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元宵的邀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叔就这样一边讲着,一边把称好的中药包了起来,“这不,老马家的二小子——马军,就是这样无缘无故的就疯了。这几年全靠我老人家的救治,他才能活到现在!”
  我听着,撇了撇嘴,“您老人家就吹吧!也不知道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废话!当然是真的!有一次我给马军送药,碰巧遇上两个来看他的战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把那两个人灌醉了,才套出来的这些事情,绝对真实!”
  而我对这件事其实不太相信,也不知道二叔从哪听来的离奇故事,在这糊弄我。
  我叫卓然,26岁,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按照理论上来说我似乎应该正在工作或者奔波在求职之路上,但是我那冷门的专业——中国古代土木工程技术专业,在我们那个不大的城市里求职,实在让我无所适从,各个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每每看到我的简历,都会露出一副便秘的表情,似乎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
  其实,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填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谁知道莫名其妙的被调剂到了这个全学校最冷门的专业。对于那些我毫无兴趣的科目,大学这四年我过着食堂、宿舍、网吧三点一线的生活,磕磕绊绊的熬到了毕业,却马上变成了失业。
  好在父母这两年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因此在经济上基本没有什么压力,我倒也不着急工作,每天过着萎靡的生活。
  可是我实在受不了老爸天天在家数落我,什么不思进取啊!不干正事啊!这么大人了没个计划!
  还是老妈说得委婉,从关心我的角度出发:“然然啊,你要是在总宅在家里,我怕你退化了!”
  好吧好吧,惹不起我躲得起。我找了个理由就跑到二叔这来了。
  老爸兄弟姊妹一共五个,二叔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留在老家继承祖业的人。我家从我爷爷的爷爷就开始行医,几代传下来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怎奈我爸爸和三位姑姑全都上大学到了城里,只有二叔留在了老家。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就是学习不好,所以没能逃出去!”
  二叔在老家的小县城里开了一间中药铺,平时附近的人有些头疼脑热的都来找他看看。生活倒也不错。
  我跟二叔关系很好,相处的很愉快,主要是我觉得他没有一点长辈的架子,跟他开个玩笑,他也不介意。
  二叔兴趣广泛,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他都喜欢,因此也爱听这种离奇的故事。
  不过他刚才讲的这个故事真的挺有意思,我就问二叔:“二叔,故事里那卡车上到底拉的是什么?”
  二叔提起系好的药包,随口说道:“这故事里啊...呸!谁说是故事了!说好几遍了,这是真事!!”
  我连连点头,“好,好,是真事!是真事!你快说!”
  二叔把脸凑到我的面前,“卡车上其实拉的是......等我把药送完回来再告诉你!哈哈!”说着二叔快步走出了店门。
  “嘿!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
  二叔走后,我在药铺里无聊的四处溜达。墙上的一幅画吸引了我的注意。
  很多中药铺都会挂有画像,有的是孙思邈,有的是李时珍,有的是华佗,但是二叔的店里挂的这幅画像,却和药并不沾边。
  画上一位老者,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手拿一方印章。我曾经问过二叔,这画上的是什么人,二叔却笑而不答,只对我说:“咱家可不仅仅只是行医这么简单!”
  这老头又故弄玄虚!
  正在想着,忽然我的电话响了,我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上写着两个字:元宵。
  元宵原名汤元鼎,北京人,是我大学的同学,尽管我们不是一个专业,但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汤元鼎的整个家族都是做古董生意的,相传当年生他的那天,他父亲刚好收了一个元代的铜鼎,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元鼎。上大学之后,大家叫来叫去叫顺嘴了,就改叫他汤圆,我直接翻译了一下后就叫他元宵。汤元鼎自己到不在意,反而会觉得元宵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真是心宽!
  元宵毕业之后,跟着他爸爸进入家族生意,做起了古董买卖。听说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尽管我们经常会联系,但是由于各种阴差阳错,两年来一直没再见面。
  我刚一按下接听键,对面元宵的声音马上传了过来:“卓然,你丫干嘛呢!最近是不是闲着没事干?”
  “你丫才闲着没事干呢!”
  说的我好像寄生虫一样,“我现在正跟我二叔学医!告诉你,哥们儿现在正抓药呢!等你哪天得了癌症、白血病、艾滋病什么的,哥们儿给你治!”
  “我去!”元宵连呸了几口,“你能不能盼我点好!你学医?不吃你的药还能多活几天!”
  “你小子给我打电话,到底有事没事啊!没事我挂了啊!耽误我学习!”
  “别别!!”元宵语气立马缓和了许多,“我找你有正紧事!”
  元宵显得有点兴奋,“我前段时间正式从家里分了出来,自己单立了一摊。”
  我有些意外,像元宵这种大家族,自己出来单立门户,实在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自己倒是挺开心,“那恭喜你啊,汤大少爷!不对,应该叫你汤总了。不过你找我到底干嘛?”
  元宵在电话里继续说道:“过两天我要去西北那边上上货,没准还有压堂,怎么样?跟哥们儿去开开眼!食宿玩我都包了!怎么样仗义吧!”
  元宵以前给我讲过,“上货”“压堂”都是他们的行话,“上货”指的是指通过熟人到山里或农村采购古董。“压堂”指的是相当不错的好东西。
  听元宵这么一说,我也动心了,“去哪啊?”我问道。
  “甘肃临夏!到时候你坐高铁来北京,咱们坐飞机过去!”
  “元宵你这事靠谱吗?别到了那之后,人生地不熟的,再把咱们绑了。”我心说,老子自己在家好好的当着宅男,跟着你去,别再让人给抓了黑煤窑。
  “那都不可能”元宵信誓旦旦的说道,“甘肃那边有我爸多年的老朋友,那可是生死之交,我叫他孔叔,而且也是我家在西北的合伙人。我请他帮忙,绝对没问题!”元宵显得很兴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