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
东南府诸事顺遂,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大明明却是苦B得紧,陷入困境。
公元1642年,乃明崇祯十五年。
二月,李自成破襄城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如今李闯王打出了风头,杀上个把总督都不是件事,至于杀什么总兵、参将简直不值一提!
李闯王包围开封重镇,官军交战不利,无法解围!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天牢大狱的一位清瘦老人得到了释放,刚出狱不久,天使即至,老人官拜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着他率劲旅以解开封之围。
他就是孙传庭,大明最后的希望。
孙传庭(159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算得上他是明朝中“以文臣行武事”的佼佼者,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他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老闯王高迎祥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新任闯王同样在孙传庭手里讨不了好,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一时心灰想死!
明朝官员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敌,而是自已人,孙传庭和顶头上司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矛盾颇深,两人随手搞他,一里一外,一唱一和,搞得孙承宗居然耳聋了!
孙受不了,引病告休,结果这么一个功臣,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恶毒地说孙承宗如“白起不应召也!”
白起是怎么一回事?
他与秦王不和,不肯领军作战,秦王怒,赐剑白起,令其自尽。
这还得了!崇祯帝偏听偏信,闻言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杨嗣昌倒台,崇祯帝手里无人可用,只好将孙传庭释放,着他领兵对付流寇逆贼。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孙传庭是个传统文官,领了诏命,匆忙出京。
他离开后,崇祯皇帝心中稍安,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另一个忧虑可怎么解!
皇宫,钦安殿,供奉着三清祖师,檀香沁人肺腑。
香烟一股股的飘向空中,大明帝国皇帝的默祝也随之飘向了那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
崇祯皇帝与周皇后共同参拜三清祖师,祈求国运昌盛。
周皇后,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里以给人看相算命谋生,生活艰苦。
但周奎的女儿争气,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周皇后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她与皇帝是结发夫妻,之间的感情不错,见皇帝心情不乐,特意与他到钦安殿烧香拜圣。
拜过三清,皇帝心情转好,对周皇后道:“朕心甚喜,三清祖师必会保佑我大明顺顺利利!”
周皇后亦道:“陛下乃天下共主,亲自求请三清祖师,得他们保佑,大明中兴有望。”
说得还是很开心的,崇祯皇帝甚至还说起当初小的时候,在这钦安殿捉迷藏的事情。
周皇后见他时复欢笑,不再是前阵子拧起眉头,欣慰地点点头。
然而!
他们脚步一迈出钦安殿门,就见首领TJ王承恩跪于道左,高托一个金盘,内有一个奏本,说道:“禀皇爷,关外吴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祯皇帝身体不由得一颤!
他定下神来,吸了口气,取过奏本来看。
啊!
吴三桂奏报:“松山洪承畴兵败!”
事实是松山被围半年,城中食尽,副将夏成德开城纳清兵。总兵官曹变蛟被俘杀,巡抚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畴被执,于沈阳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难逃,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援兵解救他们。
至此,坚守多年之宁锦防线被冲破。四月,清军破塔山、杏山。明仅有关外孤城宁远。清军逼近山海关。
当年老督师孙承宗出关外,主持宁锦防线,把战火挡在关外。
结果弹劾他的奏章比他人还高,言官认为修筑城池,拒敌于关外不是好计,白费浪费朝廷钱财,但现在看来,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军固然还从其它关口进关内,可是没有了宁锦防线的牵制,一想到清军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压力,崇祯皇帝只觉得轻飘飘的文书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体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赶快将他给扶住,周围的宫人也过来帮忙。
崇祯皇帝伸手推开她们道:“朕没事!”
他哑声道:“把兵部尚书找来!”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济济,如不是运气奇差,国运衰落,也轮不到北虏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书陈新甲,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他是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府,之后一路升迁,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他是勇于任事,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不好当,瞧瞧他前任的下场:
崔呈秀下场:自缢死;
阎鸣泰下场:遣戍死;
王在晋下场:革职查办;
王洽下场:下狱死;
申用懋下场:革职查办
梁廷栋下场:服毒死
熊明遇下场:革职查办
张凤翼下场:服毒死
杨嗣昌下场:服毒死
傅宗龙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还有一个袁崇焕,加了兵部尚书衔,下场最惨: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惨呐,百姓分食其尸!
老板太叼,臣子不易为。
崇祯皇帝用人,不仅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想干什么?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瞧,谁能在崇祯皇帝手里讨得好了?
叫神仙来做他的大臣都干不了!
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坚决不趟大明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祯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亲手搞掉崇祯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对自己名声不好。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
说到底就是个变态!
对比于他,明朝那些过去东南府的官吏们印象深刻,他们侍奉颜大少,简单就是美,文官只须做到三点:
一是忠心于他;
二是尊纪守法;
三是能赚钱!
而武官前二点与文官一致,第三点改为能打赢仗。
东南府的官员,从不用担心祸从天降,只要不是摊上大事,就算被执,顶多是“发海岛从事开发事”进行劳动改造,比海那边的同行们幸福得多。
所以,陈新甲接到诏命,让他进宫面圣,他已知关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们的下场,不由得悲凉万分,万念俱灰,出发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后事……
公元1642年,乃明崇祯十五年。
二月,李自成破襄城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如今李闯王打出了风头,杀上个把总督都不是件事,至于杀什么总兵、参将简直不值一提!
李闯王包围开封重镇,官军交战不利,无法解围!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天牢大狱的一位清瘦老人得到了释放,刚出狱不久,天使即至,老人官拜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着他率劲旅以解开封之围。
他就是孙传庭,大明最后的希望。
孙传庭(159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算得上他是明朝中“以文臣行武事”的佼佼者,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他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老闯王高迎祥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新任闯王同样在孙传庭手里讨不了好,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一时心灰想死!
明朝官员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敌,而是自已人,孙传庭和顶头上司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矛盾颇深,两人随手搞他,一里一外,一唱一和,搞得孙承宗居然耳聋了!
孙受不了,引病告休,结果这么一个功臣,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恶毒地说孙承宗如“白起不应召也!”
白起是怎么一回事?
他与秦王不和,不肯领军作战,秦王怒,赐剑白起,令其自尽。
这还得了!崇祯帝偏听偏信,闻言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杨嗣昌倒台,崇祯帝手里无人可用,只好将孙传庭释放,着他领兵对付流寇逆贼。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孙传庭是个传统文官,领了诏命,匆忙出京。
他离开后,崇祯皇帝心中稍安,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另一个忧虑可怎么解!
皇宫,钦安殿,供奉着三清祖师,檀香沁人肺腑。
香烟一股股的飘向空中,大明帝国皇帝的默祝也随之飘向了那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
崇祯皇帝与周皇后共同参拜三清祖师,祈求国运昌盛。
周皇后,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里以给人看相算命谋生,生活艰苦。
但周奎的女儿争气,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周皇后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她与皇帝是结发夫妻,之间的感情不错,见皇帝心情不乐,特意与他到钦安殿烧香拜圣。
拜过三清,皇帝心情转好,对周皇后道:“朕心甚喜,三清祖师必会保佑我大明顺顺利利!”
周皇后亦道:“陛下乃天下共主,亲自求请三清祖师,得他们保佑,大明中兴有望。”
说得还是很开心的,崇祯皇帝甚至还说起当初小的时候,在这钦安殿捉迷藏的事情。
周皇后见他时复欢笑,不再是前阵子拧起眉头,欣慰地点点头。
然而!
他们脚步一迈出钦安殿门,就见首领TJ王承恩跪于道左,高托一个金盘,内有一个奏本,说道:“禀皇爷,关外吴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祯皇帝身体不由得一颤!
他定下神来,吸了口气,取过奏本来看。
啊!
吴三桂奏报:“松山洪承畴兵败!”
事实是松山被围半年,城中食尽,副将夏成德开城纳清兵。总兵官曹变蛟被俘杀,巡抚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畴被执,于沈阳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难逃,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援兵解救他们。
至此,坚守多年之宁锦防线被冲破。四月,清军破塔山、杏山。明仅有关外孤城宁远。清军逼近山海关。
当年老督师孙承宗出关外,主持宁锦防线,把战火挡在关外。
结果弹劾他的奏章比他人还高,言官认为修筑城池,拒敌于关外不是好计,白费浪费朝廷钱财,但现在看来,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军固然还从其它关口进关内,可是没有了宁锦防线的牵制,一想到清军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压力,崇祯皇帝只觉得轻飘飘的文书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体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赶快将他给扶住,周围的宫人也过来帮忙。
崇祯皇帝伸手推开她们道:“朕没事!”
他哑声道:“把兵部尚书找来!”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济济,如不是运气奇差,国运衰落,也轮不到北虏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书陈新甲,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他是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府,之后一路升迁,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他是勇于任事,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不好当,瞧瞧他前任的下场:
崔呈秀下场:自缢死;
阎鸣泰下场:遣戍死;
王在晋下场:革职查办;
王洽下场:下狱死;
申用懋下场:革职查办
梁廷栋下场:服毒死
熊明遇下场:革职查办
张凤翼下场:服毒死
杨嗣昌下场:服毒死
傅宗龙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还有一个袁崇焕,加了兵部尚书衔,下场最惨: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惨呐,百姓分食其尸!
老板太叼,臣子不易为。
崇祯皇帝用人,不仅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想干什么?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瞧,谁能在崇祯皇帝手里讨得好了?
叫神仙来做他的大臣都干不了!
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坚决不趟大明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祯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亲手搞掉崇祯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对自己名声不好。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
说到底就是个变态!
对比于他,明朝那些过去东南府的官吏们印象深刻,他们侍奉颜大少,简单就是美,文官只须做到三点:
一是忠心于他;
二是尊纪守法;
三是能赚钱!
而武官前二点与文官一致,第三点改为能打赢仗。
东南府的官员,从不用担心祸从天降,只要不是摊上大事,就算被执,顶多是“发海岛从事开发事”进行劳动改造,比海那边的同行们幸福得多。
所以,陈新甲接到诏命,让他进宫面圣,他已知关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们的下场,不由得悲凉万分,万念俱灰,出发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