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92节
辅导员安抚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学习方面你也不用担心,她随时都能看到电视机。”
这话辅导员还真没说错,此时此刻,田蓝还真面对着电视机。
这些天,她的内心是崩溃的,她当年上网课都没这么心酸过。
太过分了,外挂简直耍她,明明2021年国内每所大学都有网课,可以提前让1980年的大学生体会40年后的学科发展。为什么还要如此积极的外扩呢?
她看着电视机上英文版本的《飞行器构造工程》,只想泪流满面。
这个她知道,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在她青春的少年时光,她躺在宿舍里穷极无聊的时候,曾经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刷过这门课。
当年她一边刷一边惊叹,哎呀,好有意思。
现在她只觉得人生都没意思。因为她不仅要听课做笔记,她还得把课堂内容翻译成中文。
因为现在国内外语人才奇缺,有理工科基础的外语人才更少的可怜。
刚好,她高考外语拿了满分。
她就说为什么前两天专门把他们拎出来给他们出考卷?合着是为了充分压榨劳动力呐。
陈立恒看得津津有味。他本来就对飞行器充满了兴趣。当初学的是苏联模式,现在再看美国人的套路,感觉又有新收获。
一堂课看完了,田蓝眼睛都成蚊香了,陈立恒还在她边上小声咬耳朵:“你当初有这么好的资源啊,早知道有这个,当年咱们造飞机,也不用绕那么多弯路了。”
田蓝简直想掀桌子了,她直接冷笑,人间凡尔赛:“当年我们从来不愁没途径学东西,我们只愁东西太多,学不过来。”
羡慕不?嫉妒不?自己幽怨去吧。
然而老陈同志不仅不幽怨,居然还感慨万千:“这就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结果吗?食物太多,以至于吃不完,只能丢掉浪费。知识大爆.炸,获得的成果太多,以至于来不及学习,只能放着落灰。”
田蓝无从反驳。
想想自己收藏夹里那些收藏过就等于学了的网课视频,她只能捂脸。
真是暴殄天物啊。
可惜天物太多,连暴殄都来不及了。
还是赶紧整理笔记吧,尽快翻译成中文。有些专业名词真的太复杂,必须得翻字典才能给出准确的解释。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批评外挂同志不够贴心。起码得安排双语字幕呀。
看现在的情形,这活估计的他们自己干了。
方秀英还沉浸在震撼中。
原来飞机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居然还有隐形飞机、超音速飞机,简直不敢想象。
她扭过头,询问田蓝的意思:“咱们要不要再看一遍?”
不知道陶处长究竟是从哪儿弄来的录像机。
这个大宝贝现在归他们使用,但凡播放过的课程都要录下来,然后重复观看,把这一节课的内容全部变成文字和图像。
田蓝发出一声哀嚎,疲惫地点点头:“好吧,再看一遍,有些内容我刚才也没顾得上。”
麻省理工的课呀,那是钱老的级别才能驾驭的宝藏啊。让她这个自称的学霸去硬扛,真是太为难人了。
陈立恒提醒两位同学:“出去活动一下吧,不然眼睛吃不消。”
天天盯着电视机看,他现在都感觉看人模糊了。
这实在太糟糕了,军人的血液流淌在他身上,如果眼睛不好使的话,上战场其实挺不方便的。
三人结伴走出教室,在操场上缓缓漫步。
现在他们已经搬离了小楼,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座军营,能看到很多士兵站岗训练。
时已深秋,晚风带着沁凉。
方秀英轻轻地叹了口气,感慨不已:“没想到居然会找我来做这事。”
按照她的家庭背景,这种敏感的事应该不让她沾一点边才对。
毕竟她家人现在都出国了。
陈立恒相当耿直:“你英语好啊,你又是学理工科的,不找你找谁?别想太多,我党用人一贯不拘一格降人才。别说你们家这种莫须有的情况了,就是正儿八经的日本鬼子投降接受思想改造之后,不也在军事学校给大家当老师吗?”
当年的哈军工除了苏联教师之外,剩下的外籍教师就是日本人了。有些人还是被他俘虏的,后来统一送到延安接受改造。再后来日本投降他们不愿意回去,因为有专业技术,就安排他们去军事院校教书了。
哈军工当时搞半导体设备,就有好几位老师是日本人。反正直到他和田蓝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前,他们都没离开中国。
不是国家不让他们走,而是他们自己不想走。
长期在中国的生活已经让她们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如果让他们回去,三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合,只会让他们无比痛苦,必须得革命。
他们更加愿意将精力放在教学上。
方秀英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看着弥漫出的白雾,微微笑了:“也许吧。”
田蓝笑着问她:“怎么样?不后悔没出国了吧?”
方秀英也很耿直:“以我现在的水平,出国也上不了大学。你看人家的课堂都已经这么先进了。”
田蓝眨巴了下眼睛,故意做出困惑的模样:“不是我们的电视大学吗?”
方秀英摇头,满脸认真地看着他们:“别装傻了,你们真的相信有这样一所电视大学吗?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课程包罗万象也就算了,关键是课程会自己选择学生。我询问过大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只要我们对什么感兴趣,课程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如果一间教室里有10个人,6个人喜欢文学,4个人喜欢数学,那么出现的肯定是文学课程。它以人多来决定投放的内容。”
田蓝满脸惊讶,不是假装的,而是当真震撼。
原来面前这位同学已经不动声色地做过了试验。
她点点头,深以为然的模样:“我也发现了。比方说我一个人在的时候,基本上放的都是农学课。可你们俩都是理工科的,你俩一出现,就会变成理工课程。”
方秀英笑着调侃她:“我怀疑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把我找过来,好跟老九联手压制住你,不然这个飞行器制造就没办法上下去了。”
田蓝眨了眨眼睛,大着胆子询问对方:“那你怎么看这件事?如果没有神秘的电视大学,那我们又怎么能看到这些呢?难道真的是特务吗?”
方秀英可不相信她的傻白甜,直接傲慢地翻了个白眼。
“不会是我们的电视大学,我们要有这么高的水平,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出国了。也不可能是什么特务搞破坏。他们要有这么大的能耐,为什么不直接占领了我们的国家?还要这样偷偷摸摸。”
真是言之有理,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实力才是硬道理。
田蓝循循善诱:“那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超自然现象。”方秀英兴致勃勃的,“听说现在苏联和美国都在研究超自然现象,就是特异功能。我们国家也有507所,就是搞这个研究的。我觉得我们遭遇的一切,就是典型的超自然现象。也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田蓝震惊了,她甚至觉得方秀英说到点子上了。
关于外挂同志,其实自己了解的本质也并不比面前的女同学多。
她清清嗓子:“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这种超自然问题。”
“不怎么办。”方秀英有种豁得出去的豁达,“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呗。即便这是外星人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拿我们当实验品而已,那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提高自己的实力。等到有一天,我们足够强大了,达到了他们的标准,说不定外星文明就会主动跟我们沟通。到那个时候,我们平起平坐,不管对方想干嘛,无所谓了。”
田蓝竖起大拇指,真诚地点头夸奖:“还是你敢想,有理有据。”
听得她都觉得是真的了。
操场上的年轻人还在侃侃而谈,屋子里的陶处长则开始叹气。
耳机勒着他的耳朵真疼啊。要真有外星人在,还不如直接站出来跟他聊聊呢。
一天到晚监听这些人,他也觉得好烦。如果电视机真这么灵的话,不如等他打开电视机,就直接告诉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第147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唐永刚已经很多年没过圣诞节了。
在他的青少年阶段, 在他上海求学时期,圣诞节是个重要的节日。每年学校还会举办舞会,所有人都欢聚一堂,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热闹非凡。
后来圣诞节不过了, 他也离开了上海。
在漫长的岁月中, 除了偶尔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发生事故和死亡人数的报道,以及借圣诞节的机会,揭露西方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把圣诞节变成购物节的丑恶用心之外,他再也没看过关于圣诞节的字眼。
时间久了,他也渐渐忘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 他漂洋过海, 来到大洋彼岸,居然又过上了圣诞节。美国人对待圣诞节的热情比他记忆中上海人民更热切。
也对,这毕竟是他们的节日, 相当于他们的新年了。
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富商弟弟唐沪生,也将他的豪宅装饰得灯火通明, 好欢度这盛大的节日。
为了这场他期待许久的团圆,唐沪生还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两个家庭全都聚拢在大宅里。
没错, 他有两个家。
一个号称沐浴在现代文明社会, 接受的都是最先进文化熏陶的现代人, 居然遵循的是大清律法, 拥有一妻一妾。她们都是他的合法妻子。他们生下的儿女, 自然也是唐家合法的继承人。
既往妻妾王不见王, 他也厌烦女人之间的争斗, 好像挑起这场争斗的始作俑者不是他一样,只另外置了宅子,让小老婆和她的儿女都搬出去。
现在,他找到了留在红色中国的大哥,终于获得了他期盼许久的团圆,当然要一家人齐齐整整。
于是他两位妻子,七位儿女欢聚一堂,人人欢声笑语,个个兴高采烈。所有人都围着他,恭喜他,恭维他,然后在他的目光注视下,一个个给大哥敬酒。
他满意极了,他想他的人生再无缺憾。
唐永刚平静地注视这一切。他觉得自己当年接受思想教育时学到的东西完全没错。资本主义并不比封建社会高明,本质依然是人对人的剥削。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怎么能够忍受自己的丈夫还有另一位妻子?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又哪儿来的脸面,齐人有一妻一妾?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面对自己的父亲和不是自己母亲的人在婚姻存续关系内生的孩子,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兄友弟恭,姐妹和睦?
反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他和他是做不到的。就好像当年的他要跪在地上给唐沪生当马骑。
所谓的其乐融融,不过是剥削者自以为是的幻想。拥有两位妻子,本身就是对妻子的性剥削。
唐永刚觉得惊讶。
在漫长的下放时光里,在劳改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想过这些。他以为自己接受的改造教育毫无意义。可没想到,等他出了国,来到真正的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他的思路居然会如此清晰。
唐沪生说他跟父亲长得一模一样,实际上真正像那个人的是唐沪生自己呀。一样的自私,一样的自以为是。
他实在太过沉默了,沉默到他的侄子侄女们为了讨好父亲,不得不主动跟这位大伯搭话:“伯伯,北京真的不用老师在教室里上课吗?”
年轻女孩的中文带着浓郁的口音,能表达清楚意思已经实属不易。
唐永刚当了多年的老师,对待孩子分外耐心,知道她口中的北京饭指的是整个大陆也就是红色中国。
这话辅导员还真没说错,此时此刻,田蓝还真面对着电视机。
这些天,她的内心是崩溃的,她当年上网课都没这么心酸过。
太过分了,外挂简直耍她,明明2021年国内每所大学都有网课,可以提前让1980年的大学生体会40年后的学科发展。为什么还要如此积极的外扩呢?
她看着电视机上英文版本的《飞行器构造工程》,只想泪流满面。
这个她知道,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在她青春的少年时光,她躺在宿舍里穷极无聊的时候,曾经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刷过这门课。
当年她一边刷一边惊叹,哎呀,好有意思。
现在她只觉得人生都没意思。因为她不仅要听课做笔记,她还得把课堂内容翻译成中文。
因为现在国内外语人才奇缺,有理工科基础的外语人才更少的可怜。
刚好,她高考外语拿了满分。
她就说为什么前两天专门把他们拎出来给他们出考卷?合着是为了充分压榨劳动力呐。
陈立恒看得津津有味。他本来就对飞行器充满了兴趣。当初学的是苏联模式,现在再看美国人的套路,感觉又有新收获。
一堂课看完了,田蓝眼睛都成蚊香了,陈立恒还在她边上小声咬耳朵:“你当初有这么好的资源啊,早知道有这个,当年咱们造飞机,也不用绕那么多弯路了。”
田蓝简直想掀桌子了,她直接冷笑,人间凡尔赛:“当年我们从来不愁没途径学东西,我们只愁东西太多,学不过来。”
羡慕不?嫉妒不?自己幽怨去吧。
然而老陈同志不仅不幽怨,居然还感慨万千:“这就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结果吗?食物太多,以至于吃不完,只能丢掉浪费。知识大爆.炸,获得的成果太多,以至于来不及学习,只能放着落灰。”
田蓝无从反驳。
想想自己收藏夹里那些收藏过就等于学了的网课视频,她只能捂脸。
真是暴殄天物啊。
可惜天物太多,连暴殄都来不及了。
还是赶紧整理笔记吧,尽快翻译成中文。有些专业名词真的太复杂,必须得翻字典才能给出准确的解释。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批评外挂同志不够贴心。起码得安排双语字幕呀。
看现在的情形,这活估计的他们自己干了。
方秀英还沉浸在震撼中。
原来飞机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居然还有隐形飞机、超音速飞机,简直不敢想象。
她扭过头,询问田蓝的意思:“咱们要不要再看一遍?”
不知道陶处长究竟是从哪儿弄来的录像机。
这个大宝贝现在归他们使用,但凡播放过的课程都要录下来,然后重复观看,把这一节课的内容全部变成文字和图像。
田蓝发出一声哀嚎,疲惫地点点头:“好吧,再看一遍,有些内容我刚才也没顾得上。”
麻省理工的课呀,那是钱老的级别才能驾驭的宝藏啊。让她这个自称的学霸去硬扛,真是太为难人了。
陈立恒提醒两位同学:“出去活动一下吧,不然眼睛吃不消。”
天天盯着电视机看,他现在都感觉看人模糊了。
这实在太糟糕了,军人的血液流淌在他身上,如果眼睛不好使的话,上战场其实挺不方便的。
三人结伴走出教室,在操场上缓缓漫步。
现在他们已经搬离了小楼,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座军营,能看到很多士兵站岗训练。
时已深秋,晚风带着沁凉。
方秀英轻轻地叹了口气,感慨不已:“没想到居然会找我来做这事。”
按照她的家庭背景,这种敏感的事应该不让她沾一点边才对。
毕竟她家人现在都出国了。
陈立恒相当耿直:“你英语好啊,你又是学理工科的,不找你找谁?别想太多,我党用人一贯不拘一格降人才。别说你们家这种莫须有的情况了,就是正儿八经的日本鬼子投降接受思想改造之后,不也在军事学校给大家当老师吗?”
当年的哈军工除了苏联教师之外,剩下的外籍教师就是日本人了。有些人还是被他俘虏的,后来统一送到延安接受改造。再后来日本投降他们不愿意回去,因为有专业技术,就安排他们去军事院校教书了。
哈军工当时搞半导体设备,就有好几位老师是日本人。反正直到他和田蓝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前,他们都没离开中国。
不是国家不让他们走,而是他们自己不想走。
长期在中国的生活已经让她们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如果让他们回去,三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合,只会让他们无比痛苦,必须得革命。
他们更加愿意将精力放在教学上。
方秀英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看着弥漫出的白雾,微微笑了:“也许吧。”
田蓝笑着问她:“怎么样?不后悔没出国了吧?”
方秀英也很耿直:“以我现在的水平,出国也上不了大学。你看人家的课堂都已经这么先进了。”
田蓝眨巴了下眼睛,故意做出困惑的模样:“不是我们的电视大学吗?”
方秀英摇头,满脸认真地看着他们:“别装傻了,你们真的相信有这样一所电视大学吗?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课程包罗万象也就算了,关键是课程会自己选择学生。我询问过大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只要我们对什么感兴趣,课程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如果一间教室里有10个人,6个人喜欢文学,4个人喜欢数学,那么出现的肯定是文学课程。它以人多来决定投放的内容。”
田蓝满脸惊讶,不是假装的,而是当真震撼。
原来面前这位同学已经不动声色地做过了试验。
她点点头,深以为然的模样:“我也发现了。比方说我一个人在的时候,基本上放的都是农学课。可你们俩都是理工科的,你俩一出现,就会变成理工课程。”
方秀英笑着调侃她:“我怀疑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把我找过来,好跟老九联手压制住你,不然这个飞行器制造就没办法上下去了。”
田蓝眨了眨眼睛,大着胆子询问对方:“那你怎么看这件事?如果没有神秘的电视大学,那我们又怎么能看到这些呢?难道真的是特务吗?”
方秀英可不相信她的傻白甜,直接傲慢地翻了个白眼。
“不会是我们的电视大学,我们要有这么高的水平,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出国了。也不可能是什么特务搞破坏。他们要有这么大的能耐,为什么不直接占领了我们的国家?还要这样偷偷摸摸。”
真是言之有理,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实力才是硬道理。
田蓝循循善诱:“那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超自然现象。”方秀英兴致勃勃的,“听说现在苏联和美国都在研究超自然现象,就是特异功能。我们国家也有507所,就是搞这个研究的。我觉得我们遭遇的一切,就是典型的超自然现象。也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田蓝震惊了,她甚至觉得方秀英说到点子上了。
关于外挂同志,其实自己了解的本质也并不比面前的女同学多。
她清清嗓子:“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这种超自然问题。”
“不怎么办。”方秀英有种豁得出去的豁达,“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呗。即便这是外星人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拿我们当实验品而已,那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提高自己的实力。等到有一天,我们足够强大了,达到了他们的标准,说不定外星文明就会主动跟我们沟通。到那个时候,我们平起平坐,不管对方想干嘛,无所谓了。”
田蓝竖起大拇指,真诚地点头夸奖:“还是你敢想,有理有据。”
听得她都觉得是真的了。
操场上的年轻人还在侃侃而谈,屋子里的陶处长则开始叹气。
耳机勒着他的耳朵真疼啊。要真有外星人在,还不如直接站出来跟他聊聊呢。
一天到晚监听这些人,他也觉得好烦。如果电视机真这么灵的话,不如等他打开电视机,就直接告诉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第147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唐永刚已经很多年没过圣诞节了。
在他的青少年阶段, 在他上海求学时期,圣诞节是个重要的节日。每年学校还会举办舞会,所有人都欢聚一堂,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热闹非凡。
后来圣诞节不过了, 他也离开了上海。
在漫长的岁月中, 除了偶尔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发生事故和死亡人数的报道,以及借圣诞节的机会,揭露西方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把圣诞节变成购物节的丑恶用心之外,他再也没看过关于圣诞节的字眼。
时间久了,他也渐渐忘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 他漂洋过海, 来到大洋彼岸,居然又过上了圣诞节。美国人对待圣诞节的热情比他记忆中上海人民更热切。
也对,这毕竟是他们的节日, 相当于他们的新年了。
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富商弟弟唐沪生,也将他的豪宅装饰得灯火通明, 好欢度这盛大的节日。
为了这场他期待许久的团圆,唐沪生还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两个家庭全都聚拢在大宅里。
没错, 他有两个家。
一个号称沐浴在现代文明社会, 接受的都是最先进文化熏陶的现代人, 居然遵循的是大清律法, 拥有一妻一妾。她们都是他的合法妻子。他们生下的儿女, 自然也是唐家合法的继承人。
既往妻妾王不见王, 他也厌烦女人之间的争斗, 好像挑起这场争斗的始作俑者不是他一样,只另外置了宅子,让小老婆和她的儿女都搬出去。
现在,他找到了留在红色中国的大哥,终于获得了他期盼许久的团圆,当然要一家人齐齐整整。
于是他两位妻子,七位儿女欢聚一堂,人人欢声笑语,个个兴高采烈。所有人都围着他,恭喜他,恭维他,然后在他的目光注视下,一个个给大哥敬酒。
他满意极了,他想他的人生再无缺憾。
唐永刚平静地注视这一切。他觉得自己当年接受思想教育时学到的东西完全没错。资本主义并不比封建社会高明,本质依然是人对人的剥削。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怎么能够忍受自己的丈夫还有另一位妻子?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又哪儿来的脸面,齐人有一妻一妾?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面对自己的父亲和不是自己母亲的人在婚姻存续关系内生的孩子,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兄友弟恭,姐妹和睦?
反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他和他是做不到的。就好像当年的他要跪在地上给唐沪生当马骑。
所谓的其乐融融,不过是剥削者自以为是的幻想。拥有两位妻子,本身就是对妻子的性剥削。
唐永刚觉得惊讶。
在漫长的下放时光里,在劳改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想过这些。他以为自己接受的改造教育毫无意义。可没想到,等他出了国,来到真正的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他的思路居然会如此清晰。
唐沪生说他跟父亲长得一模一样,实际上真正像那个人的是唐沪生自己呀。一样的自私,一样的自以为是。
他实在太过沉默了,沉默到他的侄子侄女们为了讨好父亲,不得不主动跟这位大伯搭话:“伯伯,北京真的不用老师在教室里上课吗?”
年轻女孩的中文带着浓郁的口音,能表达清楚意思已经实属不易。
唐永刚当了多年的老师,对待孩子分外耐心,知道她口中的北京饭指的是整个大陆也就是红色中国。