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各自立场
所以呢,计划生育是不可取的,甚至陈燮还希望生的更多一点。南洋澳大利亚印度北方这些土地,说实话真的是缺人口来填补。至于经历了战乱的那些省份,就让他们自己慢慢恢复吧,陈燮还是要把人口密集的南方人口,往辽东和南洋移民。想到这里,陈燮又交代了一句:“给大员南洋等地发一个命令,出台一个福利政策,女性怀孕期间,可以到政府领取每个月一定数量的午餐肉罐头。”陈燮还是很抠门的,发银子这种事情固然省事,但是费钱啊。午餐肉这个东西,说实话营养价值如何不好说,卡路里是肯定够的。
关键是,这个东西在整个南洋,那叫一个受欢迎。不单单本地人喜欢,欧洲人也喜欢。
过了山海关之后,整个官道的路面状况严重下降,这一点陈燮很快就感受到了。四轮马车一路颠簸,似乎又回到当年第一次出兵的时候。铁制的车轮,在地面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要不是弹簧钢板的作用,能给人颠晕了。这一路就有点受罪了,好在准备充分,垫上厚厚的棉絮,才不会显得那么颠。
一路辛苦,陈燮还不能停止工作,很多事情都是在这一路上定下的基调。远远的看见京师雄伟的城墙时,时间已经是崇祯十六年的岁末,腊月二十六日,总算是没有耽误过年。
马车还在十里之外,长亭边上迎接的人就出现了。也不知道朱由检和阁老门是怎么想的,这一波来迎接的人群,一二品的大员都到齐了,其中还包括朱慈烺的教育班子。听到前哨的汇报,陈燮只好早早的就下了马车,步行往前走。
“周相,怎么好劳您的大驾。”陈燮遥遥拱手,大步上前时主动的说话。周延儒眯着眼睛,笑容甚浓。作为首辅,过去的一年他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国内稳定,外部稳定,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各地的民生经济。如果没钱,他再能干也得抓瞎,多亏了陈燮搞的商业税和船舶司,朝廷的财政收入翻了一倍,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就这一点,他是必须肯定陈燮的。
“思华客气了,你我同为辅臣,周某在内养尊处优,你在外面辛苦奔波,本朝当前如此和泰的局面,思华居功至伟。周某出来迎接功臣理所应当。”这话从周延儒的口中出来,就是一个基调了。如果没有陈燮的出现,周延儒要二次下野了。
人是会随着环境变化的,周延儒的变化就很明显,从以前跟陈燮很不对付,到现在开始有意识的示好和拉拢。当初那个试图通过弹劾陈燮来达到目的的陈演,则变成了失败者。
洪承畴还是那个鸟样子,对陈燮不冷不热的,想他对陈燮人情那也太不现实了。卢象升也没啥太大的变化,他跟杨廷麟都是一路货色,读书修身,讲究的是个人的修为。不管是进是退,都是那样的不变。这种类型,大概就是读书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模本了。
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内心还是有百般滋味在心头的。以前不在这个位置上,不知道这个位子难做。真的像以前那些内阁大臣那样,没事以糊弄皇帝为己任,那也就算了。这俩都是想做事情的人,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来点成绩,青史留名才是人生最满意的结果。可惜,在现在的位置上,他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无奈。
无处不在的权利斗争,无处不在的党争,行政上的百般掣肘,官员的贪腐严重等等问题,都是严重困扰这两位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们倒是能理解朱由检的考成新法了。大明朝的吏治问题,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候了。可惜,他们想扭转却不容易,现在的大明内阁,很明显的不是一条心。新入阁的魏藻德,很快就跟周延儒搞到了一起。洪承畴则自成一派,两边都不帮忙。杨廷麟和卢象升,属于比较激进的阁臣,但是他们的很多主张,都没有得到一致通过。
这两位跟在周延儒后面上来见礼时,表情自然是很复杂,内心百感交集。当初一起在战场上玩命的时候,那份感情现在看起来,难能可贵。在朝堂之上,想找这种情感不能够了。
魏藻德是最后一个上来的,拱手致意,陪着笑道:“久闻思华大名,如今你我都是阁臣,日后多多亲近一二。”陈燮对他还算客气,当然只是面子上。这位魏大人的底细,陈燮是知道的。钱财看得比命都重要,他的亲近之词,无非是为了银子。
一番见礼之后,各自回了马车,往京师而去。杨廷麟和卢象升一点都不客气,直接上了陈燮的马车,那意思咱就是一伙的,怎么地?如此的旗帜鲜明,这还是第一回。
“孙伯雅回京了,陛下接见了他,让内阁拟一个位子安置。思华也是大学士,你说说该怎么安置他?”卢象升居然抢先开了口,提起孙传庭,他的语气不佳。
陈燮对孙传庭没有什么太大的偏见,老孙这一辈子的污点不多,历史上非要说污点,就是多尔衮陷济南的时候,他和洪承畴不敢上前一战。这个时空就没这个污点了,多尔衮入关,被陈燮留下了。比起这两位对济南的见死不救,高起潜对卢象升见死不救,那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再说老孙这个人吧,在最后时刻,还是为大明捐躯了嘛。记录是失踪了,在战场兵荒马乱的,谁知道在哪个沟里死翘翘了?当是的大明,除了老孙,谁还正经的跟李自成打?
至于说到孙传庭贪墨功劳的事情,陈燮真的不太当一回事。大明的文臣,为了约束武将,总会做一些压制的事情。区别是卢象升不屑这么去做,他是靠身先士卒来慑服武将,大家一起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没有哪个武人会在他后退之前后退。卢象升也不会后退,他只会去死。
“这事情我可不好说什么。孙伯雅有大功于朝廷,还是要妥善安置为上。你别这么看我,我是说真心话。”陈燮见卢象升目光惊讶,很认真的解释一句。卢象升颇为不解道:“奇怪,你的性格,怎么会帮他说话?”
陈燮笑道:“我是就事论事!”卢象升这才轻松了起来,笑道:“你能这么想就好,我还担心你跟孙伯雅干起来,京师从此多事了。也许你还不知道,孙伯雅回京陛见之时,提到了登州营和襄阳四镇。认为他们的战斗力绝对是大明第一流的军队,问题是桀骜不驯。孙伯雅主张,不要把他们调回来,让他们进入木邦境内,彻底的消灭流贼张罗二部。”
陈燮听了这话,很是惊讶道:“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有点脱离实际了。木邦那是什么地方?走云南过去,山高林密,别看张献忠逃进了密林之中,能不能顺利的走出去都是个问题。居然还要去追击?孙伯雅怕是没有实地去看看高黎贡山吧?”
这时候杨廷麟很不爽的来了一句:“我说陈思华,你是傻啊还是装傻?这是要借口消灭你的人呢。登州营如今的兵力,已经足以撼动朝廷,你说他这么建议,会是什么意思?你也别猜了,我告诉你,两个意思。一个是看陛下的态度,一个是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的态度摆在陛下面前,如果陛下同意,就能顺水推舟。”
陈燮当然知道孙传庭的意思,这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大明文臣的那一套,担心陈燮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想借刀杀人呢。因为这个嫉恨他,陈燮觉得没必要,这样的文臣太多了,你杀的过来么?陈燮的登州营,很大程度动摇了大明自成祖一来树立的以文驭武的格局。想他死,盼他倒台身死名灭的人海了。
卢象升和杨廷麟明显是看孙传庭不顺眼,觉得他这么做不厚道。把人用完了,就想弄死人家。说出来是为了皇帝的位子着想,谁知道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木邦那地方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好东西不少。北部的山区就算了,那地方根本就没法展开兵力,可以从海上过去,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再登陆南部的平原。”陈燮倒是一点都不生气,单纯的从军事上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卢象升和杨廷麟有点听不下去了。这家伙,脑子里根本就没那根弦。
“思华,兔死狗烹啊!”杨廷麟来了一句诛心之语,陈燮听了却淡淡一笑道:“我怎么会不知道?你当我经营辽东,出兵南洋各地,是为了自己么?无非是为了那些跟着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留一个退路。再不济,我泛舟海上,只要我陈燮没有死,谁敢动登州营的老兄弟?我借他十个胆子,他都未必敢。”刚才还是很温和的陈燮,突然变得霸气起来。
两人听的目瞪口呆,这才反应过来,感情我们都白操心了。
关键是,这个东西在整个南洋,那叫一个受欢迎。不单单本地人喜欢,欧洲人也喜欢。
过了山海关之后,整个官道的路面状况严重下降,这一点陈燮很快就感受到了。四轮马车一路颠簸,似乎又回到当年第一次出兵的时候。铁制的车轮,在地面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要不是弹簧钢板的作用,能给人颠晕了。这一路就有点受罪了,好在准备充分,垫上厚厚的棉絮,才不会显得那么颠。
一路辛苦,陈燮还不能停止工作,很多事情都是在这一路上定下的基调。远远的看见京师雄伟的城墙时,时间已经是崇祯十六年的岁末,腊月二十六日,总算是没有耽误过年。
马车还在十里之外,长亭边上迎接的人就出现了。也不知道朱由检和阁老门是怎么想的,这一波来迎接的人群,一二品的大员都到齐了,其中还包括朱慈烺的教育班子。听到前哨的汇报,陈燮只好早早的就下了马车,步行往前走。
“周相,怎么好劳您的大驾。”陈燮遥遥拱手,大步上前时主动的说话。周延儒眯着眼睛,笑容甚浓。作为首辅,过去的一年他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国内稳定,外部稳定,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各地的民生经济。如果没钱,他再能干也得抓瞎,多亏了陈燮搞的商业税和船舶司,朝廷的财政收入翻了一倍,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就这一点,他是必须肯定陈燮的。
“思华客气了,你我同为辅臣,周某在内养尊处优,你在外面辛苦奔波,本朝当前如此和泰的局面,思华居功至伟。周某出来迎接功臣理所应当。”这话从周延儒的口中出来,就是一个基调了。如果没有陈燮的出现,周延儒要二次下野了。
人是会随着环境变化的,周延儒的变化就很明显,从以前跟陈燮很不对付,到现在开始有意识的示好和拉拢。当初那个试图通过弹劾陈燮来达到目的的陈演,则变成了失败者。
洪承畴还是那个鸟样子,对陈燮不冷不热的,想他对陈燮人情那也太不现实了。卢象升也没啥太大的变化,他跟杨廷麟都是一路货色,读书修身,讲究的是个人的修为。不管是进是退,都是那样的不变。这种类型,大概就是读书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模本了。
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内心还是有百般滋味在心头的。以前不在这个位置上,不知道这个位子难做。真的像以前那些内阁大臣那样,没事以糊弄皇帝为己任,那也就算了。这俩都是想做事情的人,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来点成绩,青史留名才是人生最满意的结果。可惜,在现在的位置上,他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无奈。
无处不在的权利斗争,无处不在的党争,行政上的百般掣肘,官员的贪腐严重等等问题,都是严重困扰这两位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们倒是能理解朱由检的考成新法了。大明朝的吏治问题,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候了。可惜,他们想扭转却不容易,现在的大明内阁,很明显的不是一条心。新入阁的魏藻德,很快就跟周延儒搞到了一起。洪承畴则自成一派,两边都不帮忙。杨廷麟和卢象升,属于比较激进的阁臣,但是他们的很多主张,都没有得到一致通过。
这两位跟在周延儒后面上来见礼时,表情自然是很复杂,内心百感交集。当初一起在战场上玩命的时候,那份感情现在看起来,难能可贵。在朝堂之上,想找这种情感不能够了。
魏藻德是最后一个上来的,拱手致意,陪着笑道:“久闻思华大名,如今你我都是阁臣,日后多多亲近一二。”陈燮对他还算客气,当然只是面子上。这位魏大人的底细,陈燮是知道的。钱财看得比命都重要,他的亲近之词,无非是为了银子。
一番见礼之后,各自回了马车,往京师而去。杨廷麟和卢象升一点都不客气,直接上了陈燮的马车,那意思咱就是一伙的,怎么地?如此的旗帜鲜明,这还是第一回。
“孙伯雅回京了,陛下接见了他,让内阁拟一个位子安置。思华也是大学士,你说说该怎么安置他?”卢象升居然抢先开了口,提起孙传庭,他的语气不佳。
陈燮对孙传庭没有什么太大的偏见,老孙这一辈子的污点不多,历史上非要说污点,就是多尔衮陷济南的时候,他和洪承畴不敢上前一战。这个时空就没这个污点了,多尔衮入关,被陈燮留下了。比起这两位对济南的见死不救,高起潜对卢象升见死不救,那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再说老孙这个人吧,在最后时刻,还是为大明捐躯了嘛。记录是失踪了,在战场兵荒马乱的,谁知道在哪个沟里死翘翘了?当是的大明,除了老孙,谁还正经的跟李自成打?
至于说到孙传庭贪墨功劳的事情,陈燮真的不太当一回事。大明的文臣,为了约束武将,总会做一些压制的事情。区别是卢象升不屑这么去做,他是靠身先士卒来慑服武将,大家一起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没有哪个武人会在他后退之前后退。卢象升也不会后退,他只会去死。
“这事情我可不好说什么。孙伯雅有大功于朝廷,还是要妥善安置为上。你别这么看我,我是说真心话。”陈燮见卢象升目光惊讶,很认真的解释一句。卢象升颇为不解道:“奇怪,你的性格,怎么会帮他说话?”
陈燮笑道:“我是就事论事!”卢象升这才轻松了起来,笑道:“你能这么想就好,我还担心你跟孙伯雅干起来,京师从此多事了。也许你还不知道,孙伯雅回京陛见之时,提到了登州营和襄阳四镇。认为他们的战斗力绝对是大明第一流的军队,问题是桀骜不驯。孙伯雅主张,不要把他们调回来,让他们进入木邦境内,彻底的消灭流贼张罗二部。”
陈燮听了这话,很是惊讶道:“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有点脱离实际了。木邦那是什么地方?走云南过去,山高林密,别看张献忠逃进了密林之中,能不能顺利的走出去都是个问题。居然还要去追击?孙伯雅怕是没有实地去看看高黎贡山吧?”
这时候杨廷麟很不爽的来了一句:“我说陈思华,你是傻啊还是装傻?这是要借口消灭你的人呢。登州营如今的兵力,已经足以撼动朝廷,你说他这么建议,会是什么意思?你也别猜了,我告诉你,两个意思。一个是看陛下的态度,一个是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的态度摆在陛下面前,如果陛下同意,就能顺水推舟。”
陈燮当然知道孙传庭的意思,这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大明文臣的那一套,担心陈燮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想借刀杀人呢。因为这个嫉恨他,陈燮觉得没必要,这样的文臣太多了,你杀的过来么?陈燮的登州营,很大程度动摇了大明自成祖一来树立的以文驭武的格局。想他死,盼他倒台身死名灭的人海了。
卢象升和杨廷麟明显是看孙传庭不顺眼,觉得他这么做不厚道。把人用完了,就想弄死人家。说出来是为了皇帝的位子着想,谁知道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木邦那地方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好东西不少。北部的山区就算了,那地方根本就没法展开兵力,可以从海上过去,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再登陆南部的平原。”陈燮倒是一点都不生气,单纯的从军事上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卢象升和杨廷麟有点听不下去了。这家伙,脑子里根本就没那根弦。
“思华,兔死狗烹啊!”杨廷麟来了一句诛心之语,陈燮听了却淡淡一笑道:“我怎么会不知道?你当我经营辽东,出兵南洋各地,是为了自己么?无非是为了那些跟着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留一个退路。再不济,我泛舟海上,只要我陈燮没有死,谁敢动登州营的老兄弟?我借他十个胆子,他都未必敢。”刚才还是很温和的陈燮,突然变得霸气起来。
两人听的目瞪口呆,这才反应过来,感情我们都白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