奴不要,他的意思占了再说,不为别的,就为周边的百万亩耕地,也值得去做。”
“他是不敢擅自做主,让你来做说客。这家伙,真是想揍他一顿。”陈燮骂了一句,对门外喊了一嗓子:“应娘,给王启年带话,要不立刻滚回旅顺,要不给我滚去教导队当教官。”
刘庆心里一惊,按说王启年这个想法没错,怎么陈燮会如此动怒?这不符合陈燮的习惯。可是陈燮不解释,他也不敢问。陈燮在旅顺灭了后金主力后,无形中地位提升的很高。不用他自己刻意去做,大家都这么自觉的去维护这个地位。理由很简单,后金一直是明军无法面对的强敌,在此之前就算是刘庆,也没什么太强的信心。但是陈燮做到了大家不敢想象的事情,这个地位想不变化都不可能。地位变化了,刘庆就越发的小心。别看现在登州有巡抚有监军有兵巡道,谁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自作聪明的家伙,这个世界上好像就他一个聪明人。”陈燮自言自语,显得有点焦虑。这个时候的陈燮陷入了一个纠结状态,要不要救河南的流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他。刘庆见状,识趣的站起道:“没别的吩咐,我先回去了。”
陈燮点点头道:“你去吧,粮道安全的事情我会有安排。”应娘进来,听到陈燮语气不对,小心的打开帘子,让刘庆出去。
虽然已经是春天,还是很冷。屋子里烧了地龙,出门时一阵寒风拂面,刘庆还是微微的颤抖一下。刚才的短暂会见,看上去陈燮跟过去没啥区别,实际上他能感受到陈燮语气中的变化。属于上位者的那种意志不容动摇的变化。刘庆也认为王启年的想法不错,发展眼下是发展辽东的好时机,但是陈燮不支持这个想法,想来是有更深的含义。刘庆没有丝毫换衣陈燮的正确性,这一点这些年都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本能了。
陈燮继续看报告,重点还是集中在水师和船厂上。应娘坐在一边,用疑惑的眼神悄悄的打量陈燮。不想陈老爷头也不抬便道:“有什么不解的,你说。能告诉你的,我不会不说。不能告诉你的,也不往心里去。”
应娘听到这句心了一天,她不年轻了,指望相貌上保持宠信是不可能的。肚子又不争气,总是会担心一些事情的来临。现在陈燮的话,说明她还是最受信任的那一个。
“奴家心里猜的,老爷这是忧谗畏讥。这些年跟着老爷,没少看邸报,知道大明到处都在出事,还都不小。官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拿手。您不让王启年拓展东江镇,是不想成为天下官兵的仇人。可是奴婢心里想啊,您就算不拓展领地,人家该嫉妒还得嫉妒您。不但是武将嫉妒,文官也是嫉妒的。就算是皇帝,不也是猜忌老爷么?”
听到这里,陈燮笑了,招手让应娘坐在腿上,抱着这个身体依旧柔软如棉的女人,一只手不规矩的从衣襟下钻进去,口中却很理性道:“你能想到这么多,我很高兴。这说明你做事动脑子。这么说吧,我现在被猜忌,甚至被仇视,但是却没撕破脸。私底下的手脚,就算他们在做,对我影响也不大。田氏代齐是每个君王都不能容忍的事情。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原大乱,流民遍地,对老爷没坏处。大明近两万万人,老爷能救几个?”
柔声入耳,要害被擒,应娘面红耳热,哪有心思去思考,都是在被动接受。动情之际,腰如蛇扭,外头青天白日的,忍不住伸手去握那炙热的活。没一会屋子里声音飘出来,门口等着伺候的丫鬟遭了罪,走也不是,进去也不是。站在那里备受煎熬。十四五岁情窦初开的时候,身体敏感的时节,很难抑制的不去想。
手里捧着一摞账本的婉玉过来,看看丫鬟的表情跟便秘似的,在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免也红了脸,对丫鬟道:“你去吧,这里交给我。”丫鬟逃也似的出了门,坐在外间,没一会婉玉也不行了,两腿微微的互相摩擦,呼吸粗了。
离间传出哭声的时候,婉玉也到了临界点,没能忍住发出一声呻吟。陈燮听的清楚,这才放了应娘,任其躺在身前,袒露胸怀,浑身冒着细细的汗珠。
“拿条毛巾来!”陈燮一声招呼,没一会婉玉进来,面如赤血,热腾腾的毛巾放下就跑。应娘挣扎起来,一脸满足的接过毛巾,低声道:“小浪蹄子,在外面听了这些时候,还装什么清纯,老爷,您这还没完事,奴家去拿她来,老爷好泻火。”
“唔……”嘴被堵上的应娘不能发声。
南阳,官道上的流民还在不断的往南,络绎不绝,根本望不到头。到底有多少人,常时仁没法算仔细,只是觉得这样下去大明可真要出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