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不同往昔
十月十八日,临安清晨的天空满是阴霾,湿冷的空气更让人觉得寒气入骨。但太学所在的松山书院确是十分热闹,今天是他们到宫前伏阙上疏的日子,吃过早饭后太学生们便陆续在明道堂前聚集,他们一个个皆是纶巾儒衣,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堂前的阶上有六人并肩而立,他们是这次伏阙上疏的发起者,俯视着阶下的同窗们相视一笑,竟然升起股豪情。想着今日宫前上疏,必将名动天下,届时登堂入室,拜将封侯,似在眼前一般。
“李兄,今日参加上疏者似乎少了些,是不是被教谕们拦在斋房中!”张瑞丰问身边的李耘道。前时他们欲在皇帝归朝途中,在朝天门前拦驾上书,当时响应者甚众,仅在奏疏上联署着就有三百余众,欲前去拦驾者近千人。但今天等了两刻钟,堂前聚起者不过二百多人,显得有些稀疏。
“张兄,昨日祭酒称不鼓励我们前往宫前上疏,却也不会强加拦阻。而吾亦遣人下山查看,城中如常,并没有军兵在途中设卡。”李耘道。
“教谕和博士们今日皆未去斋堂用饭,现在也不见踪影,似是在有意回避!”刘慕夕皱眉道。
“他们皆有官身,不好与我们同往,回避也是不想担上干系,刘兄想多了。”边上的郑友梅轻笑道。
“郑兄之言有理,但吾却觉的愈发不安。”杨连山疑惑地道。前几次上书无论是太学,还是朝廷听闻他们欲上书,都会遣人或是好言劝说,或是危言恐吓,甚至遣兵封堵大门。而此次除了祭酒说了些不咸不淡的话外,朝廷方面竟然毫无动静,沿途也无布置,让他觉得十分反常。
“董兄,你们丙斋的人来的不多,是不是胆怯了?”李耘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旻道。
“昨日还说一起前去,谁知今天许多人竟然推辞有事,不肯一同前往了,只来了三十多个人!”陈旻是丙斋的召集人,而今天这种局面让他觉得很丢脸,叹口气道。
“丙斋的皆是官宦子弟,他们定然是慑于朝廷的压力,担心断了来日的仕途,或是连累了家人!”张瑞丰与陈旻交好,见其难堪,提起圆场道。
“那甲斋的怎么也来的不多呢?”刘慕夕是通过科举入学,但是在修习中只得了丁等,未取得出仕的资格。而其他同窗已经分赴各处为官,乙斋中只剩下与其境遇相同的寥寥十数人。
“谁知道,也许一会儿就会来!”李耘轻笑着道。其实他对刘慕夕十分不满,其以为自己已经通过科举,便比之其他人高上一等,就想成为他们这些人的领袖,事事都要指手画脚,还动不动就要以退出相胁。而当下之所以尚能容忍,只是因为其是丙斋唯一积极参加上疏者,为了彰显太学生的团结,只能暂且容忍。
“哼,恬不知耻,还想跻身六君子,心里打的什么主意,真当大家不知吗?”陈旻对刘慕夕的做派也十分厌恶,清楚其如此积极,不过是因为落选,欲借上疏扬名,从而引起朝廷的重视,进而能获得晋身出仕。
“刘某虽然不才,却也能过了‘三试’,金榜题名。不像某些人靠着祖荫才能在太学中有一席之地,却不知在这临安城中‘四品、五品满街走,七品、八品贱如狗’,区区一个刚入品的小吏如尘土。”刘慕夕见其满脸的不屑,轻笑着反唇相讥道。
“你可知我陈家出了两位尚书,一位贵妃,族中多位兄长在朝中身居要职,岂是你乡中村夫所能相提并论的。”陈旻被戳中痛处,恨声道。
他是当朝新贵陈氏一族,其父当年曾跟随陈则翁在广州抗蒙,后来因为受伤而滞留家乡。待复宋之后,念其父有微末之功,授八品,在户部当一个小吏。其实与陈家只能算是同族远亲,而非近支子弟,眼见陈旻读书练武皆不成,求到陈家门下才得以入太学学习。
而陈旻却以陈家子弟自称,动不动就抬出尚书、贵妃显摆,以求让人高看一眼。知道他底细的人,清楚其不过是在年节的时候才能见上陈氏兄弟一面,知不知道他这个人,还得两说。但碍于情面也不戳穿,反倒让他愈加得意,现下被当众拿出来说事,自然是恼羞成怒。
“好了,好了,伏阙上疏才是大事,不要为了些许小事争执,这也会让人看的轻了,以为咱们不过是乌合之众!”李耘见两人欲翻脸,赶紧打圆场道。
“太学之中也有许多见风使舵之徒,见皇帝归京声势浩大,便心生胆怯,不敢为民请命。咱们万不能屈服,让人以为天下士子皆是怯懦之辈!”杨连山分开二人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选择了屈从,咱们也不强求,城中已有各地士绅齐聚与我们同往宫前上疏,又有惧斋先生领四方名士同往请命,我辈不孤!”张瑞丰见有些乱,急忙给众人打气道。
“正道统、除奸佞、为民请命,乃是我辈之责!”郑友梅振臂高呼道。
“为民请命,虽死无憾!”李耘等也相呼应。
于是以李耘、张瑞丰、刘慕夕、郑友梅、陈旻和杨连山等号称‘祥兴六君子’,率领近三百太学生出了明德堂,拜过孔庙,表明自己伏阙上疏乃是呈天命顺民意之举。而后六人手捧奏疏在前,众学生在后下山前往皇宫扣门上书。
一行人沿路向东下山至御街,经四方馆北行前往皇宫,但沿街行不过里许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对。往时,他们一上街便会有百姓围观,有泼皮闲汉前后呼号开路,甚至有沿途商家送酒奉食。可今日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至多驻足看上两眼便该干嘛干嘛去了,更别说有人追随。而那些讨厌的闲汉也如看戏般的指指点点,再无往日的兴致。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有官府插手,百姓、商家慑于淫威不敢上前,可很快发现巡街的衙役并不比往常多,也没有如前时上前盘查、阻拦,只是冷眼相看,任他们在御街上鼓噪前行。而想象中的御前护军严加戒备,相关有司劝阻的情形,根本就没有出现,一切如常。
李耘等人深知这等事情越热闹越好,最好是街道堵塞,观者如潮,那样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各方人士的关注,他们就能借势向朝廷施压,迫使皇帝遵从他们的谏议。而今场面极其冷清,只有他们在御街上缓缓而行,显得那么孤寂和凄凉,且有些灰溜溜的感觉。
万众拥戴的场面没有出现,让本来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们顿觉兴致索然,士气低落。他们不觉间加快了脚步,过了六部衙门,尚书省衙门,才有一群人自大佛寺旁的州桥上而来,或乘车、或坐轿、或骑着驴马,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些人正是进京请命的江东各州县的士绅,他们的到来虽然让队伍得以壮大,但是也让上书的队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仿佛雪地上撒了些煤渣一般。而让太学生们失望的是来的士绅,比之他们宣称的上千人缩水不知道多少倍,连赶车、牵马、抬轿的仆役们算上似乎也没有二百人。
负责与士绅们接洽的郑友梅过去相询回转后,脸色也极为难堪,原来御舟还朝途中在江州遭到湖广士绅的袭击,欲谋刺朝廷重臣,惊了圣驾,皇帝震怒下旨严惩。据日前传来的消息称湖广置司会同鄂州、静州等州府力量全力稽查,抓获涉及此案的士绅百余人,受到牵连的官员和士绅也有四百多人。
涉案者家产尽数没官,家眷被关押,族中有为官者也被罢职待罪。现在主犯已经招认,正在押送京城途中,而当下尚为结案,仍在深究。而行驾所经的州府也在配合清查涉案者,旦有嫌疑便会缉捕严审,最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仍是未知。
消息传来,让一些本就心志不坚者惶恐不安,尤其是来自湖广的士绅担心自己被牵扯其中,纷纷退出。而江东士绅见状也犹豫不决,今晨履约者就剩下这点人。而至于号称千人本就是虚数,只为显得声势浩大才如此宣扬,若是全来倒也不会显得那么疏落,毕竟没有人会上前一一查验。
现下大部分士绅爽约,让本就士气低迷的太学生们愤怒之余,又遭再度打击,情绪不免消沉。好在行至太庙,又有一支队伍加入,他们皆是儒家名士,人数虽然不过十几位,但已经十分难得,而他们的加入也让太学生们的信心有所恢复,总算没有半途折返。
再行数里,皇城已经在望,上书的队伍重新整队,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宫前乘轿骑马。而此刻的皇城前广场静悄悄的,行人寥寥,只有守护宫城的御前护军伫立在门前。这里他们已经来过数次,但现下竟然心生怯意,难道仅仅是因为当前知道小皇帝正在其中吗……
堂前的阶上有六人并肩而立,他们是这次伏阙上疏的发起者,俯视着阶下的同窗们相视一笑,竟然升起股豪情。想着今日宫前上疏,必将名动天下,届时登堂入室,拜将封侯,似在眼前一般。
“李兄,今日参加上疏者似乎少了些,是不是被教谕们拦在斋房中!”张瑞丰问身边的李耘道。前时他们欲在皇帝归朝途中,在朝天门前拦驾上书,当时响应者甚众,仅在奏疏上联署着就有三百余众,欲前去拦驾者近千人。但今天等了两刻钟,堂前聚起者不过二百多人,显得有些稀疏。
“张兄,昨日祭酒称不鼓励我们前往宫前上疏,却也不会强加拦阻。而吾亦遣人下山查看,城中如常,并没有军兵在途中设卡。”李耘道。
“教谕和博士们今日皆未去斋堂用饭,现在也不见踪影,似是在有意回避!”刘慕夕皱眉道。
“他们皆有官身,不好与我们同往,回避也是不想担上干系,刘兄想多了。”边上的郑友梅轻笑道。
“郑兄之言有理,但吾却觉的愈发不安。”杨连山疑惑地道。前几次上书无论是太学,还是朝廷听闻他们欲上书,都会遣人或是好言劝说,或是危言恐吓,甚至遣兵封堵大门。而此次除了祭酒说了些不咸不淡的话外,朝廷方面竟然毫无动静,沿途也无布置,让他觉得十分反常。
“董兄,你们丙斋的人来的不多,是不是胆怯了?”李耘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旻道。
“昨日还说一起前去,谁知今天许多人竟然推辞有事,不肯一同前往了,只来了三十多个人!”陈旻是丙斋的召集人,而今天这种局面让他觉得很丢脸,叹口气道。
“丙斋的皆是官宦子弟,他们定然是慑于朝廷的压力,担心断了来日的仕途,或是连累了家人!”张瑞丰与陈旻交好,见其难堪,提起圆场道。
“那甲斋的怎么也来的不多呢?”刘慕夕是通过科举入学,但是在修习中只得了丁等,未取得出仕的资格。而其他同窗已经分赴各处为官,乙斋中只剩下与其境遇相同的寥寥十数人。
“谁知道,也许一会儿就会来!”李耘轻笑着道。其实他对刘慕夕十分不满,其以为自己已经通过科举,便比之其他人高上一等,就想成为他们这些人的领袖,事事都要指手画脚,还动不动就要以退出相胁。而当下之所以尚能容忍,只是因为其是丙斋唯一积极参加上疏者,为了彰显太学生的团结,只能暂且容忍。
“哼,恬不知耻,还想跻身六君子,心里打的什么主意,真当大家不知吗?”陈旻对刘慕夕的做派也十分厌恶,清楚其如此积极,不过是因为落选,欲借上疏扬名,从而引起朝廷的重视,进而能获得晋身出仕。
“刘某虽然不才,却也能过了‘三试’,金榜题名。不像某些人靠着祖荫才能在太学中有一席之地,却不知在这临安城中‘四品、五品满街走,七品、八品贱如狗’,区区一个刚入品的小吏如尘土。”刘慕夕见其满脸的不屑,轻笑着反唇相讥道。
“你可知我陈家出了两位尚书,一位贵妃,族中多位兄长在朝中身居要职,岂是你乡中村夫所能相提并论的。”陈旻被戳中痛处,恨声道。
他是当朝新贵陈氏一族,其父当年曾跟随陈则翁在广州抗蒙,后来因为受伤而滞留家乡。待复宋之后,念其父有微末之功,授八品,在户部当一个小吏。其实与陈家只能算是同族远亲,而非近支子弟,眼见陈旻读书练武皆不成,求到陈家门下才得以入太学学习。
而陈旻却以陈家子弟自称,动不动就抬出尚书、贵妃显摆,以求让人高看一眼。知道他底细的人,清楚其不过是在年节的时候才能见上陈氏兄弟一面,知不知道他这个人,还得两说。但碍于情面也不戳穿,反倒让他愈加得意,现下被当众拿出来说事,自然是恼羞成怒。
“好了,好了,伏阙上疏才是大事,不要为了些许小事争执,这也会让人看的轻了,以为咱们不过是乌合之众!”李耘见两人欲翻脸,赶紧打圆场道。
“太学之中也有许多见风使舵之徒,见皇帝归京声势浩大,便心生胆怯,不敢为民请命。咱们万不能屈服,让人以为天下士子皆是怯懦之辈!”杨连山分开二人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选择了屈从,咱们也不强求,城中已有各地士绅齐聚与我们同往宫前上疏,又有惧斋先生领四方名士同往请命,我辈不孤!”张瑞丰见有些乱,急忙给众人打气道。
“正道统、除奸佞、为民请命,乃是我辈之责!”郑友梅振臂高呼道。
“为民请命,虽死无憾!”李耘等也相呼应。
于是以李耘、张瑞丰、刘慕夕、郑友梅、陈旻和杨连山等号称‘祥兴六君子’,率领近三百太学生出了明德堂,拜过孔庙,表明自己伏阙上疏乃是呈天命顺民意之举。而后六人手捧奏疏在前,众学生在后下山前往皇宫扣门上书。
一行人沿路向东下山至御街,经四方馆北行前往皇宫,但沿街行不过里许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对。往时,他们一上街便会有百姓围观,有泼皮闲汉前后呼号开路,甚至有沿途商家送酒奉食。可今日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至多驻足看上两眼便该干嘛干嘛去了,更别说有人追随。而那些讨厌的闲汉也如看戏般的指指点点,再无往日的兴致。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有官府插手,百姓、商家慑于淫威不敢上前,可很快发现巡街的衙役并不比往常多,也没有如前时上前盘查、阻拦,只是冷眼相看,任他们在御街上鼓噪前行。而想象中的御前护军严加戒备,相关有司劝阻的情形,根本就没有出现,一切如常。
李耘等人深知这等事情越热闹越好,最好是街道堵塞,观者如潮,那样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各方人士的关注,他们就能借势向朝廷施压,迫使皇帝遵从他们的谏议。而今场面极其冷清,只有他们在御街上缓缓而行,显得那么孤寂和凄凉,且有些灰溜溜的感觉。
万众拥戴的场面没有出现,让本来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们顿觉兴致索然,士气低落。他们不觉间加快了脚步,过了六部衙门,尚书省衙门,才有一群人自大佛寺旁的州桥上而来,或乘车、或坐轿、或骑着驴马,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些人正是进京请命的江东各州县的士绅,他们的到来虽然让队伍得以壮大,但是也让上书的队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仿佛雪地上撒了些煤渣一般。而让太学生们失望的是来的士绅,比之他们宣称的上千人缩水不知道多少倍,连赶车、牵马、抬轿的仆役们算上似乎也没有二百人。
负责与士绅们接洽的郑友梅过去相询回转后,脸色也极为难堪,原来御舟还朝途中在江州遭到湖广士绅的袭击,欲谋刺朝廷重臣,惊了圣驾,皇帝震怒下旨严惩。据日前传来的消息称湖广置司会同鄂州、静州等州府力量全力稽查,抓获涉及此案的士绅百余人,受到牵连的官员和士绅也有四百多人。
涉案者家产尽数没官,家眷被关押,族中有为官者也被罢职待罪。现在主犯已经招认,正在押送京城途中,而当下尚为结案,仍在深究。而行驾所经的州府也在配合清查涉案者,旦有嫌疑便会缉捕严审,最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仍是未知。
消息传来,让一些本就心志不坚者惶恐不安,尤其是来自湖广的士绅担心自己被牵扯其中,纷纷退出。而江东士绅见状也犹豫不决,今晨履约者就剩下这点人。而至于号称千人本就是虚数,只为显得声势浩大才如此宣扬,若是全来倒也不会显得那么疏落,毕竟没有人会上前一一查验。
现下大部分士绅爽约,让本就士气低迷的太学生们愤怒之余,又遭再度打击,情绪不免消沉。好在行至太庙,又有一支队伍加入,他们皆是儒家名士,人数虽然不过十几位,但已经十分难得,而他们的加入也让太学生们的信心有所恢复,总算没有半途折返。
再行数里,皇城已经在望,上书的队伍重新整队,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宫前乘轿骑马。而此刻的皇城前广场静悄悄的,行人寥寥,只有守护宫城的御前护军伫立在门前。这里他们已经来过数次,但现下竟然心生怯意,难道仅仅是因为当前知道小皇帝正在其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