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两个凡是
什么叫帝王心术?这玩意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是一句大白话,琢磨人心,收拾人心。朱由检在陈燮的问题上,就是这么玩的。陈燮现在的爵位是兴海伯,按说以陈燮的功劳,给个更高的爵位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朱由检没给。甚至陈燮赖在外面不肯进京的问题,朱由检也不追究。正经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问题,招你入阁,陈燮还能抗旨么?
朱由检这是要把陈燮留给太子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朱由检的身子骨太单薄了,这些年累的不成样子,很多事情明显的力不从心。年龄相仿的陈燮,看上去就是个二十七八的小伙子,这个真不能比了。担心自己走在陈燮的前面,万一这货又是个长寿的家伙,不能不做好这个准备不是?所以呢,陈燮现在这个三省总督,基本上就到头了。随便他在外面折腾,嘴上抱怨陈燮不肯留京,实际上根本就不会付出行动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对待东宫侍讲那帮人,朱由检才态度强硬。很简单的道理,一万个那些腐儒,都比不了一个陈燮对这个国家的作用大。要说朱由检当这个苦逼的皇帝,也算是当初心得了。不然就明朝所谓的祖制不能碰的规则,到了他这个开始动手改良了呢?其实这事情一点都不难理解,崇祯登基之后,对文臣的表现实在是绝望了。深知依靠这些人,大明朝长不了。既然知道了,就算冒着破坏祖制,违背礼法的危险,朱由检这个性格的人该做还是要去做一些尝试。不能坐着等死吧?陈燮是忠心不假,问题再怎么说他都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心思,一次两次的不信任不接受就算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是个人都得有疙瘩。
所以现在的朱由检就是一个心思,按照陈燮的思路,去改良大明的问题。然后把基础打好咯,留给太子去继续。将来真的有陈燮说的那么一天,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当的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说法吧。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朱由检才会在东宫的问题上异常坚定。
大明的后宫从来都不那么平静,眼下的后宫就存在周皇后和田贵妃之间的斗争,而且是非常的激烈。好在朱由检还是比较清醒的一个人,立了太子,又弄了一帮名臣去帮衬。所以在朱由检当政期间,没有闹出太多后宫问题。
历史上关于朱由检后宫的斗争,也就是那么两三件事情,这里就不提了。
宫门外的尴尬眼看就要冷场的时候,救场的人来了。这个人打着哈欠,穿着跟大家不一样的服装,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一帮大臣看着都摇头,这么大逆不道的家伙,早该弄死他喂狗了。偏偏这家伙,谁都奈何他不得。大明的礼法之类的东西,对他全无效果。
陈燮真不想来凑这个热闹,但是朱由检昨天一再强调,今天的早朝他必须到。还特意派了吴直过去,教陈燮规矩。搞的陈燮很不耐烦,当场就表示,要我上朝可以,但是不要拿这套东西来折腾我。不然臣就称病不出。这话也就是陈燮敢说,朱由检想想就算了,特意交代,陈燮就不用按部就班的走礼数了。
可以说这家伙非常的操蛋,一门心思要破坏大明所谓的礼教。在一些老顽固卫道士眼里,陈燮比魏忠贤坏一万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魏忠贤也敛财,不过他那点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辛辛苦苦的折腾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几十万两的样子。陈燮的开海和商税轻轻松松的就弄了三百万,就这些银子,多数商人们还交的心甘情愿。这个人真是太坏了!
看见陈燮的近卫打着灯笼照着他走过来,众位大臣立刻安静了下来。眼神很自然的聚焦,陈燮被看的莫名其妙,揉揉眼睛道:“早晨起来我洗脸了啊。”一句话,把一些文臣给憋伤了,笑的话不合适,不笑就得自己憋着。好多人都把脸扭开了,捂着嘴巴流泪。为什么会有这种人?文臣不是应该同仇敌忾的么?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多少人盼着这些家伙滚蛋,他们好入东宫的讲班。
杨廷麟叹息一声,上前一二三的一顿解释,陈燮明白了,为何姜逢源看自己的时候就想要当场暴起杀了自己似得。这位老先生,倒是个有水平的读书人,但是指的是文化水平。真要让他来治理国家,面对崇祯年的局面一准抓瞎。大明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这样吧。这个不能怪他们无能,实在是崇祯年的局面烂的太狠了,换谁来都白给。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教太子读书跟我有什么矛盾?我又不给太子上文化课。”陈燮觉得自己躺着都中枪了,看看姜逢源等人的眼神就不那么和善了。陈某人速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你全家。当然了,事情也没那么绝对,总之要酌情而定。
杨廷麟心说这地方也没法给你解释啊,在这些东宫讲班的心目中,陈燮就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啊。再说了,你这家伙素来不尊礼教,在场的哪一位大臣是看你顺眼的?没有联合起来揍你就不错了,貌似也打不过他就是了。
大概是因为陈燮出现的样子太可气,一群东宫侍讲们纷纷停止了抗争,拿起帽子戴上,要留有用之身,跟这个坏人做长期艰苦的斗争。陈燮要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一定会觉得很可笑。说起来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或者说不是一个纬度的人。当然陈燮也不会跟这些人去计较,所以他对杨廷麟道:“虽然有点冤枉,但我还是要说,我不是银子,所以我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凡事对我而言,不外‘本心’二字。本着自己的良心,凡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我就去做。对大明不利的事,我就不做。”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周围的一些人听完之后沉默了,包括那些东宫侍讲们。越是简单的道理,就越有说服力。大家都不是傻子,陈燮出道至今,做了很多事情,结果都证明对大明的江山社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说的严重一点,陈燮是对大明而言,可谓挽狂澜于既倒!
现在场次陷入死寂,陈燮说完这话,又打了个哈欠,很气人的说:“这么早就上朝,太坑人了。早知道这么辛苦,就不当官了。”一句话,差点让现场所有人都吐血。杨廷麟脾气有点噪,平时肯定忍不住,这会居然忍了,还是很夸张的往后退了一大步,双手摊开,表示这个人我不认识。陈燮见状又来了一句:“要我说,这么早上班呢,就是做个样子,觉睡不好,怎么处理好国家大事。今天本来不打算上奏的,回头我要跟奏一本,早朝时间改在巳时比较合理。如果不改,今后我就不上朝了。”
其他人要说了这话,肯定被现场的大汉将军拿下,丢给锦衣卫让他从此不用上朝。陈燮嘛,这些大汉将军就当一阵风从耳边吹过,嗯,我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看见。一帮文臣的表情,也都说明了他们的立场。这种人也混到早朝来,什么世道啊!
很多大臣看出来了,陈燮来上这个早朝呢,就是来捣乱的。丫就没打算好好的上朝。今天这个场面,陈燮就说了一句人话,就是那个两个凡是。别的都可以当他在放屁!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帮文臣的忍耐性真是好啊。换到正德年间,李首辅一准抢过大汉将军的金瓜,现场就能诛杀此獠。呃,好吧,现在不是正德年间,这帮大臣之中,想弄死陈燮的也大有人在。问题是,根本就干不过陈燮,就算陈燮伸出脖子给他们砍,都每人敢动陈燮一根毛。
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假定皇帝是不会找砍死陈燮的大臣的麻烦。陈燮那些军队呢?那些想弄死陈燮的大臣在心里都盼着出来一个“义士”,嗯,义士这个东西,还是别人当的好。将来就算陈燮的军队造反了,也算账不到他的头上。一句话,明末这些文臣,剩下的节操不多了。几个有节操的,比如卢象升杨廷麟史可法之类的大臣,顶多就是眼不见心不烦。他们对陈燮了解较多,就算看他不顺眼,也知道这货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这些有节操的大臣,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找陈燮的麻烦。真正盼着陈燮出门被车撞死的,都是那些利益上受到损失的大臣。比如一些河南的官员,家里的地现在没人种了。
陈燮用两个凡是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传到正在上朝的朱由检这里,表情更为精彩。打小报告的王承恩说完之后,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让朱由检慢慢的消化很感动。少顷,朱由检振奋精神,大步流星往皇极殿而去,这时候大臣们也开始进宫。
朱由检这是要把陈燮留给太子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朱由检的身子骨太单薄了,这些年累的不成样子,很多事情明显的力不从心。年龄相仿的陈燮,看上去就是个二十七八的小伙子,这个真不能比了。担心自己走在陈燮的前面,万一这货又是个长寿的家伙,不能不做好这个准备不是?所以呢,陈燮现在这个三省总督,基本上就到头了。随便他在外面折腾,嘴上抱怨陈燮不肯留京,实际上根本就不会付出行动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对待东宫侍讲那帮人,朱由检才态度强硬。很简单的道理,一万个那些腐儒,都比不了一个陈燮对这个国家的作用大。要说朱由检当这个苦逼的皇帝,也算是当初心得了。不然就明朝所谓的祖制不能碰的规则,到了他这个开始动手改良了呢?其实这事情一点都不难理解,崇祯登基之后,对文臣的表现实在是绝望了。深知依靠这些人,大明朝长不了。既然知道了,就算冒着破坏祖制,违背礼法的危险,朱由检这个性格的人该做还是要去做一些尝试。不能坐着等死吧?陈燮是忠心不假,问题再怎么说他都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心思,一次两次的不信任不接受就算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是个人都得有疙瘩。
所以现在的朱由检就是一个心思,按照陈燮的思路,去改良大明的问题。然后把基础打好咯,留给太子去继续。将来真的有陈燮说的那么一天,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当的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说法吧。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朱由检才会在东宫的问题上异常坚定。
大明的后宫从来都不那么平静,眼下的后宫就存在周皇后和田贵妃之间的斗争,而且是非常的激烈。好在朱由检还是比较清醒的一个人,立了太子,又弄了一帮名臣去帮衬。所以在朱由检当政期间,没有闹出太多后宫问题。
历史上关于朱由检后宫的斗争,也就是那么两三件事情,这里就不提了。
宫门外的尴尬眼看就要冷场的时候,救场的人来了。这个人打着哈欠,穿着跟大家不一样的服装,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一帮大臣看着都摇头,这么大逆不道的家伙,早该弄死他喂狗了。偏偏这家伙,谁都奈何他不得。大明的礼法之类的东西,对他全无效果。
陈燮真不想来凑这个热闹,但是朱由检昨天一再强调,今天的早朝他必须到。还特意派了吴直过去,教陈燮规矩。搞的陈燮很不耐烦,当场就表示,要我上朝可以,但是不要拿这套东西来折腾我。不然臣就称病不出。这话也就是陈燮敢说,朱由检想想就算了,特意交代,陈燮就不用按部就班的走礼数了。
可以说这家伙非常的操蛋,一门心思要破坏大明所谓的礼教。在一些老顽固卫道士眼里,陈燮比魏忠贤坏一万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魏忠贤也敛财,不过他那点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辛辛苦苦的折腾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几十万两的样子。陈燮的开海和商税轻轻松松的就弄了三百万,就这些银子,多数商人们还交的心甘情愿。这个人真是太坏了!
看见陈燮的近卫打着灯笼照着他走过来,众位大臣立刻安静了下来。眼神很自然的聚焦,陈燮被看的莫名其妙,揉揉眼睛道:“早晨起来我洗脸了啊。”一句话,把一些文臣给憋伤了,笑的话不合适,不笑就得自己憋着。好多人都把脸扭开了,捂着嘴巴流泪。为什么会有这种人?文臣不是应该同仇敌忾的么?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多少人盼着这些家伙滚蛋,他们好入东宫的讲班。
杨廷麟叹息一声,上前一二三的一顿解释,陈燮明白了,为何姜逢源看自己的时候就想要当场暴起杀了自己似得。这位老先生,倒是个有水平的读书人,但是指的是文化水平。真要让他来治理国家,面对崇祯年的局面一准抓瞎。大明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这样吧。这个不能怪他们无能,实在是崇祯年的局面烂的太狠了,换谁来都白给。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教太子读书跟我有什么矛盾?我又不给太子上文化课。”陈燮觉得自己躺着都中枪了,看看姜逢源等人的眼神就不那么和善了。陈某人速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你全家。当然了,事情也没那么绝对,总之要酌情而定。
杨廷麟心说这地方也没法给你解释啊,在这些东宫讲班的心目中,陈燮就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啊。再说了,你这家伙素来不尊礼教,在场的哪一位大臣是看你顺眼的?没有联合起来揍你就不错了,貌似也打不过他就是了。
大概是因为陈燮出现的样子太可气,一群东宫侍讲们纷纷停止了抗争,拿起帽子戴上,要留有用之身,跟这个坏人做长期艰苦的斗争。陈燮要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一定会觉得很可笑。说起来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或者说不是一个纬度的人。当然陈燮也不会跟这些人去计较,所以他对杨廷麟道:“虽然有点冤枉,但我还是要说,我不是银子,所以我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凡事对我而言,不外‘本心’二字。本着自己的良心,凡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我就去做。对大明不利的事,我就不做。”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周围的一些人听完之后沉默了,包括那些东宫侍讲们。越是简单的道理,就越有说服力。大家都不是傻子,陈燮出道至今,做了很多事情,结果都证明对大明的江山社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说的严重一点,陈燮是对大明而言,可谓挽狂澜于既倒!
现在场次陷入死寂,陈燮说完这话,又打了个哈欠,很气人的说:“这么早就上朝,太坑人了。早知道这么辛苦,就不当官了。”一句话,差点让现场所有人都吐血。杨廷麟脾气有点噪,平时肯定忍不住,这会居然忍了,还是很夸张的往后退了一大步,双手摊开,表示这个人我不认识。陈燮见状又来了一句:“要我说,这么早上班呢,就是做个样子,觉睡不好,怎么处理好国家大事。今天本来不打算上奏的,回头我要跟奏一本,早朝时间改在巳时比较合理。如果不改,今后我就不上朝了。”
其他人要说了这话,肯定被现场的大汉将军拿下,丢给锦衣卫让他从此不用上朝。陈燮嘛,这些大汉将军就当一阵风从耳边吹过,嗯,我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看见。一帮文臣的表情,也都说明了他们的立场。这种人也混到早朝来,什么世道啊!
很多大臣看出来了,陈燮来上这个早朝呢,就是来捣乱的。丫就没打算好好的上朝。今天这个场面,陈燮就说了一句人话,就是那个两个凡是。别的都可以当他在放屁!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帮文臣的忍耐性真是好啊。换到正德年间,李首辅一准抢过大汉将军的金瓜,现场就能诛杀此獠。呃,好吧,现在不是正德年间,这帮大臣之中,想弄死陈燮的也大有人在。问题是,根本就干不过陈燮,就算陈燮伸出脖子给他们砍,都每人敢动陈燮一根毛。
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假定皇帝是不会找砍死陈燮的大臣的麻烦。陈燮那些军队呢?那些想弄死陈燮的大臣在心里都盼着出来一个“义士”,嗯,义士这个东西,还是别人当的好。将来就算陈燮的军队造反了,也算账不到他的头上。一句话,明末这些文臣,剩下的节操不多了。几个有节操的,比如卢象升杨廷麟史可法之类的大臣,顶多就是眼不见心不烦。他们对陈燮了解较多,就算看他不顺眼,也知道这货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这些有节操的大臣,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找陈燮的麻烦。真正盼着陈燮出门被车撞死的,都是那些利益上受到损失的大臣。比如一些河南的官员,家里的地现在没人种了。
陈燮用两个凡是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传到正在上朝的朱由检这里,表情更为精彩。打小报告的王承恩说完之后,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让朱由检慢慢的消化很感动。少顷,朱由检振奋精神,大步流星往皇极殿而去,这时候大臣们也开始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