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暗流
临安城在收复两个月后,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盛况,城墙已经全部修整完毕,道路也经过重新修葺,城中的几条河流也利用冬季放空清淤,三省六部、枢密院和各寺监等驻地皆全部修葺一新,人员全部入驻,每日开衙后御街也变得熙熙攘攘,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子城首先变得繁华起来。
不过让居民们感到最大的变化是城里的卫生状况大为好转,每日不仅有收集粪便的大车出入,还多了清运垃圾的大车,现在随意向河中和街道上抛弃垃圾不仅会被当众鞭挞,还会被罚清扫大街,清运垃圾十车。开始人们还对那些巡街的士兵感到厌烦,不过很快发现城中的治安情况大为好转,昔日的泼皮无赖、蟊贼流氓都被抓了起来,罚做苦役。
此外便是驻扎于城中的军队不仅纪律严明,即使行于路上也是列队而行。且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入城两个月从未发生过扰民的事情,反而是经常派出医士为百姓免费看病、施药,出动士兵帮助贫苦人家修建房屋,接济孤老鳏寡。再随着医药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的恢复,人心很快平稳下来,各项施政措施也得以顺利铺开。
当然也有让百姓们感到不便的事情,那就是临安城仍然实施宵禁,每日清晨卯时开门,酉时闭门。但想想当前战事未息,小皇帝亲征未归,渐渐的理解也习惯了。不过他们仍然感到奇怪,皇帝为何久久不肯回都,而这阵子报纸上开始宣扬西征大捷,歼灭敌军近十万,俘敌数万,斩首无数。还有报纸也起底陛下当年在琼州领兵数败元军,主政琼州将一个荒蛮之地变成金钱遍地的富庶之域。
这些消息让百姓们松口气,他们也希望国家出现一位圣明之君。毕竟近几十年来,先是大宋对百姓的大肆盘剥。可大宋亡了,鞑子又来了,他们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将江南弄得民不聊生。且蒙古人比之大宋统治者也更为凶狠,动辄就是屠城灭户,让他们日日生活在恐惧中,从而又怀念起昔日大宋的生活。如今王师重归,百姓们盼望着日子能好过一些,却不知道京城之中亦是暗流涌动……
“文相,陛下真的病的很重吗?”虽然小皇帝不在,但是交待让两人主持政务,有些大事也要进行堂议,今天两人早早到了政事堂,但其他人还没有到,便在二堂之中喝茶等候,陆秀夫问文天祥道。
“吾离开芜湖时,陛下病情并未稳定,现下也没消息传来,圣驾又未归京的意思,想是尚未痊愈吧!”文天祥答道。
“陛下身体一直很好,从未生过病,怎么这次竟如此沉重?”陆秀夫皱皱眉言道。
“陛下是太过辛苦了。”文天祥轻叹口气道,“自去岁护陵之役起,陛下当先率军出征,一路征战夺取江浙,收复临安。而琼州没有秋冬,即便咱们乍到江南都难以适应,何况陛下已经十年未离琼州,在冬日又率军援西,刚刚取胜,可又出现威胜军窝案。陛下如何能不焦心,而京中还事情不断,未加休息便匆匆上路,连船都没下过,加上江上阴冷急火攻心之下就病倒了。”
“是啊,陛下近一年来东征西讨、马不停蹄,太过辛苦了,也是吾无能,不能为君分忧。”陆秀夫感慨地道。
“当下陛下抱病,太后又远在琼州,正是我们做臣子的尽忠之时,秉承上意尽到本分。”文天祥言道。
“文相临行之前,陛下可有交待?”陆秀夫急问道。
“陛下对临安局势十分忧心,担心为小人所乘,重蹈奸人当政的覆辙。”文天祥看着陆秀夫道。
“哦,当下城中形势虽然有些混乱,但是还在掌握之中,并未失控。”陆秀夫想想城中现在传闻甚多,甚至有人窥视嗣位,但是只是坊里间的传闻,他尚未见到有人付之行动。
“这正是陛下担心的,有人已封闭汝的耳目,将汝架空,方便他们在朝中上下其手。”文天祥有些情急地道。
“什么?!竟有如此严重,那他们欲做何为呢?”陆秀夫听了忽的站起身急道。
“陆相肯定不看报纸吧?上面已经吵翻了天,只怕街头的百姓都看出了端倪。”文天祥喝口茶道。
“每日公文堆积如山,吾哪里有时间去关注那些坊间流言,还请文相明示。”陆秀夫皱皱眉道。
“文相应该看一看,其中有些东西值得警惕,上面有人妄言废立之事。”文天祥侧身轻声道。
“如此大的事情吾怎么一无所知!”陆秀夫脸色骤变道。他十分清楚历来在立储问题上,不知道栽了多少名臣。况且“疏不间亲”,你不知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因而这在官场上是十分忌讳的事情,而当下有人在公开谈论,而自己作为首相留守京城居然毫无所知,这不是失察可以解释清楚的。
“陆相真的不知?”文天祥盯着陆秀夫的眼睛沉声问道。
“吾真的不知,吾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昭!”陆秀夫立刻意识到文天祥提前回到京师,绝非如其所言的那么简单,说不定其身上就怀揣密旨,可将自己当场擒下,要知道三省六部的安全皆由御前护军警卫值守,其有圣旨在手自己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当下惊得冷汗直流,指天发誓道。
“还是陛下圣明,料到陆相会受到蒙蔽,但是陆相也太过大意,让人有机可乘!”文天祥也站起身请陆秀夫重新落座,才坐下言道。
“文相还请言明,是谁欲夺帝位?”陆秀夫听了暗暗松口气,施礼相询道。
“便是益阳郡王,有人欲立其为帝。”文天祥悠悠地道。
“这……这不可能吧,其即无根基,又无诏命,如何夺取帝位。”陆秀夫觉得这太不可思议,结结巴巴地道,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是那个畏畏缩缩的乡巴佬。
“其背后当然有人支持,否则其如何能轻易通过审验,如何能住进前福王府,又如何可以参加元旦大宴的?”文天祥反问道。
“这……吾居然受了他们的欺骗!”陆秀夫想了想颓然地道,“陛下曾有旨寻找离散的皇家宗室子弟,后有人称找到了益阳郡王,称经过老宫人的辨识可以认定。吾错在未亲自询问验看,便令人安置,使得后边一错再错,若非文相提醒,吾还不知居然有此等事情。不过仅凭此其也无力争夺地位啊!”
“陆相可知幕后主持此事的人是谁吗?”文天祥没有再追问,而是问道。
“细想之下应是户部姚尚书,其称是在清查户籍之事发现的益阳郡王,并与工部魏尚书一同寻访确认的。而照例应是报之礼部,让后由宗正司查对碟谱,勘验玉牒。但吾想原宗正司所藏碟谱皆被蒙元抄走,且其称玉牒在躲藏中遗失,便没有深究。如此姚尚书和魏尚书两人皆有嫌疑,但只凭他们两人也无法做成此事。”陆秀夫思索片刻分析道。
“陆相所言不错,但他们幕后尚有一个人,其却有能力搅起风雨!”
“那幕后之人又是谁!”
“陈宜中!”文天祥轻声道。
“其回来了?”陆秀夫不敢置信地道。
“对,有人向陛下密报发现其行踪,他就藏身于京城之中!”文天祥点点头道。
“其最为奸诈,又擅于阴谋,朝野上下不少与其一党,看来一场风波已经不可避免了!”陆秀夫长叹一声道。
“是的,其人不仅阴邪,且能言善辩,今日堂议恐怕就要有人向咱们发难了。”文天祥轻笑道。
“嗯,他们欲行谋反必会先行夺权,才可与陛下抗衡一二。”陆秀夫深以为是地道,“文相,不知陛下可有圣谕,如何处置此事。”
“以静制动!”文天祥道,“陛下以为行朝初回江南,一起应以稳定为要,不宜引发党争,使朝廷再次陷入动荡,因此非到不得已不可擅动兵力。”
“既然陛下已经胸有成竹,吾也就放心了,那么今日堂议讨论威胜军一案就不仅是要向你、我发难,可能还要针对陛下了。”陆秀夫摇头苦笑道。他也非笨人,经文天祥提点将事情前后串联起来,已经想清楚了事情的基本脉络。
陛下进入江南后便实施严厉惩处汉奸、叛官的政策,这吓坏了不少身有劣迹的士人。他们不仅难以重回朝廷,且面临着抄家灭族之祸。而朝中也有些人对陛下不满,但在琼州时不得不隐忍,可到了江南他们便以为机会到了,但是要想飞黄腾达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另立新君,换掉‘精明’的小皇帝,双方目标一致当然是一拍即合。
而这些心怀不轨之人当然也明白小皇帝在朝中声望甚高,绝非轻易可撼动的,那么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主持此事。陈宜中曾为行朝宰相,掌握军政大权,又有拥立之功,当然是最佳人选。其又是不甘寂寞之人,也面临着被追究弃国而走的责任,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掌握权力。
但是若想达到专权的目的,一帮人都清楚还能摘掉赵家天下的牌子,那么就需要一个软弱、平庸的皇帝当幌子。选来选去就想到了赵孟启,其岁数虽然大了些,却足够平庸,且又有济王赵竑做过太子却又蒙冤而死的典故,还政于其也算说得过去。
不过这些人也不傻,军队掌握在小皇帝手里,而执掌枢密使的张世杰在他们看来已不可靠。要想达到目的只能是依靠‘民主’的力量,通过舆论的压力迫使‘失德’的小皇帝自己下台,或是利用杨太后将其废黜。于是先想方设法的阻止小皇帝进入临安城,给人造成一种其尚未亲政,只是在大臣们辅政的状态下才取得胜利的假象,给人非其之功的错觉。
当小皇帝率军出援西线的时候,他们以为机会到了。此刻城中只有陆秀夫一人坐镇,其心腹刘黻和应节严皆远在琼州,而一向敢于直言的文天祥又在鄂州。于是中书和尚书省的重任皆压在他一人身上,公务都忙不过来,只要稍用手段就能将其糊弄过去,于是他们利用小皇帝寻找宗亲的旨意先推出了赵孟启这个傻子,然后让其入驻福王府,表明其正统的身份。
而后再借元旦大宴皇帝不在,可由皇室子弟主持的惯例,进一步把赵孟启推到更高的地位之上,并上书皇帝任命其为临安府尹。这样不管成与不成,此举皆可昭示朝野赵孟启‘皇嗣’的地位,一旦有变其就能登上大宝,成为下一任的皇帝,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恰在此时小皇帝在返京的途中突然抱病滞留在芜湖,只有文天祥独自返京,这些人可能一时搞不清楚真假,却感到真是上天眷顾,若是其一病不起就此归西,便省去了许多麻烦,顺利成章的将赵孟启推上皇位。不过也不能排除其能康复,而文天祥又传旨称要三堂会审威胜军案,让他们正可借此给小皇帝按上一个滥杀功臣的罪名,从而引发朝廷上下的危机感,不死也要将其赶下宝座。
陆秀夫想到此不禁暗自庆幸,陈宜中一帮人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小皇帝早已洞悉朝中发生的一切,推测出他们想要做什么,并便开始布局,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文天祥的归来就是联络朝中的众臣,以免引发危机,并钳制自己,若是发现有不忠的行为,只怕其就会亮出密旨,先将自己扣押。
而更让陆秀夫感叹的是小皇帝远在数千里之外,却对京中之事了若指掌,并早已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现在迟迟没有动手,不过是想看看他们的表演,辨别忠奸,否则这些人只怕早被以谋逆之罪抄家灭族了,而这个理由并不需要什么确凿的证据……
不过让居民们感到最大的变化是城里的卫生状况大为好转,每日不仅有收集粪便的大车出入,还多了清运垃圾的大车,现在随意向河中和街道上抛弃垃圾不仅会被当众鞭挞,还会被罚清扫大街,清运垃圾十车。开始人们还对那些巡街的士兵感到厌烦,不过很快发现城中的治安情况大为好转,昔日的泼皮无赖、蟊贼流氓都被抓了起来,罚做苦役。
此外便是驻扎于城中的军队不仅纪律严明,即使行于路上也是列队而行。且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入城两个月从未发生过扰民的事情,反而是经常派出医士为百姓免费看病、施药,出动士兵帮助贫苦人家修建房屋,接济孤老鳏寡。再随着医药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的恢复,人心很快平稳下来,各项施政措施也得以顺利铺开。
当然也有让百姓们感到不便的事情,那就是临安城仍然实施宵禁,每日清晨卯时开门,酉时闭门。但想想当前战事未息,小皇帝亲征未归,渐渐的理解也习惯了。不过他们仍然感到奇怪,皇帝为何久久不肯回都,而这阵子报纸上开始宣扬西征大捷,歼灭敌军近十万,俘敌数万,斩首无数。还有报纸也起底陛下当年在琼州领兵数败元军,主政琼州将一个荒蛮之地变成金钱遍地的富庶之域。
这些消息让百姓们松口气,他们也希望国家出现一位圣明之君。毕竟近几十年来,先是大宋对百姓的大肆盘剥。可大宋亡了,鞑子又来了,他们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将江南弄得民不聊生。且蒙古人比之大宋统治者也更为凶狠,动辄就是屠城灭户,让他们日日生活在恐惧中,从而又怀念起昔日大宋的生活。如今王师重归,百姓们盼望着日子能好过一些,却不知道京城之中亦是暗流涌动……
“文相,陛下真的病的很重吗?”虽然小皇帝不在,但是交待让两人主持政务,有些大事也要进行堂议,今天两人早早到了政事堂,但其他人还没有到,便在二堂之中喝茶等候,陆秀夫问文天祥道。
“吾离开芜湖时,陛下病情并未稳定,现下也没消息传来,圣驾又未归京的意思,想是尚未痊愈吧!”文天祥答道。
“陛下身体一直很好,从未生过病,怎么这次竟如此沉重?”陆秀夫皱皱眉言道。
“陛下是太过辛苦了。”文天祥轻叹口气道,“自去岁护陵之役起,陛下当先率军出征,一路征战夺取江浙,收复临安。而琼州没有秋冬,即便咱们乍到江南都难以适应,何况陛下已经十年未离琼州,在冬日又率军援西,刚刚取胜,可又出现威胜军窝案。陛下如何能不焦心,而京中还事情不断,未加休息便匆匆上路,连船都没下过,加上江上阴冷急火攻心之下就病倒了。”
“是啊,陛下近一年来东征西讨、马不停蹄,太过辛苦了,也是吾无能,不能为君分忧。”陆秀夫感慨地道。
“当下陛下抱病,太后又远在琼州,正是我们做臣子的尽忠之时,秉承上意尽到本分。”文天祥言道。
“文相临行之前,陛下可有交待?”陆秀夫急问道。
“陛下对临安局势十分忧心,担心为小人所乘,重蹈奸人当政的覆辙。”文天祥看着陆秀夫道。
“哦,当下城中形势虽然有些混乱,但是还在掌握之中,并未失控。”陆秀夫想想城中现在传闻甚多,甚至有人窥视嗣位,但是只是坊里间的传闻,他尚未见到有人付之行动。
“这正是陛下担心的,有人已封闭汝的耳目,将汝架空,方便他们在朝中上下其手。”文天祥有些情急地道。
“什么?!竟有如此严重,那他们欲做何为呢?”陆秀夫听了忽的站起身急道。
“陆相肯定不看报纸吧?上面已经吵翻了天,只怕街头的百姓都看出了端倪。”文天祥喝口茶道。
“每日公文堆积如山,吾哪里有时间去关注那些坊间流言,还请文相明示。”陆秀夫皱皱眉道。
“文相应该看一看,其中有些东西值得警惕,上面有人妄言废立之事。”文天祥侧身轻声道。
“如此大的事情吾怎么一无所知!”陆秀夫脸色骤变道。他十分清楚历来在立储问题上,不知道栽了多少名臣。况且“疏不间亲”,你不知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因而这在官场上是十分忌讳的事情,而当下有人在公开谈论,而自己作为首相留守京城居然毫无所知,这不是失察可以解释清楚的。
“陆相真的不知?”文天祥盯着陆秀夫的眼睛沉声问道。
“吾真的不知,吾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昭!”陆秀夫立刻意识到文天祥提前回到京师,绝非如其所言的那么简单,说不定其身上就怀揣密旨,可将自己当场擒下,要知道三省六部的安全皆由御前护军警卫值守,其有圣旨在手自己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当下惊得冷汗直流,指天发誓道。
“还是陛下圣明,料到陆相会受到蒙蔽,但是陆相也太过大意,让人有机可乘!”文天祥也站起身请陆秀夫重新落座,才坐下言道。
“文相还请言明,是谁欲夺帝位?”陆秀夫听了暗暗松口气,施礼相询道。
“便是益阳郡王,有人欲立其为帝。”文天祥悠悠地道。
“这……这不可能吧,其即无根基,又无诏命,如何夺取帝位。”陆秀夫觉得这太不可思议,结结巴巴地道,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是那个畏畏缩缩的乡巴佬。
“其背后当然有人支持,否则其如何能轻易通过审验,如何能住进前福王府,又如何可以参加元旦大宴的?”文天祥反问道。
“这……吾居然受了他们的欺骗!”陆秀夫想了想颓然地道,“陛下曾有旨寻找离散的皇家宗室子弟,后有人称找到了益阳郡王,称经过老宫人的辨识可以认定。吾错在未亲自询问验看,便令人安置,使得后边一错再错,若非文相提醒,吾还不知居然有此等事情。不过仅凭此其也无力争夺地位啊!”
“陆相可知幕后主持此事的人是谁吗?”文天祥没有再追问,而是问道。
“细想之下应是户部姚尚书,其称是在清查户籍之事发现的益阳郡王,并与工部魏尚书一同寻访确认的。而照例应是报之礼部,让后由宗正司查对碟谱,勘验玉牒。但吾想原宗正司所藏碟谱皆被蒙元抄走,且其称玉牒在躲藏中遗失,便没有深究。如此姚尚书和魏尚书两人皆有嫌疑,但只凭他们两人也无法做成此事。”陆秀夫思索片刻分析道。
“陆相所言不错,但他们幕后尚有一个人,其却有能力搅起风雨!”
“那幕后之人又是谁!”
“陈宜中!”文天祥轻声道。
“其回来了?”陆秀夫不敢置信地道。
“对,有人向陛下密报发现其行踪,他就藏身于京城之中!”文天祥点点头道。
“其最为奸诈,又擅于阴谋,朝野上下不少与其一党,看来一场风波已经不可避免了!”陆秀夫长叹一声道。
“是的,其人不仅阴邪,且能言善辩,今日堂议恐怕就要有人向咱们发难了。”文天祥轻笑道。
“嗯,他们欲行谋反必会先行夺权,才可与陛下抗衡一二。”陆秀夫深以为是地道,“文相,不知陛下可有圣谕,如何处置此事。”
“以静制动!”文天祥道,“陛下以为行朝初回江南,一起应以稳定为要,不宜引发党争,使朝廷再次陷入动荡,因此非到不得已不可擅动兵力。”
“既然陛下已经胸有成竹,吾也就放心了,那么今日堂议讨论威胜军一案就不仅是要向你、我发难,可能还要针对陛下了。”陆秀夫摇头苦笑道。他也非笨人,经文天祥提点将事情前后串联起来,已经想清楚了事情的基本脉络。
陛下进入江南后便实施严厉惩处汉奸、叛官的政策,这吓坏了不少身有劣迹的士人。他们不仅难以重回朝廷,且面临着抄家灭族之祸。而朝中也有些人对陛下不满,但在琼州时不得不隐忍,可到了江南他们便以为机会到了,但是要想飞黄腾达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另立新君,换掉‘精明’的小皇帝,双方目标一致当然是一拍即合。
而这些心怀不轨之人当然也明白小皇帝在朝中声望甚高,绝非轻易可撼动的,那么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主持此事。陈宜中曾为行朝宰相,掌握军政大权,又有拥立之功,当然是最佳人选。其又是不甘寂寞之人,也面临着被追究弃国而走的责任,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掌握权力。
但是若想达到专权的目的,一帮人都清楚还能摘掉赵家天下的牌子,那么就需要一个软弱、平庸的皇帝当幌子。选来选去就想到了赵孟启,其岁数虽然大了些,却足够平庸,且又有济王赵竑做过太子却又蒙冤而死的典故,还政于其也算说得过去。
不过这些人也不傻,军队掌握在小皇帝手里,而执掌枢密使的张世杰在他们看来已不可靠。要想达到目的只能是依靠‘民主’的力量,通过舆论的压力迫使‘失德’的小皇帝自己下台,或是利用杨太后将其废黜。于是先想方设法的阻止小皇帝进入临安城,给人造成一种其尚未亲政,只是在大臣们辅政的状态下才取得胜利的假象,给人非其之功的错觉。
当小皇帝率军出援西线的时候,他们以为机会到了。此刻城中只有陆秀夫一人坐镇,其心腹刘黻和应节严皆远在琼州,而一向敢于直言的文天祥又在鄂州。于是中书和尚书省的重任皆压在他一人身上,公务都忙不过来,只要稍用手段就能将其糊弄过去,于是他们利用小皇帝寻找宗亲的旨意先推出了赵孟启这个傻子,然后让其入驻福王府,表明其正统的身份。
而后再借元旦大宴皇帝不在,可由皇室子弟主持的惯例,进一步把赵孟启推到更高的地位之上,并上书皇帝任命其为临安府尹。这样不管成与不成,此举皆可昭示朝野赵孟启‘皇嗣’的地位,一旦有变其就能登上大宝,成为下一任的皇帝,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恰在此时小皇帝在返京的途中突然抱病滞留在芜湖,只有文天祥独自返京,这些人可能一时搞不清楚真假,却感到真是上天眷顾,若是其一病不起就此归西,便省去了许多麻烦,顺利成章的将赵孟启推上皇位。不过也不能排除其能康复,而文天祥又传旨称要三堂会审威胜军案,让他们正可借此给小皇帝按上一个滥杀功臣的罪名,从而引发朝廷上下的危机感,不死也要将其赶下宝座。
陆秀夫想到此不禁暗自庆幸,陈宜中一帮人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小皇帝早已洞悉朝中发生的一切,推测出他们想要做什么,并便开始布局,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文天祥的归来就是联络朝中的众臣,以免引发危机,并钳制自己,若是发现有不忠的行为,只怕其就会亮出密旨,先将自己扣押。
而更让陆秀夫感叹的是小皇帝远在数千里之外,却对京中之事了若指掌,并早已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现在迟迟没有动手,不过是想看看他们的表演,辨别忠奸,否则这些人只怕早被以谋逆之罪抄家灭族了,而这个理由并不需要什么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