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344,结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白羽。”宫崎仁抿抿嘴,“她是顾延年的亲孙女,她的行为是不是代表了顾延年?”
  顾延年这些年一直关注环保问题,多次强调绝对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甚至牺牲环境。
  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多次要求大家多种树,每年植树节还带领着大家植树,身体力行的带头关注环保。
  还曾经多次组织专家查检国内的重工厂,重点关注化工厂,很多工厂多次因为污水排放不及格而被要求整顿。。
  在这个发展中的国家,顾延年的行为很有长远性。
  只是,他一个人的语言毕竟是微弱的。
  即使他身居高位,也不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
  但是陈白羽,却以这样一种方式让大家注意到环境问题,关注环保问题。
  “她真的是在乡下长大的?”宫崎仁很怀疑。
  这一点,李腾飞和赵永红都可以肯定,“是。在乡下长大的。”
  陈白羽被人扔到大唐农场的时候,李腾飞和赵永红都已经回京都了,并没有见过陈白羽。
  但李腾飞和赵永红都是认识陈白羽家人的。
  赵永红记得陈白羽阿祖那双能看透世事的眼。当年,陈家的男人能干,生活不错,虽然不能吃饱,但也能吃半饱。
  所以,天天被干活折磨得憔悴不堪还吃不好的赵永红曾经想要嫁给陈白羽的小叔。
  但,被拒绝了。
  赵永红很气愤,凭什么拒绝她?她能看上陈家小叔,他们就应该烧高香恭恭敬敬的迎娶自己进门了。
  但对方竟然不知好歹的拒绝了。
  怎么能忍?
  赵永红还为此问过陈白羽阿祖,她有什么不好?有长相,有文化。
  当时,那个睿智的老人看向她的眼神,好像能把她的内心给看穿,然后慢悠悠的说了一句:你不合适。
  虽然,赵永红想嫁人是为了逃避干活,想要吃好的,在她眼里,乡下人是配不上她的。
  但当别人拒绝她,嫌弃她的时候,她是不平的,是恨的。
  因为她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她觉得自己相貌好,还有文化,但在别人眼里,这些不仅不是优点,还成了拖累。
  赵永红气得直接暗地里和大家说陈家人的坏话。但大唐农场的人家关系和谐,反而说她心高气傲,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村里的人说她屁股小,肯定不好生养;说她娇气,肯定不会干活;说她爱八卦,肯定是搅家精......
  她好好的一个女孩子竟然人人嫌弃。
  凭什么?
  那些泥腿子凭什么嫌弃她?
  有什么资格嫌弃她?
  但大唐农场的人就是眼瞎,嫌弃她。虽然在李腾飞走后,农场的人也给她送了吃的用的,但那些人的‘白眼’,她能记一辈子。
  如果农场的人知道赵永红的想法,肯定会大呼冤枉的。因为没有人看不起她,更没有人‘白眼’她。
  不过是她想多了,把别人的关心当成了讽刺。
  别人给她送东西,她觉得别人是看不起她,是在侮辱她。如果别人不给她送东西,她还是会觉得大家看不起她。
  所以,有些人自己钻进了死胡同,在牛角尖里折磨自己。
  虽然不想承认,但陈家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家。现在,陈楼上和黄华茹的几个孩子都长大了吧?
  生活应该更好了。
  不过......“陈白羽的家人......应该教不出这样的女儿来。”在赵永红的影响中,陈楼上和黄华茹夫妻老实憨厚,通俗点说就是蠢。
  自己干活就已经累成牛了,但他们却还是常帮有需要的人干活。甚至会把一些吃的送给一些人。
  后来,那些人离开了,也没见给他们半点帮助和照顾。
  所以说,这个世界还是自私的人更多。
  宫崎仁有些烦躁的敲敲酒杯,“哎。我这半年的奖金都别想要了。”本来已经十拿九稳的事情,就因为陈白羽的一个摄影展而泡汤了。
  想想就觉得烦躁。
  一个摄影展,把很多平时熟视无睹的问题放大,把一些因为常见人忽略掉的问题爆发出来。
  臭水沟,谁没有见过?
  都见过。
  河水越来越黑?大家都知道。
  虽然一开始会奇怪,但见多了,就不在意了。再加上都忙着赚钱呢,谁还有时间去关心淡水海水的问题?
  没有水了,就和饮料。人就是无知得如此可笑。
  本来,一条臭水沟不会有人去注意,两条也不会,三条四条也能忽略。但陈白羽统计了几百条出来,那就触目惊心了。
  那一张张照片让人恶心得好几天胃口翻滚。特别是陈白羽还提供了前后对比的照片,一张是清澈的水渠,一张是黑漆漆的散发着臭气的臭水沟,对比明显。让人想不注意不重视都不行。
  几百条臭水沟的照片放在一起,大家才恍然,原来我们居住的环境已经这么恶劣了吗?
  本来一些地方的环境问题掩盖在经济发展之下,也被陈白羽曝光出来。本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环境问题,但经过陈白羽的排山倒海式的曝光和宣传后,很多人都被动的发现,原来他们住的地方真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大家聊天,都喜欢以‘我家以前......现在......’作为开头。不少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不少人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家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可笑的是,他们还不自知,还自我感觉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