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江南王的邀请
“族长!您老想个办法救救大伙吧!”一个瘦的只剩下一副骨架的中年男子跪在一个老者面前哭泣。
老者裹着破旧的棉被,须发上全是雪粒子,坐在雪地里的木桩上,依然冻得脸色青紫,他缓缓的睁开眼睛,摇了摇头,一滴浑浊的泪,无声的滴进雪地里,很快消失不见。
一个穿着长衫的青年将手里的破碗摔了,溅起的碎片像是人们土崩瓦解的信念——此时,他们只有一个绝望的念想,他们完了,活不成了。
“我们走!去江南王的封地,海宁!”青年秀才李成帧孤注一掷的对着人群喊道:“愿意跟我走的,现在就上路,还想等着领那劳什子米汤的就在这等!”
李成帧是京城郊区李家庄的村民,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之一,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但因为写诗抨击朝廷官员,被人暗中使了绊子,试卷一直被压着,屡试不中。
但他为人十分仗义,所以,在当地还是有些人气和威信的。
他这么说,立刻有很多人愿意跟他走,至少李家庄都愿意跟他走。一些走投无路,又没有主见的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自此,以李成帧为首的五千人,开始收拾行礼踏上去海宁的新逃荒路。
见有人离开京城,人们内心开始惶恐,有彻底对京城失望的人,陆陆续续加入新的逃荒队伍,一边走一边捡人,走到距离海宁一半的时候,竟然聚集了五万多人的逃荒队伍,以李成帧的李家庄为首。
到了海宁,人数已经高达八万人。
东佃镇,刘宅。
“王爷,出大事了,据探子回报,距城门五里外,发现一只八万人的逃荒队伍,是西北灾民,来自京城。”刘管家汇报着。
刘睿慈凤眸微眯,“八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快赶上一个小镇的人口了。
刘管家接着说:“京城那边根本没开城门接纳灾民,不少贪官趁机收进城费,一个人头要五十两银子,大多数灾民都滞留在城外,少说有二十万人,前些日子,一场大雪,冻死饿死,加上病死少说有五万人,陆陆续续还有灾民往京城走。但有个叫李家庄的,在一个秀才李成帧的带领下,转到南下,来了咱们海宁,这队伍越来越大,到了海宁,竟……竟足足有八万多人!”刘管家有些惶恐的看着江南王,八万人,光吃饭每日就得多少粮食,若不是王志整了红薯和玉米,像他们海宁这样的沿海城市,百姓过冬都得靠咸鱼干和腌菜度日,这些粮食他们是留着做大事用的,可不能拿出来赈灾啊!他们为了成大事,等了多少年?王爷更是被投毒,装病示弱,被那些人嘲讽。
江南王看了一眼桌上新鲜的蔬菜个和各式海鲜,这些都是王志想出来的点子,温室大棚,竟然在冬天也能种出绿幽幽的蔬菜,而且红薯不仅可以做粮食,还能做菜,用最劣质的沙地种即可,亩产却有一千斤的高产,是过去小麦的三倍多。不但如此,红薯还容易储藏,保存得当,放半年都不会坏。很多百姓,效仿王家驼子,挖了地窖储存过冬的粮食,不仅不怕冻,还省地方,就是打仗时,地窖不仅能藏粮食,还能藏人。
江南王骨节分明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扣动,过了一会,他说道:“将他们拦截在城门一里外的空地上,先开仓赈灾,保证人均每日一个红薯。
“王爷?”刘管家既感动自己跟了一个好主子,又担心他因此影响多年的布局。
“按我吩咐办事,顺便向海宁各大户发出请柬,本王要办一个赏菊宴,也是他们该表态的时候了。”
刘管家领命而去。
王志拿着家丁递过来的邀请函,“赏菊宴?江南王的?菊花还没谢吗?”
此时,王家人正在吃早饭,王老汉惊讶的问:“王爷为啥要请你参加赏菊宴?咱家也不认识王爷啊!”王老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就请了你一个人?”王福浩奸笑着说:“难道是看上囡囡了?知道咱家囡囡聪明能干。”
“你胡咧咧啥?”李桂兰瞅了儿子一眼,“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出口,江南王虽然深居简出,不理政务,但他可是王爷,是我们这种平民能随便开玩笑的吗?”李桂兰年幼时就被卖进大户人家,知道上位者很在乎口忌,府上多少犯了口忌的下人,都消失的无声无息。
王福浩顿时耷头搭脑了,不敢多言了。
王志将请柬放进怀里,满不在意的说:“你们别多想,或许穆大哥也收到了,咱们王家现在如今在海宁也算是能留个名的人家了,我下午去城里打听一下。”
听王志这么说,王家人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江南王虽然深入简出,但也把海宁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还是很拥护他的。这样的封地之主,应该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姑娘。
下午,王志去城里向穆南烟打探了此事。
“你也收到请柬了?”穆南烟有些惊讶,他其实知道江南王召开赏菊宴的真正目的。
王爷沉寂隐忍太久了,这是要开始昭告天下,海宁不再是过去的海宁了,江南王也不再是过去的江南王了。
而且,西北重灾,昏君枉顾人命,不但不开仓赈灾,反而将二十万灾民拒之门外,任其被风雪冻死,饿死,这些年荒淫的作为早已失去民心,失去很多忠臣的支持。
这,正是王爷成就大事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
当年,若不是王爷收留他,他早就死在嫡兄和主母的手里了,王爷对他恩重于山,也是该他报答王爷的时候了。
经过食为天的运作,几个月,穆南烟作为诛天阁五大护发之一的妙金,已经向王府输送了一百多万两的白银,但要想成就大事,这还远远不够。
王志也好奇,“这江南王请我做什么?穆大哥你知道这次赏菊宴的目的吗?”
“我也只是听说一些江湖小道消息,西北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接着是暴雨,那边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有八万多人现如今就在距离海宁一里外的荒地露营,王爷仁慈,已经开仓赈灾了,但如何安置他们还需从长计议。
王爷恐怕是想筹集善款,收留灾民。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原来如此,这倒也无可厚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理应如此,若是这样,我们王家也会出力的。”知道原因后,王志反而放心了。
穆南烟笑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因为王爷要的不仅是赈灾的善款,还有一份忠心,一份将他们捆绑起来的忠心。而捐款,就是表忠心的唯一途径。
老者裹着破旧的棉被,须发上全是雪粒子,坐在雪地里的木桩上,依然冻得脸色青紫,他缓缓的睁开眼睛,摇了摇头,一滴浑浊的泪,无声的滴进雪地里,很快消失不见。
一个穿着长衫的青年将手里的破碗摔了,溅起的碎片像是人们土崩瓦解的信念——此时,他们只有一个绝望的念想,他们完了,活不成了。
“我们走!去江南王的封地,海宁!”青年秀才李成帧孤注一掷的对着人群喊道:“愿意跟我走的,现在就上路,还想等着领那劳什子米汤的就在这等!”
李成帧是京城郊区李家庄的村民,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之一,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但因为写诗抨击朝廷官员,被人暗中使了绊子,试卷一直被压着,屡试不中。
但他为人十分仗义,所以,在当地还是有些人气和威信的。
他这么说,立刻有很多人愿意跟他走,至少李家庄都愿意跟他走。一些走投无路,又没有主见的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自此,以李成帧为首的五千人,开始收拾行礼踏上去海宁的新逃荒路。
见有人离开京城,人们内心开始惶恐,有彻底对京城失望的人,陆陆续续加入新的逃荒队伍,一边走一边捡人,走到距离海宁一半的时候,竟然聚集了五万多人的逃荒队伍,以李成帧的李家庄为首。
到了海宁,人数已经高达八万人。
东佃镇,刘宅。
“王爷,出大事了,据探子回报,距城门五里外,发现一只八万人的逃荒队伍,是西北灾民,来自京城。”刘管家汇报着。
刘睿慈凤眸微眯,“八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快赶上一个小镇的人口了。
刘管家接着说:“京城那边根本没开城门接纳灾民,不少贪官趁机收进城费,一个人头要五十两银子,大多数灾民都滞留在城外,少说有二十万人,前些日子,一场大雪,冻死饿死,加上病死少说有五万人,陆陆续续还有灾民往京城走。但有个叫李家庄的,在一个秀才李成帧的带领下,转到南下,来了咱们海宁,这队伍越来越大,到了海宁,竟……竟足足有八万多人!”刘管家有些惶恐的看着江南王,八万人,光吃饭每日就得多少粮食,若不是王志整了红薯和玉米,像他们海宁这样的沿海城市,百姓过冬都得靠咸鱼干和腌菜度日,这些粮食他们是留着做大事用的,可不能拿出来赈灾啊!他们为了成大事,等了多少年?王爷更是被投毒,装病示弱,被那些人嘲讽。
江南王看了一眼桌上新鲜的蔬菜个和各式海鲜,这些都是王志想出来的点子,温室大棚,竟然在冬天也能种出绿幽幽的蔬菜,而且红薯不仅可以做粮食,还能做菜,用最劣质的沙地种即可,亩产却有一千斤的高产,是过去小麦的三倍多。不但如此,红薯还容易储藏,保存得当,放半年都不会坏。很多百姓,效仿王家驼子,挖了地窖储存过冬的粮食,不仅不怕冻,还省地方,就是打仗时,地窖不仅能藏粮食,还能藏人。
江南王骨节分明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扣动,过了一会,他说道:“将他们拦截在城门一里外的空地上,先开仓赈灾,保证人均每日一个红薯。
“王爷?”刘管家既感动自己跟了一个好主子,又担心他因此影响多年的布局。
“按我吩咐办事,顺便向海宁各大户发出请柬,本王要办一个赏菊宴,也是他们该表态的时候了。”
刘管家领命而去。
王志拿着家丁递过来的邀请函,“赏菊宴?江南王的?菊花还没谢吗?”
此时,王家人正在吃早饭,王老汉惊讶的问:“王爷为啥要请你参加赏菊宴?咱家也不认识王爷啊!”王老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就请了你一个人?”王福浩奸笑着说:“难道是看上囡囡了?知道咱家囡囡聪明能干。”
“你胡咧咧啥?”李桂兰瞅了儿子一眼,“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出口,江南王虽然深居简出,不理政务,但他可是王爷,是我们这种平民能随便开玩笑的吗?”李桂兰年幼时就被卖进大户人家,知道上位者很在乎口忌,府上多少犯了口忌的下人,都消失的无声无息。
王福浩顿时耷头搭脑了,不敢多言了。
王志将请柬放进怀里,满不在意的说:“你们别多想,或许穆大哥也收到了,咱们王家现在如今在海宁也算是能留个名的人家了,我下午去城里打听一下。”
听王志这么说,王家人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江南王虽然深入简出,但也把海宁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还是很拥护他的。这样的封地之主,应该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姑娘。
下午,王志去城里向穆南烟打探了此事。
“你也收到请柬了?”穆南烟有些惊讶,他其实知道江南王召开赏菊宴的真正目的。
王爷沉寂隐忍太久了,这是要开始昭告天下,海宁不再是过去的海宁了,江南王也不再是过去的江南王了。
而且,西北重灾,昏君枉顾人命,不但不开仓赈灾,反而将二十万灾民拒之门外,任其被风雪冻死,饿死,这些年荒淫的作为早已失去民心,失去很多忠臣的支持。
这,正是王爷成就大事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
当年,若不是王爷收留他,他早就死在嫡兄和主母的手里了,王爷对他恩重于山,也是该他报答王爷的时候了。
经过食为天的运作,几个月,穆南烟作为诛天阁五大护发之一的妙金,已经向王府输送了一百多万两的白银,但要想成就大事,这还远远不够。
王志也好奇,“这江南王请我做什么?穆大哥你知道这次赏菊宴的目的吗?”
“我也只是听说一些江湖小道消息,西北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接着是暴雨,那边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有八万多人现如今就在距离海宁一里外的荒地露营,王爷仁慈,已经开仓赈灾了,但如何安置他们还需从长计议。
王爷恐怕是想筹集善款,收留灾民。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原来如此,这倒也无可厚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理应如此,若是这样,我们王家也会出力的。”知道原因后,王志反而放心了。
穆南烟笑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因为王爷要的不仅是赈灾的善款,还有一份忠心,一份将他们捆绑起来的忠心。而捐款,就是表忠心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